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第六卷 北部灣海盜

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明縣(下)

第六卷 北部灣海盜

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明縣(下)

一千多個老百姓一下子將王安石的宅子圍住。
劉庠便說,見之,我說什麼?自他執政后,未嘗有一事合人情,如果他與我說起青苗免役,我用什麼應對?
但也是無奈,全國那麼多差役,全改用了募役,還想多餘一個寬剩錢,攤派得少,那可能嗎?
但整件事肯定與范仲淹無關了,說不定范仲淹如果活著,他看到他那些志同道合的君子們脫化成這個樣子,能氣得活活吐血而死。
不過面對著一千多個憤怒的百姓,王安石沒有選擇逃跑。而是從宅子走出來,問,你們這是要幹什麼?
這個問題十分嚴重,東明縣在哪兒,就在京城邊上,想一想新法執行,京城邊上的都會扭曲成這樣,那麼餘下地區會變成什麼樣子?
原來這個賈蕃不僅是范仲淹的女婿。還曾經是文彥博的幕屬官員。
這時在劉庠有意拖延下,整整拖延了大半天,官員都下值了,才有人「提醒」這些百姓,百姓的怒火可想而知。
順著開封城的五丈河往東去,就是宋朝的東明縣,它也屬於開封府管轄。
不過也到了離開鹽州之時。
然而在他心中,仍然有點不大開心。
這是幹嘛?梁乙埋嚇了一大跳,難道這是王巨的詭計,於是大聲喊道:「撤,撤。」
首先說說免役法的攤派,因為各州縣貧富情況不同,百姓收入花銷也不同,物價更不同,所以是根據各州縣的實際情況去攤派。
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是西夏入侵宋朝的,非是宋朝入侵西夏的。況且宋朝軍紀真的不錯,幾乎沒有任何擾民之舉。
知縣叫賈蕃,這個人也許沒什麼名氣,但他有一個很有名氣的岳父,那就是范仲淹。
他們一走,楊繪立即來了精神,第二天便上書,役錢按照戶等財產高下徵收,因此這個甄別應當由本縣,本縣須憑戶長,里正,戶長里正須憑鄉里,自下而上,才能得實。但現在不是這樣,而是司農寺在京城裡大筆一揮,然後強行向各縣攤派,甚至都不看朝廷原來的戶薄,就攤派到各縣,所以才出現這幕鬧劇。
王巨與燕達低語了一番。
所以王安石雖倔強,但他在變法中並不是後人所想像的那麼風光,更非是後人想像中的那麼得到重用。
雖然東明縣事件沒有文彥博參与的證據,但文彥博也有瓜田李下之嫌,那麼在這段時間里,文彥博不敢有什麼動靜了。
他沒有想到會發生一件事,其實因為梁氏的窮兵黜武,這幾年西夏百姓生活十分貧苦。王巨是敵人,但在鹽州做得不錯,至少沒有徵稅,而且因為採鹽,與交換牲畜皮毛,還給鹽州百姓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屬於鹽州的戰俘,也多提前釋放了,還有不少人戰死在慶州,但那也不能怪王巨了。
然後派人暗中打探事情真相。
這中間有很多古怪的,由不得趙頊不多想。
憑藉這個,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這個無關緊要,主要通過這一系列的戰役,誰能打,誰不能打,基本一目了然,特別是二姚,劉昌祚,王君萬等將,連王韶在秦州也在流口水,正打著主意,如何將這些將領弄到秦州去。
其實在這裏,楊繪等人也犯下一個嚴重錯誤。
這是標準按照程序辦事的,無可挑剔。
當然,燕達成了環慶路兵馬副總管,王韶就不大好弄了。
十幾年後,變法果然失敗……
王安石聽到后,反而長舒了一口氣,於是他在家裝病,反正一不高興了,一起生病了,韓琦、陳襄、文彥博、王安石……
不過王安石手下又打聽到一件事,東明縣在試行免役法時,因為執行官吏欺軟怕硬。搞權錢交易,所以劃分戶等很不標準,真正的一等戶能劃成二等戶三等戶,以減少攤派數量。但司農寺已經確實了免役錢數,這些上戶減等。錢數往哪裡攤派,只好將四五等戶強行提等,這才出現了一千多戶五等戶變成三等戶的故事。
有人聽到后便對劉庠說,王公意如此,你應當去見一見。
這些百姓又去御史台,御史台是楊繪,他搪塞道,本衙只受理官員糾紛,你們這些平民百姓與御史台無關。這豈不是胡說八道,御史台在宋朝相當於什麼,最高檢察院兼最高法院,百姓冤案的最終受審部門,怎麼與御史台無關呢?
他終是國家首相,只要有膽色站在這裏,百姓還會感到畏懼的。所以百姓停止了吵鬧,有人答道,我們都是五等戶,但免役法到了東明縣后,忽然間他們全部變成了三等戶。
那就是新法確實在斂財,再加上執行能力,所以推廣下去后,東明縣絕不是個案,只是背後可能不會產生陰謀,規模也不會有這麼浩大,更不會震動京城。
這場陰謀最終鬧劇般地收尾。
開封府現在執行了免役法,事情就從免役法引起。
哪裡是撤,他帶來的幾千接俘軍隊一起在沒命地逃跑了。
一千多個老百姓在這個好心人的指點下,一下子沖向王安石的家。
因此這些老百姓小心翼翼地站在衙門口,對著大鐵門外的衙役說,我們要告狀。
就是如此,那時整個宋朝還沒有全部執行了這個新役法。
真相出來了,趙頊刻意讓太監傳王安石進宮,有這種混蛋官員,無論有沒有免役法,都得出事情。不過趙頊問的是另一句話。賈蕃與樞密官關係如何?
因此王巨率領著宋軍撤離鹽州,居然有不少百姓居然夾道戀戀不捨地相送。
這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一下子就駁倒了楊繪所說的什麼甄別須則本縣,本縣須由戶長里長,戶長里正須由鄉里的說法。
這是太平時光。那個官員能想到會有這樣的事發生?
西夏百姓竟然捨不得宋朝官兵離開……這真是讓人鬱悶的一幕,遠處觀看的西夏密探不由想到。
這說得很隱晦了,你想憑藉個人的力量搞平衡之術,而不去打擊反對的大臣,所以這些反對變法的人才不怕,才搞出這麼多事,最後這個變法必敗無疑!
西夏迅速派人來接俘。
新府尹是誰,神童劉庠,這也是一個很名氣的大臣。王安石曾經刻意囑咐過他家的門房,其他客人來不見,如果是劉尹來,立即通知我。
因此在史上熙寧九年僅是役錢就攤派了六百五十萬(貫匹石),並且不止如此。一是這是役錢,因此石束占的比例不高,多是貫與匹,也就是以錢與絹為主。因此實際數額大於貫。其次除了這個役錢外,還有三百九十萬寬剩錢。因為成都府路富裕,僅是熙寧六年到九年間,寬剩錢就攤派了六百多萬貫!
但這些五等戶百姓哪裡懂,他們上訴無門,一個個呆若木雞的離開京城。
再說富裕,開封府地區無疑也要算富裕的地方,所以攤派的數量同樣不少。
然而鐵門始終關閉著,新府尹並不受理他們的告狀。
然而百姓不知道這中間亂七八糟的關係,他們在等,劉庠越不受理,百姓怨氣就越大,這時候邊上忽然有人指教他們,你們找府尹不管用,應當去找主持變法的人。沒有這個免役法,你們能受害嗎?
三軍徐徐撤到懷威堡,又再次停下,馬上就要在懷威堡前交接戰俘了。
這件事不了了之。
東明縣這麼干,分明是想徹底毀掉新法,不過他依然很冷靜,問,你們來東明知縣知道嗎?
沒有證據,他能說什麼。不過王安石又含蓄地補充了一句,今大臣近臣誰能成為助成聖政之人,台諫官誰是不附流俗者,陛下又于忠邪真偽之際,沒有仔細判然明白,而去示以政刑。小人何所忌憚?小人不忌憚,所以敢紛紛,雖然陛下持耳目聰明以勝之,臣恐怕陛下雖勞終不能成治也。
差役法的執行對象是三等戶以上的人家,最少明面上是如此。所以免役錢也是主要從三等戶以上攤派,越富攤派的越多,多者上等戶能攤派到數百萬錢,也就是一年得支付幾千貫免役錢。想一想青苗法一年攤派的那點青苗貸就引起的轟動吧……
王安石看到趙頊不說話,心中有數了,默默退下。
燕達點了一下頭,然後打開堡門,隨著他一聲呼喝,數千騎兵向梁乙埋衝去。
王巨心中評價趙頊是縮小版的漢武大帝,也就是這個原因,一是沒有識人之能,雖同樣用外戚,但衛青與霍去病一開始並沒有率領三軍,而是一步步打出來證明了自己。高遵裕證明了什麼?靠洮州那場小型狙擊戰嗎?二是疑人不用,疑人不用,這才是用人的辦法,然而趙頊器量太小,所以沒有做到,特別是搞平衡,這才讓保守派的大臣力量得到保存,最終壯大,因此趙頊前面一死,後面變法便被全盤推翻。
趙頊默然。
樞密官無疑指的是文彥博。
王安石便說,既然開封府不受,那你們去御史台投訴。
還不僅如此,這些百姓不服氣,一起到縣衙告狀,賈蕃不僅不受理,還說了一句話。爾等刁民,官不貪污,何以養家糊口,爾等再鬧,大刑伺候。
很是冷靜。
王巨也長舒了一口氣。
這天早上,忽然開封府衙前湧來一千多個老百姓,這時候包拯也死了多年,開封府早恢復了原樣,不象包拯那時將大門毀去,讓百姓自由告狀。
但來的人有點兒出人意料。
百姓想了想回答道,不知。
老竇生生累病了,因此賞賜下來,將竇舜卿調回京城養病,由燕達代替了竇舜卿,擔任環慶路副總管,種古則調到了原州,環州知州則由姚兕代替。其他諸將也得到了一些封賞,不過升的多是職官,王巨也撈了好幾個職官,包括一個從五品的中散大夫。其實王巨帶來最大的變化,便是一系列武將的改動。比如原來張玉此時還在慶州擔任副總管,種古則是在原州,環州則是種診,現在整變了,種診與張玉早調到了河北。
「梁乙埋來了?」王巨感到十分古怪,然後想了想,將燕達喊了過來。
況且這是國家統計上來的數據,下面的貪污同樣沒有包納進去。也就是其實際攤派的數量可能是其一倍半。
好了,先將派系分清楚,這件事便能看懂一點。
賈蕃官職一扒倒底,連文彥博也無法庇護。
這時若是王安石此時應對失措,或者逃跑,他這個首相就保不住了。
但文彥博在家中又氣得吐血,你這個賈蕃,什麼話都能說出口嗎?在宋朝居然敢說出官不貪污,何以養家糊口?
王巨帶著官兵徐徐撤出鹽州。
王安石說,臣不知也。
東明縣一下子將這些五等戶百姓變成了三等戶,那豈不是要了這些百姓的命?
然而楊繪將矛頭指向了司農寺,原來王安石設了三司條例司,在文彥博韓琦反對聲音中,三司條例司廢除了,改成中書條例司,但放在中書十分不便,因此王安石將這些權力又向司農寺轉移,雖然決策權不及原來的三司條例司,可它包括了執行權,實際權利疊合起來,已經超過了原來的三司條例司。
百姓們走投無路,這才聚集來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