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鳥獵食圖譜》第二十三卷 現代都市奇談

第四百四十章

第二十三卷 現代都市奇談

第四百四十章

原來一念與壺中子皆是前朝滿清時期出生的,出生未久就遇見了長毛作亂。太平天國的起義沉重地打擊了滿清政府,但是也造成了極其巨大的殺戮,全國死於非命者超過一億,而當時的一念就是如此成了孤兒,他記事起就已經被師父收養,師父說是從死人堆里找到了他這個小小嬰兒,父母姓甚名誰完全不知道,也無從推算——死掉的人太多了,周王神算完全沒法算出他的父母;而壺中子則是一念被收養幾個月之後,由本地一對夫婦逃難從而無力再撫養幼兒,從而將小兒子舍入了道觀給師父當徒兒——一念回憶到這裏依舊對他早已仙去的恩師無比懷念,由於是父母那時尚在,所以壺中子是有俗家姓名的,壺中子俗家也姓胡,名字叫做中基——聽到這裏,伯符倒是感嘆了一句,「沒想到你師弟居然還是出身大戶人家,這麼小居然已經有名字了……胡中基……這個名字倒是跟道號真像!」
伯符接受了之後,也沒有說什麼時候會去——國家自然是時刻準備著,只要伯符去就肯定前前後後都幫他安排好,這也是強大的修鍊之士的特權。然後伯符還問了一下沒有前來的兩位金丹的情況。
一個是經常閉關的和尚,不用多說。但是另外一個就比較有趣了——一念道人的師弟,道號叫做「壺中子」……師兄弟二人從來不在一個場合出現,傳說中數十年前就是兩人交惡,對這一點在場的一念道人苦笑連連——他到現在還不知道為何原本關係極好的師兄弟會在一夜反目,而且他明明什麼也沒做過,多年來他也不止一次試圖問師弟為何要如此,偏偏這位師弟就是一副不理不睬,完全不解釋為何要跟師兄反目的理由。這兩位道人雖然明面上好像反目了,但是實際的衝突一次也沒有過,就是前面所說的——只要師兄在場的情況下,師弟絕對不肯出面。
說起來也很奇怪,這位金丹就用這個簡單到可笑的任務來委託伯符去做,伯符也知道這是政府部門有點不放心,想幫他找點事情做做,同時也看看他的行為處事傾向,反正萬一出事情也是出在美國……
兩個道士長到了二十多歲,道法在十年裡突飛猛進,一念更是在二十多歲的年紀里就已經溝通了天地玄關,開始溫養元神,而壺中子也距離突破天地玄關只有一張紙的距離,兩個人事實上已經是那時候天下少見的高手了——由於道家真傳不僅養氣,亦有強身之效,所以不僅僅在道法,也在武藝上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師父。事實上憑藉這兩個人的修為,一般凡俗的火器根本傷不了他們。一念長得一表人才,而壺中子卻是貌美宛若好女,一直被師兄取笑……也就在壺中子溝通天地玄關的那一年,兩個人潛回了故鄉,將當時的惡霸以及西方洋教的教士殺得乾乾淨淨,又千里追殺將當年的官老爺也殺死在他的故鄉。兩個人的行為引起了官府以及洋教中人的注意,從而對他們進行了剿殺——「那時候的海捕文書是貼滿了整個江南江北啊……」老道人說起青年時候的壯舉依然興緻高昂——而伯符就當是聽故事,也聽得很開心,至於其他人已經聽得多了,打了個招呼就全部離開了……
伯符聽了一個好故事,但是對於這師兄弟為何失和的事情,伯符表示他也想不通……他打著哈哈跟又回憶了一遍光輝歲月的老道士再見,然後就回到了上海的地頭。
滿清滅亡,師兄弟也到了花甲之年,一念這幾十年來為了避免驚世駭俗,未曾修鍊維持自己容貌年輕的法子,而壺中子始終未曾婚娶,而少數的幾次師兄弟幫師傅掃墓時候的見面,壺中子依舊年輕,容貌也越來越好像女子般柔美。到了北洋政府倒台的那年,兩個師兄弟一前一後以不見來者的年紀成就了金丹大道——年不過七十成就金丹,自古罕見。兩兄弟也是最後一次聯手殺上了西方,兩大金丹高手將西方教會弄得焦頭爛額,將西方苦修士與聖騎士連根拔起,為西方黑暗議會大發展起了個好頭……也成就了東方金丹大道天下第一的威名。至於陸沉跟龍王成為金丹妖怪那是更加晚了幾年的事情,而其他人成就金丹基本都是日本侵華之後的事情了……
政府就從來沒有擔心過金丹高手出事——這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一批人類或者非人類,若不是有著盟約這種東西的存在或者說金丹高手基本上都要臉,這個世界其他國家的超自然力量早就被他們壓制了——即使是現在這個有節操的情況下,亞洲在超自然力量這方面還是已經回到了歷史上的正常情況——中國得天獨厚,統治萬邦(亞洲),中央王朝的威勢在這個方面早就回到了歷史正途……
師兄弟二人卻是修鍊的奇才,恩師是正一道中的一個普通道士,輩分雖然不低,但是他這一支人丁稀少,道法也不甚高深。好在總算是道門之中真正有修鍊之道的派系,多少還是有一些道門真傳可以傳給兩個徒兒的。他們的恩師在將兩個師兄弟撫養到十多歲的時候就死了——死在西方傳教士勾結本地官僚惡霸霸佔小道觀之下,他們師父的本事不高,雖然會畫符驅鬼但是武力薄弱,根本不是本地官府以及姓洋教的青皮對手,被拉進官府死在了牢房裡……一念師兄弟二人歲數不過十歲多點,拿著門內的幾本根本典籍離開了故鄉流浪四方。說他們是修鍊的奇才那是一點不錯,居然自行研究突破了他們師父至死都無法悟透的本門典籍上的道法——這時候道門真傳失傳已久,自從大明滅亡之後道家真傳就零落不堪,估計也就是龍虎山或者茅山還有部分傳承,偏偏這兩個地方就是沒有出現如今的金丹高手……
一念無話可說,只是苦笑,隨後才將他們的出身一一道來,「道友問得好,數十年來貧道也始終想不透,道友人情練達,或許能解貧道之惑。」然後一念就慢慢地說起了他們的平生。
「差不多時候去美國了……」
「你們師兄弟怎麼就會搞成這個樣子!」伯符倒是好奇,問了一句。
一念道人笑了一笑,「貧道的恩師是個洒脫曠達之人,就直接給師弟起了個道號叫壺中子……」伯符也笑,心中則是想道:「原來你師父是個懶鬼,乾脆就改了一個字當道號……」
滿清的追捕很快就無疾而終了——那時韃子朝廷已經風雨飄搖,根本拿不出什麼像樣的人物來追殺這二位年輕高手,而西洋教的教士與洋兵的追殺在暗地裡也被這二人殺死了不少。只是到了他們三十多歲的時候,不知為何在某一天師弟就突然變得跟相依為命的師兄冷冰冰的了……伯符好奇,就問了一句是什麼時候的事情,結果一念就說了一句,「本門不禁婚娶,當時師弟在北方截殺一批洋教教徒,我在南方談了一門親事,特地寫了信讓師弟趕回來吃酒。結果他回來沒多久就跟我翻臉了——大概是他不喜歡師嫂的緣故!貧道到現在也想不通啊,我那娘子待他如同親弟……」總之這兩位高手就這樣反目未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