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風流》第六卷 渡江北上

第224章 江夜離人

第六卷 渡江北上

第224章 江夜離人

「小郎君,渡口被截!」
待擦身而過時,袁耽看清為首之人,神色一變,奇道:「怪哉,此人怎地亦往北……嗯,然也,想必是前往……」
「唉!!!」
「哈哈哈……」
看著潰散在夜下的流民群,袁耽心中暢懷之極,揮手制住正欲追擊的郡役首領,笑道:「窮寇勿追,且待明日,將其首犯拿來是問。」
……
流民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排箭雖然一個也沒射死,卻引起了群情騷亂,前排流民如浪花般倒卷而退時,竟踩倒不少後排之人。
「渡口!!」
「彥道!鎮靜!!」劉濃大吼。
袁耽剛剛從地上爬起來,嘴裏胡亂地嚷了一句,呼赤呼赤,又往山坡上竄,劉濃知道勸他不得,看著他丟冠落魄的樣子,心中也是一陣惻然,拉起他的衣袖,連拖帶拽的將他拉到山坡上。
「唉,世人之心,皆欲奔南……」劉濃一聲長嘆,如若未見江中浮遊泅渡之民,他也想不到有人寧願冒死,也要強渡大江往南,而此時,審時度勢之下,定然如此。心道:連環計啊連環計,以流民挑起事非,繼而圍營,逼迫彥道調軍,再趁勢奪舟……
袁耽見援軍已至,神情當即為之一振。
說著,掂著腰腹,徑自行向劉濃中軍帳,神情頗是洋洋自得。畢竟他接手歷陽時,便是破城一座,如今一切進程,也都在掌握中,類似今夜流民作亂,他剛來時便已見過。
一時間,慘呼不絕。
「嘩!」「快退!!」
一聲輕喝,劉濃緊皺的眉頭,瞬間一放,便是渡口,流民定是為渡口而來,匆匆走到高台邊緣,放眼一看,那裡還能看見那束火光。
袁耽神色一喜,緊拽著拳頭踏前一步,高聲道:「妙光,何不歸來?且稍待時日,袁耽必送妙光入江南,面見溫長史!勿需行此險舉!」
袁耽猛然一怔,倏然回神,而後搖頭道:「非也,若往南渡,幾同赴死,她,她豈會如此不智……」
「瞻簀!袁耽,僅為再見她一面爾!!」
值此亂世,劉濃無以為勸,也無需勸慰,朝著袁耽沉沉一揖:「彥道,『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窮。惟昔李騫期,寄在匈奴庭。』」
她站在船頭,抱著一柄半人高的鳳首箜篌,梳著十字髻,臉頰兩側垂著烏雪成環,穿著青布襦裙,腰間圍著雪白的紋幀,一黑一白相襯之下,極其奪目。
劉濃指著渡口方向,眯著眼睛,冷聲道:「流民撤退時,乃是往此方向退卻,那裡唯余渡口!彥道,流民之意,當在奪舟南渡。而那劉小娘子至今未至,想必其乃主謀。」
「彥道……別過!」劉濃跨上飛雪,腦中突然有個念頭一閃即逝,轉念欲細捕,卻怎生也想不起來,甩了甩頭,一揚馬鞭,絕塵而去。
是夜,袁耽醉卧於此山頭,時爾放聲悲歌這闕《胡姬年十五》,倏爾又指天頓地喃喃亂語。劉濃命來福將為數不多的竹葉青抱來一壇,默然的陪伴,淡然的飲酒。忽地性起,就著月滿大江,迎著簌冷夜風,拔出腰間楚殤,縱橫捭闔、盡在一舞!
袁耽見其神態有異,走到他身側,笑道:「瞻簀,何故驚異?」
便在此時,袁耽放聲叫道:「妙光且住,若往南,必死無疑!!!」
「不可,不可,她,她豈可如此行事!」
巨舟緩緩駛離渡口,船上,爬滿了螞蟻。而更多的螞蟻掙扎於水中,有爬上岸的,哆嗦著身子,顫抖著嘴唇,直勾勾的看著巨舟遠去。
袁耽瞪著眼睛注視著遠處那一點黑白影子,重重的喘著粗氣,突然仰天深吸一口氣,吼道:「虹梁照曉日,淥水泛香蓮;如何十五少,含笑酒壚前;花將面自許,人共影自憐;回頭堪百萬,價重任時年。」
「妾非妙光,妾……興許可入得,可這滿船之人,入不得!」
此刻,她正望著岸上斜對面,在那山坡上,站著一群人,為首者大袖寬袍卻著步履,左腰挎著一柄華麗長劍,眉宇清秀,正與她對視。
「簌!」、「唰唰唰!」
「彥道!」
尚欠一把火,機不可失,北宮順勢一揮手,喝道:「放!」
少傾,渡口兩側根根巨樹一陣劇烈搖晃,隨即便聽「噼里啪啦」亂響聲不絕於耳,樹枝東倒西歪,激起飛沙走石,眨眼間便將道口封死。
次日,子時三刻,曲平與數十名隨從,攜一百五十匹馬抵達歷陽。
而眾人見流民已退,心中盡皆由然一松,唯有郭璞面色不以為然,自從他一入江北,見了此城與流民的諸般景象,便驀然生起一種緊迫感,故而才會唆使北宮。
隔得甚遠,山上的人根本聽不見,可那帶劍之人卻彷彿領會了她的意思,淡然的攬起雙手,半半一揖,沉聲道:「卿本佳人,卻欲輕生赴死,其奈何哉!罷,聞卿一曲,便為卿做一事,亦算你我相知。」言罷,將手一揮,攜著身後數十人隱入夜色中。
話音未落,身後突然傳來如雷馬蹄聲,地皮也仿似在微微震動,站在道旁一看,滾滾濃煙奔來。
夜空一黯,箭雨如蝗,順風下勢,排箭,直直射至一百七十步開外。
「速速退卻,如若不然,殺無赦!」
少傾,竟仰天一聲大喝,叫道:「安敢如此也,江南無渡可接納矣!江中,江中,唯有游舟與利箭,往南必亡爾!」言罷,竟猛然一個趔趄,險些滾下高台,劉濃趕緊一把將他扶住,誰知袁耽卻猛地一甩袖,踉踉蹌蹌奔下高台,大聲吼道:「隨我前往渡口,勿必將其攔截!」
兩人對望已有片刻,船上的女子掌著箜篌,慢慢欠下腰身,萬福道:「謝過。」
「來得快,有何不好?」
那人神情猝然一呆,繼而猛地一聲大吼,執起一柄火把,竟然當先便逃,流民群見他一逃,趕緊蜂湧跟上,追著那一點火光爆退如潮。
一聲箜篌,盤盪于天。
意在詩中不需言,二人相互一笑,對揖。
聞言,袁耽驀然一愣,而後淡然一笑,接續道:「『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棄置勿重陳,重陳令心傷!』瞻簀,前路多險,君,且珍重!」
聲音嘶啞欲裂,難聽無比,可那船上的女子聽了,身子卻顫抖不休,順著箜篌軟在船板上,雪色的紋幀飛散,顯得她身子嬌小無比。
袁耽神情一愣,轉念一想:「部曲軍營位於城西,怎會來得這般及時?」當即叫過那名郡役首領,沉聲道:「蘇三,吾命汝前往蕭氏塢院,請劉小娘子,為何未見其來?援軍又從何而來?」
聞聽此言,那船上的女子掌著箜篌站起了身,淡淡的看著船上密密麻麻的人群,衝著一名儒冠粗袍者點了點頭,而後,隱入艙室中。
「妙光!!!」
袁耽神情一頓,渭然一聲長嘆,眼中卻隱隱泛出赤紅,閉了下眼,又匆匆睜開眼轉首四顧,一眼看見渡口的斜坡,當即挽起寬袖,朝著山坡上直奔,狀若瘋魔。
袁耽將火把遞給身側部曲,大步走向劉濃,笑道:「瞻簀,歷陽之流民尚算安矣,待得再過幾月,城牆修復完畢,諸事有綱可循之時,定無此亂。罷,既已無事,你我且再續方才未盡之茶。」
而此時,長達十丈的船板南北作貫,蜂湧的流民爭先恐後竄向巨舟,不時有人墜入水中,濺起水花朵朵,卻無人驚呼。而那入眼可見的江水中,則撲騰著一個個的人頭,沿著巨舟上垂下的纜繩,攀爬而上。
蘇三乃本地庶族濁吏,袁耽到歷陽對他多有提拔,而他事袁耽也極為忠誠。
「快逃!!!」
「典臣,路有斷樹,正行挪移,恐需半炷香!」
劉濃豈敢讓他獨自前往,當即喝道:「北宮,率部兩百,與我同往!」
「卟嚨……」
袁耽將劉濃送至道口,一夜之後,其人冠帶依舊、面色如常,只是在那眼底卻藏著抹也抹不去的淡紅。
郡役首領揖手道:「回稟典臣,職下前往蕭氏塢院之途,恰遇劉小娘子,其命職下先行,其人隨後便至。蘇三歸時尋思,典臣身陷地,不可耽擱,故而調渡口甲士前來,正欲請典臣治罪。」說著,「撲嗵」一聲跪在地上,抬頭看向袁耽,眉色間極其誠懇。
話語將將落腳,夜空又是一黯,排箭再來。
「唰唰唰!」
「奪舟?!」
袁耽目送車馬遠去,半晌,眼底光芒一閃,似想起了甚,突地一拍腦門,懊惱道:「唉,一時間,諸事紛來,竟忘囑咐瞻簀此事!」
蓄勢已待的弓箭手立即彎身拋箭,弦綳如潮,便見得一排密箭奔出。
袁耽注視著蘇三,心中雖是微有不忿,卻終究只是冷冷一哼,揮手道:「罷,念汝一片忠心,日後切不可滋傳我命!」說著,又對劉濃笑道:「瞻簀,方才袁耽一時竟忘,今日渡口有五百駐軍,離此極近。幸而,蘇三見機得快……」
「諾!」郡役首領收籠部曲,警惕四周。
「簌!」
劉濃放聲大喊,袁耽不理,埋頭往上狂奔,殊不知腳下卻猛地踩空,揮著雙手,仰天便栽。劉濃大驚,「簌簌簌」幾個疾步衝上斜坡,手臂不夠長,撈不住他,心急之下把楚殤斜斜一伸,險險的將他的身子攬住。用力一彈,將他彈趴在斜坡上。
袁耽一疊連聲,語不成句,眼底神色極其怪異,既有痛楚又帶著迷茫。
……
數百名袁氏部曲手執火把,陣列于軍營右方,郡役首領趁勢揚刀高聲大喝,竟將流民喝得倒退數步。
不知何故,劉濃將下高台之時,心中卻突地一跳,總覺事情極其怪異,不會如此簡單,細細一陣沉吟,皺眉問道:「彥道,援軍為何來得如此之快?」
「諾!」
「蹄它,蹄它……」
剛一上山,袁耽便彎著身,朝著江中巨舟狂呼。聲音極悲,極切,隨著幽幽的夜風盪遍渡口內外,船上的她正欲走入艙室中,身子猛地一顫,徐徐回首,看著山坡上那飄浮著的衫帶,半晌,歪著頭,喃道:「袁郎君,妾非妙光!」說著,慢慢轉身,拖著大大的箜篌,走向艙室。
繡鞋一頓,掌著箜篌的手指雪白。
便在此時,方才那人揮著手,大聲叫道:「袁典臣,我等願退,尚請典臣箭下容情爾!」
星月臨江格外明,鱗波泛濫的大江上,巨舟靜靜的橫卧于渡口。
「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