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起明末》第五卷 席捲

第446章 安南戰記

第五卷 席捲

第446章 安南戰記

「對,領土擴張,滅個國,那需要那麼多的理由。那麼各位,現在就讓我們行動起來,掃除安南這個我們前進途中的障礙。」蕭明乾直接戰起來下令道。
然後,整理海防港口,讓運兵船將三個師六萬陸軍運送到海防進行登陸。直到陸軍登陸快要完成的時候,處於龍川(現河內)的鄭氏才反應過來派遣十萬大軍緊急撲向海防。
安南的反擊的兵力部署被迅速傳遞到海防,負責這次軍事行動的陸軍前線司令徐明亮在極短時間內,制定了在海防徹底殲滅這股大軍,為後續對安南的軍事行動掃除障礙的戰術。
不過,其後南部的安南軍隊徹底的失去了同台灣軍隊作戰的勇氣。當台灣軍隊挺進同海的時候,他們連反抗都幾乎沒有便逃到了東河地區。而在台灣軍隊距離東河還有二十多里的時候,他們又全部逃到了順化。
另外組織那些在這種手段中得到好處的安南人,協防各地。並且在南洋司的幫助下反覆的清理這些區域的反抗組織。
在眾多台灣財力雄厚的勢力進入安南之後,三省逐漸的穩定了下來,而安南這個詞彙徹底的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在失去了十萬大軍之後,龍川城內僅餘六萬多軍隊,這樣的兵力根本無法阻擋六萬台灣軍隊的進攻。雖然台灣軍隊為了突襲成功而放棄了所有的重武器,全部輕裝而來,但是出其不意之下,龍川甚至都沒來得及關閉城門便被徐明亮率領大軍攻破了。
北部的快速陷落,使得佔據南方順化的阮氏徹底的慌了神。本來看到台灣在三月的時候停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想要乘機出兵北方佔領北方領土。但是當他們僅僅佔據了三四個小城之後,台灣的第二輪軍事行動便如同疾風驟雨一般再次展開了。而這一次,台灣同南方也有了少數的幾場接戰。
「其實擴張領土哪那麼多的解釋啊,我們就是要取得越南的領土,不可以嗎?」趙永岩突然插嘴說道,讓在場的人猛然間笑了起來。是啊台灣正處於快速擴張的時期,滅個安南哪需要那麼多的理由。這句話說出了台灣人心中的底氣,就算這其間會有些麻煩,但那又能怎樣呢。
明間的抵抗使得,台灣不得不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布置一定的兵力,不然,台灣軍隊前腳一走,後腳安南人的軍事組織便佔領了這個城市。
這兩三天的登陸和快速突襲雖然解決了安南的主要軍事力量,使得安南北部其他城市的抵抗力度微乎其微,但是在安南人反應過來后,北方各地的政府官員紛紛組織了眾多的抵抗,使得台灣在安南的軍事行動再也不能這麼快速了。
在三月底,蕭明乾在從安南運出多達十六萬越南人的情況下,將台灣島最後的三十萬還沒有安置的移民全部陸續的運送到了安南,並且集中布置在一些比較重要的區域。
其後半年的時間內,軍政府徹底的打亂了安南原有的行政區域的劃分。將安南劃分成三個省,分別是河內省,順化省和西貢省。並且在這些地方,實行了台灣已經成熟了的土地國有,私人只有使用權的政策。而且相對溫和的種族政策和對反抗的殘酷鎮壓使得安南的局勢取得了相當的穩定。
整個安南北方的高官在這一夜被一鍋端了。安南國王被俘虜,鄭氏因為組織軍隊進行激勵的反抗,主要成員大部分被擊斃,而那些婦孺則在第二天,跟隨著被俘的軍隊從海防運到了台灣的其他地方,從此再也沒能掀起一丁點的浪花。
但是,台灣根本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從兩側迂迴的大軍在攻佔了數個重要據點之後,便迅速集中五萬兵力,將差九萬多的安南大軍給團團圍住,僅僅三個小時,九萬大軍便被擊斃四萬多,另有五萬被俘虜。
而另外兩個師分別快速的迂迴到越南軍隊的後方,將這十萬大軍徹底殲滅在這裏。
台灣的戰爭機器一動起來,立即顯現出了其強大的效率。第二艦隊十二艘戰艦在二月初五這一天,突然炮轟海防,並在海防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迅速佔領海防全城。
在其後的兩個月里,基本上清理了整個安南北方的反抗力量。當然,民間的抵抗知道十年後都一直沒有停,不過在台灣對安南的統治力度逐漸加大,安南普通百姓對台灣的統治越來越認可的情況之下,這些抵抗的規模約來越小,越來越無力。
有了這三十萬攜帶著武器的移民,台灣在安南的形勢猛然間變好了。並且在派遣兩個師的守備部隊增援安南后,將那三個師徹底的解放出來,開始了新一輪的進攻。
不過,雖然看著好像數次都快要攻下海防了,但是始終都會被突然間爆發的台灣軍隊給趕下城牆。來回三四次,按說安南人應該看出不對勁了。但是他們只是停下來要安營紮寨,像是要等來日再戰。城裡面的台灣軍隊的數量,使得他們有了能夠成功的信念。
這樣的戰術雖然並不怎麼高明,只要安南的領軍之人小心一些,注意排除斥候隨時查探周邊的消息,便能夠輕易的識破。但是安南人太過自大了,他們認為在自己的國土上,外來的台灣軍隊能夠守住新占的海防就不錯了。所以,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也為了以最快的速度將來犯的台灣軍隊趕出海防,十萬大軍沒有做任何的警戒和查探,便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海防。並且沒有經過任何的休息,就帶著滿身的勞累,開始攻城。
將俘虜的越南人交給後面的海軍運往其他地方充當勞力,徐明亮便命令三個師迅速整裝,連夜突襲龍川,在龍川的鄭氏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在第二天凌晨便將龍川給圍了起來。
在北部有陸軍進逼,南部有台灣海軍狂轟濫炸的情況下,阮氏只能在取得台灣承諾他們可以在安南之外擁有一份不小的產業的情況之下,於九月中旬率眾投降了。
就是這少數的幾場接戰,使得阮氏知道了台灣的厲害。現在台灣已經徹底的完成了對北方的佔領,阮氏心中是惶恐不已。但是又不捨得放棄經營了百多年的基業,所以沒有理會部分手下的投降建議,拼著大部分家當,拿出了絕大多數的軍隊,在河靜地區給台灣布置了一個陷阱,想要乘著雨天,給台灣一次大的損失。
不過這也給台灣的眾軍事將領一個教訓,領軍作戰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這次的陷阱是在越南人不知道台灣的火槍的特性的情況下知道的,如果將來的敵人知道了這個情況,採取水攻什麼的奇計,那樂子可就大了。
為了快速的結束安南的戰爭,蕭明乾命令駐紮在迪石的海軍艦隊立即北上,攻擊順化和西貢,敦促阮氏投降。
當時,龍川城中的所有人都在深睡,誰都沒有想到前一天聽說還在海防的台灣軍隊,第二凌晨便進了龍川城。所以龍川的城防基本上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整個南下過程自從那一次的雨天大戰之後,便變得異常的順利,除了民間的零星抵抗給台灣造成了一些麻煩之外,根本沒有發生一場上規模的戰鬥。
為此,在反覆的拉鋸了一個多月,損失了六百多人之後,蕭明乾命令野戰師暫停出擊,鞏固防守已佔區域,靜待增援。並且在防守期間,配合派到安南的軍政府官員對這些地區進行清理和土地重新分配。
阮氏這一投降,也就意味著安南的戰局基本結束,後面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軍政府的事情了。當然,因為民間的抵抗依然非常的頻繁,而且還發生過陸軍的槍支被偷強的事件,所以八萬陸軍依然要在安南駐防一段時間,為軍政府的後續行動保駕。
將登陸海防的三個陸軍師分成三個部分,留下一個師負責在海防進行低烈度的防禦,做到不丟失海防,同時又不將安南人給嚇走。
平定安南北部,花了台灣近四個月的時間,這期間動用陸軍八萬,海軍戰艦十二艘,各類運輸船八百多艘。期間,在安南藉助地利而進行的各種各樣的偷襲下,台灣戰死一千六百多人。而殲滅的安南軍隊和各類反抗人員接近三十萬,使得安南北部的抵抗力量為之一空。
但是,他們打錯了算盤。當天的確下了場大雨,而台灣的一個師的軍隊也的確進入了他們的陷阱。但是他們卻沒有想到,台灣的火槍再雨天里照樣激發。十五萬大軍,最終戰死四萬多,被俘近五萬,只剩不到下六萬逃了回去,並且一直逃到了同海徹底的退出了之前佔領的地盤。而他們給台灣造成的損失則只有六百多人戰死,不到一千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