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地梟雄》第三卷 遼東

第95章 上奏何進

第三卷 遼東

第95章 上奏何進

那膿包將領果然指揮著軍隊衝殺而來。見祖昭頭也不回餓逃跑,那將領繼續追擊。北方馬壯,很快就追了上來,祖昭見了,殺將回來。斬不二十回合,又敗走,如此數次,終於將敵人引誘到了埋伏圈之中。
那將大聲說道:「我就是征漢大將軍圖嚓木耳。公孫瓚居然有個弟弟叫公孫頂,我怎麼不知道。快叫你哥哥來,我要殺了他。」
這人原先本不是這樣的,如今沾染了巔峰的權利后,竟變得這麼剛愎自用,就算死也算是自己作死的。
何進瞪著眼睛,卻沒有說話。他之前也和十常侍交過手,靈帝死的那會兒,不就是什麼事情都沒有么,有什麼好怕的。更何況,現在還是自己的女兒為太后,她再寵信十常侍,難道還能對自己這個生身父親下毒手不成?!
何進皺眉,問他們有什麼事。
祖昭想想,這不就是前不久的事情么,只是歷史上沒有記載自己的名字而已,要知道這可是他和趙雲一起衝鋒陷陣將公孫瓚救出來的,自己的功勞可絲毫不比趙雲的弱啊,而且是自己的輕甲騎兵立了大功,阻斷了敵人的追擊,這才能救得公孫瓚脫身。
祖昭和趙雲領命而出,帶著三千兵馬來帶站場。此刻一座外城已經被攻陷,守軍退守在一座小城之中,被蠻族士兵重重包圍,危在旦夕。趙雲遠遠見了,問祖昭:「你有什麼計謀可破敵?」
公孫瓚看祖昭和趙雲鬥志昂揚,心中甚喜,於是點頭同意了他們,讓他們帶著五千精兵前去迎敵人。
公孫瓚之圍終於解除,祖昭也辭別回到了遼東,趙雲相送千里,恨不得和祖昭一起去了。祖昭也暗示,他隨時希望趙雲來和自己一起謀士。兩人依依惜別,自不必多說。
趙雲說道:「不用五千,我和祖昭兄弟各帶一千人,定能將他們全部誅殺。」
三人面面相覷后,曹操先站了出來抱拳諫道:「將軍,此詔不可赴……」
公孫贊知道趙雲勇猛,而祖昭雖然無力不怎麼樣,可是這小子花花腸子很多,說白了就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一個軍事謀略家,讓他們兩人一起去,倒是還真沒有人能抵擋得住。特別是祖昭帶來的那一支部隊,英勇善戰,讓敵人見了就想著撤退,追殺能力極強,斷後能力也無可匹敵。
祖昭一算時間,心中暗叫不好,如果事態按照歷史發展,那麼何進命不久矣,這個時候,是自己該去洛陽露臉的時候了。於是讓人備了車馬,帶著大將張遠一起前往洛陽。
一切分撥已畢,祖昭帶著一千五百輕騎兵直衝小城西門,指揮著軍隊直接衝殺上去。那西門的賊兵見是有援軍到了,直接紛紛撤退,不作絲毫的抵抗,這倒是出了祖昭的意外,本以為他們會抵抗一下,讓后惹得敵人來攻,最終讓東門的人支援過來,想不到他們居然這等掉頭就跑了。
何進換了官服便欲往之,然才過偏廳,就看見祖昭、曹操、袁紹等人立於花廳,似是在等他。
「將軍明察!」祖昭抱拳道,「十常侍自先帝在時便開始殘害忠良,那手段即便不用在下說,想身在朝堂的將軍也是知曉的。如今將軍您手握重權,是太后唯一的最大依仗,若十常侍想要把控朝政,那將軍便是他們的眼中釘肉,甚至是通往權利的大道上的最大阻礙!人若有五成的利益,就願意鋌而走險;有十成的利益,就敢踐踏一切的規則和制度。將軍,十常侍盯的就是天下權,您覺得,這是幾成的利益呢?!他們已經不止是瘋狗,而是盯著將軍手中肥肉的餓狼!」
祖昭和袁紹他們都以為何進已經聽進去了,略鬆了口氣。
祖昭道:「謝兄長關心。我自會小心的,兄長只需埋伏好大,到時候賊軍醫來,你直接衝殺下來,將敵人將領首級取了就是。」
那將軍大吼一聲,響聲震天,真如雷鳴一般,祖昭心中一驚,尼瑪這比張飛的那一吼可強多了吧,北方人吃的肉多,果然肥壯有力氣呢。
「將軍,此去必有禍事。」主簿陳琳也符合曹操的意見。眼下他們其實都還算看的透徹,深知何進此去凶多吉少。
那將領見中了埋伏,心中也是吃驚,正要來戰祖昭,卻見刺斜里殺出一將,白盔白袍,手持長槍,正是趙雲,大吼一身:「常山趙子龍再此。」說著直接沖將過去,挑死兩個衛兵,又一槍搠出,只一個回合,將那將領刺于馬下。
又一番混戰,裏面的數百敵人全部被殺。趙軍割下那將領的頭顱,扔了出去。蠻族見將領被殺,紛紛丟盔棄甲,四處逃散。祖昭和趙雲指揮著軍隊一直追殺,直到將他們趕回他們的國土,這才緩緩撤軍。這一路追殺,大獲全勝,將敵人三萬于軍隊殺了近兩萬人,而他們的騎兵則只是損失了百人不足。
不過公孫瓚還是有些不放心,說道:「探子回報他們有三萬人馬,都是很厲害的齊射精英,你們只帶三千人馬去,只怕要獲勝有些困難啊。」
趙雲笑道:「定叫他有來無回。」
一聽祖昭這話,何進面上的神色就沉下來了,他執掌天下大權,竟還能怕了十常侍不成?不過幾條閹狗,又能耐自己何?這祖昭雖有見地,可到底是不佔高處眼界有限,覺得十常侍得勢就得忌憚。他心中對祖昭有些不屑起來。
祖昭道:「兵不再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而子龍兄長有勇有謀,在百萬軍中取敵人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我們只需要略施小計,引誘敵人上當,殺了他們將領,那麼他們定然撤退,不敢再戰。」
「將軍,」祖昭瞥了一眼何進的神色,幾乎就看穿了他的想法,「太後為將軍您的至親,自然不會想要殺你,然十常侍卻是十足十的小人,定然是先哄騙了太後下旨,說要您入宮,向您認錯,可真正入宮之後的事情,卻是誰都沒有辦法預料的。他們能把白的說成黑的,能欺上瞞下,當然也能作一副可憐樣來哄騙太后,卻包藏禍心要置將軍于險境。狗急了跳牆,和這是一個道理。」
所謂是唇亡齒寒,若是幽州各郡紛紛淪陷,那麼他的遼東郡和遼西郡也遲早不保,所以,現在公孫瓚還不能死,要死也是自己殺了公孫度那小賊,自己正式和公孫瓚叫板的時候才能死,現在死了,對局勢不利。
剛衝到東門,就見敵人放棄攻城,直接包圍過來,將祖昭包圍在中間。祖昭心中暗叫不好,中了敵人的詭計了。前方一將舉著一長刀沖將出來,大聲問道:「來著何人,報上名來。」
「小兒之見!」何進對祖昭的不屑終於流露了出來,「我掌天下之權,竟要忌憚那幾條沒有根的瘋狗?真是可笑!烈臣你于遼東力事生產,也遠離朝堂久了不知這『天下權』為何意,既如此,就不要用這種市井裡的標準來衡量高處的人。」
逐鹿九州,問鼎天下是夢想,但經歷了這麼多的祖昭,現在最想要的,其實還是給百姓們以安居樂業,盡自己最大的可能讓生靈免遭戰火屠戮——即便不可能,也慢些,晚些。
趙雲也急忙說道:「祖昭兄弟說的不錯,大人,你還是在城中靜養,待我們前去,定將他們首領抓回來讓你處置。」
祖昭暗自思忖,既然如此,那麼就直接攻到東面,就看看他們是做什麼反應。於是下令軍隊,往東門衝鋒,不過不可深入,要看著旗令而行。士兵應聲,跟著祖昭衝殺過去。
何進有些不屑地瞥了陳琳一眼:「有何禍事?」
「太后召我,怎可不赴?!」何進負手而立,「好讓他們給我按個目無君上的名號么?」
「公孫小二,我先拿了你的人頭,再去要了你的哥哥公孫瓚的人頭,再躲了你們的大漢江山。」那將說道。
祖昭見公孫瓚如此,借其援助之名,多次出兵,藉以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其中和趙子龍打次並肩作戰,倒是增進了更深的友誼。想之前兩人相遇,就是一兄弟相稱呼,現在有機會並肩作戰,英雄惜英雄,其中友誼,不言而喻。
袁紹見他執迷不悟,便上前直言道:「將軍召外兵入京之事已外宣,既然謀已泄,十常侍得知后定然有所動作,這個節骨眼上,寵信十常侍的太后召將軍入宮,會發生什麼事?將軍,性命攸關的事情,您可要三思而後行啊!」
「何謂不可不動?!」何近一聽祖昭似有良策,嘴角就掛起了笑意。
可是,祖昭雖然這麼想,卻不能真的這麼做。他此來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改變點什麼的。雖然他也知道,天下大亂已然不可避免,但是,能爭取時間,就要儘可能地多爭取,現在遼東那邊的生產都已經上了軌道有了規模,多安穩一陣子,那就是多一分實力。
某日,北方蠻族發動進攻,公孫瓚身上有箭傷,可是他依舊要出戰,祖昭和趙雲抵死相勸,讓他養好身子,這區區幾個毛賊,還不用他出手,只要他們前去,定能手到擒來。
那將領剛剛帶著幾百騎兵衝進去,後面就突然亂石頭柴木滾滾而下,接著是無數的油彈飛了下來,將後面大軍的道路給阻斷了。祖昭此刻殺了回來,道:「你個傻帽,受死吧。」
祖昭直言十常侍控制內政,何進雖然為大將軍,可是若是公然干涉內政,倒是會讓十常侍抓住把柄,現在十常侍的手段無非就是要李新帝,好進一步掌握大權。如今這局勢,不可亂動,但也不可不動。
且說祖昭回到遼東之後,安心搞生產。忽有一天,洛陽曹操來信,說洛陽時局動蕩,想要祖昭前去商量。而且祖昭之前奏請朝廷的奏章,也是被十常侍扣押,相關部門不得見,現在何進謀了董后,十常侍藉機向太后讒言,與何進勢如水火。
祖昭笑道:「殺你這什麼木耳的,需要什麼我哥哥出手,只要我出手,就能殺了你,不服來戰。」
一連過了數日,忽然宮中詔來,說太后要見何進,讓他進宮。
雖然祖昭知道,留著公孫瓚的話,自己遲早要和這個傢伙交戰的,不過現在他倒是好不想讓公孫瓚這麼早死,畢竟他是這裏的一霸,而且北方蠻族也很怕他,留著他在這裏,也算是鎮守住了幽州的一個重要軍事要地,若是他死了,換了另外一個人來,對於自己可是更麻煩了,現在幽州已經夠亂,他可不希望在這樣亂下去。
且說幽州各郡禍亂不斷,時有農民起義,除黃巾餘黨之外,出現大量的各自為政的農民軍隊,殺官奪城,搞得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那些本就窮苦的百姓,更是被逼得背井離鄉,丟棄妻女者不計其數。更有人為了活命,將家中小女下至七八歲起就賣個富貴人家為奴為婢,或者直接賣進青樓。
一路舟車勞頓,終於抵達洛陽,曹操早將祖昭接了,帶入宮中面見大將軍何進。何進之前對祖昭就頗有好感,現在見是祖昭來了,自然滿心歡迎,聞之他對時局發展很有一些獨到見解,於是藉機問祖昭,現在十常侍弄權,靈帝新死,他有什麼見解。
祖昭心中不由得哈哈笑起來,這個什麼木耳的,原來就是膿包一個,讓他做什麼大將,正是拿著軍隊士兵的性命在開玩笑,這麼點人馬就想佔領大漢疆土,真是天真的有些呆萌了。
張雲道:「此計甚好,我這就帶著部隊埋伏,兄弟前去,一定小心,不可傷了自己。」
祖昭聽了心中直罵娘,你何進本也是市井出身,現在反而看不起市井了?!他現在可真是想甩手不管,你上趕著要死,就趕緊死去吧,如果可以的話,他甚至恨不得在何進的身後踹上一腳以助他一臂之力。
祖昭心中自然也是有些擔心公孫瓚的傷勢,歷史上有記載這傢伙好幾次都差點就因為戰而陣亡,在和北方蠻族大戰的時候,又一次殺的興起,孤軍升入,中了敵人的埋伏,最終在趙雲的拚死保護下逃了出來,身受重傷。
面對此亂世,祖昭治下的遼東郡和遼西郡卻甚是和平,沒有賊人敢作亂,幽州各郡的其他百姓,紛紛逃到了祖昭轄區,這倒是讓祖昭能大力的發展農業,充備糧食。公孫瓚等好戰之人,時常挑釁北方蠻族,時有戰事。在作戰之中,往來衝殺,有勝有負,不過公孫瓚素來勇猛,勝利的自然要多一些。可惜被他搞得內憂外患,很多時候顧得了前顧不了后。
趙雲聽祖昭這樣誇獎自己,心中很是高興。公孫瓚心中也是高興,畢竟趙雲可是他的手下第一勇士啊,說道:「好一個兵不再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好,你們就帶三千兵馬去,好好讓那些蠻族之人看看什麼是我們的勇猛。」
祖昭心中想,這種時候,還是不要報自己名的好,而且自己打的是公孫的旗幟,敵人倒是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說道:「我是公孫瓚的弟弟公孫頂,特奉哥哥命來取你們將領的首級回去。快叫你們將領出來,與我決一死戰。」
「將軍當謹小慎微,萬萬莫越雷池,」祖昭是一心想救何進,「有道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更何況那十常侍又都是弄權小人,若是被他們鑽了空子,恐招大禍。」
不過,不屑歸不屑,這面子上總歸要過得去,只頷首道:「言之有理。」
祖昭看了看,說道:「要破敵,不是什麼難事,兄長請看,敵人的部隊東面多而西面少,他們是在集中重要力量攻打東面,西面則只是象徵性的去搖旗吶喊,假裝攻城,讓我們東門的守軍分兵,這樣就散失了力量。我率領一支軍隊,直接從西面殺進去,敵人得知援兵到了,必定扯東面軍隊而支援西面,或者他們會放著西面不管而繼續攻打東門,但是他們不會這樣做,因為得到這座城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重大的意義。他們來攻打我們,只是要搶東西,並沒有想著要真正的和我大漢為敵奪我們的土地。所以,他們一定會帶著軍隊援助西門。到時候我就車隊,兄長你帶著軍隊設一埋伏,我帶著他們進去,到時候兩面夾攻,什麼也不用管,直取他們大將,則賊兵必敗。」
見他沖了上來,祖昭也揮舞著長槍沖了過去,戰不二十回合,祖昭佯裝敗走,帶著軍隊衝殺出去,頭也不會的往趙雲埋伏的地方跑去,其中還人士兵丟掉兩面旗子,以誘惑敵人。
「大人,現在那一支小賊,我們前去就能將他們剿滅,還請大人在這裏靜養,帶傷勢好轉之後,在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豈不快哉。」祖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