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第十卷 決戰京城

第419章 癥結所在(2)

第十卷 決戰京城

第419章 癥結所在(2)

但是若不從根源上解決,閹黨的禍害就不能真正平息,到那時,大明的歷史就會如原來的軌跡一般,迅速地走向消亡。根本沒有答案的問題擺在了唐楓的面前,使他很是無奈,再加上他無法找人來商議,更是讓他難以安然地過每一日。
但現在,唐楓已經看穿了這一切,這讓他從茫無頭緒中完全走了出來。將目標瞄向了那個高高在上的罪人。不過解惑作為這個時代的人,有著這個時代的固定思維,對唐楓提出的這個石破天驚的說法卻是一時難以接受。雖然以解惑對唐楓的尊敬和情感,即便刺殺任何人都不會拒絕,但是皇帝,卻並不包括在這任何人裏面。
當此事不斷往南,直傳到了如今已經是蘇州當地有名的人物,身家不匪的徐滄耳中時,這個唐楓的同年全不知道自己心裏是什麼感想。其實一直以來,他都不想相信唐楓是一個戀棧權利的小人,會和閹黨的人混在一起。但是從之前從京里得到的種種傳聞來看,他又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唐楓早不是當年那個書生意氣的人了。這導致徐滄將一件原來早應該交給唐楓的東西給留了下來,一直沒有送去京城,那就是在他回鄉后不久就在自己父親的書房裡翻找到的有關火器改進方面的雜記。
唐楓深深地一點頭:「不錯,若不是他的縱容,閹黨怎能坐大到如今的程度,若不是他到最後的放棄,就憑我們遞交上去的有憑有據的魏忠賢的罪證,滅他九族都足夠了。但是現在的情況呢?這樣只會讓閹黨愈發地沒有顧忌,到時候受苦的還是百姓,受損的還是我大明和漢人的天下,你說他不是罪魁禍首誰才是?」
不過朝廷上的情況卻並沒有如唐楓他們所想的那樣大起波瀾,或許是因為魏忠賢尚在閉門思過之中,又或是閹黨的人怕立刻反擊會落人口實,所以這一次唐楓等對閹黨發起的進攻並沒有引發太大的政爭。不過這平靜卻讓有心人更覺著不安,往往在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天空是最平靜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明廷上的風暴就會突然出現了。
雖然徐滄明白這些技術一旦被朝廷知道了,會使大明軍隊的戰力得以提升,但是一想到這或許會被閹黨拿來使用,用來對付異己,他便不想將之如之前的約定般送去給唐楓了。可如今,在聽說了唐楓在京里的表現之後,他當即就改變了主意。原來自己的同年好友依舊有著一顆濟世的心,那自己就該履行之前的承諾。不過他並沒有當即就將那東西送去京城,因為如今的朝局撲朔迷離,他擔心唐楓一旦失敗,那這本父親的心血就會沒了半點價值,所以他便時刻關注起了朝廷的局勢起來。
當事情傳到已經賦閑在家的孫承宗的耳中時,他先是一陣怔忡,然後便很是擔心地說道:「唐逸之還是太過激進了,雖然他所找的罪證都確鑿,但是他還是小看了魏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可惜老夫現在已經無權無勢了,想要幫他也不知從何幫起,只希望他吉人自有天相,不要走楊大洪、楊椒山等人的老路吧。」
囿於自來的認知,除了篡位造反的臣子之外,在以皇權至上的這個時代里是不會有人將事情的過錯放到皇帝的頭上的。唐楓雖然有著一個現代人的思維,少了這個時代里人所保持的忠君的思想,但是因為還保留了一些原來的那個唐楓的見識,再加上這些年來一直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唯皇上之命是從的氛圍里,所以也就沒有產生過這樣大逆不道的想法。
而在遼東的袁崇煥在聽聞此事之後,既是高興,也大為慚愧。原來唐楓一直都在演戲,原來他以前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忍辱負重,好為大明除去魏閹這個禍患。可笑自己還一直認為他是那背友求榮的人,其實自己應該早在與他一起死守寧遠時就明白他的心意才是啊。
「現在還沒有。」唐楓無奈地一笑道:「不過我想只要我們真的找准了方向,要把他除去卻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我還需要好好地想上一想,看看能有什麼辦法。」
好在唐楓也明白這個想法是多麼的離經背道,所以除了解惑這個自己最親近的人,他也不會說與他人知曉。在消化了唐楓的話后,解惑才慢慢地道:「公子可是要我想法子混進皇宮裡去,將皇上給……」刺殺二字他還是無法說出口。
平靜的局面終於在近一個月的醞釀之後被打破了,在九月十二這一日,已經被皇上允准出門的魏忠賢居然在一出家門之後就被人給行刺了。這一次的行刺事件立刻被朝中閹黨成員拿來使用了,所有的矛頭都對準了之前「陰謀」失敗的錦衣衛和唐楓的身上,閹黨的反撲也就在同一時間展開了……
唐楓這段日子已經想了不少的法子,但是每一種都被他自己給否決了。這裏畢竟是真實的世界而不是電影,能夠出現一個來去無蹤的人殺了皇帝。而且即便真殺了皇帝,在如今這個朝政皆在魏閹一黨把持的情況下,他也不能肯定會對魏忠賢造成多大的打擊。若是因此而讓魏忠賢再立一個傀儡的話,情況只會更差。
解惑從來都對自家公子的判斷很是信服,所以在一段時間的冷靜和吸收之後,他終於接受了唐楓的這個論調,要是換了其他人的話,即便是再對唐楓言聽計從,生死相關,恐怕也是難以對唐楓的這種大逆言論認可的,甚至有人會因此而與之離心離德,轉而對他不利。
「公子……你說一切的根源盡在……皇上的身上?」好不容易地,解惑才從驚訝中走了出來,用磕磕巴巴的聲音問道,他的面上除了驚以外,還有一些擔心。
解惑看著公子那焦急的模樣也很是為他擔心,但是這個時候他也沒有辦法來幫著公子解決這個難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時時在旁伺候好他。
之後的幾日里,錦衣衛的人只以自保為主,不給剩下的那些言官御史們以彈劾的機會,甚至都很少上街去了。至於那些敢於彈劾魏忠賢的官員們,則再次被錦衣衛給帶了回來,不過這一次他們是很樂意被錦衣衛給逮捕的。在他們知道這次攻擊魏忠賢不成之後,就已經嚇得寢食難安了,生怕立刻就有人對自己進行報復。所以當錦衣衛明為逮捕,實為保護地將他們帶到北鎮撫司衙門裡安頓下來之後,他們可算是舒了一口氣。
「公子難道有什麼其他的法子能除去他嗎?」在說了前一句后,解惑已經平復了心情,不再有著什麼君王不可褻瀆的概念,只是將之當成了一個敵人。
和朝廷中的波瀾不興截然相反的是此事在民間所引發的影響,雖然事情只是在兩三天里就得到了解決,知道事情真相的人也不多,但是百姓們還是很快就知道了有一個唐楓的錦衣衛官員在皇帝跟前直斥魏忠賢的種種罪行的事情,有的地方更是將那唐楓和之前的楊漣、前朝的楊繼盛等以命劾奸賊的忠臣相提並論,差別只在那兩個都死去了,而他還活著。而活著的唐楓,更是給了人一種希望,百姓們都相信總有一日,正義將會戰勝邪惡。
但是當到了這個時候,自己辛苦做下的一切都被人破壞,原來的幻想都成為泡影之後,唐楓終於透過那繁蕪的表現看到了明朝弊病的根源所在。如果不是天啟的昏聵殆政,魏忠賢根本就不可能執掌朝權,自然也就不會有閹黨亂政的情況出現了。雖然那客氏是讓魏忠賢被輕饒的關鍵因素,但從根子上看來,一切都還在天啟皇帝的身上。
這事情傳到了遼東大軍的耳中,眾軍的士氣便是一振……種種的一切都在預示著閹黨之外的人對唐楓此行為的肯定,只是不知道當他們在得知之後唐楓所想到的那個最終的罪魁時,又會有多少人認同他的看法呢?
唐楓很快又想到了歷史上之後的情況,當崇禎繼位之後,無論是客氏還是魏忠賢不是立刻就覆滅了嗎?可笑自己還一心想著除去魏閹,全沒有想到這一點。其實這也怪不得他,在滿天下和身邊的人都在說著相同的話,認為亂政的只是魏閹一黨的時候,唐楓自然很快就接受了他們的說法,從而忽略掉了原來應該很容易就找到的問題所在。「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指的就是這樣一種狀態了。
「不,這個想法雖然是好的,但真要實行卻是千難萬難,我不會因為自己的理想而讓你送命的。皇宮如此之大,皇帝的身邊更是有著無數的人在保護著,即便你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在刺殺了他之後安然離開的。」唐楓搖頭道:「所以我們的目標雖然換了,但是卻不能用直接的辦法來對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