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起明末》第五卷 席捲

第499章 吳榮堂的奏對

第五卷 席捲

第499章 吳榮堂的奏對

「皇上,台灣非千百年來之歷代賊類所能比擬,自其崛起以來,全力專精墨翟之術。制白糖等器物以聚斂財富,精鋼鐵以壯兵力。善待工匠,使其各種新式器械層出不窮。如此其方有五年而強,十年而盛的景象。若要抵禦台灣,我大明必習其長處,以其之矛對其矛方可保我大明江山社稷,方可保天下萬民不為台灣逆匪所奴役。故臣斗膽建議皇上,招徐光啟入閣,重用那些精於格物的官員。仿照台灣,建立格物學院,善待天下匠戶,使其盡心儘力為我大明修繕軍械。不出十年,以我大明富有四海,必然強盛過於台灣。」
接到崇禎的召見,吳榮堂立即趕往平台。在路上,他已經將崇禎皇帝召見他的所有可能性都在腦子裡過了一遍。
即使是那些有所作為的大臣,也只是想以應對后金的方式來應對台灣。即使崇禎再遲鈍,這個時候也明白,台灣絕不是后金可以比擬。還想以那些方式來對付台灣,最終吃虧的是自己。
幾個月來,朝堂之上一直是吵吵嚷嚷的如同菜市場,但是問及應敵策略,卻無一言一語可行。
台灣的恐怖壓力,使得大明上下對台灣的一切是前所未有的重視了起來。而沈有容的遊記則成了他們全面了解台灣的最佳途徑。
「皇上,台灣軍中的火器我們弄不來,但是其在民間的火器,我們完全可以弄來啊!」
另外,即使這一次的工匠的改革真的取得了一些成果,帶來了一些好處,但是那些已經將心鑽進了錢眼裡的各個利益集團,會對新的利益無動於衷。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將這種改革所帶來的利益瓜分的一乾二淨。然後他們會一抹嘴巴,轉而攻擊你的改革。
「吳愛卿平身!吳愛卿,台灣軍力強盛,已到無人可制的地步。我大明江山社稷,已然岌岌可危。但是視滿朝文武,卻無一人可拿出應對之策,朕甚為失望啊!」崇禎皇帝在說這番話的時候,是流露真情的。
他現在是恨透了以前不把台灣當回事的那些大臣,在十多年的時間里,台灣變成了一個如此恐怖的龐然大物,而他們卻能視而不見。
結合最近的遼東的巨變,四方聯軍的慘敗,吳榮堂知道自己大展拳腳的機會到了。
洪承疇當然沒有那個本事把嬰兒變成巨人,所以在幾次試探性進攻之後,他只能老老實實的向大明朝廷彙報,自己無力北攻。
「臣,吳榮堂拜見陛下!」
接到洪承疇的戰報,崇禎皇帝氣的把他所能看到的所有來自台灣的東西都給砸了個稀巴爛。
……
吳榮堂在他還沒有登上皇位的時候,便向他進言,要抵制台灣。這樣的人雖然沒有在自己登上皇位的時候出多大的力,但也算是老人了。
而沈有容在書中所流露出來的對大明的擔憂,和提出來的數條建議,使得朝廷上下才發現,原來在數年之前,就有一個忠臣為大明的社稷而無怨無悔的努力著。
但是他沒有想過,沒有財富的支撐,重視匠戶只能是個空話。科技的進步哪一項不是建立在海量的財富的支持之下,才能夠取得的。
所以,他才會從沒什麼油水的匠戶上動手。雖然儒家有輕視匠戶的傳統,但是在不涉及利益的情況之下,官僚階層應該不會有太過強力的反彈。等效果出來了之後,再行進一步的改革,便可水到渠成了。
「沈有容的書,朕也看了。從中,朕看到了沈有容對我大明的忠心耿耿。身處敵營,尚始終為我大明著想,當真是不易啊!但是,朕並沒有看出我大明在這方面有什麼機會啊!」
「傳吳榮堂!」
但是他知道,如果自己把這話說了出來,必然會遭到那些在輕商之策中獲得巨大利益的官僚集團的反撲。到時候即使是皇帝也保不了他。
「據沈有容的台灣遊記記載,台灣兵力之強盛已然抵達萬里之外,四海之內,無出其右者,即使是那些西夷也無法與之抗衡。然台灣為壓制南洋及澳洲土著的反叛,將大量的較為先進的火槍流入民間。依臣看,此為台灣一大疏漏,同時也是我大明的機會。」吳榮堂信心滿滿的說道。
特別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之下,崇禎皇帝急需了解台灣的大臣上位,而首選人物就是一直以來都在同台灣作對的吳榮堂。崇禎希望吳榮堂能夠給自己帶來切實可行的對抗台灣的策略。
這些話是吳榮堂考慮了千百遍的策略,本來他還想向崇禎皇帝進言,仿照台灣改革商稅,以商業的巨額財力來支持這些改革。
雖然一開始,有很多人對其中所述嗤之以鼻,但是當錦衣衛將無數關於台灣的情報收集起來的時候,他們才發現是自己坐井觀天了。
所以吳榮堂的這個改革策略,從一開始就是先天不足和後天缺乏保障,甚至還不如洋務運動,畢竟洋務運動的時候,商人的社會地位已經開始有了提升,國家的財政也沒窘迫到這種程度。
發了一會脾氣,崇禎才想起來,自己再生氣,砸再多的東西,對眼前的局勢也於事無補。但是主要敵人的變化,使得他在任人方面也開始有了變化。
可惜的是,由於沈有容畢竟不是台灣的官員,對台灣的了解只能比普通的台灣百姓多上一些。對槍械方面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根本就不能憑藉著這本遊記將台灣的火炮和槍械複製出來。
大批了解台灣的人被提拔了上來,當然這種情況遭到了傳統的官吏階層的抵制,但是現在他決定不管那麼多了。
聽完吳榮堂的改革之策,崇禎不由點了點頭,但是迫在眉睫的軍事威脅,讓崇禎是坐立不安,他現在需要的能夠抵擋台灣兵鋒的軍隊,不然說的再漂亮,前景再光明,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此為長久之計,然台灣大軍已至山海關,隨時可能入關,我大明等不了十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