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宋武功》第四卷 經略大宋

第14章 佛寺之行、佛寺遇刺

第四卷 經略大宋

第14章 佛寺之行、佛寺遇刺

趙德昭一個轉身,打算奔去不會武藝的無庸子身邊,可是被那「老和尚」活生生地沖開了。
而他們只能嗚嗚嗚,怨恨地看著葉十七幾人。
他邊說邊介紹道:「殿下,普光王寺當年乃唐西域胡僧僧伽(俗稱泗州和尚)所建,僧伽而立之年來此大唐,先居西涼府,其後于龍朔二年(662)至長安,后至洛陽,漸至山陽龍興寺,因不受當地寺僧所待,遂帶弟子慧儼到達泗州,修建廟宇,宣揚佛法。
可是駱駝見了自家少主,至少知道此次是個捕獵行動,他抿嘴一笑,風騷地朝著趙德昭做了一個彆扭的動作,然後又繼續前行,跟在趙德昭身後一丈之外。
「殿下,今日就讓老道來給殿下講解一下普光王寺的歷史!」
大殿之內,五人對陣七人,而趙德昭這邊有些招架不住了,那七人看來皆為絕頂高手。
趙德昭拿起佛龕旁邊的簽筒,跪在蒲團上,晃動著簽筒,其後有一支簽掉了下來,他拿起地上的簽,看來是支上上籤。
※※※
而萬松與巫小五,則是相對一看,看來蛇已經出動了,不過此刻也不知道葉十七他們如何了,他們兩個往後一看,駱駝已經消失不見了。
而駱駝亦是發現賊眼盯著,他索性大搖大擺地跟在後頭,只是這婦人的衣衫太長,邁不開步子,行動也受阻,不過眼下是要聯繫葉十七他們幾人了。
上次葉十七、駱駝他們十二人上次在淮南揚州表現不錯,而他們作為長春堂的武士,如今不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世人的面前,所以此事只有長春堂的人知道。
而此刻碑亭三丈遠之外,假山之上,有一雙賊眼盯著,詭異般的眼神,之後那人派出一個小沙彌去通報去了。
未幾,趙德昭從大雄寶殿門口見到幾個熟悉的身影,原來是葉十七等人前來護駕,而趙信幾人見到了幫手前來,也暗自送了一口氣。
三個「和尚」雖然砍向趙德昭,可是他們並未傷害趙德昭,看來只是想趁機綁走自己。
「普光王寺這麼有名,今日不虛此行啊!」趙通道。
在青松古柏掩映之下,殿堂樓閣,排列其上,沿著台階而上,五人不一會兒就到了佛寺門前,四個大字「普光王寺」鐫刻其上,乃唐中宗親筆所撰寫。
如往常一般,正殿之內站著三個和尚,趙德昭五人見了和尚立馬眉開眼笑,此次求神拜佛的主題終於來了。
駱駝繞過假山,來到了寺院後面的廂房,那裡葉十七等十一人皆在此處。
趙信、萬松、巫小五三人見到事情不妙了,對方人手七人,而這邊雖然有四人會武功,可是人手不足,尚且要保護殿下,他們脫不開身子。
而旁邊兩個和尚從袖口之中抽出刀,朝著趙德昭身邊幾人砍去。
這場景非常好笑,前面是趙德昭五人,後面則是駱駝一個偽裝成的女子,行為舉止尚且給人一種不協調之外,其他還是挺不錯的。
「這,很兇。呵呵……施主一派貴相,命中是個貴人,不過施主可以去花廳內嗎,老衲想與施主好好談談。」
「不麻煩……呵呵……」那方丈摸著光溜溜的下巴,忽然間發現下面沒有鬍子,他忽然間臉色一變,「嘚」得一聲叫喊,然後從佛龕下面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大刀欲砍向趙德昭,而被趙德昭靈巧地躲開了。
「往大雄寶殿走,事不宜遲,兄弟們上啊……
「老衲見過施主!不知施主此番前來,求得是平安、學業還是其他。」那個最年長的僧人開口道。
趙德昭遂起身,在旁邊道:「方丈,可是凶?」
「普光王寺,果然普渡眾生!香客不斷!」事實上,趙德昭前世在大宋就已經知道普光王寺,而普光王寺之後也成為大宋的皇家寺院,那是宋太宗時候的事情了,之後普光王寺將恢復它原本的名字「普照王寺」。
「施主與佛有緣,上前,這裡有簽,請搖一支!」旁邊的小沙彌從佛龕前桌子上取下一盒簽筒。
普光王寺,佛音裊裊,因其名剎古寺,香客來往不斷,成為當地乃至大宋國之內有名的佛寺之一。
而此刻蒲團邊上站著三個僧人,一人年長,其餘二人侍候左右。
而之後情況發生了改變。
之後在無庸子的介紹之下,五人一同入了寺門,朝著寺院內走去。
而那僧人「裝模作樣」地盯著上面的簽文,此簽那人自然不知,不過他也不好怎麼解釋,就呆在那裡,眉頭緊鎖,怔了一會兒。
昔日他暫住泗州信義坊【盱眙淮河鎮】賀跋氏家中,聲稱此宅本來是座佛寺,賀跋氏不信,遂掘地三尺,果挖出一塊古碑,上刻「香積寺」三個大字,建廟者乃北齊李龍建;之後又挖出了一尊金佛像,鄰居街坊之人道是燃燈佛,僧伽說是普照王佛,果然石刻上鐫刻有「普照王佛」等字,當地百姓聞之十分驚詫。
不遠處,前面即是大雄寶殿,遠看巍峨壯闊,屋檐高聳,每一座寺院的正殿無非即是此殿名,搞不出甚麼花頭。
他十分惱怒,然後示意旁邊兩人去捉獵物,而此刻萬松這邊四個黑衣人攻擊,他脫不開身子,想去救趙德昭,可是被四人給彈開了,他發覺情況不妙,那三人沖向趙德昭,而趙德昭幸好會些武藝,他手裡拿著匕首,迎面對抗揮舞大刀的三個「和尚」。
某夜,賀跋氏主人發現僧伽和床都忽然伸長了三尺多,十分驚奇;又發現僧伽變成十一面觀音。賀跋氏家族認為遇到了真菩薩,對僧伽更加信服,於是捐出房屋,僧伽把此屋改建為寺院,遂有了普照王寺。
趙德昭五人步入大雄寶殿,見到巍峨壯觀的大佛立於殿堂之中,而檀香盤旋而下,冒著香煙,裊裊而上,給人一種安寧的感覺。
「嗚嗚嗚……」那三個黑面人被綁在柴房內,發出痛苦的響聲,而之前趙德昭怕他們尋死,咬破毒或者咬舌自盡,就讓人打脫他們的下顎骨,然後檢查了口腔內部,將毒物拿出。
無庸子挽起袖口,然後擺出一副架勢,活脫脫一個後世的導遊,若是再加上一個喇叭,後面跟著一群遊客,就更像了。
而昨夜,收到密探輕語的奏報,之後趙德昭就讓巫小五找到葉十七等人,然後教習簡單的易容之術,明日好派上用場,而之後巫小五又回了驛站。
「是啊,看來我也給義父求個平安!」
而他低頭叩拜佛祖之時,餘光之中瞥見那方丈的右手之上有厚厚的手繭,他心道好似是個練武之人,可是寺院之中練武本是常事,可是他兀的察覺那僧人臉上閃過一絲詭異的笑容。
至於七人,則是朝著孤零零五人發起,大喜之下,亦是覺得此番行動成功了,只待殺了那四人,活捉趙德昭即可,只是他們運氣不佳,幾番攻勢下來未得手。
那廂輕語已經派了葉十七、駱駝等十二人,喬裝打榜成上香的香客,埋伏在普光王寺內部,等待飛雀組織人馬前來。
趙德昭被他嚇了一跳,看來駱駝偽裝成女的,自己的小心臟是受不了的,下次還是讓他裝扮成一個女的吧,而巫小五、萬松見到了駱駝,也是報以無奈的笑意。
趙德昭一字一句道:「方丈,不知花廳何處?還是在佛祖面前告知,好省去麻煩!」
「道長真是博學多才,德昭佩服!」
字裡行間之中,可見此寺規模宏大,朝聖者雲集。
而之後,因為因為『照』字避武則天諱而改名『普光王寺』。傳說歸傳說,但是自從唐以後,普光王寺成為名剎古寺,香火不斷,周世宗取泗州,賜僧伽『大聖僧伽和尚』稱號,下令『天下凡造精廬,必立伽真相。』」
後面跟著一個婦人,只是……
「那就有勞道長(師父)了。」趙德昭四人從旁道。
走著走著,五人來到一座碑亭,亭中立著一塊碑,此碑即是泗州臨淮縣普光王寺碑,趙德昭仔細查看上面的字,原來是書法大家李邕作《泗州臨淮縣普光王寺碑》,上稱「信施駢羅,建置周布,繚垣雲矗,正殿霞開,層樓敞其三門,飛閣通其兩鋪。舍利之塔,七寶齊山;凈土之堂,三光奪景:於製造也,未綴於手;猗德名也,已聞於天……」
趙德昭一想不妙,看來此人應該就是飛雀派來的,好在他淡定,臉上不安的面色一閃而過,也就撿起地上的簽,遞給那僧人。
而此刻佛像的周圍,布簾後面,倏忽間衝出四個黑衣殺手,個個蒙面,手拿著大刀,朝著中央的趙德昭發起攻勢,想要活捉趙德昭。
「駱駝,少主他們現在何處?」
事實上方才趙德昭在山門之外,已經見到了駱駝,他手裡拿著一個長條形的盒子,上面則是香火蠟燭,不過今日他穿了一身女裝,活脫脫一個搔首弄姿的小婦人,雖然他的容貌已經被易容,可趙德昭還是從他的行為舉止之間,察覺到了這是駱駝,因為彆扭和賣騷的動作,他差一點就要笑出聲去。
那三個和尚見到香客前來,立即出身迎接。
注: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敕高品白承睿重蓋其塔,務從高敞,加其累層。八年,遣使別送舍利寶貨同葬于下基焉」,然後恢復了「普照王寺」的稱號。有宋一朝,遂成為宋朝皇家的道場。
※※※
「方丈,自然是平安了。」
此刻他們將無庸子護在中央,而趙德昭也從趙信那裡拿著一把匕首,貓著身子,如螳螂一般,靜待撲蟬。
旁邊兩個僧人朝著萬松他們幾人砍去,刀鋒呼嘯,僧袍舞動。趙德昭這邊,那個老和尚,則是想出手去抓趙德昭,可是趙德昭如同泥鰍一般,滑開了,老和尚一看並未捉到此人,他大喝一聲,手中揮刀的力氣加大了,不要命地砍去,只是還是被趙德昭給脫走了。
然後駱駝脫下婦人衣裳,換了一身著裝,之後葉十七等人下手將黑面人打暈,然後用稻草鋪在他們身上,留出一個氣孔,急赴正殿。
佛光萬丈,清泉叮咚,和風起,五人施施然,踏著明媚陽光,朝著普光王寺出發。
山門之外,寺廟古道之上,幾個小沙彌正在清掃道路,俄而施水灑塵,之後陸陸續續地見到了不少香客攜帶家人親眷,來此上香拜佛,可見其盛。
無庸子亦是說解一番,幾人頻頻點頭,奔入主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