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輪迴卷 逍遙遊

第350回 影壁留名皆觸目,雲板三聲再驚心

輪迴卷 逍遙遊

第350回 影壁留名皆觸目,雲板三聲再驚心

說完這句話應願轉身走回坐下,金喬覺與張湛也回歸本座。又聽雲盤一聲響,藍采和走上台前抱拳道:「五十九年前洗劍池法會,各宗門弟子出場鬥法印證高下,為各派交流切磋之福緣幸事。本次法會亦從鬥法始,各位修士若欲了斷恩怨,便出場交待清楚,到場中自尋了斷,可演法論高下也可放手一斗。如此可謂願心直指,若能斷緣則請出場,莫起混亂糾纏,事後莫再糾纏不休。本場法會連開七日,誰也不必著急,雲盤響后請下場發願,依次了斷。」
會場中當然也有來自崑崙仙境的修士,太道宗當代掌門,左遊仙之子左天長坐在右手第七座,而清虛派掌門尋劍客坐在右手第三,他們都是孤身而來未攜其它門人。
大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夏天,青漪湖又迎來了六十年一度的漲潮,數百年前蕪州太守謝遠揚曾有古訓,青漪江沿岸灘涂不可築圩屯田建造莊園,否則將遭其禍。江南多水患,也不僅僅是六十年一度,數百年來蕪州百姓一直遵守古訓,這一番漲潮大水倒也沒什麼大礙。
台上的張湛也哼了一聲,起身斷然道:「今日勸諸位止息紛爭,若實在放不下,那就在此了斷完畢,往後莫再牽扯不清,各派道友共為見證。」
應願的左邊坐的是九華高僧金喬覺,喬覺身後有兩名年輕的僧人侍立,一捧缽一持杖,持杖者正是神犬諦聽所化。
現代的婚禮,一進喜堂往往都要在紅色的喜帖上留名,類似的一幕在古代也不陌生。但此刻的五湖山莊,一進門看見的不是自己的簽名,而是他人留在帖上的名號。這些人于修行界都曾留下響亮的名號,但如今都已經不在了,連門派傳承也無。
台上的金喬覺起身答道:「此番法會依前約召開,然世事時局已不同,各派仇怨糾纏不休,大多已難究其因果緣法,甚至都不是在場眾人之間的結怨,而是牽連捲入難以自止。今天這場法會,就是希望諸位道友能夠止息殺業紛爭,尋歸修行正途。」
無論是何方高人,都在青漪湖中某處匯聚,身形就似消失在湖光迷霧之中。
正中坐的是正一門掌門應願,她是本次法會的主人,如今的應願不到三十歲的相貌,身姿挺拔容顏秀美出塵,身穿道裝,發簪竟是名震天下的雷神劍,正容端坐也有一代宗師風範。她身後有阿斑與金蟾侍立,阿斑捧雪白如玉的盤古葫蘆,金蟾手捧金絲拂塵。
這分明就是個靈堂。
閑話少述,第二天是夏至日,一年中陽極而陰生之時。正午時分,各派修士都在方正峰上大平台周圍聚集。
正一三山洞天門戶大開,正一門掌門大弟子藍采和身著盛裝,門下近百位小道士在兩旁排開以禮相迎,於五湖山莊門前待客。在山莊正廳中,龍騰與秋水這兩位前輩護法率領弟子接待往來不斷的客賓,指引安置到法柱峰中聽松居等處暫且歇息。
有人坐船,江潮湧動時當地船家不敢逆流而行,於是買下船撐長槁穩穩地逆流而上。還有人沿江步行,漲潮時江畔無路,他們卻穿行山野如履平地。更有人凌波微步、腳踏波濤飄然而去,隱去身形不為普通人察覺。至於雲端上飛天而來者,就更不為凡人所知了。
熊居士、佛國靈山守護神將韋馱天、自在天使者月之蝕、天國大天使羅含、關小妹、梅振衣、清虛真君、青牛金仙、南冥仙翁、長庚星君李太白。前面的金喬覺當然能看見他們,但他就當作沒有看見,也沒有回頭說一句話。
其實後面那些椅子上有人,只是會場中的凡人看不見而已。十二張椅子除了最中間兩個座位以外,其餘十張都座滿了,從左到右依次是
當龍騰與秋水在五湖山莊迎接各方賓客時,應願掌門在齊雲觀迎來了兩位貴客,都已是九旬之人,龍虎山第二十代掌門張湛、九華高僧金喬覺,恭送于結緣草廬中休息。
青漪江平添浩湯,對岸不見牛馬,蜿蜒奔流北入長江。形形色色的江湖客、出家人齊聚蕪州,皆逆流而上往青漪湖而去。這些人在江邊遇見,或拱手作揖結伴而行,或怒目而視一言不發,或冷眼相對就當互相沒看見。
梅振衣答道:「人間仙界自有恩怨,千古以來誰能盡然了斷?但如今不同,此法會只是斬斷一番亂象死結而已。方正峰上宗門法會之後,各派修士當然還有恩怨糾纏,但那只是彼此的私怨餘波,自古難免,不再是今日天下揪扯不清的大亂。」
聽松居等待客之所儘管不小,但也容納不了近五千人,好在這裡是洞天福地,來的也都是修行高人。正一三山懷抱的幽谷中時臨時加蓋了大片的竹棚,還設了齋膳堂,供各位修士駐足與用餐。有不少人就在谷中三三兩兩相聚,幕天席地盤膝而坐,氣氛看似清閑,空氣中卻瀰漫著一種形容不出的凝重。
會場四周各派高人一齊起身回禮,氣氛一時很熱鬧。但是誰心裏都明白,如今的修行界已不是五十九年前那種盛況,同在方正峰上的各派修士,有許多人之間有化不開的深仇舊怨,如果換一個場合恐怕立刻就亮出法器相見了,實在談不上同道結緣之幸事。
午時三刻,各派修士都已到場,法會司儀藍采和敲響雲盤,偌大的方正峰平台上近五千人鴉雀無聲。應願起身走到高台最前方,向四周團團行禮道:「各派道友齊聚三山,正一門歡迎之至!五十九年前先師正一祖師與各派尊長約定今日盛會,實乃天下修行同道結緣之幸事,應願代表正一門與先師給各位見禮了!」
龍空山的段、宋、姚三位妖王都來了,應願破例給這一脈安排了三張座位,這三位妖王也不講究位次,自己把椅子端到左手最後獃著了。張、徐、謝三位成仙的妖王見他們未帶小妖隨行,也喬裝打扮站在椅子後面,混在眾人中充場面。
在高台的後排,南冥仙翁以仙家妙語問道:「方正峰上這一場殺伐,真能了斷世間修行各派的恩怨嗎?
眾修士種種反應不一而足,因個人的心性機緣以及際遇而異。這一幕,是正一門當代掌門應願按師命特意安排的。
現在這字跡卻被擋住了,影壁上拉著一排排的細繩,掛著一張張打開的請帖。紅底金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本顯得莊重而喜慶,但此刻看上去卻觸目驚心!
應願的右邊坐的是龍虎山當代天師張湛,張湛身後也有一男一女兩個小道童,一人持八卦盤,一人持硃砂筆。
台上三位「前輩」的後面,還放著一溜十二張椅子,卻「空」著的沒人坐。按照這場法會的講究,廣邀天下修士相聚,那些空著的座位是留給並未到場的仙家高人,以示虛心禮數。
眾高人以及門下弟子到達正一三山者,總計近五千人之眾,也就是這麼大一片洞天福地才能安排得下,好在全是修行人,不必刻意招呼。
有不少人倒吸了一口涼氣,心中暗道正一門今日手段真狠,把大家都聚到一起,眾目睽睽之下一家一家了斷,既不起混戰又給一個放手相鬥的機會,如此一來,這方正峰上七日之間不知要死傷多少人!
有人在影壁前扼腕嘆息,有人含淚施禮,大多數人見此情景原先的戾氣都淡了不少,有望壁止息、罷去紛爭之念。也有人見到故交好友的名字,咬牙切齒眼中怨恨之色更盛,卻又不便在這種場合公然發作找誰尋仇。
梅振衣早年所留請帖,邀請的人非常多,一律有大成真人以上修為。世間修行各派接到請帖的都來了,有人還攜門下弟子來開眼界。至於崑崙仙境各派,因為有瑤池結界的阻隔,不可能攜太多弟子,人數遠不如世間修行各派,但到場的全是修為高超的前輩高人。
此時應願發出一聲長嘯震動三山,把眾人的嘈雜聲都壓了下去,隨著嘯聲有二十八名青衣道士魚貫入場,每人背一柄長劍,手捧一盞青玉蓮花燈,列成陣勢把整個大平台的演法場中央給圍住了。眾人不解其意,紛紛住口看向台上。
梅振衣的語氣有些不善:「若輪迴皆得脫,若悲憫非冷眼,觀自在菩薩向何處普渡眾生?」
「大師的話雖不錯,但有些恩怨是不能放下的,也並非全然難究因果緣法。」屢歸塵仍然昂首挺胸而言,目光穿過廣場死死地盯住對面廊下獨坐的某人。
會場的左邊大多是佛門修士,右邊大多是道家修士,但也有各家各派摻雜其中不一而足。丹霞派當代掌門一行,原悟道掌門的弟子,如今德高望重,率十余名弟子坐在右邊首位。
也有人在心中暗暗擔憂,正一門在如今這種亂局下把天下各派召集到一起,用的還是正一真人飛升前留下的舊帖,究竟想怎樣收場?就不怕局面一旦失控,混戰中毀了正一門與正一三山嗎?
關小妹嘆了一口氣道:「眾人自在亂局死結中糾纏不得脫,這一番殺業了斷,也是在場眾生願心直指自取,梅真人手段了得,只嘆冷眼悲憫啊!」
「我看見了,看得很清楚,仇家就在今日的方正峰上。正一門廣邀各派相見,我無意得罪諸位道友,若想在此做個了斷,請問應願掌門能否點頭?若嫌我擾了這場法會,那就在離山之後了斷。」此時忽有一人開口,正是孤雲川太上掌門屢歸塵,這位冷麵道姑一向脾氣很沖。
此言一出,台下有點亂了,眾人議論紛紛,原來真的可以在這裏打架,正一門想幹什麼,不怕把這處洞天福地毀了嗎?還有不少人像屢歸塵一樣開口喝問,有的已經亮出法器盯住了仇家。
藍采和的話還未說完,屢歸塵就出場了,她走入演法場中央向兩旁行禮畢,面對高台說道:「貧道與青城劍派前掌門四季書的關係,就不必多言了。當年大軍平永王之亂,四季書也在軍中,見事不可為戰敗而走,混戰中曾斬世間妙法門掌門。此事牽連甚廣,後來世間連雲派被滅、崑崙仙境碧山潭被滅、妙法群山遭圍,都與此有牽連,因果緣法已難解。但就四季書而言,回山途中遭遇伏擊,我檢驗過他的致命傷勢,是王屋派掌門行芸生的鐵藜杖獨門法術所留。自古修士戰陣不計私仇、私鬥不牽師門,青城與王屋素無恩怨,四季書與行芸生也向無私仇。此番伏擊害命之舉,此生我不能忘,執念不能放也不該放。四季書臨終之時,曾求我莫要打聽是仇家是誰,我答應了,所以雖心知肚明也未去尋找。但我若遇見了行芸生,無論如何也不會放過他,除非是我死了,否則就演算法會上不能動手,離開正一門之後,我也不能讓他走出青漪湖。請諸位同道共鑒,此時此地,我要與王屋派掌門行芸生鬥法了斷前緣,生死不論!」
關小妹仍嘆息道:「地藏菩薩,也願地獄皆空。」然後再也沒說話。
正一門總共發了八百請帖,來了五千人,還有無法再來的。五湖山莊的格局與世間的道觀差不多,進門迎面有一道一丈高、數丈長的影壁,影壁上本有字跡:「三山五湖,天上人間。」
應願面有慍色,呵斥道:「諸位都是求超脫的修行高人,非市井尋毆之徒,豈能不知修於行止?若了結恩怨,便出場交待清楚,斷緣了結,莫要無端自亂心境,若有人趁機擾亂法會滋事,正一門與在場眾前輩絕不會客氣!」
此時雲盤響了第三聲,藍采和向場中拱手道:「鬥法已可開始,請問何人下場,要與何人了斷?先將因果緣法解說清楚,然後動手,在場眾高人共鑒……」他的面容甚為白凈,平時待人接物一片祥和,涵養自是極好的,現在說出這番話仍然面色如常,只是眼神中流露一絲不忍。
有名望的高人前輩以及各派掌門在兩側迴廊下有座位,身後有弟子侍立,更多的人都站到了迴廊高台之下。而正中祖師殿前的漢白玉高台就似會場的主席台,上面放著兩排座位,前排有三張椅子。
應願似乎知道眾人心中所想,緊接著語氣一變,嘆息著問道:「先師飛升前留帖邀集天下各派高人,只可惜一番大亂未止,請帖上的高人十有六、七今日已無法到場,所遺之帖都陳列在五湖山莊門前,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