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宋武功》第四卷 經略大宋

第37章 試點規劃、開辦工廠

第四卷 經略大宋

第37章 試點規劃、開辦工廠

趙德昭現在這樣做就是讓社會開始產生資本的萌芽,而隨著他的設想,慢慢讓一個社會過度到另外一個階段,因此一些設想或許超過了這個時代,可也只是讓這個時代之人感到好奇罷了。
※※※
而在這個時候,城西一家水泥廠發生了一件大事,然後朝廷調查之後,說是發現了漢國的姦細,所以那家水泥廠的老闆就被趙匡胤請去喝了茶,從此之後不允許再經營水泥一事了,而那姦細則被就地正法,所幸水泥的配方掌握在朝廷之手,而此事也讓其他水泥廠的老闆大驚,從此之後就安安分分地做事情。
「是的撒,只是沒想到水泥還能那麼用,真是出乎我的預料啊!」
整個朝廷體系如同開動的大船,船上各部分的人員負責不同的事情,而在各部門的配合之下,開封城市的道路、城牆、民居、河堤、下水道各處設施都在緊羅密布地修建之中。
工地上在修建別墅之時,趙德昭按照設想,然後鼓搗出了一些物件兒的圖紙,如抽水馬桶,小便器、水管、水龍頭、瓷磚、玻璃窗、護欄等一些建築材料,除此之外還有沙發等等。
注:第七王朝(公元900年~公元986年),五代復稱占城,國土較廣,北起今越南河靜省橫山關,南至平順省潘郎、潘里地區。後為越南阮氏王朝吞併。
在這一個月內,成為的如家,一樁別墅已經修建起了一層半了,看樣子趙德昭還算滿意自己的作品的,畢竟前世在農村基本上上了年紀的人都是水泥匠,幫村裡人修建房屋,而趙德昭家新房修建之時,他可是出過力氣的,大概也清楚房屋修建的步驟。
幾番下來,孫劉兩家拿到了朝廷的指標。
「……」
※※※
如今水泥已經製作而成,也解決了朝中文武百官心中的疑惑,只是水泥這個物件兒該如何推廣出去,而且確保營利,但是又不會被其他國家給竊取了去,此事確實是一個難題。
酒肆之內,一堆人擠在那兒,這時候童福銀道:「畢哥兒,你沒見到城外如家已經修建了一層的別墅嗎?」
隨著人員的流動,開封城市亦變得繁華起來,夜市更加繁華,而之後整個市場開始被打破了,無論早晚,市場都很活躍。而東京城的酒肆、客棧、茶館等地人流不息,最近最熱的話題就是那個水泥。
趙德昭也派了長春堂與飛雀的密探,防止有人從中作梗。
「是!」
三個月後,原本空蕩蕩的城外如家,此刻已經修建起了大宋朝第一棟別墅,它體現了東西方的完美結合,而且為了穩固性,趙德昭特意只修建了兩層半的別墅。
其次最轟動最大的是城外如家的別墅群。
而此刻商人聚集開封,聽聞此事,亦覺得是個機會,若是與官家合作經營水泥,這其中的利益可是不少啊,雖然其中的條件苛刻,可是說不定也是個家族起飛的機會。
與此同時,官商合辦的水泥廠開始負責開封城市的建設,官府在開封周圍州縣開始招募勞役,開赴開封城,進行開封城市的修建與改建,整個開封城市開始熱火朝天起來。
而隨著水泥廠的修建,京城改造計劃也開始了,一些工匠以及民役開始修建開封的下水道、推到危房直接修建新的水泥房,修補城牆,加固開封河道兩岸的大堤。
這幾日開封頭條新聞就是朝廷發布公文,吸引民間商人的投資,然後官商共營水泥廠,據聞此物可以建造房屋、加固大堤、修築城牆、建造道路,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而在別墅之中,他又讓人按照他的設想,如後世別墅一般,裏面的配件一個都不少,該有的幾乎都有了,而其他物件兒他暫時也不可能會讓工匠們去操作的,而大宋朝廷科技力量有限,這個社會還處在封建社會的中間階段,畢竟有些事情現在還不現實。
此時此刻,占城國王已經派遣幾艘海船,從首都因陀羅補羅出發,穿越南中國海,穿越流求海峽【台灣海峽】,在泉州停泊了一日補給之後,一路往北,進入東海,從長江口入河,此刻正從揚州起航,沿著內河北上,朝賀開封。
據聞此水泥督造乃是梁王千歲牽頭,然後上議朝廷所行,今日之事全部由王爺提出,最終通過了朝廷文武百官的決議,決定在開封進行試點,開封附近幾州縣的商人皆可參与此事,條件苛刻,他也從朝廷發布的公文中看了,可是對於商人來說利益是第一位的,而他劉房雖然奉行利益第一,但是從不做昧著良心之事,所以這次劉家也要分享朝廷的一杯羹
在開封城中,劉家石炭鋪的東家劉房亦相中了此次良機,上次未曾與梁王千歲謀面,亦未曾相商經商之事,錯過了一次機會,而上次梁王千歲派去流求的船隊,其中也有一艘是自家的,算是變相地攀龍附鳳了。
「哦!下午東兄與我一同前往……」
而孫家石炭鋪的孫如海亦如此,其他商人紛紛扎堆京城,在商業大會之中由官府出面進行遴選,合格之人才能拿到朝廷的開場公文。
此刻船隊停泊在泗州城碼頭。
這裏氣候十分炎熱,在國都因陀羅補羅【今茶蕎】,一位國王名叫闍耶因陀羅跋摩一世對他的臣子說道:「啊……阿木木菠蘿,帶著這些貢品到宋國去,宋國的皇帝是我們占城的幸運人,遙遠的北方是我們的朋友。可惡的真臘人掠走了我們的當地婆那加塔的女神雕像,丁朝人也不是我國的友人,這次你去宋國朝貢,帶去我占城的信使,結交大宋國,若是能夠得到大宋的幫助就再好不過了。哈呼……」
所以別說一個小小的水泥廠,其實它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這次朝廷還特意去了他們的軍籍,允許他們的後代可以參加科舉,適當增加了一些待遇。
如此也只能從江淮等地調集糧食了,即讓漕運船隻從江南開始調集一些糧食。
「哈呼,孤王已經下令在婆塔原址上重建了一座楊婆那加女神雕像,不要讓孤王失望哦!」
開工第一日,首先在擇了一處地方,然後破土挖掘,挖出一個深坑,先要固定地基,澆築好基礎,柱頭採用現澆、周圍磚頭砌築,樓層現在只能採取架構預製板的方式往上了,而為了保險起見,暫時修建兩層半的別墅。
建隆二年庚子(公元961年),占城國王遣使來朝。
「啊……尊貴的孤王陛下,愛臣願意去宋國,帶著占城的水稻、象牙、蘆薈、鐵器、珊瑚前去完成孤王陛下的任務。哈呼……」
經過了兩日朝會商議之後,朝廷最終做出了決定,在京城首先作為試點,然後招納開封附近的商人出錢投資水泥,直接由朝廷垂直管理,管理之人皆有朝廷調度分攤,財稅收入由戶部管理,工程建設歸工部管理,而商人必須是家世清白,祖上三代沒有當官的。
※※※
這次趙德昭在如家花了大成本,他請大宋的能工巧匠開始按照他的修建設想以及圖紙,打造了鋼筋,燒制了瓷磚、紅磚,按照後世修建別墅的過程,開始修建第一棟別墅。
可這樣的難題,趙德昭雖然可以發表言論,可是畢竟事關大局,所以凡事得商議之後再行定奪,而趙匡胤亦覺得頭大,同意由百官商議之後行事之。
※※※
隨著人流量的增多,這段時間,東京城差點出現糧食的危急,由於開封的人多了,各處消耗巨大,開封的糧食價格也從二十文一鬥上漲到三四十文一斗,而這段時間,民工忙於修復河道,開挖斗渠,進入開封的漕運糧船因為擱淺,亦只能耽擱在了陳留,再通過人力馬車等路上交通工具運送京城。
而趙匡胤亦覺得如今開封的糧食消耗巨大,此刻正值春耕時節,開封的存糧不夠,若要徹底解決糧食危機,則要從周圍幾個倉調集糧食,可是這調集一事不是這麼簡單的。說是存糧,可實際上有一些還是支撐軍備武力花銷。
在此期間,趙德昭也不偷懶,他在圖紙上設計了現代別墅的樣式,而這批別墅的新建選擇在了城外的如家,那裡是他的封地之一,也是此次水泥製品試驗的基地之一。
當將作監的工匠以及鐵匠拿到趙德昭的圖紙之時,全部都傻了眼了,這些物件兒他們全部都不曾見到過,趙德昭之後就一一向他們介紹了這些物品的使用原理,在他一遍又一遍的教導之下,工匠們才勉勉強強作出了一些物件兒的成品,只是趙德昭讓他們再改進一下,又給了他們一點甜頭,讓他們的子女可以去三味書屋學習,這些工匠自然越發感恩涕零,做起事情來越加勤奮與鑽研,陸陸續續搞了一個多月,這些東西才製造成功。
此刻,在中南半島之上,一個國家,占城國,如今已經是第七個王朝再此地建立了。
趙匡胤思考再三,朝廷就派一些禁軍分別駐紮在各個官商合辦的水泥廠附近,亦是為了保護水泥的秘密不被外泄,又將建隆元年淘汰的禁軍老兵安置在水泥廠內,同時趙匡胤派出了一批禁軍定時守護在那些工廠內,以防疏漏,而讓他們做各種雜活,這樣子既可以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養活家中之人,而且這批人又忠心耿耿,保家衛國,朝廷自然是最放心的。
「軍林兄,我老頭子這麼大的歲數,真是開眼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