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龍道》第三卷 天下爭龍

第67章 決戰荊州(1)

第三卷 天下爭龍

第67章 決戰荊州(1)

所以專業的事情還需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現如今他手下有陳澤、閆俊等水師大將統御,他也沒有什麼不放心的。
所以這一次荊州大決戰,荊州水師上下兵將無不憋著一口氣,準備在這一戰之中一雪前恥,故此雖然荊州軍近期連戰連敗,但是荊州水師卻士氣還相當高昂。
每條車船兩側共有四個車輪般的漿輪,人力踩踏這些漿輪,為船隻提供動力,不管是前進還是後退,都十分靈活,甚至於還可以在不用的時候,升起輪漿,靠著船帆提供動力,在這個時代,絕對也屬於黑科技了。
但是如果他能在荊州城外一戰擊敗楚王,那麼即便是他不去攻打那些尚未攻下的地盤,那些地盤上的官,也會自己做出明智的選擇。
甚至於他們連遲滯一下江面上吳軍船隊的能力都沒有,就這麼呂成梁率領著這麼一支龐大無匹的船隊,在荊州之地招搖過市,一路沿著長江逆流而上駛往了岳州。
對於江南發生這樣的大事,江北的各大勢力雖然也加以了關注,但是卻無力插手,因為現如今的北方諸王,已經真正的打成了一鍋粥,哪兒有閑心去管楚王和李霖的事情。
既然楚王已經決定收縮兵力,陳兵于荊州城外,要和自己進行決戰,李霖也就不再急於攻城略地,去搶佔地盤了。
除了這些樓船之外,荊州水師還擁有大量其它中小型的戰船,這乃是荊州水師的精華所在,這麼多年來縱橫江河湖泊之中,罕遇敵手。
路上還遇上了一些地方州縣的官員,在岸邊恭候他們,向呂成梁請降,對此呂成梁也不分兵去進行接收,直接令那些請降的地方官員,繼續暫時留任,為大軍提供部分必要的補給,滿足大軍的需要,至於以後主上李霖怎麼安排他們,那就是以後的事情,在荊州決戰塵埃落定之前,接不接管這些地方,意義並不算大。
望著湖面上停泊的密密麻麻的船隻,李霖不由得心情激蕩,雖然他麾下的吳軍水師組建時間不長,但是發展之迅速,卻令他這個主人,都不由得感到驚嘆,有此一支精銳的水軍,何愁不滅楚王?
而吳軍的水師,目前兵力接近兩萬餘人,擁有各式戰船近五百條,其中大型的樓船數量並不多,主力乃是速度較快,而且操作較為靈活的先登船,最多的則是較小的蜈蚣船和飛翼船,這些小型戰船只能載幾十人,船首裝一部輕型弩炮,但是在水戰之中,集中使用,卻相當厲害。
「主公!水師將士已經做好了準備,此戰必會奮勇爭先,定將荊州水師聚殲於此!這裏乃是兵凶戰危之地,還請主上移步岸上,靜觀卑職率軍擊敗荊州水師!」
吳候軍水師都指揮使陳澤全身上下披掛整齊,大步走到李霖面前,躬身插手對李霖說道。
和李霖前生一樣,這些諸王不管是誰進了關中,看著坐在皇帝大位上的那個傻皇帝,都忍不住野心膨脹,在手下的慫恿之中,想要取而代之,登基稱皇。
所以李霖這才親自登上了帥船,前來觀察敵軍水師的情況。
數萬吳軍水陸並進,如同烏雲一般的湧向了荊州城,荊州城上戰雲密布,同樣數萬荊州軍在楚王御下在荊州城外建起了一座座兵營,連營數十里之多,並且在荊州城外修築了大量的工事,構築起了大量的鹿柵、壕溝、拒馬等物,做出了要和吳軍死戰的架勢。
故此在得知了楚王開始收攏兵力在荊州城外集結之後,李霖也傳令給周成,令其停止了繼續四處攻略,收攏兵力,留下部分兵將駐守武陵,率領主力徵集船隻,走水路趕往岳州,和他匯合。
當李霖軍行至荊州東部的時候,李霖站在最大的那條帥船之上,遠遠的朝著荊州望去,荊州城上炫黑軍氣衝天而起,遠遠的便和他麾下的吳軍的軍氣對撞在了一起,隨即發出一片鬼哭神嚎般的聲響。
但是好在荊州軍的軍氣雖然不錯,但是在吳軍面前,還是住建被壓制了下去,隨著吳軍的推進,不斷的被擠壓退縮,直到被壓制回荊州城一帶,才又一次穩定了下來。
沿途雖然還有不少州縣,可是他們並未再繼續攻城略地,而是在江上直接駛過,至於那些岸上的荊州軍,現在已經如同驚弓之鳥一般,看著江上如此龐大的吳軍船隊,各個都嚇得肝顫,一個個避之不及,祈禱他們趕緊過去,千萬不要停船,就別說主動跑去攔截了。
李霖也沒有矯情,他對水戰並不精通,雖然他在軍中,可以起到振作士氣的作用,但是這水戰不同於陸戰,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即便是他在最堅固的帥船上,也不見得能保證他的安全,如果混戰之中,他的座船一旦有所閃失的話,非但不能提振士氣,甚至可能導致士氣崩壞。
即便是偶然遇上一些不要命的荊州軍,試圖襲擾船隊,但是在陳澤所率的水師嚴密的保護之下,這樣的襲擾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反倒是白白給吳軍水師送上一些戰功罷了。
於是在三路大軍匯合之後,吳軍在岳州做了短暫的休整,並且由陳澤和閆俊等水師大將指揮水師,在洞庭湖之中進行了一番實兵操演,檢驗了水師戰力以及相互配合和戰術之後,李霖終於下達了全軍開拔的命令。
荊州水師更是在寬闊的江面上嚴陣以待,近千條戰船將寬闊的江面上幾乎阻的水泄不通。
而李霖並未關注岸上的步軍,因為這一戰關鍵並不在陸上之戰,而是全在江上的水戰,如果水戰不能將荊州水師擊垮的話,那麼即便是陸上他麾下的吳軍能將荊州的步軍全部殲滅,而水師敗在荊州水師手中,那麼也註定他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數萬步軍,遲早也會被困死在這荊州城外。
如果這一仗他打敗的話,即便是以前奪控的地盤,也立即就會再一次倒戈相向,到時候以他目前這些兵力,絕對控制不住如此大的地盤。
這位傻皇帝陛下,也算是命運多舛,從登基以後,就沒消停過,幾乎跟走馬燈一般的,不是被這個控制,便是被那個控制,光是被攆下皇位囚禁起來,就足足搞了三次,不過也幸好他是個痴傻之人,不管是誰廢了他,都沒有將他置於死地,而是圈禁了起來,像豬一樣的被好吃好喝的供養了起來。
永和八年的金秋十月,李霖三路大軍終於在岳州合兵一處,此時李霖麾下的吳軍兵力已經高達十一萬人之多,其中用來作戰的兵將,就達到了七萬人,其餘的則屬於隨軍保證補給之類事務的輔兵,不過即便是這些輔兵,也都是精壯的兵卒,大部分輔兵隨時都可以被補入到戰兵之中,投入到戰場上,絲毫不會比荊州軍的兵卒差到那兒去。
於是他點頭道:「你等雖然連敗荊州水師,但是荊州水師精華尚在,而且士氣並不低,你等還要小心應付!本次大戰乃是事關荊吳兩地未來之戰,一切拜託你等了!
既然事關國運,那麼孤特准解除不得使用霹靂雷之禁令,今日便將霹靂雷發放到各船之上!」
而且這才是荊州水師的精華所在,僅僅是可裝載兵將數百人的樓船,就足足有數十條之多,這些樓船船體高大如樓,多有三層之高,有帆數面,而且還備有大量的船槳,船上四周還裝有數部拍桿,懸有巨石,一旦靠近敵船,拍桿落下,以巨石擊敵船,可將敵船拍碎。
而呂成梁得令之後,也不敢怠慢,放棄了繼續沿江攻城略地,攻下了鄂州,俘獲了退守鄂州的一批荊州水軍的戰船之後,便乘船在吳軍水師的護衛之下,又匯合了一支裝滿了給吳軍運送補給的剛剛從常州駛來的由上百條大型貨船船隊,然後浩浩蕩蕩的逆江而上,趕往了岳州。
這樣直等到下一個人帶兵殺入京師之中,將屁股都沒坐熱的那個想要當皇帝的傢伙弄死,又把他請出來,繼續供在皇位上,直至又一次被廢黜,趕回到圈禁的王府之中,等候再一次被人請出去,以至於這個傻皇帝現如今對於這種事情都習以為常了,每次都樂呵呵的被送入王府,又樂呵呵的被請回到宮中,至於誰執掌朝政,他始終都沒搞清楚。
另外著令呂成梁所部,也立即沿著長江逆流而上,暫時不去管沿江的那些州縣,直接趕往岳州。
甚至於李霖的水軍之中,還出現了幾十條新造的車船,這種車船乃是李霖親自「設計」,交由湖州船寮,由船寮的能工巧匠製造出來的。
周成授命之後,便立即行動了起來,收回了正在武陵一帶活動的兵馬,留下三千兵將,率領其餘的兵馬,就地在江上強征了大量的船隻,登船進入洞庭湖,趕到了岳州。
但是在前段時間,卻屢屢敗在了吳軍手中,這讓荊州水師的將士不由得很是羞怒,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荊州水師天下稱雄,怎麼突然間小小的吳軍水師就一夜間崛起,能將他們打的落花流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