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起明末》第五卷 席捲

第527章 扯後腿

第五卷 席捲

第527章 扯後腿

好像楊過這半年多來所做的一切都是毫無意義,而熊文燦只是坐在那,摘了個毒桃子就是驚天動地的大功勞似的。
四川官兵的頑強出乎張獻忠所料,同時也讓他感覺到進入四川似乎是不可能的。而這個時候,南有官軍拚死抵抗,西有楊過的十萬士氣正盛的大軍,東有將安徽經營的如同鐵桶一般的孫傳庭大軍。
楊過並沒有率軍進入漢中地區,而是派遣曹文昭率領四萬人封堵住漢中的李自成等部,他自己率領十萬人,折向西南地區,攻向陝西東南部,並順勢進入湖北,封堵張獻忠等部農民軍。
如此一來,大明的軍事力量基本上分成了三個部分,南北兩端的洪承疇和孫傳庭主要負責防備中華帝國大軍,孫傳庭兼管南直隸附近的守備。西北大軍由楊過負責統轄,專司西北平叛事宜。
在這個過程中,楊過還殺了四個殺良冒功,騷擾百姓的明軍將領,其中就有當初在遼東立有功勛,向西平堡報信的左良玉。
而自己率領十六萬精銳尾擊農民軍,使其不得一絲一毫的安定時刻。最終在柳林縣將高迎祥所部六萬人團團圍困在黃河邊上。
時任湖廣巡撫的熊文燦竟然接受了張獻忠的投降,並允許他繼續率領其部下作為大明的一路大軍。
但是這個時候,更讓楊過無法接受的是,崇禎竟然派來了一個太監來作為西北大軍的監軍。
洪承疇向崇禎皇帝推薦由楊過全權負責西北平叛的全部事宜,也就是讓楊過以武人的身份就職一方督師,以達到讓自己騰出手來專門負責防守中華帝國。
第二個消息是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率領四十多萬人佔領太原府,並將晉王一系連根拔除。
楊過沒有絲毫放鬆,率領大軍渡過黃河,徑直追如陝西北部。將聚集而來,想要以人數優勢來擊敗楊過所率大軍的老回回,闖塌天,混天王,滿天星,混天猴等人的三十多萬大軍一戰擊潰。同時擊殺闖塌天,混天王,滿天星,混天猴等農民軍首領,老回回等幾名農民軍首領率領四萬多人倉惶逃出陝西,進入甘肅境內。
你說這熊文燦是不是腦袋被門給擠了,就算接受張獻忠的投降,你也要將其部隊打散整訓吧竟然什麼都不做,就這麼放過了張獻忠。
隨後率領十六萬精銳大軍直撲山西太原等地,在孟縣大破高迎祥李自成三十萬兵馬,使得農民軍不得不想西南方向撤退。
楊過命令羅一貫率領當地的四萬兵馬四處收攏被擊潰之農民軍,並將其就地安置在被亂軍給破壞的混亂無比的地區,讓其進行耕種,並上書崇禎皇帝,請求兩到三年內,不收取這些軍屯之地的稅收。
萬不得已之下,李自成等人只能再次退向漢中地區。而楊過也在第一時間追擊而來,但是被其他的農民軍一阻擋,使得楊過沒能追上李自成等人。
是對待那些被裹挾的百姓,全部就地安置,讓他們進行屯田,安定民心。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反而起到了反效果。這些人對殺袁崇煥耿耿於懷,豈不是就是在說他殺錯了人。
此戰之後,陝西農民軍元氣大傷,倉皇逃竄的李自成等人,一路上是聞風喪膽。
他一個大明皇帝竟然置祖宗基業于險地,讓宗室被叛軍所害,這樣的事情讓崇禎是毫無顏面。
最終,楊過的建議被駁斥的是一文不值,而且還被一頓訓斥。無奈之下,楊過只能退兵陝西,剿滅一些零星的叛亂,同時準備進入漢中。
這樣的提議,立即在朝中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無數的朝臣站出來反對,更有甚者,以楊過的那番對孫承宗的評論來說事。
雖然北邊看似沒有強大的軍隊,但是一路北上那絕對是一條死路,萬不得已之下,張獻忠只能祭出了他的拿手好戲,詐降。
各方面的壓力一起聚集到崇禎皇帝的身上,讓他感覺到一陣氣悶。最終,他接受了洪承疇的建議,任命楊過為都督府左都督,節制大同宣府,陝西等地官軍,全權負責西北平叛事宜。
楊過雖然不願意多殺人,但是對頑固分之也一點都不手軟,凡是那些農民軍首領,一經俘虜,全部擊殺,不給予他們任何復叛的機會。
其後傳來的兩個消息,讓崇禎下定了決心啟用楊過。第一個是孫傳庭的安徽急報,張獻忠和其他幾個農民軍首領率領三十多萬大軍會合蕭明仇,大舉進犯安徽。
楊過被這個消息氣得是破口大罵,當即上書朝廷,請求拒絕張獻忠的投降。但是他的請求還是提晚了,那些本就對楊過不對付的文人,瘋狂的支持熊文燦的決定,引經據典的說楊過是如何如何的暴戾,熊文燦此舉是如何如何的有功于大明。
楊過一到任,便迅速的統合各路大軍,嚴懲個別殺良冒功,臨陣脫逃的將領。同時將以往俘虜的十數萬百姓全部安排到已經確定無主的土地上進行屯墾,以安定民心。
但是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出川的官軍的激烈抵抗,三十萬大軍圍攻襄陽四天,竟然未能上襄陽城牆一步。
不到七個月的時間,一番剛柔並濟的手段下來,經過大小戰鬥十數場將山西和陝西北部地區徹底的平定。雖然他殺的人有十多萬,但是安置下來的百姓卻有六十多萬,使得西北局勢為之一靖。
這兩個消息把崇禎給徹底的刺激到了。安徽是朱家的老家,而晉王雖然已經是個不得勢的宗室了,但至少還是朱家的王爺。
張獻忠等人聞聽楊過在兩個月來,楊過在山西和陝西所作所為,被嚇得魂不附體,立即率領所部三十多萬人放棄對安徽的進攻,轉攻襄陽,並意圖進入四川。
經過一整天的激戰,將高迎祥所部頑固分子全部殲滅,高迎祥本人也在亂軍之中被擊殺。
要說這明朝的人的智力也不低,但就是會犯一些非常低級的錯誤。在這種已經算是四面合圍的情況之下,竟然有人會選擇相信張獻忠的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