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風流》第七卷 聲名鵲起

第287章 密信北來

第七卷 聲名鵲起

第287章 密信北來

趙言忍了許久,忽道:「大兄,劉威虜倒底何許人也?其人治下,刀甲叢生,卻有笑語歌聲。若與固始較,恍覺兩世矣。」
趙愈見劉濃氣定神閑,鬆了一口氣,憂慮一去,豪情即起,笑道:「屆時,即便有失,但使劉威虜在,趙愈願為馬後也!自豫州收復以來,縱使祖豫州偶逢敗績,而石勒也履遣流騎肆掠汝陰等郡,但卻未敢大軍深入。由此可知,石勒畏懼祖豫州也!」一頓,深深的看著劉濃,聲音也略顯沙啞:「若使上蔡與固始互為倚角,非萬軍難破!」
乃是一枚雪蕊花簪,晃得趙愈閃了閃眼。
一入上蔡,便覺不同,村中青壯往來,盡皆身攜武器,謹慎的目光搜巡著趙愈等人,而寬闊的縣道中,馬蹄滾動,遙遙奔來數百白袍。
嬌笑聲不絕於耳,趙愈臉上一紅,把手中簪子揣入懷中,心中卻莫名一松,朝著三隻嘰嘰喳喳的小燕子笑了一笑,隨後領著趙言,踏入公署。
光寒一閃,趙言只覺頭上一輕,繼而,一物從脖子上滾落,「朴」的墜于青石板,禁不住低頭一看,乃是半截頭冠。
崗哨上的白袍細細一辯,神情一松,執著號角連鳴三響,而後,放下本欲點燃的火把,笑道:「趙府君,我家小郎君昨日尚且位臨此地,言,不日欲赴固始與郎君共聚,未料趙府君卻先至。」
「趙愈,見過劉威虜。」
「郎君……」
「呀,要飛了……」
一旦踏入縣公署,氣氛卻又為之一變,無它,皆因縣公署門口,正有幾隻鶯燕在放紙鶯,趙愈識得她們。
待穿出樹林,眼前浮現一道山崗,青草叢叢中聳立著一棟高達七丈的崗哨。
「大兄……」
趙愈正欲上前通稟,卻見西院走出一人。來人似未看見趙愈與趙言,徑自闊步走向東院。待經過二人身側時,秀眉一挑,冷冷一哼,走得更疾,至院口也未通稟,甲士卻齊齊闔首,神情恭敬。
穎川荀氏雖已退入江東,一半居襄陽,一半入建康,但仍有子弟守穎川以觀局勢,荀灌娘之弟荀蕤便為穎川內吏,如今穎川無郡守,唯荀氏獨大。縱使北地現下唯強是尊,荀氏尚有三千部曲存穎川,根深締固遠非趙氏可比。
「哈哈,白袍頂風安民,辛勞猶甚。趙愈有劣酒兩瓮、肉脯三束,置於崗下。稍後,且下崗自領!」
說話之間,二人來到公署後院,一排甲士守侯於此。
「咳!!」
當下,三人入正室。
「趙言,見過劉威虜。」
由固始至上蔡的官道上,奔著五百騎,為首之人身著冠袍高冠卻腰懸長劍,乃是趙氏家主趙愈。兩旁秋樹青青,離雀叢飛,時而盤旋枝頭,俄而陣列杳飛,別具一番北域風情。
劉濃接過信,匆匆一閱,劍眉緊皺……
趙言瞥了瞥趙愈腰間長劍,眼露羡慕之色,嘴上卻取笑道:「聽聞劉威虜有劍名楚殤,大兄為劍取名:漢闕。依弟而言,亦不相讓也!」
這時,小黑丫看見了呆怔於一旁的趙愈,細眉一揚,眸子剪了兩下,扯了扯身邊的織素,而後,端著手朝趙愈淺淺萬福,細聲道:「黑丫,見過趙府君。」言罷,萬福未起,長長的睫毛唰啊唰。
院門口的甲士眉毛跳動,竭力忍住笑。
橋游思淺淺一笑,撿子入壺,細聲道:「荀娘子若不嫌游思棋藝淺陋,不妨入內續局。」
趙愈頓了一頓,皺眉想了想,答道:「阿弟,十余載前,豫州便是如此。劉威虜乃真名士也,蓄兵甲于外,方可使民居安。民若安便可復常,田野便聞歌聲。牧民,當如是也。」
趙愈眉頭一挑,淡然而笑,從懷裡摸出一物,遞過去,笑道:「此乃綉簪,薛小娘子佩之,正好!」
趙愈微微一笑,朝其搖頭暗制,而後,千軍匍匐而上,入瓮城,進內城,一路上守備森嚴,隨處可見巡城鐵甲寒刀,雖不至三步一哨、五步一崗,但也相差彷彿。
趙愈搖了搖頭,情不自禁地呼出一口氣。
伴隨著嘴角微翹的女子嬌呼聲,一道白影從丈許高的牆頭一躍而下,順勢於半空中,扯往紙鶯線頭。身姿極輕盈地落下,雙手不停的繞著線團,扯回紙鶯,捧著它,走到那女子面前,揉著一頭蛇發,笑道:「洛羽,給!」
「格格……」
女子背對而坐,梳著墮馬髻,渾身雪紗,未見面容,僅是身姿,已足以教人難忘。
見得此景,趙愈心中復生陣陣不安,眉頭隨即越鎖越緊,將所攜軍卒宿于城東軍營,便與趙言匆匆奔赴縣公署。
小黑丫瞥了瞥簪子,嘴巴一嘟,慢慢起身,看也不看趙愈一眼,幽幽的扔下一句話:「趙府君之物,黑丫受之有愧。阿父言,禮尚往來,方可亘久。黑丫若授,恐無物回贈也!」說著,卻晃了晃手中的物什。
趙愈尷尬不已,若論家世,穎川荀氏與庶族趙氏,不締于天地雲泥之別,雖然荀娘子明知故問,可他也不得不深深一揖,禮道:「趙愈,見過荀娘子!方才舍弟一時無狀,尚請荀娘子見諒!」
趙言抬起頭來,神情委屈,卻偷偷瞅了瞅門口,見再無紅影翻飛,暗自舒了一口氣。
「黑碳頭!!」
趙愈放聲朗笑,命人置下酒肉,引軍而入上蔡。
奈何為時已晚,院門口紅影一晃,肩襲大紅披風的荀娘子去而復返,粉臉含霜,眼底藏鋒,也不作一言,緩緩拔出腰間華麗致極的長劍,一步步走到二人身前,抬劍,劍指趙愈:「汝,乃何人?」
「是,大兄。」趙言尚是首次隨趙愈前來上蔡,先震於上蔡軍威,再怔于上蔡民風,復怔于荀娘子英姿,神情頓顯落寞。
「啪!」
男子身著修長箭袍,劍眉若鋒,眼澈如湖,開闔之時令人不敢直視。正是上蔡府君、汝南內吏、威虜將軍,劉濃,劉瞻簀。
趙言愣愣地捧起頭冠,面上紅一陣、青一陣。趙愈拍了拍他的肩,低聲附耳幾句。趙言神色頓時一變,謹重的點了點頭,沉聲道:「大兄所言極是,身為高門世家小女郎豈可舞刀……」
號角遙傳,趙愈打馬而前,朝著崗哨高聲叫道:「崗哨莫驚,固始趙愈拜見劉威虜。」
「蹄它,蹄它……」
年方十二三,明眸皓齒,身著粗布裙裳,散發於背後,青絲垂至腿彎者,乃是上蔡內吏薛恭之女,小黑丫;年方十六七,婀娜窈窕而襲蘿裙者,乃是劉威虜侍女織素;尚有一女,年歲與小黑丫相差無幾,一雙眸子靈動非常,最是那一點櫻唇,即便不笑,亦微微翹起,乃是……
劉濃捧起茶碗,慢飲一口,淡聲道:「趙郎君勿憂,此戰,乃豫州與兗州共謀,石勒久陷於內患,豈可再若往昔。」
「嗚……」
荀娘子面色不改,抬劍指向趙言。
趙言為其所怔,面上驀然一紅,揖道:「固始,趙言,見過……」
趙愈神情頓時大喜,連日擔憂一時盡散。便如其所言,只要劉濃陣軍于上蔡,兩方齊謀共敵,石勒即便遣萬軍前來,亦可言守。若僅流騎,當不懼也!
劉濃眉頭一皺一放,隨即,微微一笑,按落手中棋子,朝著橋游思笑道:「游思,若論棋藝,上蔡唯荀娘子可堪一較。劉濃,多有不及矣!」
若是往常,他定會駐足歌賦,但現下卻無心風景,只顧埋頭趕路。自從劉濃致信於他,固始縣便已遠放偵騎,收籠塢民。奈何,即便如此,他心中仍舊惴惴難安。故而,一大早便直入上蔡,意欲尋劉濃問個究竟。
趙愈緊了緊腰上之劍,心情愉悅之下,神色亦稍稍一松,此劍乃是劉濃贈給他的,削鐵如泥。而劉濃喜著袍披劍出遊,神態既瀟洒又英朗,一時間,竟為趙氏子弟仿習,幾乎人人著袍挎劍。
這時,大兄重重一聲咳嗽,打斷了趙言的目光與思緒,也同時驚擾了下棋的人。
這時,郭璞疾疾踏入院內,徑直走向室中,頭一歪,看見趙氏兄弟,神情微微一愣,繼而眉頭一皺,不著痕迹的放慢了步伐,慢慢度入,揖道:「郎君,有信至!」
「噗嗤……」晴焉一聲輕笑。
趙言喜道:「大兄,此言當真?」
言中有音……劉濃劍眉一揚,思緒瞬息電轉,便知其所為何來,心中豁然舒暢,朝著趙愈一揖,笑道:「趙府君但且寬心,劉濃絕非棄民而逃之人也!上蔡與固始,當為一體同心!」
因風過烈,且三女共放一枚紙鶯,故而,三女你扯東,我扯西,扯得紙鶯東倒西歪,眼見即將飛去。忽然,那嘴角微翹的女子用力一抖,便聽「噗」的一聲,紙鶯線斷。
趙愈隨著曲平沿道而行,直至縣城峰下,卻見峰下有一營正行操演,往來刀光霍霍,不聞喊殺聲,卻令人不寒而慄,乃是杜武麾下磐石衛。
趙愈面上一紅,摸了摸腰劍,笑道:「劉威虜乃當世英傑,趙愈豈敢與其媲美。休得覬覦此劍,以待他日,我向劉威虜再討一柄,便贈于汝。」
「言弟!」趙愈一聲輕喝。
二人入得院中,趙言一眼便見內中有株老槐樹。
趙愈拍馬迎上,朝著來騎,揖了一揖:「趙愈,見過曲縣尉,劉威虜可在城中?」
稍事觀演后,趙言神情大變,欲言又止。
趙愈神情頓驚,趕緊制其弟。
趙愈心中有事,抿了一口茶,沉聲道:「劉威虜,如今北面戰事已起,也不知祖豫州此番能否得勝。若其有失,再若去歲敗守淮南,汝南、汝陰兩境恐遭流騎禍害!」
「唰!」
趙言的目光卻追著她的腰劍,越眯越細,忍不住的嘆道:「穎川荀氏,荀灌娘,奇女子也,昔年,此姝,年方十四便輾轉千里,率軍救父!月前,更攜數百騎,馬踏上蔡河西,威逼張滿伏首匍迎。我輩,不如也!只是,為何卻居上蔡而非襄陽,亦或穎川?莫非,與劉威虜……」
「嗖!」
言罷,拂了拂袍擺,向荀娘子點了點頭,示意荀娘子與橋游思續棋,荀娘子嘴角一挑。
「哼,線團盡結,如何再放!」洛羽接過紙鶯,嘴巴翹得更高。
「言弟,休得胡言!」
趙愈與趙言神情由然一變,劉濃身子稍頓一瞬,面色卻渾然不改,快步走向趙氏兄弟,回禮道:「劉趙相交,足堪莫逆,趙郎君何故多禮?若言失禮,當在劉濃也。且入內,再續。」
「妙哉!!」
「呼……」
趙愈無奈的搖頭,拍了拍趙言的肩,沉聲道:「言弟,切莫再言,且隨我入內拜見劉威虜。」
曲平拖槊而來,捧槊道:「將軍在城中,且隨我來。」
「噗嗤……」
內見非同堂見,荀娘子秀眉一皺,瞅了瞅趙氏兄弟二人,心知橋游思不願見不相干之人,當即便與橋游思走向偏室,邊走邊道:「游思,東院局促,不若西院寬敞,莫若隨灌娘移居西院,日後,你我姐妹亦好對月促膝,手談終夜。」
趙氏倆兄弟,齊齊深揖。趙愈瞟了一眼劉濃,未看橋游思,卻知此女乃何人,斜踏一步,擋住趙言的目光,沉聲再揖:「趙愈不知劉威虜行棋于院,故而魯莽失禮,尚請莫怪!」
樹下,鋪著白葦席,擺著烏木案。
「若再胡言半句,灌娘所取者,便非爾之冠,乃爾之頭也!」荀娘子淡淡的說著,默然轉身,將華麗長劍歸鞘,慢慢的走入院中。
「自然作真!」
甲士因方才荀娘子打岔,竟忘記向內通稟。
案上有棋盤,一男一女,正行對弈。倆人身則各侍一婢,女子身側之婢趙言不識,男子身側之婢趙言見過,乃是紅筱,上蔡軍中的奇女子之一。上蔡軍中尚有三位女子,皆非等閑之輩,荀灌娘、紅筱、孔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