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起明末》第二卷 發展

第175章 大明獨相

第二卷 發展

第175章 大明獨相

這些人蕭明乾並不大算一股腦的全部弄到台灣去,除了兩個已經在大明朝實在待不下去,已經受到官方力量迫害的人外,其他的人蕭明乾現在只是在經濟上給他們以一定的支持,並沒有向他們泄露自己的身份,至少在萬曆朝,蕭明乾不會將這些人引入台灣。
今年正月,遼東的建州女真努爾哈赤率兵三萬滅了烏拉部。前後十幾年的時間,努爾哈赤已經先後滅了哈達部,輝發,烏拉三部。現在又野心勃勃的將矛頭對準了葉赫部,如果讓其將葉赫部也給滅了的話,那麼努爾哈赤就完成了對整個建州女真的統一。
聽到這位胡管家氣焰囂張的話,蕭明乾的手上青筋直冒,不身處現場,蕭明乾都無法感受得到,李元心這樣的普通百姓的無奈和大明官員的那種囂張。
可是這不是他一個人能說了算的皇帝,已經被十幾年來,閣臣激烈的反對他立三皇子為太子的事情給徹底的惱了。當初沈一貫離去的時候,提出他走,沈鯉也要走這樣的氣話,萬曆皇帝竟然也答應了。
「喲呵跟我辨起治國之道了我告訴你,我雖然不是科舉進士出身,但好歹也是個秀才。你們這些商賈之徒,都是些投機以取利之刁民,於國無產出之功,無治理之能,只會敗壞鄉里風氣,還敢在此大放厥詞。我告訴你,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治理天下是我們儒家士子的事情,你們這些商賈之徒最好全部消失才好。得我在這裏跟你費什麼話,還有下一家要去呢告訴你,你這次是不賣也得賣,你沒得選擇。否則,哼哼。」
如此看來李元心是要硬抗下去了,蕭明乾不由皺了皺眉頭。這樣的硬抗,對李元心沒有任何的好處,說不定對方會耐不住而下死手。
李元心有心拒絕,但是看著在旁邊抽泣的妻子和被嚇得小臉發白的女兒,他嘆了口氣,應了下來。
「多謝元公子了李某以後必定粉身以報今日大恩。」
安排好李元心的事情后,蕭明乾又在陳元贇的帶領下去拜訪了幾個他們之間談得來的幾個好友,其中有陳明德一家,朱順水,傅懋光,王徵等人。
蕭明乾看向陳元贇,詢問李元心的傷勢是否礙事,畢竟以後一段時間李元心可能是要長時間奔波的。
就葉向高個人來說,很想能有一個人替自己分擔一些,就是沉默不言的木偶也可以啊。
在一進來的時候,陳元贇就給李元心仔細的檢查了一邊,在確認沒有什麼大礙的時候,他才會有剛才的那種表現。
如果不是最後,皇帝實在不能在沒有內閣的情況下,控制大明的政事,萬不得已之下才讓自己,于慎行,李廷機三人入內閣。但不一會兒,自己背後的東林黨,準確的說就是顧憲成利用申時行寫給皇帝的密信將另外兩位給弄走了,從而使得自己成為了這大明朝現如今唯一一位輔相。
這說明了什麼?這是萬曆皇帝在向自己的大臣泄憤呢:你們這些閣臣整體正事不幹,整天吵著朕,不讓朕立自己最喜愛的兒子為太子。既然這樣,全都滾蛋好了,省得整天吵的朕心煩。
已經氣憤到了極點的李元心,瘋狂的大吼道。而他那完全顛覆儒家經義的言辭,讓蕭明乾更加的看重他了。蕭明乾現在特別的佩服唐洪生的眼光,雖然唐洪生本人沒有太過激進超前的思想,但是他結交的朋友,竟然都是如此的優秀,在各個方面堪稱絕頂的人才。
聽到這樣的一番強盜理論,陳元贇和宋天牛都想要追出去,揍那個混蛋一頓。但是最終都被蕭明乾給攔了下來。
於是,李元心立即讓他夫人收拾家中的細軟財物和一些貴重的東西。傍晚的時候,便在石元帶來的海商的人員的安排下,離開了自己家,躲了起來。
「李先生,我在這裡有些朋友。為了以防萬一,你和夫人還是到他們那裡去躲一躲的好。」待石元離開后,蕭明乾對李元心說道。
「不礙事,頭上破了個口子,只要止血就可以了,另外最嚴重的是內府的器官有些損傷,但是經過十幾二十天的修養也就沒事了。」
「那就好李先生,這裏已經非常的不安全了。我想讓我的那些朋友先將先生藏起來,等先生好得差不多了,再安排先生坐船去唐先生那裡可好?」
「冷靜點,動手過後,你們倒是痛快了,但是卻給李先生引禍了。」
蕭明乾離開浙江,向著蘇州府北行的時候。大明朝的首輔,也是現在唯一的一位內閣大佬,葉向高此時正在為一件事情煩惱著。
但是讓葉向高煩惱的是,現在他連一個可以商量和分擔的人都沒有。因為現在的內閣只有他一個閣臣,雖然有了獨相的尊崇,但是也將會承受所有的壓力。
在蕭明乾看來,宋朝之前的儒家文人並沒有像明朝的這些文人這樣形成一個個固定的,帶有政黨性質的團體,但是他們卻能夠自發的在儒家經義的約束下,為百姓謀福利。
這不符合大明的利益,如果真的讓他將建州女真給統一了,那麼在大明的東北部就會出現一個一下子能夠發動十萬以上大軍的強大力量。
「拿吳先生的金牌去找人來幫忙,讓他們將李先生一家安排到一個隱蔽的地方藏起來。」蕭明乾轉身對石元吩咐道,他這隻是為了以防萬一而已,同時也是為了能更方便的將李元心請到台灣去。
蕭明乾現在已經有了讓陳元贇將唐洪生所有的朋友給自己統統介紹一番的衝動了,雖然這些人在唐洪生看來會同自己的理念有所衝突,但是並不影響蕭明乾去觀察了解這些人。
「李先生不必客氣,等李先生見到了先生,就明白我的初衷了。陳兄,李先生的傷不礙事吧?是否需要到醫館去醫治?」
李元心此時也沒有其他辦法了,如果沒有蕭明乾的話,他可能也只能在這聽天由命了。現在有蕭明乾幫忙,一切都要好上很多了。
如此看來,唐洪生只向自己介紹陳元贇和李元心二人是經過特別考慮的。當然這長達十幾天的拜訪,蕭明乾也不是什麼收穫也沒有。蕭明乾前前後後見了十六個有各種各樣才華的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生活困頓,對大明朝的現狀極度不滿。
等第二天,那胡管家再次到來的時候,李元心家早以人去樓空了。那知縣雖然有些可惜,沒能將李家的家財都給吞下來,侵佔的鋪子也不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也沒有太大的關係了。
「強搶我們的東西,倒成了我們的福氣了。像他們這樣隨意的剝奪百姓的家財,還如何讓百姓敢出來經營。沒有百姓的經營,那大明朝的物產如何能夠流通天下。」
「謝謝我不會跟這些人置氣,我只是不甘心。那間鋪子是我嘔心瀝血,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是個地處最熱鬧的地段,佔據三個大門面的鋪子,每天的贏利就有數百兩,但是那個狗屁知縣,竟然毫無廉恥的要用十兩銀子買去。我倒要問問,他儒家的經義就是要他們在掌握了權力的時候,強奪百姓的家財的嗎?他想要讓自己的強搶變成合乎律法,我偏不讓他得逞。」
「李先生,無需為此寸光之徒而生氣,匯通天下,交流四方的好處,是這些讀書讀壞了腦子的人所看不到的。如果說宋之前的儒家從整體上還能真正的為百姓謀利的話,大明朝的儒家則在整體上是些為謀取私利集合成的小團體。除了個別的智者外,大部分的士子所在意的已經不是為天下謀福利,而是為自己爭毫利的霂冠小人了。他們打著各種旗號,以共同利益為紐帶集合成一個個小團體,彼此之間為了利益而爭得你死我活。豪不在意普通百姓已經處於水生火熱當中了,他們已經沒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這些在他們眼中毫無利益可以提供給他們的蟻民們的死活了。」
但是明朝的這些東林黨,復社什麼的雖然帶有了一些現代政黨的意思,但是他們並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只是為了爭奪利益而集合在一起。除了利益,他們對任何東西都豪不關心。
他們當中有文人,有郎中,也有這個時代的科學家,但是可惜的是這些人雖然不是那種迂腐的文人,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大明朝並沒有死心,特別是那個叫朱順水的,對大明是相當的忠誠。
「半部論語治天下,那半部論語里能告訴他們海禁只能讓沿海的眾多依靠絲紡和制瓷的工匠破產嗎?那半部論語能告訴他們,沒有外來的銀子流入,那些只想著將銀子窖入地下發霉的大地主們,只會眼睜睜的看著百姓因為錢荒而生活困頓嗎?那半部論語能告訴他們有了有效的錢幣匯流,能讓天下的財富更加快速的增長嗎?半部論語治天下,治個屁那半部論語最多能用來解決如廁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