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煙雲》第六卷 補天裂

第二章 天威(二 上)

第六卷 補天裂

第二章 天威(二 上)

與邊令誠的推測非常接近,王洵當日身邊只有幾十名隨從。他最初試圖扮作商隊逃跑,卻不料曳落河們在鱧泉縣令開門投降之後,竟起了屠城之意。走投無路之下,王洵才帶領同樣走投無路的民壯發起了反擊,全殲了那支曳落河。隨後擅自打開了鱧泉縣官庫,將裡邊的銅錢和糧食分給了當地百姓,命令他們分散到鄉下躲避日後可能發生的報復。
「傳令給征西將軍蔣忠,讓他帶著五百弟兄下去,到醴泉縣地面上隨便找一個堡寨,將裡邊的人屠戮乾淨了,提著人頭回來見我!」威是一定要立的,否則無法震懾剛剛歸附的大唐軍民。至於被屠的堡寨是否冤枉,就不在孫大將軍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這廝,倒也著實有趣得緊!」看完幕僚們整理出來的軍報,孫孝哲嘴角含笑,臉上的表情非常令人玩味。
長安城剛剛拿下來沒多久,人心尚未安定,附近幾個郡縣官吏對大燕國的忠誠度也非常可疑。此時此刻,孫孝哲實在沒有必要,為了給一隊曳落河報仇,冒上長安城被端的風險。然而他也不能一點動作都沒有,否則一旦醴泉城的例子被其他郡縣效仿,整個京畿道就永無寧日了。
正面對決,孫孝哲可是從來沒怕過任何人。當即親筆寫了一封戰書,派遣死士給王洵送了過去。而王洵的回答則再度顯示了他的狂妄,居然當著死士的面兒,在戰書末尾批了「明日上午巳時,永樂原」九個字,將戰書丟了回來。
如意算盤打得精細,可惜局勢變化遠超孫孝哲的預料。征西將軍蔣忠撲到了醴泉,還沒等找到合適目標,就聽聞了汾、寧、涇、慶四州降而復叛的消息。而這一切的幕後推動者,正是孫孝哲認為對大唐沒有多少忠誠的安西採訪使王明允。眼下安西軍的前鋒已經抵達了永壽,距離醴泉只有半步之遙。
「這……!」幾個剛剛投降到孫孝哲帳下充當文職幕僚的前大唐官員驚詫地抬頭,想要阻止,卻提不起任何勇氣,只好暗中替邊令誠默哀。
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在孫孝哲眼裡,那場戰鬥本身並沒什麼可稱道之處。曳落河的長處在於野戰,在不做任何防備的情況下,貿然進入一座人口數千的縣城,並且試圖將裡邊所有軍民百姓都趕盡殺絕,本身就是一件找死行為。換了孫孝哲麾下任何一名心腹將領,與王洵易地而處,也不難在巷戰中取得同樣的戰績。但是有趣就有趣在,王洵那廝參戰的緣由和戰後的舉動上。試圖扮作商隊離開,說明此人對大唐朝廷的忠心非常有限,至少將個人的安危,放在了為朝廷盡守土之責前面。而戰後疏散百姓,則說明他對大燕國兵力不足的弱點看得非常清楚。
強敵在側,征西將軍蔣忠當然顧不上再找平頭百姓的麻煩,立刻將兵馬縮進已經荒廢多日的醴泉,據城而守。同時派遣信使向孫孝哲告急。至於新任禮部尚書宇文德,本來就沒膽子去充當使者,在孫孝哲的威逼下磨磨蹭蹭地走到了咸陽,聽聞前方形勢不妙,立刻抱著腦袋跑了回來。
眼下長安以西,基本已經不存在成建制的大唐兵馬了。如果安西採訪使王洵肯率部前來投降的話,大燕國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取得京畿和隴右兩道,甚至可以將影響力直接擴張到河西、安西。屆時,整個北方,就只剩下郭子儀和的朔方軍在苟延殘喘。大燕國的幾路兵馬前後夾擊,頃刻間就可以將它碾得粉身碎骨。
「派人去看好邊令誠那廝,還有宮裡邊的大小太監,沒本帥的命令,不准他們隨便出門。順便替本帥寫一封奏摺給皇帝陛下,就說本帥這裏兵力急需增補,否則很難再向西攻城略地!」孫孝哲根本不在乎降官們的感受,繼續發號施令。
如今的醴陵縣已經成了一座棄城,如果孫孝哲想要替曳落河們報仇的話,只能將兵馬分散成小股,到鄉下拉人網搜索。而每股派的人太少了,則難免重蹈當日曳落河的覆轍。每股派得人數足夠多的話,又顯得小題大做。畢竟此刻他手中的兵馬只有兩萬五千掛零,派出得多一些,留守長安的就少一些。
「這廝……,欺人太甚!」這回,孫孝哲再也笑不出來了。王洵的膽子真夠大,做事也真夠出人預料。帶著區區萬把人,居然就敢把爪子伸到長安邊上。老虎不發威,你真當孫某人是病貓么?
有了邊令誠這原安西軍監軍大人的「協助」,孫孝哲接下來再查那一隊曳落河失蹤的事情,就變得輕鬆許多。大把的斥候、細作向西北方撒出去,沒幾天,就將具體經過弄了個水落石出。
沿著平坦寬闊的官道,大軍只花了半日功夫就趕到了醴泉城。休息了一夜之後,又迅速撲向了永壽。為了防止敵方使什麼奇招、陰招,孫孝哲派出了大量斥候,搜索前後左右方圓五十里範圍內一切可疑目標。卻驚詫地發現,愣頭青王洵居然壓根兒沒動出奇制勝的心思,帶著麾下所有兵馬,沿著官道緩緩迎了上來。
「諾!」左右親信答應一聲,立刻下去傳令。猶豫了片刻,孫孝哲繼續吩咐:「傳令給宇文德那廝,讓他親自去見一趟王明允,就說如果王採訪使能率部歸降,本帥將在陛下面前進言,保王採訪使一個驃騎大將軍之位。如果,如果王採訪使還有其他要求,也可以儘管提出來,本帥只要能做得到,絕對不會含糊!包括把當日陷害封常清老將軍的罪魁禍首,統統綁起來交給他處置!」
是可忍,孰不可忍?孫孝哲惱羞成怒,立刻點起一萬五千兵馬,親自領軍殺向了永壽。為了提防身後有變,他將邊令誠、崔光遠、蘇震等一干降官都帶在了身邊,同時任命自家侄兒孫畫為長安留守,統領一萬兵馬維持地方治安。
與即將獲得的收益比起來,邊令誠個人的犧牲,簡直微不足道。況且邊令誠這老太監毫無廉恥之心,今日迫於形勢背叛了大唐,難保哪天不會再調過頭來反咬大燕國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