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袁家庶子》第2卷 官渡!官渡!

第348章 斷根之法

第2卷 官渡!官渡!

第348章 斷根之法

「顯歆,長兄回來了!」話才出口,虎目已泛起點點淚光。
郭嘉附議,曹操再無遲疑,向眾人吩咐道:「諸公聽令,伏兵十路繞道前往倉亭,某自領大軍與袁紹決戰!」
袁家兄弟八人,與他相善者唯有袁旭。
袁紹則于數日之後率眾出征。
鄴城袁家。
眾人齊齊山呼。
高高的土坡前豎著一塊巨大墓碑。
緊攥拳頭,袁紹臉上肌肉都在抽搐!
袁紹說道:「其餘人等隨某引領大軍,南下討伐曹賊!」
「還有何人,肯為先鋒?」袁紹問道。
其他庶子不是親近袁尚,就是對他敬而遠之。
袁譚點了點頭。
站在袁旭墳前,袁譚滿面悲楚。
數萬袁軍直逼平丘,打算從平丘渡過黃河奪取陳留,進而攻佔許昌!
韓猛自從官渡之後就再沒見過蹤影。
袁旭躺在屋內,甄宓坐在他身旁,田豐、沮授則在稍遠處安坐。
更何況,相善袁旭的幕僚,甚至還希望袁軍出征,為他們親近的公子報得大仇!
「公子吉人天相,當可無虞。」沮授說道:「夫人可於青州延請良醫,我等須做之事,乃是待公子醒來之後為之奪取河北。」
張郃兵敗,被袁軍俘虜。
孤寂的墳塋當然不會給他回應。
蓬萊島上,袁旭依舊處於半昏迷之中。
議事廳內。
袁曹兩家再度開戰。
「為父深知你二人之心!」看著袁譚和袁熙,袁紹說道:「先鋒一職,乃須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你二人一心擊破曹軍,反倒容易貪功冒進。」
抹了把淚痕,袁譚說道:「五弟,你走了,走的毫無眷戀,走的坦然,可知長兄想你……」
袁譚跨步出列,抱拳說道:「孩兒願做先鋒!」
環顧眾人,袁紹問道:「何人肯為先鋒!」
「奉孝之意與某不謀而合。」曹操說道:「只是敵軍眾多,尚須有個破敵之策!」
此人身形高壯,往廳中一站,兩旁幕僚、將軍都比他矮了半截。
痛喪愛子,袁紹正值暴怒,河北幕僚即使另有想法,也絕不敢在這個時候提起。
一員將軍跨步出列,拱手說道:「末將願為先鋒。」
袁旭尚在半昏迷之中,沮授卻提起要奪取河北。
他不是別人,正是曾與袁旭一同馳援青州的高覽。
為袁旭操辦了葬禮,袁紹滿面怒容,向眾人說道:「可恨曹操殺某愛子,河北袁家與他不共戴天!」
緩緩閉上眼睛,袁譚臉頰掛起兩行清淚。
相互看了一眼,田豐、沮授輕聲嘆息。
曹操有些遲疑。
「父親!不可出兵……」昏迷中的袁旭又一次呢喃。
她的心思並不在河北,只在袁旭身上。
袁軍出征,消息很快傳到許都。
「袁公!」逢紀起身說道:「長公子自青州帶回一萬兵馬,袁公徵召六萬人,河北共計七萬大軍。曹操只有精兵五萬,濮陽一戰折損甚巨,不過殘餘四萬可戰之兵。袁公南下,只須步步為營必可將之擊破!」
濮陽兵敗,是敗在袁家之手,袁旭在昏迷中竟還想著提醒袁紹不可出兵。
許都曹宅。
自從袁旭擊破張燕,袁譚回到鄴城,其他庶子對這位長兄多了幾分恭敬,遠遠見到他也不會刻意避開。
「父親!」袁熙跟著出列:「孩兒與顯甫領軍馳援,未能救顯歆突圍,至今思來心中難安。懇請父親允准孩兒為先鋒!」
曹操與眾人坐于議事廳。
高覽願為先鋒,袁紹哪有不肯,連忙說道:「高將軍願為先鋒,自是絕佳人選。將軍引領五千兵馬剋日出征!」
廷議結束,高覽點齊五千將士南下。
沒能趕上葬禮,袁譚來到袁旭墳前。
曹操問起破敵之策,程昱起身說道:「曹公,敵軍雖多卻如奉孝所言,乃是一群烏合之眾。我軍前往迎擊,可埋伏十路兵馬,中軍背水一戰,將士無路可退必將效死。待到敵軍有潰敗之象,十路兵馬一同殺出,可一戰破敵!」
譚前往鄴城,程昱也被曹操調回許都。
田豐、沮授上了蓬萊,甄宓多了幾分助力。
都是拜袁旭所賜!
若不是袁旭于濮陽戰死,逢紀慫恿袁紹出兵,或許有人會站出來反對。
袁旭走了,一切都不同了!
「諾!」高覽領命退下。
「曹公!」郭嘉拱手說道:「袁紹精兵盡毀於官渡,雖是徵召七萬兵馬,卻多為民夫、新兵,論戰力尚不及當年黃巾,何懼之有?」
默然無語,袁譚不知該再說些什麼。
「程公之計,恰是斷根之法。」郭嘉說道:「此戰袁紹意在許都,有官渡一敗,其用兵必將謹小慎微。我軍分撥兵馬,人數遠不及彼,方可誘得袁紹揮兵決戰。只須曹公率軍抵敵,待到十路埋伏齊出,必可一舉將之擊破!」
他時而清醒過來,可說不上兩句話又昏沉沉睡去。
「袁紹聚集七萬大軍南下,兵馬仍是多於我等。」曹操說道:「諸公以為,應當如何方可破擊袁紹。」
沒有詢問不同意見,開口就問以誰為先鋒,袁紹是在告訴眾人,此時提出其他意見實在不合時宜。
眾人起身,齊齊應了。
甄宓沒有吭聲。
袁旭戰死濮陽的消息傳到青州,袁譚當即返回。
兵馬本就不多,卻要分撥十路迎敵。
「可是公子……」甄宓擔憂的看著袁旭。
若是袁旭有個三長兩短,別說河北,整個天下都握在手中,於她一個女子來說,又有何用?
「世間良醫,無非華佗、張仲景。」田豐說道:「此二人一在許都,一在南陽。路途遙遠延請不及。」
「公子回到蓬萊已是多日,至今不見醒轉,我總覺著不安。」甄宓說道:「田公、沮公,不知可識得良醫?」
島上之事,依舊由甄宓做主。
「長公子!」陪同袁譚來此,郭圖也是滿面悲戚,湊上前說道:「袁公召集眾人商議出兵之策,莫要去的晚了。」
顏良、文丑也戰死沙場,河北四庭柱,如今只剩高覽一人!
墓碑背面刻著袁旭生平,正面則刻著大大小小几行工整的小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