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第四卷 兩棲狂潮

第68章 征戰

第四卷 兩棲狂潮

第68章 征戰

運兵艦船靠港之後,一隊隊身穿卡其布軍服、頭戴平頂大檐帽的英軍士兵離船登岸,在軍官的口令聲中列隊集結,邁著沉穩的步伐穿過港區,在利默里克火車站登上軍列,向著被愛爾蘭獨立武裝控制的地區開拔。
位於香農河口的巴利巴寧無疑是交通最便利的登陸地點,它毗鄰愛爾蘭西南部最繁忙的航線,沿河而上60多公里就是愛爾蘭的軍事重鎮和鐵路樞紐——利默里克港,但英國駐軍的力量也相對較強。以德國海軍的預期,愛爾蘭志願軍控制這一區域的可能性非常微小,因而在四個備選方案也處於靠後位置。
這是日耳曼軍隊首次踏上愛爾蘭的土地!
德軍登陸愛爾蘭的消息猶如一塊大石丟入水中,瞬時激起層層波浪,尤其讓英國民眾倍感震撼。從歐洲地圖上看,不列顛本島直面北海,扼守海峽,是對抗德國海軍的前方戰線,愛爾蘭島處於不列顛本島以西,面朝北大西洋,相當於大英帝國的後院,愛爾蘭的武裝獨立已使英國陷入了後院起火的窘境,尖牙利爪的德國人居然在這個時候登陸愛爾蘭,儼然火上澆油、雪上加霜。只要在愛爾蘭獲得了軍事港口,德國海軍對不列顛本島的海上封鎖將在效率上得到幾何倍數的提升,而英國不但戰爭前景一片黯淡,戰爭結束之後也將時時受到德國人的節制。就英國的戰略形勢而言,愛爾蘭在德國的直接軍事支持下取得獨立比愛爾蘭自行獨立更加糟糕,將是英國千百年來所遇到過的最糟糕的一場天災人禍!
戰爭形勢瞬息萬變,隨著大批英國海軍陸戰隊強勢登陸科克灣並迅速攻佔科克,斯卡爾這個「最優登陸點」的地位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此時雖有多艘德國潛艇集結到了科克灣附近海域,但以潛艇的作戰特點並不能夠有效阻止英國艦隊從科克灣開赴數十海里之外的斯卡爾。就算德國海軍陸戰部隊在斯卡爾順利登岸,單以區區4000兵力,別說從英軍手中奪回科克港,就地固守也很成問題,時間一長必為英軍所滅。
由於港口吞吐量有限,加之雙方的協調缺乏默契,4000名德國海軍陸戰部隊士兵直到次日清晨才完全登岸,好在他們所需的作戰物資大都已提前運抵愛爾蘭,並且儲存在愛爾蘭志願軍的秘密營地,否則以沃特維爾的港口設施,要將數以千噸計的物資卸運下來,沒有兩三天是難以完成的。
希爾公爵幾欲張口,那些撫慰的話語卻怎麼也說不出嘴,登車前只是悵然若失地留下一句「願上帝保佑」。
部署在愛爾蘭南部海域的英國艦艇像是受到血腥味刺激的鯊魚,紛紛游向沃特維爾,豈知德國人已經乾脆利落地在港外航道布下了水雷陣,率先抵達沃特維爾海域的英國潛艇「蘭代洛」號不幸觸雷,全艇官兵無一生還。緊接著,英國武裝布雷艦「阿伯德爾」號在沃特維爾以南海域遭遇德國公海艦隊偵察分艦隊,在被德國戰巡擊沉之前,「阿伯德爾」號發出了一條為英國海軍所銘記傳頌的電文:我艦前方望見四條德國戰巡,請務必將它們擊沉在大西洋海域,英國必勝!
收到這份電報之後,駐紮在波特蘭港的英國主力艦隊終於出動了,雄武龐大的戰艦一艘接著一艘駛入英吉利海峽,但它們並沒有如人們所揣測的那樣直撲愛爾蘭海域,而是向東駛入北海。畢竟,以無畏艦追擊戰巡只會被對手玩弄于股掌之中,將戰巡和無畏艦分開又有可能被對方抓住機會各個擊破,集中力量截其歸路或是無奈之中的最好辦法。
火車頭哧哧地噴著蒸汽,希爾公爵的目光逐一掃過前來送別的女眷們,他的妻子希爾公爵夫人,還有長子羅伯特·希爾和次子諾丁·希爾的妻女。前一陣子,從德國那邊傳來了羅伯特·希爾將軍存於人世的消息,凝結在希爾夫人和希爾小姐心頭的沉重抑鬱消減了不少,但這兩位容貌出眾的女士看起來依然神情憔悴,滿懷不安。在軍中任職的男丁時時面臨死亡,如今就連年邁的希爾公爵也要披掛上陣,焦愁的情緒瀰漫在希爾家族上下,唯恐此別便是訣別,想到這些,女眷們一個個不禁潸然淚下。
與此同時,以「國王」號為首的德國公海艦隊主力無畏艦群正航行在冰島東南的偏僻海域。德國海軍的登陸艦隊雖已前出至數百海里之外的愛爾蘭海域,但是基於戰術層面的考慮,登陸地點的最終抉擇依然掌握在公海艦隊指揮團隊手中。
就港口設施而言,科克港有著其他三個登陸備選地無可比擬的優勢,德國艦隊可以直接駛入港口,將兵員裝備迅速運送上岸,但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地理位置,科克港面朝不列顛本島西海岸,離威爾士的米爾福德港、英格蘭的博德明港分別只有110和140海里,德國登陸艦隊在科克附近海域很容易遭到英國艦艇的襲擊,一旦進入科克灣,還可能被英國海軍堵在裏面。其次是愛爾蘭共和兄弟會的立場,因為擔心「引狼入室」,他們不希望德國軍隊在愛爾蘭武裝獨立的過程中扮演太過重要的角色,一開始甚至覺得不需要德國人派遣軍隊參戰,直到最後才勉強接受了德國政府的好意,而在佔領都柏林之前,科克港將是自由愛爾蘭臨時政府所在地,大批德國軍隊出現在科克港在政治上容易引人遐想,因而被列為四個備選方案之末。
1914年11月4日黃昏,德國登陸艦隊進抵愛爾蘭西南海域,除兩艘老式戰列艦因吃水較深而無法入港,需以小型船隻轉運兵員之外,其餘12艘充當運兵艦的防護巡洋艦分批駛入了已被愛爾蘭志願軍控制的沃特維爾港。
接下來便是愛爾蘭東南部的沃特維爾和南部的斯卡爾,兩個美麗平靜的小地方。沃特維爾到凱瑞郡首府特瑞利的路程僅有100公里,兩地之間不通鐵路,道路的路況較差,它地域偏僻,但附近就是愛爾蘭志願軍最大的秘密營地,戰前德國提供的軍火物資有相當一部分是從這裏運入愛爾蘭的。斯卡爾離科克港約120公里路程,它同樣是德國軍火進入愛爾蘭的秘密轉運點之一,附近也設有愛爾蘭志願軍的秘密訓練營。相比之下,斯卡爾的戰略位置較沃特維爾更加適宜,只要德國登陸艦船快進快出,開闊的海岸也不易遭到英國海軍的封鎖。
愛爾蘭共和兄弟會舉事之後,愛爾蘭獨立武裝如風暴一般迅速席捲愛爾蘭南部和中部地區,芒斯特地區的利默里克、韋克斯福德、凱瑞、北蒂珀雷里均對外宣布脫離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但這一地區的英國駐軍並沒有像駐守科克郡的英軍部隊同伴那樣遭到獨立武裝各個擊破,任芒斯特地方軍事長官的希爾公爵及時調整部署、收縮兵力,將轄區內的駐軍部隊集中到利默里克港、基爾拉什港、肯梅爾港這些沿海港口城鎮。等到英軍登陸部隊迅速攻佔科克港,對愛爾蘭獨立武裝起到強大的震懾作用時,這些港口依然控制在英國駐軍手中,成為英國政府從不列顛本島調遣援軍併發起反擊的關鍵據點。
火車站台上,白髮蒼蒼的希爾公爵一身威武挺拔的皇家海軍上將服,腰挎佩劍,英氣勃發。早年系因名譽受損,自覺無法忍受旁人目光,他才離開海軍部轉赴愛爾蘭任職,而在日德蘭海戰之後,他重回海軍任職的申請卻未獲批准,也就沒能實現親手擊敗德國艦隊的夙願,此次應對愛爾蘭武裝獨立,反而在陸上有了一番作為。他的鎮定表現和明智決策挽救了數以百計的英軍官兵,也讓愛爾蘭西南部地區的形勢不至於完全失控,因而獲得獎勵——被英王喬治五世委任為英國駐愛爾蘭軍事副總督兼第2特遣軍指揮官。如今,隨著英國海軍陸戰部隊以閃電般的速度攻克了自由愛爾蘭臨時政府所在地科克港,愛爾蘭人武裝獨立的迅猛勢頭受到了遏制,從不列顛本島運來的頭批陸軍援兵一抵達,希爾公爵便率領他的部隊向佔據利默里克、凱瑞、科克三郡的愛爾蘭獨立武裝展開基金共。
於是,沃特維爾從不起眼的備選一躍成為正選。
按照原定的作戰方案,德軍部隊有四個登陸的備選地,分別是愛爾蘭西南部莫瑞郡的巴利巴寧、沃特維爾,愛爾蘭南部科克郡的科克、斯卡爾。
在將作戰物資及部分裝備補給卸下之後,德國登陸艦隊迅速駛離沃特維爾港,等到英國海軍部和戰時內閣得到這一驚人消息的時候,易受攻擊的德國運兵艦船已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愛爾蘭,利默里克港。載運英軍官兵的艦船一艘接著一艘駛入港口,碼頭上到處是手絹、鮮花和滿懷希望的笑容,然而在很多臨港的窗戶後面,一雙雙眼睛卻是以冷漠甚至仇視的神情注視著外面所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