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古尼爾》作者自述

作者自述

作者自述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話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作者看來,所謂「科技力」並非一種實在的物質力量,它所代表的東西僅僅是「理性主義和實證主義的世界觀」,也就是實驗科學的衍生物,一種思想方法而已。科技之所以是解放生產力的良藥,完全得益於它正確揭示了客觀世界的運行規律——至少是規律的一部分。同時,科技高度發達帶來了某種「惰性」,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哲學教科書中明確聲稱,「規律不可創造,違背規律只有被歷史所淘汰」,那麼,人能想象的最偉大的創造性活動應屬「創造規律本身」。換句話說,也就是對「必然」說不,從而踏入上帝的領域(就是乏味的逆天行為)。經過一番詭異的論證,人類推選出來的決策者認為,既然找不到對人類構成威脅的敵人,再沒有什麼比設立一個不可能達成的偉大目標、更有利於恢複種群活力……所以他們開始有意識地製造危機氣氛(陰謀論者從此得到數不盡的素材,嘎嘎),試圖營造更具挑戰性的社會結構。
永恆之槍(Gungnir)也譯作昆古尼爾,此槍是北歐主神奧丁的所有物。這槍的能力相當單純且強大,就是「一擲出就一定會命中目標」,是百發百中的神槍,可以擊穿它擊中的任何東西。阿薩神族和華納神族開戰時,就是由奧丁拿著此槍投出第一擊。相傳維京人在作戰時,會由指揮官先向敵人投擲長槍,就是承襲自此。當奧丁擲出時,會發出划越空際的亮光,地上的人稱之為「閃電」,另一說法是「流星」。神話中記載,對著昆古尼爾發誓的人,他的誓言必將實現。這也許就是對著流星許願的由來。
以上。
之所以選擇這個名字,首先是起到過濾作用。衝著種馬YY來的,怎也不會屈尊點擊,剩下的看官通過閱讀取向自然分流,路歸路,橋歸橋,也就省了雞同鴨講的麻煩。
斗轉星移,通過一次極其偶然的意外發現,決策者們獲得某種「歷史性契機」(說出來就不靈了,所以……),由此展開的一系列操作、使原本不可能達成的逆天目標真正具有了可行性。希望本身使決策者開始腦殘,在強烈企圖心的支配下逐漸喪失理性和中立的態度,事態的失控變得不可避免……又是一番詭異的操作(不能說啊……汗),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人類第一次獲得了意識對物質的勝利——改變了宇宙常數,增加了一種「中觀作用力」——魔法力量閃亮登場。人類歷史最偉大的創舉獲得成功,世界末日卻毫無懸念地到來了:
【對歷史背景的贅語】
如果耐心看完以上的介紹還沒有發瘋,也許有人要問(謎之音),是不是需要寫到四百萬字以上?答案是否定的。
事情是這樣的:本書描述的世界並非真正的架空,所謂「舊世界」就是我們熟悉的那一個。開始一切正常——全球化高度發展,形成幾個以合作為主的地域性政治經濟體統領世界,和平利用核能、積極尋找替代不可再生資源的途徑、大規模改造陸地板塊原貌、以永久性條約體係為框架展開全球合作、空間技術的空前發展……總之一片欣欣向榮的盛世光景。接下來,人類經過對自身規定性的深刻反思(無厭的貪慾和好奇心等等),計劃將事關種族存歿的重大決定權、轉交給更為理性的存在形式——實際上是個以終極AI為主、基因改造后的特種決策人員為輔的綜合機制。事實證明這夥人是比較勝任的,所以大家過了一段舒心日子……然後考慮到這樣寫沒市場,在作者協助下,這個成功的決策機制逐漸誤入歧途,為緩解人類出現的種群退化跡象,決定秘密開展一項勞民傷財的大工程……戲劇性場景就此開始。
逆天之後,出現一個不能解釋的邏輯悖論——「必然」和「或然」界限被打破,再沒有「完全確定」的範疇,自然界的神聖屬性蕩然無存,人類所熟知的整個宗教學、邏輯學和哲學體系完全失去效用。社會的上層建築由內而外遭到瓦解,思想混亂使高度發達的物質資料生產部們淪為戰爭的附庸,舊世界從此宣告終結,隨之而來的、只有無意義的相互殘殺。剛開始,新生事物的力量總要比舊事物小得多,魔法力量並不能真正「戰勝」科技力量,硬碰硬可以說毫無勝算。所幸最早掌握魔力的、正是決策團體本身,也就給後台操作創造了契機——挑撥離間然後坐收漁利,等別人打得元氣大傷,再出來收拾殘局。雖說有小規模科技力和魔法力的對抗發生,但「科魔大戰」指的不是「火球和炮彈對轟」……就生產力水平而言,即便參考浩劫后魔法主導的地面世界、顯然還趕不上過去科技昌明的年代。總之,經過一番詭異的操作(無語),魔法力量最終取得了不對稱戰爭的勝利……
名字一選定,就註定會撲街。所幸我的撲街史比手中的小說存稿還要長,題材選西幻,便早有慘淡收場的覺悟。話說回來,撲街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在北歐神話中有許多十分特別的部分,不象其他神話體系,北歐神話中的神是不完美的,其本身也要面臨滅亡的命運,如奧丁為了獲得知識犧牲了左眼,被吊在樹上九夜、飽受創傷后才得到了象徵其力量的長槍。但另一方面,北歐神話相信當萬物消亡,新的生命將再次形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循環的。神王奧丁是以一隻眼睛為代價穿過迷霧之森,見到了守護世界樹的智者彌米爾,從而得到了大智慧,並以世界樹的枝做成無敵的流星之槍昆古尼爾,槍身上刻著神聖的契約:「持有此矛者,將統治世界」,這就是他成為神王的理由。
當然,用不著把主角設定為先天不足的腦癱兒,適度滿足YY需求也無傷大雅,如果這本書真有什麼過人之處,那就是:世界不為英雄而存在,等某人化作塵土,太陽還會照亮新的一天。
書雖然撲街,但是該回答的疑問還需要一一解答,話說輸人不輸陣,撲街也該撲得有型有款。
正常狀態下,歷史發展免不了出現反覆,雖然逆天壯舉獲得成功,逆天的主體(人類種群)卻幾乎付出物種滅絕的代價。大戰之後滿目瘡痍的世界留給了魔法力量所在的陣營,拒不接受新概念的科技殘餘逃到月球,開始了雙方的長期對抗。《昆古尼爾》小說所描述的、是新時代草創期密布荊棘的道路。用不到一千年時間,地表世界基本消弭了滅種之危,然後就輪到解決不同陣營之間(地表世界、地下世界和月球世界)的矛盾啦……一切才剛剛開始。
※※※
無知者無畏。
昆古尼爾是「權柄」的象徵,權柄呼喚英雄,英雄卻未必需要權柄。現在的小說主角千篇一律,總要藉助無限提高生活的強度來彰顯自身存在,讓我聯想起美國人民的力量哲學,名字裡帶個「俠」的,嘴上出現最多的詞是「Power」,好像暴發戶嘴裏的大金牙,怎麼看怎麼彆扭。簡單的說,英雄是這樣一種人,他們和世界屬於博弈的雙方,在一場不可能獲勝的戰鬥中展現個體生命的全部尊嚴和價值。抗爭本身就是美,就是意義所在,就是強烈的戲劇衝突。
「諸神的黃昏」一戰,大神奧丁首戰對決怪狼芬里爾。這隻由破壞及災難之神洛基和女巨人安格爾伯達生下的怪狼面對威嚴的大神奧丁,掙斷了托爾鍛冶了九天九夜的詛咒之鎖,張開他那足以撐滿天地的巨口,向空中噴出熊熊火焰,兩眼發出閃電般的精芒向奧丁猛撲過去。
【我為什麼選擇撲街】
流星之槍的隱喻是選擇它作書名的主因。
奧丁戰運不佳,最終死在了巨狼芬里爾的利齒之下。而陪伴奧丁經歷了大小數千場戰役的神槍昆古尼爾,也在諸神的黃昏一戰中失落。
本篇是為了讓諸位看官形成一個基本的歷史框架,建議直接跳過,反正有沒有前傳還不一定。
雖說表達過去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的全貌是個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只講述主要元素和「時代精神」,完全可以藉助十到十五個相互關聯的短篇故事來完成,總字數並不誇張。當然,這還是一張空頭支票,綜合考量作者的人品、才學、身體狀況、經濟能力、創作熱情、撲街程度……等一系列指標后,進行一次成本核算,結論是,寫前傳純屬吃飽了撐的。不管怎樣,如果遙遠將來真有如此這般的機會,嘗試寫幾個短篇也無傷大雅、無可厚非、無所事事、無憂無慮……
聊以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