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明》第七卷 遼東

第598章 戰略主動權

第七卷 遼東

第598章 戰略主動權

孫傳庭的話說得不三不四,讓傅恭吃了一驚,失口問道:「皇太極為何如此看重朔州?」
於是,皇太極令阿濟格率領本部三千重騎,匯合鰲拜后,伺機將朔州據點連根拔起。
黃渤一點也不著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慢條斯理地說道:「黃某混跡生意場半輩子,對做生意倒有點心得。生意場上,有一條誰也變更不了的鐵律:誰掌握了最新消息,便意味著財源滾滾,其他對手,無論實力有多強,也不得不套近乎,希望能藉此打探點消息……」
皇太極覺得這個建議不錯,既能避開無孔不入的荊州耳目,又能建立起一條與鄭芝龍直接溝通的渠道。
最終,範文程提出建議:「選取熟悉日本的伶俐人,經朝鮮跨海至長崎,待鄭芝龍到日本時,伺機直接接觸。」
孫傳庭問道:「為何?」
此事源於孫傳庭的一條命令。
傅恭思索半天,道:「這條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
盛坤山大喜,慌忙叫住欲至大同傳令的士兵,令其告知孫傳庭,說鰲拜不會侵擾宣大一線,其目標在於朔州。盛坤山還要求孫傳庭率精銳西向,以共同圍剿鰲拜。
孫傳庭在大同、陽和的一舉一動,黃渤與盛坤山一清二楚。得知孫傳庭將銀票全部兌換成大圓,黃渤嘆道:「估計過不了多久,宣大總督又要換人了!」
孫傳庭得到幾萬斤大圓后,立即將大圓分發至每位將士之中。將士們得到了歷年拖欠的軍餉,一時間士氣大漲,不復當初的萎靡不振。
盛坤山被這些微妙的人心揣測繞得腦袋發暈,不屑道:「荊州軍倔傲不遜又不是一天兩天了,何懼之有?」
一騎冒著漫天風雪,衝出朔州城,望大同而去……
涉及軍事,黃渤本無權置言,但聽了盛坤山的話后,他心裏明白了八九分。
孫傳庭道:「豈不聞驃騎軍入駐朔州后,前來投奔的蒙古人超過萬余?若按照半年一萬的速度,若干年後,蒙古人都成了林純鴻的戰士,他皇太極還能安穩地坐在瀋陽?」
鄭芝龍的實力、根基非李自成所能比,若能與鄭芝龍合作,必然在大明和荊州的腹背上插入一把尖刀!
皇太極甚至想到,李自成敗退,還不僅僅是瘸了一條腿那麼簡單,更意味著戰略形勢的變化。
「唉……荊州的人一個個都不好惹,何荊州之多才乎?」
孫傳庭接到盛坤山的通告后,心裏狐疑不決。
而且,皇太極和範文程還知道,鄭芝龍擁有龐大的艦隊,與日本聯繫緊密。水上力量,可是滿清極度欠缺的力量。
盛坤山道:「有什麼話就說。黃總管這麼客氣,讓盛某如何自處?」
咋聽之下,範文程愣了愣,旋即,對皇太極佩服得五體投地,皇太極此策若能成功,顯然又取得了戰略主動權。
傅恭大悟,道:「皇太極要拔掉朔州這顆釘子,看來是被逼無奈!大人一葉知秋,屬下不及遠矣!」
至於鰲拜率聯軍限制蒙古與荊州之間的貿易,充其量只能算作被動防禦,無絲毫主動可言。
他小心翼翼地問道:「盛將軍,發生了何事?不知黃某能否與聞?」
盛坤山點了點頭,不屑地說道:「要是知道鰲拜的目的在我們,還不樂壞了他?至於將銀票全部兌換成大圓么?」
範文程旗幟鮮明地支持與鄭芝龍合作,皇太極也不由得大喜,只是,如何與鄭芝龍接洽,成為了最大的攔路虎。
黃渤哈哈大笑:「正是此意!」
黃渤的話還未說完,盛坤山便反應過來,打斷黃渤的話,說道:「黃總管的意思是,把鰲拜針對朔州的消息通告孫傳庭,讓他隨著我們的命令打轉?」
且說孫傳庭雷厲風行,令親衛至源豐錢莊將銀票全部兌換成大圓。源豐錢莊早有嚴令,不得拒絕銀票的自由兌換。源豐錢莊大同分號的掌柜雖有點不情不願,但不敢說半個不字,一一照辦。
傅恭心裏泛苦,要是早點知道鰲拜針對朔州,何需冒著得罪楊嗣昌的風險將銀票換成大圓?
傅恭一想,覺得盛坤山報復的可能性很大,一時也變得猶豫起來。
黃渤哦了一聲,彎腰撿起軍令,仔細地看了好幾遍,道:「這麼說來,孫傳庭還不知道鰲拜的目的在於我們?」
然後,盛坤山對親衛下令道:「你去告訴孫傳庭的人,就說驃騎軍只知荊州在南邊,不知陽和在何處!」
當然,這個戰略主動權並非針對鰲拜,而是瞄準著宣大邊軍的指揮權。
範文程激動地回道:「皇上,奴才對鄭芝龍了解有限。不過,奴才認為,無論鄭芝龍是什麼樣的人,派人與他接觸,總不是壞事!」
分號的掌柜到底覺得不妥,立即將此消息飛報范永斗。
盛坤山稍稍瞄了幾眼,便將印著虎符印的軍令扔在了一邊,嗤笑道:「鼻子里插根蔥,就想裝大象,無聊至極!」
目前,在皇太極和範文程的心目中,大明境內存在著鄭芝龍、李自成及林純鴻三股獨立勢力,既然李自成已經成了廢材,鄭芝龍理所當然進入了他們的法眼。
黃渤大笑道:「荊州軍自然不懼,也不屑。也只有那幫無聊的文臣,喜歡擺弄這玩意。不過,若能讓世人都以為孫傳庭受將軍的指揮,不知將軍可曾願意?」
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孫傳庭的謹慎,乃理所當然之事。畢竟,一旦孫傳庭冒然相信盛坤山的情報,置整個宣大防線于險境,很可能讓幾萬,幾十萬生民喪失性命。
盛坤山對著飄落的軍令努了努嘴,道:「孫傳庭令驃騎軍向大同靠攏,共同打擊岱海附近的韃子。」
皇太極心裏煩躁,並未讓範文程起身說話,更別談賜坐。範文程只好一直跪著,間或微不可察地挪動一下疼痛難忍的膝蓋,讓膝蓋稍稍放鬆點。
傅恭道:「一則,荊州內部有軍情司,遍布大明各地,林純鴻沒有理由不在韃子內部放眼線;二則,當初山東之戰時,林純鴻反應如此迅速,顯然,他在韃子入侵之前,就已經知道了這一消息!從這兩方面看,鰲拜的目標在朔州。」
皇太極在瀋陽殫思竭慮,試圖重奪戰略主動權,無獨有偶,黃渤和盛坤山在朔州也籌謀著掌握宣大的戰略主動權。
兩人苦思了半天,忽然孫傳庭一聲大叫:「有了!這條消息是真的。如果我是皇太極,我也會把目標對準朔州!」
同時,孫傳庭又傳檄朔州,令驃騎軍向大同靠攏,以共同應對鰲拜的威脅。
兩人正閑聊著,忽然接到了孫傳庭的軍令。
兩條腿走路,瘸了一條腿,皇太極的失落可想而知。他也想不出什麼招,只好放棄了繼續支援李自成的打算。
「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黃渤沉吟片刻,說道。說到一半,又停了下來。
孫傳庭壓根就沒把朝廷的怒火放在眼裡,聽到傅恭的勸解后,不由得啞然失笑,將盛坤山一事告知傅恭。
孫傳庭接著說道:「還有,本想著占點盛坤山的小便宜,哪想到被他擺了一道,吃了大虧!」
孫傳庭苦笑道:「什麼一葉知秋!本應該早就看出這點才對!否則,我們也不會折騰出這麼多事出來。」
孫傳庭點頭道:「的確如此。不過,僅憑這兩方面,難以肯定。畢竟,本督傳令給盛坤山,想藉此佔得先機,盛坤山為了反擊,很可能傳一個假情報給我們。」
盛坤山疑惑地問道:「這有何用?驃騎軍又不會聽令行事,徒惹恥笑。」
如果說,支援李自成攪亂大明江山,算得上掌握戰略主動的話,那麼計劃失敗后,戰略主動權已經挪到了大明及林純鴻手中。
可是,皇太極陷入深思之中,這要熬到什麼時候才是頭?就快要熬不住時,突然聽到皇太極問道:「范章京可對鄭芝龍熟悉?我們與鄭芝龍合作的可能性有多大?」
盛坤山也笑道:「若真有辦法讓孫傳庭聽令,哪有不願意之理?黃總管有什麼計謀,快說出來,別賣關子了。」
皇太極令範文程負責操作此事,範文程欣然應同。
盛坤山雖對銀票、金票什麼的一知半解,好歹也知道楊嗣昌最近在折騰什麼,黃渤的話,倒也不難理解。不過,盛坤山對宣大總督換不換人一點也不在意,隨口道:「換就換唄,難道還能翻起什麼風浪?」
看著孫傳庭凝神苦思,傅恭還以為孫傳庭為即將到來的大禍擔心。他小心勸慰孫傳庭,希望寬孫傳庭之心。
這點,分外讓皇太極無法接受。
「非也。」黃渤搖頭道,「孫傳庭向將軍下令,從形式上而言,將軍仍然是宣大總督之下屬。即便將軍不奉令,世人只會說將軍倔傲不遜,哪會恥笑孫傳庭?」
黃渤道:「孫傳庭明知道將軍不會奉命,卻鬧出這一出,其中緣由,值得深思。如果黃某所料不差,孫傳庭應該是想告知世人,驃騎軍受他節制。」
不過,鄭芝龍是否與滿清合作,還在兩可之間,朔州的局面,卻是火燒眉毛。皇太極琢磨來琢磨去,覺得應該在朔州對荊州施加更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