《大明金主》第一卷 大明新人

第060章 招工

第一卷 大明新人

第060章 招工

「徐家哥,你那兒招多少僱工?有力活么?」當下有人出聲問道。
陸夫子見徐元佐如此給面子,心中自然高興,見徐母出來,便笑道:「徐家大娘,你好福氣。大哥兒懂事能幹,才多少日子,就已經做了人家三五年都未必能成的事。」
現在嘛,徐元佐固然脫胎換骨,但是家裡的境況卻……不提也罷。
此間子弟出路十分狹窄,最好的出路自然是讀書,可惜最近幾十年,只出了陸家兄弟,那還是沈巷的。真正朱里人也只有陸夫子這位生員了。
這正是當日與徐元佐在船上說話的少年。
徐元佐微笑著問了兩人的名字,原來一個叫陸大有,一個叫顧水生。
若非徐賀實在是四六不靠,徐元佐家也應該是小富安康之家。徐母想兩個兒子就此進學,固然有些急切,但也未必不可能。即便徐元佐接手之前,徐良佐也是可以一搏的。
陸夫子見狀,道:「這是我堂兄家的小兒子,常走上海,最遠還去過舟山呢。交你手裡,就是要你嚴加管教,千萬不可放縱他。」
徐元佐瞭然,知道這是陸夫子的親友團。至於沒說話的那個顧水生,大概只是關係戶,所以夫子不再多搭人情進去。他道:「既然是陸夫子帶你們來見我,定是堪用的。」陸夫子連忙擺手道:「你該如何便如何,要打要罵也使得,實在不堪教育便趕回來。我只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罷了。」
眾人再看看徐元佐,也覺得不盡可信。
話雖然在理,但這口吻卻是讓人不悅。
「是是。」陸大有連忙應道。
想朱里這地方的居民一半是從商幫忙,一半是從工匠學藝,真正家裡有田畝的幾乎沒有——要是有田畝,也不會住在這兒了。
「你能做主招人進去么?」一個尖尖的嗓音從人群中冒了出來:「可別誤了掌柜的,連你自己都丟了差事。」
陸大有笑道:「胖哥,您不記得啦?就是我去上海那日,你坐我船上去湖裡捉魚呢。」
「你不會在吹牛吧?哪有人家給你這樣稚嫩的孩童一個行號!」那秦家的大嘴娘子先嚷了起來。
徐元佐笑了笑:「夫子就是辦事用心的,我是夫子的學生,哪裡能不知道?不過你們還小,按勞付酬,得看你們自己本事。」
徐元佐對於自己在徐家打工並不自卑,卻也完全談不上得意。只是視作尋常工作,等於後世的上班族罷了。充其量單位名聲好些,工資高些。聽陸夫子此刻吹噓起來,簡直就成了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
徐元佐見陸大有局促起來,笑道:「無妨,正是有交情才這樣。」他又道:「不過到了外頭,咱們之間的交情,不值得到處宣揚,否則掌柜面前我不好幫你說話。」他說著,連帶看了看那個悶聲不響的顧水生。
徐元佐臉上堆笑,心中卻是覺得可笑,不過自然不會拆自己的台。有一份好工作母親臉上有光,街坊給面子願意幫忙,家裡自然更輕鬆。這些人情都是環環相扣的,過分謙虛反倒讓人看不起,路也會越走越窄。
陸夫子見多了聽眾,越發替徐元佐吹噓起來。全忘了當年他說徐元佐「蠢笨痴愚」之類的貶損,只說一早就看出這孩子「謹慎老成」能做得事。
「都叫我元佐便是了。」徐元佐道。
「嗯哼!」陸夫子哼了一聲:「到了外頭,要有體面。胡亂稱呼什麼?」
徐母也不是個任人欺負的,正要發作,徐元佐已經起身爽朗一笑,將眾人的目光拉到自己身上。他當然不會跟個鄉間愚婦鬥嘴,勝之不武且惹得一身臊氣。
其他人只是緊張地看著徐元佐怎麼答他,再沒人去管那個秦大嘴涎言涎語。
陸大有膽氣壯,道:「道理我懂的,照規矩學徒三年沒有工錢。我娘說,只要胖哥肯教我本事。」
此情此景,正是一般。
眾人見徐元佐不解釋,反倒信得多些。
徐母聽了喜笑顏開,道:「還是多虧夫子抬舉的,我家元佐每次都要說起,不敢忘了。」
「我在郡城徐閣老家做事,大家都是知曉的。」徐元佐道:「承蒙徐老相國和徐大公子錯愛,徐家掌柜關照,如今小弟我也管著一個行號,經手的銀子少不得三五千兩。正缺人才幫襯,諸位高鄰家中若是有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子弟,想要謀個差事的,大可來找我,量才安排,酬勞、前途自然無需我多言罷!」
最差一等的就只有撐船、搬貨、去給人當佃農……這些人是社會底層,受累受苦,生活條件也是最差,同時卻是人數最多,而且幾乎沒有改變的機會。
就好像後世三姑六婆,因為某個親戚家的孩子進了五百強做個主管、部門經理,也到處吹噓「事業有成」。
次一等的便是徐元佐這般,出去找個可靠商行當學徒,繼而當夥計,熬得年紀大了,做個掌柜,這就算是十分有出息了。若是能夠存點積蓄,做上買賣,那簡直就是人中精英一般。只要不出敗家子,積累三五代人,說不定還能養個舉人、進士出來。
徐元佐哦了一聲,輕輕點了點額角,道:「對,對。」
在短暫的腦充血之後,徐元佐定下神,一邊聽陸夫子幫他吹噓,一邊心中思考:雖然大家看書都知道明朝是官本位,覺得只有當官才是「做人」,否則連人都算不上。然而眼下全國的官員加起來也不過八萬人,而隆慶時期大明的人口絕不止於八千萬。這比例可是千分之一,尋常百姓上哪裡去見那麼多官?
「像元佐哥哥這般照顧街坊鄰里的可真不多。」一直沉悶不說話的顧水生突然冒了一句,正好說在點子上,引得周圍一片交相讚歎。
正是花花轎子人抬人,陸夫子聽了越發高興起來,著實誇了兩句。他們坐在樓下說話,聲音又不小,左右鄰舍聽得清清楚楚。想陸夫子也是朱里的體面人,說話間便都聚攏過來。
再次一等是從工匠學手藝,只要肯干,終究能夠吃飽飯,穿暖衣,過上小康生活,屬於中產階級。只要勤勞儉樸,積德養望,五七代之後,多半也能有子弟進學,改換門庭。
「大有,咱們上回是什麼見面的。」徐元佐記得這個陸大有的相貌,但一時想不起來交往。
徐元佐呵呵一笑:「願意信的來,不願信的自便。我豈能強求?只是今日剛巧大家給陸夫子面子,高鄰們聚在這兒,我便說一聲罷了。」
「這兩個都是你的學弟,《三》《百》《千》都已經背完了,能寫能算,只是家貧不打算讀下去了,想謀個學徒,日後好有個安身立命的所在。」陸夫子道。
這婦人倒也是朱里的名人,乃是秦鐵匠的老婆,一張大嘴不知惹了多少怨氣。凡是看到人家好的,她就要潑些冷水;凡是見到人家窘迫,她便要出言嘲諷。小說話本中那些恨人有笑人無的市儈愚婦,正是本著她的形象寫的。
眾人聽了轟然大奇,雖然知道徐元佐謀了個好差事,卻不知道竟然已經掌管了一個行號。
陸夫子聽到徐元佐投桃報李,連帶著顏面有光,得意道:「正是,鄉黨中大戶行善事,設的義塾,只要子弟別太愚魯的,識字總不成問題。」
「諸位高鄰,小弟我正有話說。」徐元佐朗聲說道,卻是清脆之中帶著沉厚,已然像個成年人了。
徐元佐望過去,卻是個精瘦精瘦的婦人,皮膚黝黑,一看就是漁家出身。
「元佐哥哥!」兩人連忙定了稱謂,豈敢直呼徐元佐的名字。
徐元佐見先生來了,又帶了兩個年輕人,連忙叫弟弟收拾東西上樓用功去,自己與陸夫子說話。
徐元佐道:「力活日結日清,不能兩相太遠,大多是附近找的。」他又道:「想咱們這兒有陸夫子坐館,學問好,又耐心教授,不收學費,大家便讓子弟去讀了《三》《百》《千》,能明加減演算法,我那邊有多少要多少,還都是辦事的職位,不是力活!」
過得不久,陸夫子果然帶了兩個少年人前來徐家。正要說話,卻見徐家兩兄弟正在抄書,便放輕腳步過去看了,只覺得有些奇怪,又覺得有些門道,卻是看不出內景。
陸夫子與徐元佐對坐,兩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坐在後面小矮凳上,抬著頭看徐元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