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劫錄》第二部 龍池劫灰

序言

第二部 龍池劫灰

序言

如果只是社會背景和人物設定中國化或者東方化,也許要簡單得多吧,但那樣的嘗試就毫無意義了,也根本無從追求突破。要創造中國的本土奇幻,就必須深入研究和反映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是埋藏在社會背景和個人行為後面,同時也指導著社會發展和個人行動的世界架構的本源。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是深邃的,尤其在它吸收了來自北方草原行國的遊牧文明和來自西南印度次大陸的佛教文明以後,其博大精深之處,其獨有的地方特色,都與西方文化主要是中世紀文化存在著極大的差異。而體現這種差異所在,正是《塵劫錄》嘗試的目的所在。
《塵劫錄》的第一部完成了,主人公峰揚對於世俗社會已經毫無留戀,而作者對於世俗社會雖有留戀,卻也難以繼續展開情節,想必讀者們在沉浸於「道德」的思考的同時,也很難對形而下為器的「道法」再產生濃厚的興趣。小說到此,可以告一段落,甚至可以就此終結了。
這種差異,可以從三個要點來比較籠統地表述:一,從祖先崇拜延伸出的泛神論或者自然神論;二,由第一點延伸出的天人合一的宇宙整體觀;三,由第二點延伸出的群體至上論。《塵劫錄》第一部中對於大劫的設想,對於道德的描述,就來源於以上三個要點。
《塵劫錄》是一個嘗試,嘗試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源起西方的奇幻文學結合起來,創造華夏本土的奇幻小說。這一嘗試無疑是艱難的,並且必須遺憾地指出,筆者最初創作的時候,對這種艱難的認識是很不充分的。
第二部更換了歷史背景,更換了主人公,但並非可獨立成篇的第一部的姊妹作。第二部與第一部之間,其實是存在著極為嚴密的深層聯繫的。就歷史背景來說,第一部可對照春秋戰國時代,第二部則可對照前漢時代,但筆者所想要展現的,是這兩個時代一以貫之的「道」,是指導社會發展的中國內在的文化思想。而第一部的主人公峰揚,和第二部的主人公、數百年後的離孟,其實也並非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陌生人。
赤軍2003.7.1
然而這樣就使小說所要表達的文化思想日益哲學化和虛像化。小說家終究不是哲學家,創建一套完整的哲學理論,哪怕是統合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都是相當困難的事情。而用文學的筆調去表述虛像,更非輕而易舉的事情。第一部中「魔」這個概念的產生,以及魔的具像化,都是萬般無奈下折衷調和的產物。
《塵劫錄》第二部一開始,就從第一部結尾的超脫與虛像,重新拉回世俗社會中來,但它終究還是要超脫化和虛像化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重複,重複架構所未能完善的世界,重複闡述所未能完善的思想,然後,在下面的篇章中,將揭開「大劫」真正的謎底……
然而嘗試還沒有完成,情節還沒有完善,就此終結實在可惜,續貂一個大劫產生或破滅的簡單結尾則更顯無聊。在這種情況下,才會有《塵劫錄》第二部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