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妹妹是偶像》第四卷 夜之星

第600章 中西之爭

第四卷 夜之星

第600章 中西之爭

可美國流行文化輸出的強勢,是建立在美國立國根基上的,美國建立是五月花號上一幫清教徒,他們高舉的是基督教信仰。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今天美國的政治、經濟制度。
當然不是說程曉羽先生的才華不夠,小編自己就是「偶像計劃」的粉絲,只是愛之深,責之切。
仍誰都沒有想到,這下引發了全民討論。
《瘦狐娛樂》也不忘踩上兩腳道:國內目前唯一能和程曉羽一較高下的就是「毒藥」了,其實說起來能和程曉羽比較也許是抬舉了「毒藥」,畢竟兩者的唱片銷量實在不是一個級數。
因此對於華夏樂壇的貢獻,程曉羽先生只是賺了錢卻輸了口碑。
也有一些媒體知道程曉羽的背景,但只是默契的不去攻擊程曉羽的身份背景,他們覺得不觸碰蘇家私生子這條紅線,他們也無所畏懼,畢竟他們是站在民族大義的立場上的。
「毒藥」先生,雖然從未大紅大紫,但是卻贏得了尊重。
但好歹毒藥還在致力於為華夏文化張目,可「罪惡王冠」這種徹底拋棄華夏文化的態度,實不可取。
雖然音樂沒有國界,可我們藝術家是有國界的,希望程曉羽先生能用自己的才華為華夏音樂做一些貢獻,擔負起屬於華夏音樂的驕傲。
在基督教教義里,除了上帝,一切都是偶像,金錢、皇帝、人文、主義,都不值得被高舉;一切的契約都被重視,因為契約的見證者是全能、公義的上帝。
「罪惡王冠」代替「偶像計劃」完成了一共六場國內的演出,後面的幾場因為場館的合約還處於可以退約的範圍,以及還沒有有開始售票所以被取消了。
而華夏屬於「克己復禮」的儒家文化,以壓抑人性來成全倫理不受傷害,這與清教徒的價值觀是迥然不同的。
音樂圈反對的聲音倒是不多,畢竟大家都要賺錢,又不是程曉羽一個人這樣干,說不定自己也要跟著走上這條路,但是榮譽感自信心爆棚的華夏文化圈卻認為這是失敗。
蘇家鑒於程曉羽的賺錢能力實際上已經認可了他,只要他服句軟,也會樂意幫他解決麻煩。
這在華夏音樂圈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藝術家》發標題為《西洋音樂的勝利》通稿稱:這是屬於西洋音樂的勝利。
其實程曉羽早在十八歲生日那天的時候選擇加入了華夏國籍。
程曉羽骨折一個多月後,照了片,因為養護的好又年輕,骨折部位已經基本愈合,開始了艱難的復健,但也只是進行下肢的功能鍛煉,鍛煉的主要是肌肉及關節的活動度,離自己能走路還有一段不遠的距離。
很簡單的來說就是,西醫可以容納中醫,但是中醫卻永遠只能做純粹的中醫。
可是大部分民眾並不太懂的「華夏文化」的癥結所在,他們只會跟著輿論走。
因此華夏要想將華夏向全球輸出,就必須妥協與改良,精神產品的問題當然與經濟有關,但更加重要的不在那裡。出不了某種藝術作品的原因,既不在經濟條件,也不在「國際化程度」,更不在「市場細化」不夠,而在於我們社會文化和心理格局,在於我們民族的(至少是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和文化趣味。
然而不幸的是,如今的華夏流行樂團缺乏創新和融合,一直在模仿西洋音樂,從未曾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流行音樂,只有一個「毒藥」在試圖改變,但只是披上了華夏外皮,骨子裡依舊還是西洋音樂。
不止如此,「罪惡王冠」也因為代替「偶像計劃」唱了六場演唱會,以及夏紗沫在東京大地震賑災義演上的完美表現,又圈了大批粉絲,尤其是「罪惡王冠」的唱片居然在搖滾大本營的歐美,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銷量,尤其是《hero》、《if i were a boy》和《bring me to life》開始了全球屠榜之旅。
如果這方面沒有變化,我們肯定做不出屬於華夏文明的文化輸出產品,更加出不了足以感動全人類的文學作品。
名眼的觀眾一看就知道,兩者的格局如何,高下立判,我想能夠青史留名的一定是低調做音樂的「毒藥」,而不會是專註于賺錢的程曉羽先生。
縱覽華夏歷史上的音樂成就,宋代之前音樂作品的豐富度、藝術高度俯瞰世界。宋代之後發展停滯。明代中葉后,逐步落後歐洲音樂。
只是程曉羽根本不會開口跟蘇家求和,撤掉關於自己的負面爭議,他更加不想進入蘇家族譜。
《Hero》於8月22日在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登頂,並連續蟬聯了2周冠軍。《bring me to life》和《if i were a boy》在九月份登上了公告牌hot100單曲第三名和第五名。
而我泱泱華夏,歷經幾千年的金戈鐵馬、王朝更替,沒有內生出憲政民主制度。傳統文化的張力太強,文化的土壤里確實缺乏像五月花號上的那種基因。全民默認潛規則,缺乏契約精神,對異己者充滿你死我活的階級仇恨,是華夏文化封閉的特性。
其實「罪惡王冠」在歐美走紅,這本身應該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但實際上在華夏文化圈,不認可的聲音卻居多,因為讓「罪惡王冠」享譽國際的,並不是華夏流行音樂,而是徹頭徹尾的西洋音樂。
可能他還有一個身份知道的人就少很多,「罪惡王冠」的鍵盤手,兼同名專輯的監製。在歐美大火的三首歌全是出自他的手筆,不能不說是「音樂天才」,「華夏之星」了。
《娛樂圈》也發文道:說道如今最好的製作人,不能不提三鑽王程曉羽先生,準確的說應該是四鑽王,熟悉的樂迷一下就知道我們說的是誰,沒錯「亞洲天團」「偶像計劃」的監製。
希望程總監能突破自己,藉由「偶像計劃」和「罪惡王冠」的影響力,把屬於華夏的流行音樂帶給全世界,而不是僅僅出於商業的考量做靡靡之音。
如今「偶像計劃」的代言和電影合約已經堆滿了上河經濟部,這真是無比甜蜜的負擔。
但這一切都不能阻止上河在這個暑假里成為吞金的怪獸,僅僅是特典版本的《成人禮》全球銷量就超過了一千萬張,加上普通版本的《成人禮》,成就了史無前例的三鑽王。
而蘇虞兮則開始了自己宏大的布局,來替程曉羽完成復讎。
當然也不是全都是批判的聲音,屬於「兮羽」的媒體也發了不少讚揚的稿子,只是這個時候的「兮羽」還遠遠算不上傳媒巨艦,而且程曉羽是美國人這點實在讓很多民族主義者毫不講理的厭惡。
《華夏文藝》發文稱:「罪惡王冠」的音樂能登上歐美音樂的榜單當然是件好事,起碼證明了我們華夏人能做出好音樂,可是遺憾的是這些音樂,從裡到外,連骨帶皮全是西洋音樂的東西,只是這個樂隊在華夏而已,很可惜這些音樂沒有一絲一毫和華夏相關。
但是就宣揚華夏文明這一點上,小編無條件的站在「毒藥」這邊,《娘子》、《上海一九四三》、《東風破》全都洋溢著濃濃的華夏風情,尤其是《東風破》是小編全家上下都喜歡的歌曲,它還確立了一種叫做「華夏風」的流行音樂曲風。
中美一向不對付,說到流行文化,確實還是美國比較強,尤其是英文本身就佔有便利。華夏人的民族意識很強,對於華夏文化不能走出亞洲一直耿耿於懷。
九月到來,開學季又臨,「偶像計劃」的巡演雖然因為地震擱淺,但是依舊給上河打開了一扇新的圈錢大門,上河已經計劃在十二月份重啟「偶像計劃」的巡演,只是眼下依舊處於非常時期,考慮到「偶像計劃」屬於國際級的明星,撈金也要顧及國家形象,只能暫緩。
程曉羽先生作為一個成功的音樂人,應該更多的關注民族音樂,更多的把屬於華夏的好音樂帶給世界,作為新一代最優秀的音樂人之一,這是一個華夏人必須肩負的責任。
不僅全部登上了公告牌hot100單曲排行榜前十,並且三首英文歌曲連續榮登了澳大利亞、英國、丹麥、義大利等十余個國家單曲榜的第一名。
上河僅僅憑藉這一張專輯,就早早完成了一年的銷量計劃,一張專輯狂攬62.37億華夏元收入,當然扣除成本、渠道以及分成費用,上河實際上並沒能收入六十億華夏幣,但這僅僅是三個月的專輯銷量數據而已,此刻的「偶像計劃」的已經成為了華夏樂團的一個超一線的存在,而上河也毫無懸念的成為了獨霸華夏樂壇的唱片公司。
因此通告繁忙的不止是「偶像計劃」,「罪惡王冠」也藉著演唱會和公益歌曲的東風大火了一把,夏紗沫還四度前往美國錄製節目。
只是很可惜,他很可能是美國人,從小在美國長大,在美國學習的音樂,自然而然寫的也全是美式流行音樂,那些噴他不知道為民族音樂做貢獻的人,實在是冤枉他了,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華夏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