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第十三卷 重振大明

第645章 出兵遼東

第十三卷 重振大明

第645章 出兵遼東

這些或是對軍事略懂,或是只會紙上談兵的武官們在殿上侃侃而談,直聽到其他人一頭的霧水,一時間委實是拿不出一個恰當的方法來了。
聽了這話,唐楓卻只是淡淡一笑:「現在京城的局勢,你們每日都會向我進行稟報,我怎麼會不知道呢?」
「國公,您這個決定實在是太過草率和冒險了。現在京城的局勢雖然看似穩定,可實際上不滿您的人卻有許多,若是您在此時離開,只怕這裏就會出什麼亂子了。」在唐楓將白亮峰等幾個錦衣衛里的人叫來作吩咐的時候,已經知道殿上決定的白亮峰便急著勸道。
見大家都沒有意見,唐楓便是一點頭:「既然如此,我們便可以安排各路人馬趕去遼東了。此次與金一戰,關係著我大明的國運和將來的對外方針,所以此番我要親自帶兵去遼東與敵一戰!」
眾人拿定了主意后,便簇擁著黃立極出門趕去了皇宮。但他們沒有發現的是,在黃立極門前,已經有幾名身手矯捷的漢子在他們之前離開了這裏。
見黃立極點頭應承下來,眾官員均是大喜,連連稱黃大人不愧是國之棟樑。
此時在他家的大堂之上,眾多官員都身著大紅色的官袍,一個個面色凝重地看著他,還有人在勸著他道:「黃大人,您怎麼就不願意為我大明和天下蒼生盡一分心力呢?唐楓這個奸賊,無君無父,不但獨攬朝政,而且隨意改變我大明數百年來的國策,實在是其心可誅啊。現在他只是因為根底不足,才會沒有生出他心,待到他此番真箇將金人殺退,必然讓他聲威更盛,到時候只怕他就要做那篡位的賊子了啊!」
兩日之後的深夜,隨著唐楓帶走了大部分的人馬,北京城顯得格外的冷清。而寒冷的天氣和實行的宵禁,也使得這個深夜與往常別無兩樣。可事實上,今天卻是有著一股暗流正在悄悄地涌動著,暗流的源頭就在現在的內閣首輔黃立極的府邸之中。
之後兩天,無論朝中官員心裏究竟是什麼想法,表面上看來大家還是齊心一致的,大家都在為出兵遼東的事情做著準備,糧草很快就已經裝上了一輛輛的大車,先行一步了,而那些被挑選出來的精兵也開始聚集在一處,只等著唐楓一聲令下就能隨時出發。這一次,唐楓將帶領十二萬人馬前往遼東,除了從各地選拔出來的七萬精壯之外,還有京城三大營中的一部分人馬,也算得上是兵精將廣了。另外,那些火器也都從各軍械庫里拉了出來,發到了一眾將士們的手上,這一次戰遼東,必然會有一番與以往大不一樣的情況出現。
這還是當初唐楓所設下的對策呢。當初與蒙古進行正常貿易的時候,唐楓就提議多給他們一些絲綢、瓷器和精美金銀器的商品,以腐蝕各部落的首領。現在這個策略已經初見成效,蒙古內部貧富差距也開始拉大,許多的牧民難以維生,而首領們卻是金銀滿屋,這如何能讓大家真箇肯為這些首領賣命呢?有的時候,糖衣炮彈比真正的大軍殺傷更大。
唐楓卻彷彿沒有看到大家各不相同的目光一般,只是道:「這是本國公做下的決定,不會再改。三日之後,我便會親率大軍前往遼東,你們不必再說!」
此言一出,殿上群臣的面色就都變了,有驚訝的,有驚喜的,也有擔憂的,不一而足,很是精彩。這是出乎了在場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無論是親近唐楓的武將系統,還是依舊包藏著禍心,只是因為勢所迫,不得不虛與委蛇的文官們,都不敢相信唐楓會做出這麼一個決定來。
可是也有人對此抱著不同的看法:「非也!我以為該先戰金人,只要將其殺退,蒙古軍自然會不戰而退,到時候還免了一番手腳呢。」
好在唐楓對此早就有了應對的辦法,他已經不想和敵人純粹的拼勇敢和性命了,那些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火器該是時候登場了。在各地抽調的精銳紛紛趕來的時候,唐楓便從中再次進行了挑選,將那些年輕力壯,且目力好,手穩的軍士單獨地挑了出來,然後將他們組織在一起,進行火槍的試訓。這一次,他將要投入有史以來最龐大的火器,將蒙古和金國兩個以自己的騎兵為傲的民族徹底地打下去。
「是啊黃大人,我們決不能再任由這樣的人把持朝政了,現在他又正好託大離開了京城,正是我等食君之祿的人出來保我大明的時候了,您還猶豫什麼呢?」
至於遼東方面,情況就簡單得多了。與金人之間的戰事已經不知道有過多少次了,遼東將士上下並不覺得驚訝,該怎麼防禦還是怎麼防禦。在這幾年裡,遼東的火炮又多了不少,那可是京城的火器局以及神機營新研究的犀利武器。這一次這些新式的武器很快就發揮出了它們的作用,無論是威力還是射程都遠勝以往的大將軍炮,這讓沒有準備的金人吃了不小的虧,還沒摸到城牆的邊呢,就葬送了不少人馬。
「記住,這一切決不可讓其他人知曉,無論他們現在看來是站在哪邊的,你們聽清楚了嗎?」唐楓最後還是很仔細地作著吩咐。見他如此,那些人自然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了,連連點頭,表明自己已經將國公的話記在了心上。唐楓這才滿意地點頭,讓他們離開了。
當然,還有更加特別,豪氣衝天的,提議道:「以我之見,該當兩面同時出兵。以我大明如今的實力,足以同時將兩路敵人盡皆殺敗了,何必非要分出個前後呢?」
「既然如此,那國公您怎麼還……」在看到唐楓那鎮定的笑容之後,白亮峰似乎明白了他的心意,到嘴的勸說被他硬是給咽了回去。
當看完遼東的戰報之後,唐楓欣慰地笑了。大明從來就不缺善戰的將領,現在遼東的滿桂等人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又有吳三桂、孫傳庭等年輕一輩的朝氣,足以將敵人擋在城牆之外了。
「蒙古人此番來襲,多半是因為受了金人的引誘,其實他們自身還有不少人是不想與我大明為敵的。所以大同的情況相比遼東是穩固得多了,我並不以為非要立刻出兵增援。」唐楓看了大家一眼,見沒人敢提出反對之後,才繼續道:「金人雖然一時沒能在錦州得到什麼便宜,但我們卻不能掉以輕心。遼東地方那麼大,有著許多的城池,若是他們改變了攻擊目標,對我們便很是不利了,所以我以為我們的重點還是應該在金軍身上。
「國公三思!」立刻就有人勸道,他們才剛剛感覺到為官的樂趣,可不想轉眼間又被打回原形啊。文官們心裏卻是一陣猛跳,都心說機會來了,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唐楓,等著他的反應。
既然唐楓已經拿定了主意,無論是希望他離開,自己好趁機做些事情的,還是不想他離開的人都不敢再勸。朝堂上也由出兵哪裡的討論換成了如何進行後勤供給,以及對兵員的選拔上,倒也很是熱烈,只是多半人的心思卻已經不是光放在這點事情上了。
當然沒有人敢和安國公唱反調了,而且論起與金人作戰,這殿上的許多文武官員也沒有能與之相比的,他可是幾番與金人較量都不落下風的人啊。
半晌之後,一隻信鴿就飛上了天,直往東北方向而去……
對此二點,大明卻還是有著一些難處。雖然大明各地衛所的兵力加到一起是個很龐大的數字,但是他們終究只能算是民兵性質,平常只是在田地里耕種,最多就是每個月操練那麼幾次,實在是不可能象真正的戰士一樣英勇善戰。而這也導致了從其他各地抽調的人馬很難有必勝的信念,這士氣上就會比敵人弱上不少。
在這些人馬尚在北京城外進行著戰前訓練的時候,遼東和大同兩地的戰報就不斷地送來了。雖然這兩方面的人馬出戰時說的很象那麼回事,可真到了沙場上,在面對著明軍的嚴密防守時,卻依舊難有很好的效果。
直到這個時候,金軍統帥豪格才明白之前自己的祖父、父親和叔父為什麼都會在遼東吃下大敗了,實在不是自己不給力,而是敵人太強大啊。不過初生牛犢不畏虎,年輕的豪格並沒有被幾次的失利所嚇倒,他依舊在想方設法地攻打著遼東重鎮錦州,只是不再象之前那樣強攻了,而是開始有策略地攻擊。
對此,朝中許多將領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說道:「如今的蒙古軍在戰力上遠不如金人,我們該當先難而後易。先將易於對付的蒙古軍打敗,那金人便成了孤軍作戰,到時候我們要取勝也容易得多了。」
唐楓對他們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笑著一點頭道:「這便是我今天讓你們來的真正用意了。你們聽我說,在我帶人離開京城之後……」唐楓慢慢地將自己的計劃說了一遍,這讓在堂上的那些錦衣衛都的人都有些吃驚,好半晌后他們才紛紛點頭,應承了下來。
眾官員都有著一致的看法,不斷地勸說著黃立極,這讓他更加的動搖了。作為接周、溫兩人坐上這個位置的內閣輔臣,黃立極本心裏是不想與唐楓為敵的,因為他知道沒有唐楓的舉薦,自己也坐不上這個高位,至於實權,他也並不是太過貪戀。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與漢人之間的關係總是那樣,當漢人強大的時候,他們就會很老實,與你們進行平等的貿易往來,可一旦漢人稍弱,這些野蠻的民族就會對你的邊境用兵,甚至是劍指中原,屠殺百姓。從最早時的匈奴而到後來的回紇、突厥,再到契丹、女真和蒙古,每一個游牧民族都與漢民族有著解不開的深仇。
唐楓在旁看了半晌,知道自己若再任由這些人爭論下去,只怕金人殺到北京城下都未必會有一個結果。因為他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有無法讓對方信服。所以在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唐楓便是一聲清咳。當時,整個殿上就肅靜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現在掌握著一切軍政大權的安國公的身上。
「可是我們又該怎麼行事呢?雖然唐楓是走了,可是在京城他還是留著不少親信的,要是我們行動被他們所阻的話,只怕……」
對現在的大明來說,最大的仇敵自然就是北邊的蒙古各部,以及新崛起的東北后金了。一個是兩百年來總是戰戰和和的老對手,另一個則是近些年來總是在了毆打能夠地區虎視,更是幾番大兵壓境的眼中釘。所以當唐楓下令要對這兩個敵人用兵的時候,整個大明上下是空前的團結,這或許也是因為現在朝廷中武將勢力得到擴增的一個好處吧。
「黃大人,有得必有失!現在我大明真正的心腹之患乃是這個亂臣唐楓,至於蒙古和金國,暫時可以與之和談,慢慢再圖。」
可是在一眾官員的勸說之下,黃立極最終還是妥協了,因為他知道大家已經都鐵了心要趁著唐楓不在京城而與他開戰了。他們之所以來找自己,只是想要一個帶頭的,夠分量的人而已,即便自己執意不肯,這些人依然會做出決定,到時候自己反倒落得個裡外不是人。
正元二年十一月初七,在這個寒風漸濃的時候,唐楓親率十二萬健卒出京城,直奔遼東而去,這一天出城相送的除了在朝的官員之外,還有許多的百姓也是自發走了出來。他們雖然地位卑微,卻也知道此戰的重要,大明能否不再受北邊敵人的侵擾,就看此一戰了。
可是這一次唐楓的目的可不光光是將敵人攔住而已,他還有著更大的抱負呢。所以在朝堂之上,唐楓便再次重申了要出兵此二地的意思。思想上已經統一的朝堂,現在只是討論一個問題,究竟是先對付哪邊的敵人?
「而且,剛才封大人說的也對,現在的蒙古只會仰他人鼻息,一旦金人敗了,他們便會不戰自退,我們根本就不用太過看重他們。我的意思,便是出兵遼東,這一次一定要將金人徹底打垮,打殘。各位可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在兩年的休養生息之後,大明的國庫已經有了一千余萬兩的存銀,再加上堆積在官倉中的糧食,大明已經有了足夠的本錢與這兩個心腹之患戰上一場了。不過物資的充足還不是最關鍵的,要與向來兇悍善戰的游牧民族作戰,大明還需要精銳的軍隊,以及強大的信心。
「那遼東和北方的戰事呢?若是我們朝中生變,只怕會影響那裡的局面哪。」
有了這種種的原因,再有大同那堅固的城牆作為後盾,明軍要擋住蒙古軍的進攻就不是什麼難事了。不過看著不斷殺來的蒙古人,已經有些日子沒有好好作戰的明軍守將們心裏還是有些恐懼的,這從他們的戰報最後就能體現出來。他們不但說了詳細的攻守情況,而且還再次向朝廷求援,希望趕快派足夠的人馬來到大同,以打退來犯之敵。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在這些年的和平之中,蒙古各族都過著平靜的生活,雖然他們依舊有著狩獵的本性,但是兇悍之氣卻少了許多。而且蒙古現在只是一個各部落的聯盟合體而已,很難做到軍令統一,這也使得他們的戰鬥力打了一個折扣。另外,還有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蒙古各部現在自身內部也有著不小的矛盾,再也無法如當年般上下一心了。
要知道現在唐楓的地位可不比以往了,那可是掌握著整個帝國實權的人哪。先不說去遼東參戰或多或少總會有一些風險,光是因為他的離開,京城百官無人鎮壓從而引發的動蕩,就不是唐楓所希望看到的了。要知道現在京城穩定的局面,多半還是靠著唐楓個人的威信所壓,若是他不在了,一些人恐怕就要有所動作了。
大同方面雖然沒有象遼東那樣有著許多經驗豐富的將領和久經戰陣的精兵,但是卻也不是太難守。因為他們所面對的敵人也不是驍勇善戰的金國騎兵,更不是當初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而只是一些比自己強不了多少的蒙古軍隊而已。
「這一點黃大人但可放心,我們已經有了詳細的計劃了。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趕緊進宮去見皇上,只要有了聖旨在手,說他唐楓乃是亂臣賊子,即便是那些他的手下,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諱來與我們為敵的。而後我們再下旨剝奪唐楓的軍權,那一切就都在掌握了。」有人立刻就給出了一個看似完美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