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行》之六 戰城南

第十三章

之六 戰城南

第十三章

永樂帝在下詔「願與天下共治之」,隱晦地表明願將洪武帝當年收走的相權交還給六部官員之時,勢必已經想好了用內廷來約束外朝這樣的制衡之策;就如當初沈光禮、現在永樂帝一定會同時重用孟劍卿和高平這兩個對手一樣。
永樂帝注視著他:「你當如何調教?」
孟劍卿轉眼看那兩名內監,約略猜到,這兩人只怕正是當初從建文帝身邊逃往北平、告知燕王應天城中虛實的那兩名內監。
沈光禮的安排,必有道理,還是不要輕易變動為好;而且,在他看來,孟劍卿也不是那種公私不分的人。
雖然連他自己也不能肯定,現在自己說的這番話是真心還是假意,但是他想他可以體會沈光禮當初撒手而去的心情了。
永樂帝注視他良久,忽而微微笑了起來:「好,給你三年時間,希望你不會讓朕失望。」
然而那微笑是對著那兩名小內監的。
但是孟劍卿心中忽地一怔。
他招一招手,一直低頭守在陰暗處的兩名小內監,快步走了上來。
永樂帝道:「這兩個小內監,人還算機靈,就交給你調教。」
兩名小內監的臉色則隱隱變得蒼白。錦衣衛訓練方式的殘酷,即使是深宮之中,也早有傳聞。
永樂帝沉吟著,過了片刻才說道:「這三件事,你還是接著管下去。」
內監固然有自私無知、貪婪陰狠之名,但是,即便是海上仙山,也不是清白無瑕、無欲無求的聖賢。端的看如何用這些人。
孟劍卿接手訓練內監,讓已經升任大理寺卿、近來與他打交道比較多的寧衡很不滿意,借了個查詢檔案的機會,與正在庫房中監督手下整理舊檔的孟劍卿偶遇了一次。
然而若是以這個理由處置了孟劍卿,又有誰敢再提起他心中的這件大事呢?
孟劍卿能夠用一年時間訓練出魚腸軍,現在給他三年時間,應當是綽綽有餘了吧。
永樂帝自然明白這件事的重要,這也是他心中早已拿定的主意。但是孟劍卿如此自然而然地將違背洪武帝訓令的這句話說了出來,倒讓他有些詫異。若要處置孟劍卿,這可是一個最好的理由。
孟劍卿已經嗅到了權力更替之際的微妙氣息。
他「啪」一聲合起文檔,站了起來,丟下一句「好自為之」,便飄然離去。
但是永樂帝是否知道,像他們這樣走在刀尖上的人,三年下來,十不存一;十年之後,百不存一?
洪武帝鑒於前代宦官專權之禍,曾在宮中立下鐵牌,不許內監識字參政;建文帝稟承祖訓,對宮中內監,也極是苛刻。不過這兩名從未讀書識字、外貌柔弱的小內監居然有膽色出逃北平、並用應天城防虛實作為投靠燕王的晉身之階,倒真讓孟劍卿暗自吃驚,當真是人不可貌相,在這樣一個世人鄙視的陰暗角落裡,竟然也會生長出如此強悍的心靈。
但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道路。
高平早在靖難之役初起之時便已效忠於燕王,功勞卓著,對他的任命,燕王舊臣並無異議,然而孟劍卿坐觀成敗之後又坐收漁利,難免讓燕王舊臣與建文遺民都極其不滿。
孟劍卿微一低頭:「卑職領命。」
追查建文帝真正下落的事情,並沒有交給他。孟劍卿的心中,不由覺得略略一松。
寧衡自是明白這個道理,輕輕「哼」了一聲:「這些人會一直守規矩?養虎為患!」
孟劍卿不以為意:「既然皇爺心意已定,這頭猛虎,與其由他人來養,還不如由我來養。」
孟劍卿答道:「卑職原來所辦的案子,主要是與各地魔教餘孽和地方叛逆有關;沈大人後來又將講武堂與海上仙山的事情交待給了卑職的,除了這三件事情之外,並無專管。此後因為錦衣衛衙門裁撤,卑職無處交割,所以相關檔案都還收在卑職前幾年所管的庫房中,暫時封存。」
于永樂帝而言,相對於帶著太多洪武朝的印跡、不能自由出入禁宮的錦衣衛,這些效忠於他的、聰明能幹的小內監是更熟悉更親近也更值得信任和重用的人。
建文帝這樣的結局,難免讓孟劍卿對寧衡生出種種懷疑。
寧衡打量著孟劍卿手下那些小內監。內監很清楚六部官員對他們這些人的鄙夷與輕視,又在孟劍卿眼底下幹事,竟是大氣也不敢喘,低著頭,小步緊走,悄無聲息地穿行在兩人高的書架之間。
永樂帝要獎賞這兩名小內監,本是情理中事;但為什麼偏偏要選擇這樣一種方式?要知道孟劍卿所走的道路,並非一條康庄大道,很多時候都有性命之險。
如他所料,孟劍卿的目光閃亮了一下。
他交割庫房時,給那批檔案加了封條,接管庫房的古百戶還一直沒敢去碰這些檔案。
他略略側過頭看一看永樂帝,永樂帝在微笑,看不出特別的表情。
孟劍卿躬身答道:「卑職當儘力教導。」
永樂帝登基以來,論功行賞,連這兩個膽色過人的小內監都沒有落空。
寧衡默然良久,似笑非笑地說道:「現在我真後悔讓你和我們攪到一起,這兩年你可是變得更難對付了呢,不知道皇爺如今看到你的時候會不會覺得更頭痛,很想找個理由將你拖下去痛打一頓。」
永樂帝看著他,彷彿能看到他心中隱藏的遲疑,瞭然一笑:「這兩個人是朕選的,你再在宮中選二十個十五歲以下的內監。三年之內,這些人都是你的屬下。」
寧衡微微冷笑:「這些內監現在還是很敬畏你的。只不知這種不牢靠的敬畏還能夠維持多長時間?」
寧衡翻著手上的一份舊檔,低聲說道:「這種人你也用?」
印信是由永樂帝親自交給他們三人的。紀綱與高平退出去之後,孟劍卿被單獨留了下來。
孟劍卿背著手站在幽暗的庫房中,含笑目送他遠去。
孟劍卿答道:「最首要的一件事,當然是讀書識字。」
永樂帝打量著垂手肅立在面前的孟劍卿:「沈光禮原來交給你負責的是哪些事情?」
孟劍卿也報以微笑:「真到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時候,我自然會識時務。更何況,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我之後,未必就沒有能夠約束他們的人。」
永樂帝擔心建文舊臣心懷叵測,重立錦衣衛以偵查鎮撫,任命燕王府舊屬紀綱為指揮使,前任錦衣衛千戶高平與孟劍卿為同知。
六月初三,燕軍自瓜洲渡江,鎮江守將降城,燕王率軍直趨金陵,發詔稱「願與天下共治之」,六部官員聞之默然。十三日燕師進抵金陵金川門,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和谷王為朱棣開門迎降。燕王進入京城,文武百官紛紛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擁戴下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而燕師入京之際,宮中起火,據傳建文帝在大火中不知去向,但對外只能定稱建文帝葬身於火中。
然而當他從那個濃霧瀰漫的楓林中出來之際,在心底深處,已經有一些東西緩慢而不可挽回地片片剝落下去,也有一些東西隱秘而堅決地生長起來。
孟劍卿坐在一旁,似是在監視他讀檔,也同樣低聲答道:「沒有人是聖賢,肯守規矩、能辦事就行。」
永樂帝又道:「另外還有一件事情也交給你辦。」
他本應患得患失、憂慮不安。
既然大勢已成,無可挽回,那麼就讓他來引領這大勢吧。
人心易變,所以寧衡向來不信任人心,而寧可選擇那些冷冰冰的律令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