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第一卷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149章 蘇聯輕工業

第一卷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149章 蘇聯輕工業

馮宇惡意的猜測,蘇聯怎麼可能放那些牛叉的科學家回去,東德說白了,目前屬於蘇聯的半殖民地,原本東德的先進科技和工業水平,現在不都被蘇聯盟國瓜分了嗎?其中佔據最大便宜的,不就是俄國么。
上次馮宇買了他八十輛嘎斯,讓這位二代很是賺了一筆,他怎麼能不親自敬酒表示感謝?一來二去,馮宇就再次喝多了。
即使在千禧年之後,俄國還有上千萬台七八十年代生產的黑白及彩色電視機在使用,後來市場多被日本的索泥、松下等佔據,至於本國企業更是進口華夏的電子元件,在莫斯科周邊組裝銷售。
要不就帶馮宇去看看他一直想要的那個摩托車生產線?還是再等等,看看紡織廠什麼的,馮宇是否有興趣。
當然,馮宇還是會加上他該得的利潤,嗯,厚道點,少加百分之二十好了。
至於現在,當然還是瞄準蘇聯的輕工業和民用工業,暫時還在世界處於前列,弄回華夏,能縮短華夏的工業化進程,最重要的是能讓馮宇大賺一筆!
這一家廠子放棄了,讓基里連科十分失望,不只是少了一筆傭金,也是讓他清醒的知道,馮宇不是什麼東西都要,要領先華夏的技術跟設備才行。
馮宇看著還很驕傲的基兄等人,心裏默默感嘆,等兩德宣布合併洽談之後,蘇聯就要開始解體了,前世歷史上,明年三月,就會有第一個盟國脫離蘇聯,那時候蘇聯的盟國就該人人自危,想要撈最後的便宜。
很多技術都有研發出來,但因為沒有錢,無法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專家水平頂尖,但工人水平相對落後,甚至很多工廠的工人水平,還不如華夏呢。
而這恰恰也是馮宇最好的機會,到時候重工業,甚至軍工,他都能搬回華夏。飛機換大炮,絕對不是空談!
馮宇不悅的看著基里連科:「基兄,你不是在跟我開玩笑吧?這就是蘇聯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廠家?設備還不如我們華夏!」
所謂的返回去的科學家,應該都是已經無法在做出大貢獻的老頭子,或者是那些老頭子們沒出息的後代,蘇聯又不願意白養著,真正還能為蘇聯做貢獻的德裔科學家,恐怕還在蘇聯的掌控之中。
馮宇搖了搖頭,蘇聯的輕工業啊,慢慢已經被華夏趕上了,再有十年八年,就該全面超越了!
可是馮宇要的那個什麼超高功率電爐,這玩意兒現在根本買不到廉價的啊,雖然國內已經從計劃經濟轉型為企業經濟核算制,廠長權柄無限放大,但涉及到軍工設備,還是很難買到。
工業設備從世界領先水平,逐漸降低,目前不說比肩美國,就連在歐洲,已經被西德超過,還是一樣,實驗室中有先進設備的加工方案,但沒錢,做不出來。
晚上的時候,馮宇又被一輛軍牌車接走了,這回找到主辦方請假,免得再給哈爾濱三中帶去麻煩。
紡織廠馮宇還是給面子訂購了一條87年生產,現已「淘汰」的生產線,主要是因為太便宜了,馮宇忍不住。就算技術並沒有領先國內,但馮宇運回去,售價才是國內的一半不到,怎麼可能賣不出去?市裡的紡織廠不就想買一條便宜的生產線嘛,就當支援家鄉了。
馮宇看了一下,什麼更加清晰的現象技術,落後日本太多了,製造更大的屏幕,也跟日本沒法比,跟國內技術水平在伯仲之間,買回去也沒用,根本賣不上價。
雖然馮宇決定今天不喝酒,但最後還是被人抬去了酒店,因為今天基兄的那幾個合伙人都來了,其中就包括烏克蘭來的那位更牛的二代。
在飯桌上,馮宇了解到很多有用的消息,比如蘇聯此時工業依然很強勁,但由於蘇聯側重於軍事及重工業,導致其輕工業迅速衰敗,工業體系失調,資源雖然多,但貿易卻沒能拉動經濟,導致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
只是他們有些怒其不爭,這個孩子有這麼好的條件,為什麼就不求上進呢?本來還想點招馮宇進入工業大學呢,現在看來還是算了,招進來一個不學無術的學生,不是給他們臉上,給工業大學的臉上抹黑么!
不過喝多之前,馮宇沒忘此行來的目的,將他想要購買的一些東西,轉告了這位二代。暫時這位二代的能量還在基兄之上,基兄也不得不承認。
今天晚上,馮宇要「參觀」的是一家電視機生產廠,可參觀了一遍之後,馮宇表情中難掩失望之情。
白天參加夏令營,學習所謂的藝術。除了音樂,對油畫、雕塑等馮宇一概沒興趣。昏昏沉沉的度過一天,晚上再一次請假離開。
對於這一點,不但文東軍他們這批學生,就連孫副校長和其他幾位教授也都習慣了,反正也管不了,隨他去吧。
幸好這一晚基兄沒跟馮宇睡在一個房間,否則喝多了的馮宇大喊搬空蘇聯工業的話,可能會嚇他一跳。
隔了一天,馮宇又參觀了一家大型紡織廠,設備到不算太老舊,技術也尚可,可依然沒有領先華夏。
馮宇根本不知道在現在,電視機的生產規模第一的是日本,第二是美國,第三就是華夏,蘇聯排在第四,馮宇還以為蘇聯的家電全面領先國內呢。
在一個他們從東德掠奪的那麼多科學家,現在很多都返回了東德,因為有消息稱,東德西德要合併了!
這尼瑪就是蘇聯的電視機生產廠家?還是最大的?就這生產的破東西,弄到華夏都賣不出去!
接下來幾天,馮宇在莫斯科周邊掃蕩各輕工業的工廠,或是訂購一條極其廉價的生產線,或者是以極低的價格購買一些略微領先國內的技術,這一趟,才花了馮宇一百多萬盧布,而拿回國內之後,馮宇字少能賣出去三百萬盧布以上,利潤翻倍!
再說三位教授都得到過張瑞強的暗示,他們能參觀莫斯科大學的實驗室和研究所,多虧了馮宇家裡。
基里連科一臉尷尬的笑了笑:「這確實是我們蘇聯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廠,既然你看不上這裏的設備,但他們的技術,你應該能看得上,他們有更加清晰的顯像技術,能製造更大的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