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田園》第二卷

第222章 李家村,再見!

第二卷

第222章 李家村,再見!

李薇呵呵的笑將起來,李海歆被她笑得有些發窘,趕她走,「養了你們這麼一群沒大沒小的孩子!」
李家老三趕快搖了搖頭,慌忙往前院兒跑。春杏招武府的小夥計過來,道,「去老太爺的院里瞧瞧,看看到底是什麼事兒!」
老三喘著粗氣兒道,「今兒去鎮上送雞,怎麼聽人說梨花小舅舅入了大獄?那人還說得有鼻子有眼兒的!」
何氏一見這兄弟二人都這副模樣,也有些急,問老三,「你方才急惶惶的到底啥事兒?」
藉機把該請的人都請到,算是揭過這一遭兒。然後,她便去何家堡。守過老娘過了百紙日,便回去。
便笑道,「那是爹娘疼我們唄。您也別生氣了,今兒我要不說跟著娘,娘在嬤嬤跟前兒不是白髮作一回?做閨女的自然是偏疼娘的。還有,今兒的事兒確是嬤嬤不對……」
李海歆又說起老二說的蓮花的親事來,春杏撇了嘴兒道,「爹,早說不讓你管,你還要非要管。現在怪著你了吧?」
何氏看他這樣子,便忍不住道,「一再說你,子侄們不能一點心不操心,卻也不能完全去管著,蓮花自有她爹娘!」頓了頓又道,「梨花和年哥兒臨走時說過,想助助春明,你去問問老三,願不願讓春明跟著去州府里讀書!」
幾個說合的長輩,飯後仍勸何氏與李海歆,何氏只是不接話茬兒,這幾個人勸了小半夜,也沒得出什麼結果來,只得很失望的走了。
李薇呵呵笑道,「爹,您還生娘的氣吶?!」
老三呆愣愣的點了點頭。
春杏氣得一揮手,「娘,咱們趕快走。每回回來都有些煩心的事兒!」
李海歆卻搖了頭,「再說吧。現在文軒的事兒傳開了,老三說不得心中也有顧慮,怕受牽連,等文軒回來再說吧!」
再有春蘭和春柳各有一攤子家事兒,都要回去。春杏便說她離得近些,何氏在老家的這些日子,有她和武睿照應著。
卻說李家老二急匆匆回到家裡,跟許氏這麼一說,許氏立時叫起來,「哎喲,這可是要殺頭的吧?!」
李海歆說不生氣是假的,這麼多年的夫妻,她說的倒輕巧!不但情感上接受不了,臉面上也下不來台,可如何與女兒說這事兒?便唬著臉兒道,「只守著你娘好了,理我做什麼?」
許氏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又要下跪。何氏可不敢受她的跪,忙要去攙扶她,身子剛一動,兩個小丫頭,麻利的攙扶起許氏。
李薇趁機把讓何氏和李海歆都搬到安吉的話說了,又道,「嬤嬤這裡有我們幾個孫輩孝敬著,不也很好?這也算是給爹娘長臉面兒的事兒。」
又向李家老三道,「你知道便行了,別與再外人說道。若有人問起你,你只說不知!」
老三便將在鎮上聽到何文軒的事兒說了。何氏嘆了一聲,道,「行了,別擔心。年哥兒和周濂去了京中幾趟,還有孟家也一直使著勁兒呢。人沒事兒!」
李家老三愣怔的道,「大哥,你們早知道?」
李家老二正說著,蓮花的親事兒如何如何。李家老三匆匆跑過來,叫道,「大哥,大哥,不好了!」
春杏看何氏為難,皺著眉頭皺了一會兒,不耐煩的向許氏道,「行了,你別哭了。若有人欺負她,我去給她撐腰,行了吧?!」
李王氏在外面聽見,喊,「說什麼呢?誰要殺頭?」
李家老三猶自怕李海歆太過擔心,跟在他身後回了家。
李家老三在院中掃了一圈兒,沒見李海歆,急得直搓手,問,「我大哥呢?!」
春蘭應道,「菜是有……」一轉眼兒看李家老三從西屋出來,便道,「我挑好了,讓三叔去送!」
因這一回與李王氏鬧,何氏打定了主意要跟著女兒去安吉,一年到頭差個人過來送節禮便是,自己則兩三個年頭回來瞧她一回。
孟顏玉搖頭笑,「大姐不用掛心我。家裡住著挺好的。這些天兒京里也來了信兒,文軒說不得就要回來了。到時我們再去看您!」
許氏只是哭,哭了好一會兒,又求道,「大嫂,日後讓梨花幾個幫襯蓮花一把吧。不然,她在那府裡頭可怎麼辦?大嫂,我求你了,求求你……」
被老李頭狠狠的瞪了兩眼之後,氣勢又弱了下來,猶自嘴硬道,「哪有媳婦兒這樣抻著婆婆的?」
李海歆回頭看她這縮著縮腦的樣子,氣笑了,問她,「做什麼?」
何氏點頭,轉到堂屋院中,一眼瞧見梨花姥爺坐在牆根曬太陽,孟家的兩個中年管事兒,正一左一右的陪著說,一個與他下大樑,另一個在陪著說話兒,又出主意的。
李家老二愣怔半晌之後,突然轉頭往家走,嘴裏嘟噥著,「剛指望借他些勁兒,給蓮花找個好婆家,這下可好了!……還是汪家好!」
李海歆沒作聲。
思量半晌,又恨恨的回來了,坐著生悶氣!
李家老三在老大院中坐了一會兒,一是擔心老大兩口子,二來也存著私心,這年頭哪有平頭百姓想沾染上一點點官司的,總要問問清楚,會不會受牽連。
李海歆吃過早飯到前院去瞧了一回李王氏,李王氏只是心頭氣不消,他陪著坐了一會兒,正好春林要去魚塘,他便也跟來看看,李家老二也沒事兒,也跟了來,這會兒兄弟兩個正坐在小水庫的岸邊兒曬太陽。
轉眼三月已過,梨花姥娘到了百紙日,何氏在老娘墳頭燒了紙兒,絮叨了一通,逗弄了一番小侄子,邀請孟顏玉去安吉住些日子。
李王氏突聽這個消息,猛然高興起來,「呼」的站起身子,氣勢洶洶的往外走,「我讓她跟我顯擺什麼官兒!這下我看她怎麼顯擺!」
海歆一聽是這事兒,鬆了口氣兒,不是孩子娘與老太太又頂起來了便好。點頭,「嗯,確是有這麼回事兒!」
老三也三十四五歲的人了,這麼些年穩重了些,極少見他這急的,李海歆不由皺了眉頭,站起來,「什麼事兒這麼急惶?!」
何氏幾個都能猜到他的心思,春杏趕在李海歆開口之前,說道,「三叔,你別擔心,我小舅舅不過是因公事延了期,這才受了發落,有小舅母一家人在京中張羅,不會有事的。」
李海歆沉思了片刻,點頭,「好。回去給你娘傳個話兒,就依你的意思!」
第二日,還沒等李王氏去叫人,海英嫁到前王村,離李家村不過三四里,已得了信兒。急惶惶的趕來,聽得李王氏說來攏去脈,嘆了口氣兒。不願說老娘的不是,只道是因大嫂親娘剛下葬,心裡頭不痛快等等。
「什麼?!」李家老二驚跳起來,睜大雙目,「這麼說,梨花小舅舅犯了事兒?」
許氏千恩萬謝的走了。
李王氏在家裡心裡頭突突著,一直等後院兒的消息,誰知等了大半夜,竟是一句話也沒等到。不由又氣起來。她早些年拿得住何氏,現在卻偏偏拿不住,這樣的心理落差,象李王氏這樣的人如何受得了?氣惱的嚷著非要叫李海歆來,「她不是要和離么?就和她離!」
那小廝匆匆跟著李家老三去了前院,還未跑到院門口便見李家老三已衝出前院兒,順著巷子往外跑去,他撥腿跟上。
兩個管事兒的笑起來,都道,「老太爺這話說的是,姑奶奶只管放心,一切都有我們呢。」
李薇姐妹三人剛走沒幾天,這日武睿回臨泉鎮中去,只留春杏和何氏並兩三個丫頭在家,母女二人正在院中說話兒逗孩子,李家老三急匆匆的跑過來,一臉的急色,「大嫂,大嫂……」
李家老三心中七上八下的走了。
春蘭扭頭進了廚房,李海歆氣結,李家老三忙道,「大哥也彆氣,閨女都向著娘!牡丹小小年紀都偏著她娘咧!」
李薇姥娘下葬之後,何氏便催著李薇和賀永年早些回安吉,她肚子一天一天大了,再不宜長途奔波,早些回去,好好養養身子,肚子里的孩子重要。
一家人決定明日啟程。當天晚上,許氏過院來,一進堂屋門兒便哭了起來,「大嫂,老二,老二還是把蓮花許了那汪家做偏房……」
春杏站身子迎他,奇怪的問,「三叔,啥事兒啊,你跑得一頭汗!」
那兩人見何氏過來,忙站起身子,一齊行禮,「姑奶奶好!」
李家老二出來,沒好氣的道,「梨花小舅舅犯事了,現在被下了大牢。若不是大哥說什麼蓮花能藉著這個勁兒找個好人家,也不至於拖到今天,罷了,我明兒就進城,這汪家的事兒,我做主了!」
春杏道,「興許是去嬤嬤那裡了!三叔到底啥事兒?」
李海歆打斷她的話,「行了,我知道了。你娘是怎麼安排的?明兒回不回去?」
李家這回丫頭婆子的來了不少,手腳也快,一個多時辰的功夫,已各在東屋西屋和堂屋裡擺上了宴。何氏也不去請李王氏,李海歆在院中間兒立了一會兒,叫春蘭,「挑幾樣菜給你嬤嬤送去。」
李海歆與何氏本就商量辦完梨花姥娘的事兒,回家要請請這邊的長輩們,李王氏突然來了這麼一出,何氏便也不想挑日子。
李海歆望著他匆匆離去的背景,微搖了搖頭,嘆一聲,「我也不管了。他四十多的人了,想自己做主便做主吧。」
李海歆嘆了一聲。李家老三拎著食盒匆匆去了前院兒。
李海歆嘆息一聲。
梨花姥爺擺手,「你只管走你的。我兒子有三個,要你事事都操心?!」
何氏點了點頭。
李海歆點頭,「若不是因記掛著文軒,梨花姥娘又新喪,你嫂子也不至於這般氣!」
何氏直叫他們別客氣,又看梨花姥爺身子還好,氣色也比前些日好了許多。便道,「爹,顏玉說文軒就快要回來了,到時爹和他們一家都去安吉多住些日子。梨花五月里生產,我得過去瞧著些。」
老李頭只是不說話。李王氏這會兒幾個閨女都不在身邊兒,她也沒個說貼心話的人,憋得心頭難受,急得直拍炕沿,自言自語道,「明兒我叫海青海棠海英都回來!」
李薇心裡頭樂,又勸李海歆道,「我娘和虎子在安吉和我們在一起,爹想回多照看嬤嬤一些時日,也不操心家裡頭,想急著趕回去……」
周濂幾個本就沒將事兒說得很透,只道何文軒在獄中無礙,李海歆知道的也不甚詳,又不欲多說,只道,「不是犯了事兒。牽連不到你們!」
※※※
李海歆瞪眼,李家老三忙道,「好,我去!我去!」
何氏也無可奈何,「春峰娘,他是正經的爹,他許下的親事,旁人還能說啥?」
李薇在堂屋陪著吃了一會兒宴,心頭還是掛著她爹。自在前院吵嚷了一通回來,爹娘一句話也沒有,她們也只顧著勸何氏,直把爹扔在一邊兒了。便挑著簾出來,趁著燈籠光影,一眼瞧見靠籬笆牆邊上有個眼熟的人影兒,悄悄走了過去,探頭到李海歆身前,喊了一聲,「爹!」
這些李薇倒是贊同的,因為爹娘的寬容與疼愛,她們對爹娘的畏懼感少些,這個時空大多以孝字行事標準的形式主義少些。
便讓李海歆找了人把家裡的房頂門窗都好好看一遍兒,該補的補補,該修的修修。如此過了五六日,家裡都安定好了。
何氏雖不舍,卻掛心梨花,在何家堡逗留到天黑才回去。
剛走了兩步,突然頓住腳步,不對,即便是梨花小舅舅丟了官,還有那幾個女兒女婿,有人說,光那個周濂都開了十來家酒鋪子,還有梨花種的地,光這個一項都有六七千兩的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