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起明末》第二卷 發展

第202章 台灣島的發展(五)

第二卷 發展

第202章 台灣島的發展(五)

當然,蕭明乾是不會拿這些寶貴的軍隊同騎兵拼消耗的。所以在去年年底,蕭明乾命令海軍第一分艦隊佔領了庫頁島,並在庫頁島囤積了大量的物質。從此以後,遼東方面的移民中的一部分青壯將會被送到那裡,成為蕭明乾的騎兵來源。這是蕭明乾遼東布局的第一步。
沒有切膚之痛,便沒有危機意識。台灣島的那麼大動靜,大明朝廷怎麼可能沒有反應。即使是萬曆皇帝也在萬曆四十五年初知道台灣島的存在,但是即使是這樣,在大明朝的君臣眼中,台灣島也就是個和琉球一樣的一個小邦寡國。
五年前,聯合護衛軍僅有四千多人,加上福船也就六十來艘。但是五年後的今天,聯合護衛軍已經擁有了四萬專業化的海軍,兩萬裝備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后裝膛線燧發槍。
而第二分艦隊就要弱上一些了,其駐地澎湖島。擁有一萬六千人,六十四艘戰艦,總噸位四萬六千多噸。其中有兩艘一千二百噸的木鐵混合戰艦,分別為廉頗號,王翦號。另有八艘一千噸的木鐵混合戰艦,二十艘八百噸的木質戰船,三十四艘六百噸的木質戰船。裝備火炮總計一千六百多門。
而且台灣島的移民政策實行的過程中,十四歲以下的少年比例較之成年人要高上一些,而且女嬰收養計劃也在一六一七年開始實施了。
雖然從大明各地拐帶走了很多的流民,但是大明朝的君臣心中異常的矛盾。在他們的眼中,台灣島引入這麼多的流民,對大明不一定是個壞事。至少,各地亂子少了一些,錢糧支出少了一些,更能夠集中精力去解決北方的女真叛亂了。
但是他們根本不知道台灣島現在的實力,比之日本也不稍弱。幾年後,更不是大明所能夠對付得了的。
可不要忘了,蕭明乾的這個聯合護衛軍可不是大明的那種半兵半農的軍戶,他們都是職業軍人,蕭明乾規定在四十歲之前,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會一直是個軍人。
現在的聯合護衛軍海軍共分成了兩個分艦隊。第一分艦隊,駐地為基隆港。擁有兩萬四千人,九十二艘戰艦,總噸位六萬八千八百噸。其中有四艘剛剛建好的一千二百噸的木鐵混合戰艦,分別為孫武號,吳起號,李牧號,白起號。
特別是現在,蕭明乾已經開始考慮建立陸軍了。對於台灣島來說,陸軍完全是出於進攻而建立的,特別是這個陸軍是這個時代裝備最先進的。
這樣的武裝實力,使得第一分艦隊足以稱霸整個東亞海面,當然即使是遇到西班牙和荷蘭兩國在遠東的艦隊也不犯怵。
當然,雖然作為海軍,他們大部分時候是不需上岸戰鬥的。不過,蕭明乾還是為其配備了一萬六千多桿火槍。這是為了未來一旦需要上岸戰鬥,聯合護衛軍的海軍也能暫時的充當陸軍使用。
其實,這個規模的軍隊,對於台灣島來說已經足夠了。台灣島畢竟是個四面環水的島嶼,和英國有些相似。只要海軍強大了,那本土也就安全了。
聯合護衛軍陸軍是在萬曆四十四年八月一日建立的,而且蕭明乾一開始便以新中國解放軍的訓練方式進行訓練。
兩萬人的編製,雖然不多,但是其裝備的卻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步兵裝備。每人一支后裝線膛燧發槍及百枚紙殼子彈,一柄精鋼刺刀,五顆木柄手榴彈,加上工兵鏟。
現在第一分艦隊由趙永岩統領,金路為副。負責巡防颱灣北部到日本,朝鮮及遼東之間的遼闊海域,維護台灣的利益。第二分艦隊由童子豪統領,石元為副。負責巡防颱灣南部到海南島之間的海域,維護台灣島在這片海域的利益。當然,遇到海盜,他們也不會客氣。
所以,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之下,萬曆皇帝以及大部分的大明官員對台灣島存在故意的無視了,對台灣島在大明的動作,採取了無視的態度。或許在他們的心中存在著一種,先把女真這個眼前最大的隱患給解決了,然後回過身來,台灣島便是一個熟透了的美味果實,大明隨時可取得。
在經過一年半的訓練后,這兩萬人完全成為了這個時代最為精銳的步兵了。即使是遇到了這個時代的精銳騎兵,也可以正面相抗,只是傷亡會很大。
這樣一來,台灣島的十四歲以下的少年就有八十多萬,其中女嬰已經達到了十二萬。可以說,現在的台灣島完全是人口少年化。如此大的一個包袱,使得台灣島的人力還是比較缺少的。在這種情況下,蕭明乾哪還有可能建立龐大的軍隊。更何況,維持大規模的軍隊,不要錢啊。
或許有人會有個疑問,三百萬的人口,怎麼就六萬正規軍啊這比例是不是太低了?其實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台灣島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對勞動力的需求非常之大。僅僅蕭明乾主持建立的那些個大型工廠,所消耗的勞動力就達到了近四十萬,更不用說民間湧現出的大量的中小型工廠和海商們所需要的勞動力了。
另有十二艘一千噸的同樣是以春秋戰國名將命名的木鐵混合戰艦,三十二艘八百噸的木質戰船,四十四艘六百噸的木質戰船。
配備火炮總計兩千五百多門,而且最關健的是千噸以上的戰艦的火炮口徑全部是超過一百六十毫米的重炮。而六百噸和八百噸的戰船上裝備的火炮雖然仍然是以一百四十毫米和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為主,但是也裝備了少數的一百六十毫米口徑的火炮。
不過即使是如此強大的海軍,蕭明乾也不敢讓大明朝廷有任何的危機感。不管什麼時候,聯合護衛軍的海軍從來都不敢靠近大明海岸線百里以內。
經濟發達了,技術先進了,自然便帶來了聯合護衛軍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