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樞》第十卷 新約

第330章 驚情三百年

第十卷 新約

第330章 驚情三百年

亞歷山大還進行了多項改革,以促進整個大帝國內部各部族之間的融合。在希臘城邦很多人心目中,認為只有希頓半島上信奉奧林匹斯諸神的人們才是文明開化的民族,而其餘地方居住的都是野蠻人。亞歷山大當然不是這種井底之蛙,他清楚天樞大陸上的文明更加輝煌悠久,那裡的人民也具有非凡的智慧與才華。
軍心有變,亞歷山大不得不暫時退兵。他分兵兩路,自己率軍繞過亞述高原從陸路返回了巴倫,而另一支海軍從天竺河口出發,沿海岸線回兵與亞歷山大會師,完成了天樞大陸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軍事創舉。
如果阿蒙知道這位大帝的所作所為,至少會對他有所好感,亞歷山大既知籠絡民心,也知道怎樣投神靈所好。他所建造的亞歷山大港,比大陸上任何一座城邦都要宏偉輝煌,不僅超超了夢飛思城、也超越了大陸上歷史悠久的巴倫城。
亞歷山大一死,部將爭權,這個大帝國很快一分為三,原馬其頓統治的希頓半島成為馬其頓王國、天樞大陸原巴倫王國一帶建立了西亞王國。亞歷山大在世時,繼承了埃居法老的王冠與權杖,他去世之後,部將托勒密繼法老位統治埃居,仍奉阿蒙為主神,開創了埃居的托勒密王朝,歷史彷彿又回到了起點。
就在亞歷山大死後不久,馬其頓帝國西北部,有另一個國度漸漸崛起,名字叫馬羅共和國。這裡在希頓各城邦民眾的眼裡,原本是一片未開化的蠻荒之地。可是在神靈的指引下,有不少賢者來到這裏。馬羅人繼承了希頓人的文明與知識,是學習者與效仿者。
阿爾忒彌斯與穆芸一直在雲端上關注著亞歷山大,企圖隨著這位大帝征伐的路線發現阿蒙轉生后的痕迹。在亞歷山大征服天竺河流域勝利回師之時,顯然還心有不甘,回到巴倫重整兵馬,打算有一天再揮軍西進。
隨著氣候的變遷,綠洲漸漸沙化,只在神殿旁的小山腳下留了一個泉眼,是來往商隊歇腳的地方。而那座不大的小山與山旁的神殿廢墟,正是遮擋烈日的休息處,雖然並不是很舒服,但也總比沒有強。
亞歷山大在神殿中自稱阿蒙之子,卻沒有神諭降臨,因為此時的阿蒙已經不可能知道這一切了。就像阿爾忒彌斯所說,當亞歷山大在神殿中向他獻祭的時候,這位已重入人間的神靈或許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或許是叢林中遊盪的生靈、或許是泥土中發芽的種子。
亞歷山大確實不見外,他學習了威嚴赫赫的東方宮廷禮節,穿上波茲大帝的服飾接受人們的匍匐行禮,而且沿襲了居魯士所開創的行省制。馬其頓帝國各行省轄區大致參照了波茲帝國的設置。但相比波茲時代,馬其頓時代加強了君權統治,地方行省的軍事、財政、民政實行三權分立,以互相牽制。
亞歷山大還不僅通過建立統一的行省制來促進這種融合,還採取各部族之間的聯姻、擴募軍隊聯合戰作等手段打破傳統的界線,不僅能籠絡當地的貴族,而且還能解決兵源問題。這位大帝特別熱衷於舉辦集體婚禮,鼓勵手下的將士與當地的貴族女子聯姻,每征服一個新的國度,往往都要舉行盛況空前集體婚禮。
可是亞歷山大在人間的行為,卻活生生將雲端上的阿爾忒彌斯與穆芸給逗笑了。她們本來心情很凝重,可是見到亞歷山大先在埃居自稱阿蒙之子,跑到巴倫又自稱馬爾都克之子,仍不住發笑。
此時的波茲帝國已失去了幼底河西岸的疆域,就像一個身受重創的泥足巨人,鼓起最後的力量與崛起的馬其頓帝國對抗,但是又一次被徹底的打翻在地。亞歷山大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擊潰了波茲帝國最後的主力,趁勝渡過幼底河便如入無人之境,順利的佔領了天樞大陸上歷史最悠久、最輝煌壯觀的巴倫城。
亞歷山大野心勃勃而又短促的一生,任何一方面的成就都超越了他的父親腓力二世,只有一點不如,而這一點恰恰是最致命的。他沒有像腓力二世培養他那樣為自己培養出一位合適的繼承人,但這也不能怪亞歷山大,他去世的時候實在太年輕,子女皆未成年。
亞歷山大死後,他的部將分割了大帝國,分別建立了馬其頓、西亞、埃居三個國家。亞歷山大的部將托勒密戴上了法老的王冠,在埃居建立了托勒密王朝,是這三個王國中延續時間最久的。
亞歷山大不僅徵用了埃居的國力,而且動用了整個馬其頓帝國的力量來建造這座新的城邦。它是天樞大陸上的一個奇迹,在其後數百年時間,也成為天樞大陸的文化與商業中心。
信奉阿蒙神的埃居,成了這片大陸上最後一個僅存的王國。
但好景不長,安東尼被凱撒的養子屋大維擊敗自盡,克麗奧佩特拉也被馬羅大軍所俘。這位女王企圖故伎重演、繼續誘惑屋大維,卻未能如願。屋大維要把克麗奧佩特拉做為戰俘帶回馬羅,並遊街示眾,這位女王聞訊后也自盡了。
奧林匹斯諸神與天國的眾天使,沒有找到阿蒙重入人間的線索,他們一直在默默關注著一切可能的蛛絲馬跡,但始終沒有任何發現,阿蒙就似在茫茫塵世中消失的無影無蹤。
亞歷山大在巴倫休整了一年,他的大軍也征服了原亞述帝國的疆域,繼續東進逼進原波茲本土。大流士三世被其部下所殺,輝煌一時的波茲帝國就此覆亡。亞歷山大則抓住了謀害大流士三世的波茲叛臣,以弒君之罪將之處死,為大流士三世以帝王之禮發喪,宣布自己為波茲帝國的繼承人。
假如亞歷山大能與伊索一樣長壽,將來的一切尚未可知,可惜歷史並沒有再給他這樣的機會。就在他回到巴倫城不久,有一隻小小的蚊子叮了這位威震大陸的大帝一口,他突發瘧疾高燒不退,十天後便離開了人世,尚未年滿三十三歲。
而一百年前,馬羅共和國又出現了一位雄材大略的統治者,首席大祭司、首席大法官、終身獨裁官、各軍團總指揮,他的名字叫凱撒。凱撒從一位行省總督、軍團長起家,與國內另外兩大勢力的巨頭結盟,成為馬羅共和國的執政官,並最終大權獨攬。
凱撒掌權之後,馬羅共和國不僅吞併了整個希頓半島,而且還向西北開闢了更龐大的疆域。凱撒又率領大軍東進,基本佔據了原波茲大帝國的領土,並追擊敵人南下一直來到埃居。
亞歷山大來到天神之門前憑弔遺迹,並且當眾宣布要修復這壯麗的奇迹。這令原巴倫民眾十分興奮,可是這個工程實在太浩大了,僅僅是清理天神之門傾頹的瓦礫與碎石就需要發動上萬民夫。幾百年來歷代人鑿山開建的輝煌建築,毀損容易,可是想重新修復實在太難了。
至此為止,馬其頓已經徹底征服與吞併了波茲大帝國,但他征伐的腳步還沒有停下,用幾年時間整合這個龐大的帝國,然後又率大軍越過波茲本土繼續向西進入了天竺。在這裏,亞歷山大遭遇了東征以來最艱難的戰鬥,馬其頓方陣碰到了天竺人的象陣。戰況非常慘烈,雙方的傷亡都很慘重,但最終還是天才的亞歷山大取得了勝利。
他在天竺河西岸又建立了三個新的行省,此時馬其頓帝國的疆域離崑崙已經不遠了,但是它們之間卻相隔著世上最難逾越的高原。亞歷山大還想繼續向東進軍、征服整個天竺,但大軍走的已經太遠了,將士們征戰多年來到完全陌生的異地,已經無心再進行這種毫無休止的征服。
亞歷山大征服了埃居,懂得以羈縻政策來籠絡人心。他不僅是自稱是阿蒙之子,還下令在夢飛思以北、羅尼神河的入海口建造一個新的港口,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亞歷山大城,以弘揚其不世功業。不僅如此,他還下令在亞歷山大城重修伊西絲神殿,完成了曾經對梅丹佐的承諾。
這座神殿曾經屹立了數百年,而從它被廢棄到今天,也已經有五十年。神像倒卧沙丘、崩落的碎石被騾馬踐踏、神殿廢墟成為來往商隊歇腳的臨時營地,說明這裏的民眾已經不再信奉這位神靈,將他所有的光輝與神聖完全遺忘。
亞歷山大本人則在埃居停留了一年,亞歷山大城尚未完全建成的時候,他再度引兵東征。他這次東征的線路,與當年吉爾伽美什率領烏魯克兵團西征的線路恰恰相反,穿過敘亞沙漠南部攻擊原巴倫王國的疆域。在幼底河岸邊的原野上,馬其頓大軍與大流士三世所率領的、號稱百萬的波茲大軍展開了最終的大決戰。
……
阿爾忒彌斯與穆芸在心中暗想,假如到了那時,這位馬其頓大帝會不會又自稱是梵天之子、甚至是無量光之子呢?假如是那樣,宙斯又會是什麼表情,發怒還是苦笑?但不得不承認,亞歷山大在擴張中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盡最大的可能鞏固了這個快速形成的大帝國,也把對奧林匹斯諸神的崇拜帶到了天樞大陸各地甚至更遙遠的地方。
巴倫城外那高聳入雲的天神之門,如今已是布滿煙熏痕迹的廢墟,就像一個巨大而蒼涼的紀念碑。在居魯士和大流士的時代,波茲征服者並沒有強求巴倫人改變對馬爾都克的信仰,但是大流士死後,繼位者薛西斯卻在波茲全境推行大光明教,下令焚毀了天神之門。
就算阿蒙還在天國,也是不會因此降下神諭的。告之世人存在超脫永生的道路,就是阿蒙神最後的神諭。
馬羅共和國的各項制度,大體上沿襲原希頓各城邦,他們原本就是從屬於希頓聯盟的部族,漸漸強大之後建立了獨立的國家。他們信奉的也是奧林匹斯諸神,由於語言的不同,宙斯在這裏稱呼為朱庇特、赫拉被稱為朱諾,而那位被阿蒙打入輪迴的阿芙洛狄忒,在這裏被稱為維納斯。
亞歷山大隻是表明一個姿態,最終並沒有修復天神之門。但他在巴倫城中重建了馬爾都克神殿,並率領民眾親自向馬爾都克獻祭,取得了當地人的好感以及傳統祭司集團的支持。在盛大的獻祭儀式上,亞歷山大又自稱「馬爾都克之子」。
馬羅共和國伴隨著希頓文明的傳播,馬其頓帝國的擴張、天樞大陸各地文明的融合而崛起。當時亞歷山大正領兵西征,主要精力都放在波茲以及天竺戰場,根本沒有注意到這個小小的馬羅共和國正在悄然壯大。
這裡在三百多年前,曾經是埃居帝國海岬城邦的屬地,迪克父子先後成為海岬城邦的城主。就是在這一帶,吉爾伽美什率領的烏魯克軍團曾經與阿蒙率領的埃居大軍爆發了激戰。此地本是敘亞沙漠邊緣、海岬邊境的一塊綠洲,人們阿蒙神修建了宏偉的神殿。
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故,會讓阿蒙神殿變成如今樣子?
凱撒幫助克麗奧佩特拉擊敗政敵,成為統治整個埃居的女王,而埃居也成了馬羅共和國的屬國。至此,凱撒的功業已超過了亞歷山大,馬羅共和國的疆域已經完全超過原馬其頓帝國,甚至向西、向北延伸的更為廣袤。
延續近三百年的埃居托勒密王朝終於覆滅,馬羅共和國吞併了埃居使之成為疆域中的行省。屋大維廢除共和制稱帝,帝號奧古斯都,馬羅共和國成為馬羅大帝國,這件事發在五十年前。
原埃居各地的阿蒙神殿終於廢棄,城邦中的神殿早已被盡數拆毀,而沙漠商道旁的這座阿蒙神殿,在五十年後已成為這樣一片廢墟。
三百年過去了,眾神與眾天使仍然沒有阿蒙在人間的消息。
可以想像那樣的場合是多麼的莊嚴與神聖,「馬爾都克之子」這個稱號給亞歷山大的統治又增添了一種神聖的光環,他受到萬民的讚頌與崇敬。當人們仰望這位神靈般的大帝時,心情一定是誠惶誠恐。
亞歷山大人間用最莊嚴、最神聖的儀式,一本正經的逗天上的神靈發笑。阿爾忒彌斯一邊笑一邊搖頭道:「這是誰教他的?可真不見外、也不分家!」
埃居的民眾從未見過伊西絲,對這位女神流傳的記憶已淡忘,但談起伊西絲,人們都會想起伊西絲神殿最後一位守護聖女瑪利亞,無數民眾曾見過她。這也許是一個有意無意的巧合,工匠們將瑪利亞的形像融入了所塑造的伊西絲神像中,或者是亞歷山大有意為之。
一天上午,一隊駱駝從連綿沙丘盡頭的地平線方向走來,迎面之間太陽在沙礫上的反光刺眼。這是一個商隊,正離開埃居前往巴倫,他們需要找一個地方躲避正午的烈日。前方沙丘間有一片巨大的廢墟,高聳的圓柱上端還殘留著半邊穹頂,那是一個神殿的遺迹,但神壇已被沙子淹沒,宏偉的阿蒙神像倒卧在沙丘間。
自亞歷山大開始,歷史上有很多人自稱阿蒙之子,而最後這一位「阿蒙之子」,竟是克麗奧佩特拉女王與凱撒之子。
當時的埃居正處於王位之爭的內亂中,女王克麗奧佩特拉潛入凱撒所在的亞歷山大城,命人用一條毛毯將自己裹住、送進了凱撒休息的房間……成了凱撒的情人。
伊西絲女神雖然早已殞落,但在埃居,仍是人們所信奉的聖母天使。當這座神殿落成的時候,有些上了歲數的老人們發現了一件事,那神壇上的聖母天使不再是原先的模樣,埃居的工匠們竟將她雕塑成最後一位伊西絲神殿守護聖女瑪利亞的樣子。
亞歷山大建立的馬其頓帝國徹底煙消雲散,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與沙礫中,天樞大陸上出現的是一個空前絕後的馬羅大帝國。馬羅人在各行省推行他們的統治與信仰,信奉奧林匹斯諸神。
可惜克麗奧佩特拉女王並沒有將埃居的國運挽留更久,沒過幾年,凱撒在馬羅城元老院中遇刺,克麗奧佩特拉又成為凱撒的部將安東尼的情人,並宣布自己與凱撒所生的孩子為「阿蒙之子」、埃居王國的繼承人。
那雕著神文的石柱成了人們拴馬系駱駝的樁子,牲口的糞便落在雕花的台階殘跡上,人們坐在沙子上,靠著倒卧的阿蒙神像休息,而那座倒下的巨大神像正好可以遮擋陽光。
直至兩百年前,馬其頓王國被馬羅共和國所滅。
亞歷山大本人也以身作則,他娶了各地不同的女子為妻,在他的帶動下,有一萬多馬其頓將士們娶了各部族的女子。在亞歷山大的帳幕中,有各部族的貴族以及祭司們向他效忠。這是一場空前的大融合,在民間,也是千年以來最盛大的文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