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起明末》第五卷 席捲

第427章 又是一個五年

第五卷 席捲

第427章 又是一個五年

但是蕭明乾果斷的拒絕了這種提議。在這個時代,金銀券的防偽技術實在不過關,發行量少的情況下,即使有些假幣出現,也不會對台灣的經濟造成太大的影響,一旦加大發行量,必然會使得假幣更多的出現,這是蕭明乾現在還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一直保持著金銀券的大面額和小發行量的特點,使得其成為了大宗交易才會使用到的貨幣,普通百姓一般都很難見到。
如果你要問,如此繁榮的商品貿易,台灣的市場有那麼大嗎?那就得說說台灣的人口數量和分佈特點了。
這是個什麼概念,也就是說蕭明乾的財富相當於大明近一半的百姓一年所創造的財富,這就是工業化創造的奇迹。
當然產值達到二十一億,並不代表台灣的白銀擁有量就有這麼多。事實上台灣的黃金白銀的總擁有量,也不過不到六億元。這還是在台灣在自己所控制範圍內的領地上發現了十幾座不小的金礦和銀礦,並且將歐洲各國,大明,日本等眾多國家的白銀大量吸收過來的情況之下才達到的。
不過這些產品里並不包括白糖,因為白糖的第一產地已經徹底的從台灣轉移到了呂宋和爪哇島南洋眾島,畢竟白糖這種東西對原材料產地的依賴太大。而呂宋等地的大甘蔗種植園能夠更好的提供白糖製造所需的原材料。所以蕭明乾便將白糖的製造基地從台灣轉移到了南洋各地,雖然在這個過程中白糖的製造工藝不可避免的被泄露出去,但是因為原料產地被台灣控制,並沒有造成太大利益的流失。
現在在充足的礦石供應的情況之下,台灣的鋼鐵產量已經達到了七十萬噸。這樣的產量已經達到了全世界鋼鐵產量的半數以上,完全供應整個台灣的建設需求。而水泥廠也是同樣的處理方法,蕭明乾寧願無視成本的將各地的原材料運到台灣,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將這兩樣擁有戰略地位的東西擴散到那些還不是太穩的地區。
這五年時間里,台灣的人口由天啟二年的六百一十二萬,增加到了一千四百三十多萬。其中漢人人口一千一百多萬,其他歸化的土著人口三百二十多萬。其中台灣本島人口達到四百六十多萬人,呂宋島三百七十多萬人,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以及馬來半島分佈著四百多萬的漢人和一百多萬的當地歸化土著。最後便是澳洲大陸,有接近一百萬台灣控制的人口。
而這個消息更是在隨後的一年時間里,傳遍了整個世界,但是那個時候,台灣強大的海軍第三艦隊已經在那裡建立了軍事基地。而第二艦隊則南移到蘇比克海軍基地。
不過對西班牙是好事,對其他國家來說則不一定是好事。無數國家隨著這個趨勢的加重,而面臨眾多的問題,其中也包括大明。
另外,呂宋以及南洋各島的幾座不小的金礦的發現和開發,也是蕭明乾始終堅持不大規模發行金銀券的底氣所在。
新大陸的發現,使得所有的台灣人都為之發狂,除了軍政府組織的近六十萬的移民之外,前往新大陸尋找發展機遇的人多達十多萬,徹底的將新大陸變成了台灣的領土,以至於不少人都建議台灣將都城遷移到海城(巴達維亞)。不過,這一建議完全沒有進入那些知道蕭明乾理想的人的討論範圍。
而整個台灣的財富更加的多,天啟六年一年的財政收入就達到了一億四千七百二十多萬元。經過統計,台灣這一年的工農業總產值達到了二十一億元。
五年,又是五年。自從擊敗了荷蘭,掌握了整個南洋之後台灣的軍事力量基本上沉寂了下來。而台灣的主題也由大規模的軍事擴張改為瘋狂的發展經濟。
安全的航海環境,使得出海做生意不再是門檻那麼高的行業了。即使是幾個比較富庶的家庭都有可能買幾艘商船,來回于台灣各地,將各種各樣的商品運輸到台灣各地。
在自己的內海當中,台灣怎麼可能還會允許影響經濟發展的海盜存在。在天啟三年,強勢的第三艦隊便將這片海域的海盜剿滅一空。
每天,台灣控制下的台灣島,南洋各島和澳洲各地都在建立一個個港口,一條條水泥公路。十數個大型城市在不斷的興起,成為了華夏文明傳播的載體。而這些城市,港口,公路的建設讓蕭明乾的個人財富如同滾雪球一般瘋狂的增長著。加上其他工業產品的利益,蕭明乾的財富已經達到了整個台灣一年產值的一成。這還是蕭明乾拚命花錢才會降低到這種程度,不然只會更高。
五年來,台灣本島的面貌是一年一個樣。在南洋和新發現的澳洲大陸的無盡資源的支持下,台灣的發展徹底的步入了快車道。
當然,沒有軍事擴張不代表沒有領土擴張。在天啟五年九月,一個引起全台灣強烈震動,引發無數人瘋狂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台灣所控制的地域。一個和整個大明相差不多的大陸被發現,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大陸還沒有一個國家存在,只在東南部存在一些還過著刀耕火種的土著。
但是現在的南洋,已經基本上變成了台灣的內海,除了北部的安南海域之外,南洋已經被台灣的領土所包圍了。
經濟的發展,工商業的繁榮使得南洋完完全全的變成了一個供黃金血液流淌著的繁榮海域。
當初,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很多人沉不住氣,想要大規模的加大金銀券的發行量,以取代金銀幣在經濟當中的地位。
那些眼紅新發現的澳洲大陸(為了方便,蕭明乾套用前世現成的名字)的廣大土地和豐富的資源,但是在強大的台灣海軍的控制下,他們根本沒有了插手其中的機會。即使是澳洲旁邊的原來的紐西蘭島都被台灣給一口吞了下去。不過,也因此而再次刺激全世界的航海家瘋狂的尋找著還沒有發現的新的土地。但是他們那裡知道,除了無法住人的南極大陸,這個世界上只有一些島嶼沒有被發現。
而台灣的物價則相對穩定,而這也使得台灣的發展始終保持著一種相對健康的狀態,並沒有因為持續的高速發展所帶來的一些居民實際收入下降的問題。當然這裏面也有著蕭明乾始終控制著金銀券的發行量的功勞。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在南洋跑海路討生活的人數高達七十多萬人。大大小小的參与海洋貿易的船隻近萬艘,總噸位達到了一百九十多萬噸。如此恐怖的海運繁榮程度,使得台灣的商品流通空前的繁榮。
當然,白糖可以這麼做,鋼鐵和水泥就不能這麼做了。蕭明乾對這兩樣的控制是嚴格的令人髮指。即使呂宋的漢人人口已經達到三百二十多萬,總人口三百七十多萬的今天,蕭明乾也沒有在那裡建立哪怕一座鋼鐵廠和水泥廠。
現在行進在南洋的老海商們已經無法看出絲毫七八年前的樣子了。在衣冠南渡計劃之前,南洋是一片充斥著冒險和廝殺的海洋。海盜和海商,或是海商兼海盜在這裏將本就不多的海商撕成碎片,使得海洋貿易變成了一個風險極大的行業。他們不僅要承擔風浪的考驗,還要抵禦著如毛般的眾多海盜。
如此多的人口,特別是漢人人口,使得台灣在南洋的掌控力度越來越大,同時繁榮的商業也使得南洋越來越穩定,畢竟富庶的生活才是人們認可台灣的根本原因。
這麼多的人口,在人均年收入達到一百多元的情況下,足以消耗掉比整個歐洲的消費量還要多的商品。這才是台灣擁有如此繁榮的工商業,使得整個南洋變成一片繁忙的商業海域的原因。
而同時又有無數的鋼鐵,水泥,機械,玻璃製品,塑膠製品,傢具,自行車,成藥,洗化用品,布匹絲綢,皮革衣物,陶瓷以及一些食品等等數不清的工業產品運往南洋和澳洲各地,供應被遷徙到南洋各地的工農業發展和百姓的生活需求。
每年都有無以計數的礦石,各類木材,香料,藥材,魚類,水果,各種活物,各地特色農作物等等不停的運往台灣,最近來自澳洲的羊毛的量更是在迅速的增加。
如果不是有大量的銅幣和金銀券的補充,台灣的貨幣系統的壓力將會大的難以想象。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比如西班牙則結束了持續幾十年的物價飛漲的時代,轉而開始了物價下降的時代。這對西班牙來說,並不是壞事,在短時間來說,反而是個好事。
二十一億元,也就是二十一億兩白銀的產值,放在現在或許並不算什麼。但是放在那個時代,擁有如此龐大的產值的台灣,完全是個可以稱之為世界工廠,世界財富中心。要知道,經蕭明乾統計,大明全國的產值加起來只有不到九億兩白銀,這還是在受到台灣的影響下所達到的。
可不要小看這一成,經過這五年發展的台灣已經大明拋到了身後。現在即使包括大明在內的東亞各國的產值加在一起,也都還不到台灣的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