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軍閥》第七卷 大中華民國

第962章 北京縮影

第七卷 大中華民國

第962章 北京縮影

「快說說,快說說,她叫什麼名字!」
隨著在朝鮮發生的戰爭愈演愈烈,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已經讓中日雙方的傷亡情況成為了懸在案頭的壓力,誰都沒有想到戰爭的規模會發展的那麼迅速。大量傷員成為軍費的重要負擔,也很快演變成影響戰場的重要因素。為此,日本陸軍不得不反覆拆散正在編製十九師團、二十師團,把新兵送到前線當作補充兵。
在北京大本營招兵處的走廊上,甚至張貼出吳紹霆的宣傳畫,上面用醒目的粗體字寫著:國家元首吳紹霆是軍人出身!所用的圖片正是當初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照片。
「是啊,我來的時候也看了好幾眼,真是美人胚子。」
自從南北戰爭結束之後,由於各省地方軍隊存在一定威脅性,國防部沒有適時的推出兵役制度,保留舊式的募兵制來限制各省地方擴張軍事。在中華民國先行的軍事體制當中,除了國防軍是在招募時簽訂役制之外,其他軍隊一律是雇傭兵形式。
沒過幾天,這一系列宣傳措施就得到了不小的效果,各大高校的學生自發組織義演,為政府的徵兵工作做宣傳,一些年輕的女孩子拋出了有力的言論,宣稱這輩子這會嫁給軍人。在這樣一股社會風力的推動之下,陸續有不少懷著一腔熱血的青年來到了徵兵處報名,他們的熱血或許是為了國家大義,或許是為了兒女情長,又或許是為了生活事業,總得來說再次將「從軍熱」點燃了起來。
北京大本營在募兵的中心思想上,是要讓全社會都認為軍人是一種高身份、高地位的職業,不僅是彰顯中華民族鐵血男兒的正面形象,更是一個經久列強欺凌的弱小民族向世界展示雄威的主要途徑。當然,這種宣傳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凝聚成形的,北京大本營的第一步無非是為軍人建立更完善、更優越的社會福利。比如軍人乘坐火車、看電影、去國家直屬醫院看病等等都有特定優惠,再比如與軍人結婚享有軍隊福利補貼等等。
對於中國來說,儲備兵力同樣成為一項主要的問題,距離戰場最近的新兵基地把能調動的新兵全部已經調往前線,東三省最高統帥部經過幾番討論,打算將之前東三省裁汰的舊軍士兵重新招募。在招募新兵的宣傳工作上,國防部為此下了不少力氣,通過報紙、布告、宣傳單等手段刊登募兵信息,並且不斷提升安家費的數額。
自稱是北京師範大學的青年見圍過來詢問他的人越來越多,立刻得意洋洋的說,自己正是受那大門外舞台上演出的漂亮女孩鼓舞才來參軍,還說現在很多大學女生都崇拜軍人。也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但是卻引得在場眾人一個個熱血沸騰、信心蓬勃,以前有人說「好女不嫁當兵男」,現在可好,知識女青年反而開始喜歡當兵的了。
「我早上來的時候看過這出話劇了,那個女孩可真漂亮呀!」
就是外面的話劇,那個女主角呀,你不會沒看吧!」
「你們在說什麼呢?」
「我來告訴你們吧,我就是師範大學剛畢業的呢,那女孩是我們中文系的小師妹哦,當之無愧的系花呢!」
這天下午,在北京大本營北大門徵兵處大院前,正在等待入伍體檢隊伍一直從大樓內排到大院外面。而就在北大門外面的小廣場上,北京師範大學的義演隊伍還在上演一場新編的話劇,話劇社社長是一個受西方思想熏陶的浪漫主義青年,這出新編的話劇講述的正是自由戀愛的一對情侶為了保家衛國而無怨無悔分離的故事。
大院內等候體檢的人們趁著這個空閑,不斷眺望著北大門外的義演劇場,縱然劇場外圍早已圍上了許多觀眾,可依然不影響他們的興緻。
如今前線的戰事並沒有惡劣到需要發布動員令的情況,更何況在東三省還有三個師的預備兵力。但是每一支作戰部隊的缺額是需要在最短時間里填補起來,這樣才能保證這支作戰部隊的戰鬥力和軍事執行力。即便短時間內可以堅持下去,可儲備兵力永遠是不可缺失的一項補給,因此迫在眉睫的問題必然儘快解決。
敞蓬轎車一個急轉彎,直接向北大門開了進來,大門口的警衛趕緊上前去阻攔,可是那駕駛員反而愈顯囂張,竟探出腦袋衝著大門口的警衛們大吼道:「都他媽的閃開,車輪不長眼,撞死了休怪本少爺沒提醒你們!」
等待體檢的隊伍里起了一陣議論聲,這些大老爺們聚在一起理所當然避免不了談論女人。自從梧州執政府遷入北京之後,再第一夫人張小雅的提倡之下,中國社會男女平等的觀念已經小有所成,尤其是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准許男女同校。正因為如此,正知道花季的青年男女們更容易萌發對異性的好奇,而這種風氣在漸漸開發的社會狀態下已經見怪不怪了。
就在大家有說有笑氣氛高漲的時候,突然一輛敞蓬轎車從北大門外的大街上快速駛來,轟鳴的引擎聲就像是發怒的公牛一樣,即便駕駛員在看到北大門外聚集著許多人在觀看義演話劇也絲毫沒有放慢速度的意思。人群中先是傳來一聲驚呼,隨後受驚的人群嚇得四散而逃,整個場面一下混亂了起來,甚至導致了舞台上的話劇都陷入了中斷。
八月一日,國防部辦公廳通過了募兵宣傳預算,決定與總統府新聞部配合,加大儲備兵力的招募力度。然而這個消息雖然最快在南京傳開,但沒過多久之後卻在北京營造出了極大的宣傳效果,北京大本營派遣專員到各大學校、夜總會、大酒店等地方進行募兵宣傳,打造出一種「參軍光榮」的氣氛,同時也為軍人社會地位做鋪墊。
「是嗎?等下一定要好好的看一看。」
在沒有爆發戰爭之前,很多青壯認為軍營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大多抱著改善生活條件、謀一份生計的心理踴躍參軍。可是從青島戰爭開始,由於報紙通訊等輿論設施越來越普及,很多人都知道戰爭的殘酷,從而讓人們心生畏懼,於是「從軍熱」轉眼間又冷淡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