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起明末》第二卷 發展

第104章 土地

第二卷 發展

第104章 土地

「這一點我也發現了。在安置這些人的時候,不時的有人以自己比別人少分了幾兩的糧食而來鬧事,似乎那些糧食就是他應得的是的。」唐洪生也感嘆道。
沒有了土地的百姓是什麼?那是封建社會的動亂之源。所以蕭明乾也要面對這個問題。他可不想讓中國繼續這樣的慘烈的輪迴,所以一開始,蕭明乾便想好了,要實行土地國有制。雖然這樣的制度也是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至少在整體上,能夠避免土地的大規模的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
「先生,我也是不得以而為之啊!先生應該已經發現了,長岩村的人現在已經沒有了奮鬥的熱情,如果我們給那些剛剛進入台灣島的人一開始便擁有了足以讓他們生活無憂的條件,那麼他們哪裡還會有繼續艱苦工作的熱情。這次我們已經給了他們承諾,所以那些房屋,糧食,耕牛什麼的給了也就給了。但是以後在來台灣島的人,就是一粒米,他們也要用他們的勞動來換。這樣我們才能夠避免花費了大量的物質,反而養出了一堆的懶漢。」
「督軍大人說得對,在我們海商看來,想要得到,就必須有付出。不然別人憑什麼要把東西白白的送給你啊!升米恩,斗米仇。如果讓他們習慣了你的慷慨,有一天你不再慷慨了,那麼他們就會說你的不是,甚至還有可能因此而同你做對。好在現在一切還都只是剛剛開始,還來得急。」吳運東贊同道。
「歷朝歷代沒有,那就從我們開始。土地是關乎天下穩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馬虎不得。依舊例,則必同舊果。大明朝的例子就擺在我們眼前呢。天下九成的土地集中到一兩層的人的手中,導致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且我聽說萬曆皇帝竟然將河南大部分的土地都划給了他的那個最寵愛的兒子福王,甚至因為河南的土地不夠,從其他省份劃出土地來。土地如此的集中,大明的江山已經是危如累卵了,那些個君臣還毫無所覺,或者是有所察覺,但是他們不認為普通百姓的力量能夠對他們產生什麼危害。我可以斷言,大明朝必亡于被他們剝奪了土地的百姓之手。」
在蕭明乾的心中,會有很多的工廠會建立,如水泥廠,玻璃廠等等。但是這些都不是新產品,而且不是現在必不可少的東西,所以蕭明乾打算等林辛老的事情解決了以後,台灣海峽這一片沒有什麼可以對自己產生威脅的海盜勢力存在後,才會抽出時間去開發這些東西。
蕭明乾零時改變主意,完全打亂了唐洪生的計劃,這讓唐洪生實在是有些措手不及。
「那兩座糖廠呢?」
「呃,督軍大人,你這樣似乎有些不妥吧。就拿我們這些海商來說,我們在台灣島上並沒有太多的土地,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一個會心甘情願的接受這個政策。」吳運東稍稍組織一下自己的話語,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怎麼了,難道我說的有什麼不妥嗎?」
說了一大堆話的蕭明乾感到有些口渴,拿起旁邊的茶碗喝了一口,但是此時他卻發現大廳你特別的安靜。不由得,看向其他人,發現所有人都在發愣。
「謝督軍大人關心,洪生不累。此次的人員物質都比較多,而且督軍大人前幾天突然改變了主意,要將其中的一半安置到台北城,所以才會花費這麼多的時間。現基隆港擁有人口一萬三千人,而台北城加上之前的人口已經達到了兩萬兩千人。不過由於台北城之前沒有準備如此多的住處,所以現在有一半的人還住在簡易房屋之中,要想全部安置完成,可能還需二十天左右的時間。」
「另外所有人對土地都只擁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所有的土地都是屬於將要成立的軍政府的,不允許私人進行任何的土地買賣,不管是誰,即使是我也不可以。當然政府也沒有權利在沒有得到私人同意的情況下徵用私人的土地。」
「所以我才會改變原先的初衷。嗯!從今以後,凡是我們發出去的東西,除了土地外,都不是無償的,都是要他們通過勞動來償還的。另外,以後所有的公辦的工廠的股份,除傷亡戰士們的撫恤外,都要用真金實銀來買,不在有贈送之舉。當私人的股份可以轉讓贈送,我們沒有權利去管。」
「那兩座糖廠的位置還不錯,地處淡水河邊,方便原料的運輸,就不搬了。另外,由於甘蔗的產量太低,嚴重製約了糖廠的產量。所以我們要強制讓那些新來的人種植一定比例的甘蔗,以滿足糖廠原料的需求。嗯!就劃出兩層的土地來種植甘蔗好了。雖然可能會對糧食的總產量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台灣島,特別是我們所控制區域的人口非常的少,即使我們需要大量引進人口,剩下的四成的土地的糧食產出足以滿足我們的糧食需求。」
「長岩村所在的位置很不適合建立太多的工廠,所以我想把這裏的鋼鐵廠完全搬遷到煤鐵資源要豐富得多的台北去,另外我以後會建立造紙廠,陶瓷廠,並集合部分工匠建立機器製造廠,以及其他生產新產品得工廠,大部分都會設立在台北和基隆兩地。」
「而且,歷朝歷代也從無此策啊!」
「明白,後續我們會以此辦理的。現在台北城已經有了兩萬多人,城市的建造進度也加快了不少。不過督軍大人,那工廠區要如何建立?」唐洪生贊成道。
說到這裏,蕭明乾有想到了土地分配問題。中國曆朝歷代最後基本上都是亡在土地上。建國初期,經過戰亂,土地得到了從新的分配,普通的百姓得到了一定的賴以生存的土地,所以國家社會安定了。然後過了幾百年,土地越來越集中,而人口卻越來越多,導致出現了大批失去土地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