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妹妹是偶像》第四卷 夜之星

第604章 有趣的嘗試

第四卷 夜之星

第604章 有趣的嘗試

在程曉羽發了這篇細語之後,也有無數的好事者@毒藥,但是毒藥這個萬年潛水段子手,似乎自從發過那條不定期更新之後,就蹤跡全無了,對於廣大「藥粉」的@和留言絲毫沒有回應。
廖東能接過程曉羽的譜子,看他寫了一個什麼有趣的音樂,一看歌名,大吃一驚。
程曉羽一直認為純粹是一種美,融合未必也不是一種美。
……幾個人又無比激烈的將討論延伸到了古典與現代上面,都是專業人士,自然說的也十分的深刻。
作為上戲的老師不可能不關注這個風頭快要蓋過整個上戲的學生,昨天程曉羽的《民族音樂以及我國民族音樂流行化的未來在哪?》這篇細語剛一發,他的學生就發給他了,叫他看看,文中所說的內容,他們作為圈內人士都知道,但沒說出來的話,全被程曉羽捅破了,但郭亞雖然認同程曉羽的言論,他卻不能跳出來支持,畢竟程曉羽敢說,是因為他並不算民樂圈子裡的人。
郭亞完全沒有想到不僅僅是程曉羽有見識,就連這個偶像明星妹妹說話都如此的高屋建瓴有理有據,直擊民樂的軟肋,土壤越來越稀薄,他沉聲說道:「雖然不想承認,但確實學習民樂的出路要比學習西洋樂器的窄的多,除了選擇留校,只有極少數人能去專業的樂團,大部分都轉行了,我有不少同學都選擇了從事其他行業,民樂只能成為愛好。學西洋樂的從事本專業的同學反倒在比例上多很多。」
都是專業人士,四個人也沒有廢話,當即開始了練習。
廖東能乍一看見程曉羽還半晌沒認出來,眉眼依稀相似,但顏值差距實在太大了,直到程曉羽主動出聲道:「廖院長好,郭教授好。」他才敢確定如今面前這個清秀俊美的男生確實是程曉羽。
程曉羽看見無數的「藥粉」在「毒藥」的細語下面留言:「毒藥,程曉羽喊你出來撕比了!」也是有些無語,看樣子好不回應似乎也不好。
寒暄幾句過後,程曉羽邀請了兩位去他的錄音室參觀,兩位老師都知道程曉羽的身份,對他家的奢華並沒有覺得奇怪,但是對他家居然有如此專業的錄音室大為驚嘆。
第二天,程曉羽就叫來了夏紗沫來他家,又叫蘇虞兮請了假。
這讓廣大吃瓜群眾大為失望,次次都要和別人撕比的撕比王「毒藥」居然不出聲,原本和毒藥撕比的水平都算不上高,這一次來了個厲害的,很多人都在期待一番龍爭虎鬥,結果一個人寫了篇論文探討民樂,什麼乾貨都沒有拿出來,一個連聲都不敢出。
其實就算是廖東能親自去請郭亞,郭亞要不給面子,也可以推辭,但當聽說是幫程曉羽的時候,郭亞思考了一下,還是答應了。昨天的他的學生,把程曉羽寫的這篇《民族音樂以及我國民族音樂流行化的未來在哪?》已經發給他看了,因此他對程曉羽的見解也很是好奇。
上午九點,程曉羽就叫家裡的司機去上戲接了廖東能和郭亞,等廖東能和郭亞到的時候,程曉羽坐著輪椅被蘇虞兮推著去了門口接兩位老師。
民樂的發展方向一直都有爭議,程曉羽說的在理但也沒有提出解決的方案,郭亞頓了一頓反駁程曉羽道:「其實民族音樂裏面也有很多比較細的劃分。古箏古琴就屬於完全不同的頻道。大眾音樂,有一個特點,就是新鮮,因為新鮮意味著刺激,刺激帶來快感,但過於新鮮,就意味著保質期未知。但是嚴肅音樂,或者說是文人音樂,是經過了歷史檢驗的,它們會更多的注重精神內質,注重思考。所以小眾的音樂,在時間的淘洗之下,變化不大,因為美的本質不會變得太快,保質期很長。至於加爵士樂這種方式,不是不可取,只是喜歡不喜歡而已。時間自然會將不好的淘汰掉。能夠留下來的,才是經典。」這裏郭亞的觀點其實就是程曉羽昨天晚上帖子里說過的,民樂不需要流行化的觀點。
廖東能也看了程曉羽的帖子,接過話題說道:「雖然我對民樂的了解不深刻,但權當我拋磚引玉,我也覺得將民樂帶進現代音樂,比如爵士,搖滾,電音肯定不是民樂的出路,反而是與之相對的搖滾樂之類音樂的出路。在英文當中夾雜拉丁語、在白話文中夾雜文言文,絕不是使拉丁語、文言文與時俱進的嘗試,只是想讓我們自己看起來比較有文化的嘗試。其實最後,又還是歸結到一個老問題:全球化對於本土文化的衝擊。『美國化』/『麥當勞化』還是『全球本土化』(Glocalisation)?我傾向於前者。我們這個社會依然保有強烈的現代化衝動。音樂無法脫離其社會屬性存在,你如何能要求奔波在鋼筋森林、每日渴望除魅的人們,能夠自發地《漁舟唱晚》?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民樂,如同使民樂誕生的相應社會生態,它們最多是一種象徵『新鮮』的點綴,一種如同中醫的『替代醫學』,一種『替代品』。木已成舟了;因此新鮮過後,還要回到日常。」
程曉羽忙了一晚上寫譜子,還打了電話給廖東能,請院長幫忙邀請一個管樂高手過來。只是程曉羽這純粹屬於自虐行為,自己打自己耳光打的樂此不彼的,也獨此一家別無分號了。
等程曉羽說完,郭亞面色複雜的看了廖東能一眼說道:「沒想到程總監對民樂的見解都如此深刻,讓我這個老師都有些慚愧啊!」這裏郭亞沒有稱呼程曉羽為同學,是對程曉羽能力的認可。
蘇虞兮當然支持程曉羽關於民樂需要革新的觀點,說道:「音樂很多元,不能被傳統束縛和框死,例如我哥所做的很多音樂,既體現古典樂器音質獨特之美,繼承過去,又突出節奏性,非常符合現代碎片化,快節奏的生活。比如用鋼琴加二胡來表達憂鬱傷感的音樂就無可匹敵,這些嘗試都是很容易被年輕人和西方人所接受的……」
這個時候有人敲門,程曉羽轉頭看見夏紗沫已經到了,笑了笑說道:「多說無益,今天請郭老師過來,就是做一次有趣的嘗試,我們來試看看將民樂改編一下,會不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這是我昨天寫的一個譜子,將湘南民歌用多種風格混搭,編了一個曲子,因為要藉助郭老師強大的吹奏功力,所以今天特意請了郭老師過來。」接著把譜子遞給了郭亞。
廖東能雖然沒去醫院看過程曉羽,但是也給他發了簡訊,他是十分看的起程曉羽的,因此直接幫忙請來了「上戲第一吹」郭亞老師,郭亞代表了華夏民樂管樂演奏的最高水平,尤其是嗩吶,他發明了嗩吶的活芯,使得嗩吶可以變調演奏並且吹奏半音階,是當之無愧的大拿級別人物。
參觀完畢之後,程曉羽請了兩位老師在他的工作室坐下,傭人端來茶和點心,程曉羽笑了笑說道:「今天請兩位老師來,主要是想聊一聊民樂,研究如何將民樂帶進現代音樂,比如爵士,搖滾,電音等等,我認為現代音樂結合民樂是趨勢,首先我要講的是民族樂器並不等於民族音樂,《黃河鋼琴協奏曲》應該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之一。我們都知道這個曲子並不是大家通常認為的『以抗日為主題創作的鋼琴協奏曲』。雖然曲子本身沒有真正用到任何華夏民族樂器,我沒記錯的話僅僅是2ndMovement引子那段兒有一點竹笛而已,但是《黃河鋼琴協奏曲》曲子本身非常信達雅地展現了華夏民族音樂的魅力。雖然《黃河鋼琴協奏曲》還運用了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協奏曲的很多特徵,比如說絕對受Rachmaninoff(拉赫瑪尼諾夫)影響的有力的,跨八度的鋼琴華彩。但是我和很多國外學者都認為是《黃河鋼琴協奏曲》對華夏民族音樂進行了多處推廣。所以應該可以說,雖然幾乎沒用使用民族樂器,但這首樂曲,它絕對讓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了世界。第二,關於民族樂器的使用……」這些見解都是源於程曉羽自己結合未來的音樂發展趨勢所總結出來的,可以說是比較正確的方向。
譜子準備了四份,一份遞給了蘇虞兮,她負責鋼琴部分,一份給了夏紗沫,她負責演唱,而郭亞則負責嗩吶和管子,而程曉羽則負責了電音部分。
第二天不止是網路上更多的人加入了討論,連GG音樂網的投訴電話都被打爆了,都是問「毒藥」去哪裡了?叫他出來正面硬剛程曉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