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第五卷 瘋狂投資

第1680章 欲購無門

第五卷 瘋狂投資

第1680章 欲購無門

最終臉書的發行價定為二十四美元/股,推特的發行價為十四美元/股,這也是這些承銷商與風雨控股、北極熊控股商量后的結果。
奧斯佛根本不知道,是馮宇和基里連科要求,這一次詢價的公司,都要是那些稍小的金融公司,據說是擔心對方顛覆他們在這兩家公司中的股權。
這個理由,勉強也說得通,但是這樣一來,這股票的價格,未必能有多高啊。
他們這些高盛股東不持有那些公司的股份,但是他們的親屬可以,這個並不違法,而獲得的利潤,還不是他們家族的?
這些大的金融公司都成為了承銷商,卻偏偏沒有他們高盛,這是因為什麼?
其實其他的承銷商也在頭痛,要不是看大家合作不止一次了,而且傭金給的也不錯,他們才不會接這種要求的承銷呢。
「知道是因為什麼,我們的合作出現問題的?」
那些被詢價的金融公司,一個個喜出望外。他們怎麼也沒想到,竟然他們也能被詢價。但是他們更沒想到的是,這些承銷商竟然暗示他們多多認購。
誰不知道網路科技公司,最開始最為燒錢。當然,要是賺錢了,那麼賺錢的速度也是飛快的。
而且一定要在靜默期之後,就不斷放出一些利好消息,讓他們先開心一下。等到股價真正下跌的時候,有他們哭的時候。
大家合作非常好,每一次也都讓馮宇和基里連科的公司成功上市,募集到的資金也從來不是小數目,這二位超級富豪也都是很滿意的,這次是怎麼了?
這次高盛沒有成為承銷商或者保薦人,不是因為上次發行谷歌公司股票出的一點小事故,還因為他們要求有配售權。
風雨控股集團和北極熊控股集團一定會後悔的,馮宇和基里連科也一定會後悔的,一定會!
那些買到股票的投資機構,喜出望外,那些沒買賣到的人,則一頭霧水。他們認購了那麼多,竟然一股都沒分到?
兩家公司均發行一億股,佔總股本的百分之二十五,但是在詢價的時候,兩家公司的發行價也不盡相同。
而推特的詢價才只有十三美元,比他們預估的十七美元低的更多。
不知道這些公司看到他們興緻勃勃買下來的股票,最終跌破了發行價后是什麼表情。
可即使出現了那些問題,也不應該連詢價都不找高盛吧?哼,肯定是其他承銷商故意的,他們就是想排擠高盛!
配售權,也就是在超額認購的情況,承銷商可以決定賣給誰多少。
馮宇跟基里連科商量過,要選擇那些要完蛋的小金融公司或者銀行。好處也跟基里連科說的很清楚了,當然壞處也說清楚了。
只有讓這些小的金融公司和銀行破產,才能讓美國的金融危機變得更加嚴重,才能給美國經濟造成更大的不良影響,才能更多的縮小華夏、俄羅斯與美國經濟之間的差距。
原本他們想定的更高呢,但是馮宇沒同意。定的更高其實馮宇認為也能賣出去,但是超額認購的數量,可就未必有那麼多了,也就坑不到這些小的金融公司和銀行了。
其實根本沒有,配售權最終還是有兩家公司自己決定。
比如發行一億股,但是認購數量達到了兩億股,那麼這一億股根本不夠分怎麼辦?這就要決定,這些股票到底賣給誰,選擇誰做公司的股東。
承銷商的傭金還是不低的,尤其是這種優質公司的股票承銷,一般都比較簡單。而且他們這些大公司聯手做承銷商,同時也可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他們可不承銷那些垃圾股。
上市當天,非常的熱鬧,小扎克和推特的埃文一起敲鐘,兩人都是一副紅光滿面的樣子。
結果也不出馮宇的預料,果然認購數量超過了發行量一倍以上,而兩家公司也在這時候,按照馮宇和基里連科的要求,選擇了他們的新股東。
發行一億股,能夠募集的資金,也遠低於他們的預期,這夠公司發展的嗎?
雖然嘴上是這麼說,但是實際情況是什麼樣,大家都清楚。
「好像是因為我們上次做谷歌公司保薦人的時候,你妻子的公司購買了不少谷歌公司的股票,因此還惹上了一些麻煩,讓谷歌公司的上市延遲了兩周。」
「可是那一次我讓谷歌公司的股票賣到了最高價!」奧斯佛怒道,「而且那是我的前妻,我們在法律上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兩家公司各計劃募集二十億美元左右,具體多少錢一股還未定,並且他們並未向我們詢價。」
高盛的CEO奧斯佛一臉的驚訝,之前風雨控股集團和北極熊控股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上市,他們可都是一直都是保薦人。
基里連科跟馮宇是一樣的選擇,就這些小公司了,讓他們吃個大虧吧。
「還是之前那些公司,巴萊客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史丹利……成為其主承銷商,其中摩根大通是保薦人。」
「你說什麼?這次臉書和推特的上市,不跟我們合作了?那他們股票打算多少錢一股出售,總共出售多少?」
保薦人不允許持有保薦公司股票,這個很好理解。但是之前高盛也一直通過其他公司,購買了馮宇和基里連科旗下上市子公司的股票,只要稍微操作一番,不違法就行。
那些小的投資公司,能出得起高價嗎?真不知道兩位世界頂尖富豪究竟是怎麼想的!
什麼意思,發行量就這麼多,他們認購那麼多根本不夠分啊,難道說這的承銷商有配售權?又或者是有超額配售選擇權?
「他們的承銷商都是誰?」奧斯佛很不高興,這次他們沒能成為保薦人,但是買一些兩家公司的股票也不錯。
甚至基里連科還建議,如果超額認購數量較多,那麼可以多發行一些給這些小的金融公司或者銀行,讓他們多掏錢。
那些小的金融投資機構和銀行,憑什麼拿到那麼多股票?
臉書的詢價結果,最高達到了二十三美元,這比他們預估的二十六美元低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