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第六卷 血火榮耀

第225章 巨人的黃昏(上)

第六卷 血火榮耀

第225章 巨人的黃昏(上)

邁吉德二世尚且清醒,各方勢力還不至於刀槍相向,一矣老蘇丹再度暈厥的消息傳出,各路人馬立即撕破臉皮,那些停泊在金角灣的奧斯曼戰艦赫然將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伊斯坦布爾的皇宮,聽從恩維爾號令的部隊從各地趕往首都,伊斯坦布爾城內的瓦西比帕夏則想盡辦法顛覆長男繼承製、恢復長子繼承製……
「蘇萊曼一世」號的沉沒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是遭到美國潛艇的魚雷襲擊,因為有倖存水兵聲稱他們在爆炸前看到了魚雷航跡,也有人認為它是碰觸了同盟國布設的水雷,要知道當初為了防備美英海軍進入波斯灣,同盟國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水域布設了上千枚水雷,而在美英軍隊撤離南亞之後,同盟國曆經數月才清理了它們中的一小部分,還有人推測是艦員操作失誤,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夏天在達達尼爾海峽爆炸沉沒的另一艘奧斯曼戰艦,調查得出的結論是魚雷兵保養魚雷不慎引發了悲劇。
在德國軍隊的強勢壓迫下,蘇俄政府態度有所緩和,他們同意以談判的方式協商解決南高加索和巴庫問題,期間允許同盟國艦船自由進出巴庫港口,德國、奧斯曼、蘇俄三方旋即各派代表在巴庫舉行磋商,然而高加索局勢趨緩並沒能改變奧斯曼的內亂局面。1934年12月27日,邁吉德二世在伊斯坦布爾皇宮辭世,近衛軍統帥瓦西比帕夏及多名維齊爾的力保17歲的小王子馬哈茂德登基,未等新蘇丹行即位大禮,法提赫麾下的戰艦向城防部隊開了炮,武裝水兵們乘船登陸,而從東邊兵臨城下的恩維爾也向瓦西比帕夏的近衛軍發難。駐守伊斯坦布爾的奧斯曼近衛軍雖只有三萬多人,遠少於支持恩維爾的軍隊,也無力將法提赫指揮的奧斯曼艦隊從金角灣趕走,但依託都城的高牆堅壁以及對方不敢大規模動用火炮的忌憚,擋住了奪權者一輪又一輪的進攻。精於世故的瓦西比帕夏之所以敢於挑戰掌握奧斯曼陸海軍兵權的恩維爾和法提赫,表面看是因為他跟兩人素來不合,擔心將來遭到清算,實際上他早已通過德國和義大利駐奧斯曼大使向兩國開出了非常誘人的條件:只要兩國表態支持馬哈茂德擔任新蘇丹,便將波斯東部和南部地區新勘探出來的油田無償交給兩國開採。
不管事件真相如何,這艘造價達到3200萬馬克的新式戰艦終歸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沉沒了,受損的不僅僅是奧斯曼帝國的顏面,在那個名為艾哈邁德的男子心臟停止跳動的剎那,這個看起來枯木逢春的伊斯蘭國家遭到了來自內部的重重一擊。聞此噩耗,體況欠佳的老蘇丹邁吉德二世當場暈厥,差點就去見了安拉,此後每況愈下,不久便病入膏肓。窺視蘇丹之位的各方勢力暗鬥明爭,近衛軍統帥瓦西比帕夏支持邁吉德二世的幼子繼承大統,利用自己對首都伊斯坦布爾的控制使得其他王子和皇親國戚無法接近邁吉德二世,這讓邁吉德二世的姐夫、執掌奧斯曼帝國政治大權的恩維爾以及邁吉德二世的堂兄弟、前前任蘇丹默罕默德五世的幼子法提赫感到非常不滿,要知道自17世紀以來,奧斯曼的皇位繼承法便是長男繼承製,也即由皇室成員中最年長的男性繼承蘇丹之位。
在俾斯麥和老毛奇的時代,普魯士成功避免了兩線作戰,從而贏得了普奧、普法兩場重要戰爭的勝利,為德意志帝國的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到了施利芬時代,如何打贏兩線作戰成了德軍將領和參謀們潛心鑽研的課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輝煌勝利更讓他們信心爆棚,自那之後,德國軍隊的戰略思想一如大英帝國巔峰時期的「兩強標準」,言必稱「同時打贏兩場戰爭」,所以在1933年夏天,德國會在只有愛爾蘭給出參戰保證的情況下毅然發動對美英的戰爭,其代價就是在不列顛和亞速爾戰事最為膠著的時期,德國也不得不在東歐保留40%的陸軍戰力和30%的空軍力量,用以防備跟美英締結秘密協定的蘇俄以百萬大軍揮師西進。按照德國諜報人員探知的情報,蘇俄至少在1933年9月和11月間進行了兩次秘密動員,德國軍方據此判斷,若美英聯軍拿下亞速爾群島,蘇俄政府有八成以上的概率對德宣戰,於是在1933年10月,德國進行了第二波動員,超過六十萬適齡青年應徵入伍,東部地區也相應進行了國防動員,而僅僅一個多月之後,德軍總參謀部便因戰略形勢的變化提出了第一批複員計劃,將這六十萬預備兵員和二十萬一線部隊列上了裁撤清單。不久之後,隨著義大利、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以及西班牙王國的參戰,德國軍隊在佔領區的駐軍壓力進一步減輕,但因皇儲小威廉積極籌劃跨洋攻擊北美的計劃,大批部隊開始向亞速爾群島集結,第一批複員計劃被暫時推遲。蘇俄此時做出強硬舉動,自然令德國上下很是憤慨,在兩大王牌裝甲集群已經部署到東歐的情況下,德軍總參謀部又從本土和西歐增調了七個一線兵團、四個重炮師以六個航空兵團,邊境地區頓時密布戰爭陰雲。
義大利政府則垂涎那些新油田,樂於從這場內亂中獲取儘可能多的利益,德國的政府首腦們覺得個軟弱年幼的君主和一個願意出賣國家利益的軍政首腦要比那些戰功卓著、較有自立精神的候選人更為合適,所以在瓦西比帕夏起事之前,兩國政要都暗中表態支持,然而等各方兵戎相見,德國方面卻生出了重大變故:德皇父子的個人傾向霍然凌駕于客觀理智的抉擇之上,因為他們支持有著二十多年友好合作關係的恩維爾,而這位堅定的親德派推選已故蘇丹邁吉德二世的另一位堂兄弟——年逾五旬而且身有殘疾的蘇爾曼接任蘇丹,所以德國政府最終表態譴責馬哈茂德和瓦西比帕夏違逆法制、篡權作亂。
高加索之爭由來已久,同盟國早前之所以佔得一定的優勢,仰仗的固然是德國軍隊的超強戰力,但從任何一個方面來看,奧斯曼軍隊才是在這個方向對抗蘇俄的主力軍,如今奧斯曼帝國政局動蕩,軍隊中的各派系或蠢蠢欲動,或明哲保身,沒幾個人還有心思跟俄國人干仗,何況軍隊的後勤保障能否維持還是個很大的未知數。縱然如此,德國人依然不願意放棄巴庫,他們通過裏海的水上線路為巴庫駐軍提供補給,同時從東歐方向對蘇俄施壓——從不列顛歸國休整的第1、第2裝甲兵團聲勢浩大地開赴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北部,數以千計的戰機從西歐和中歐轉場至東歐的各處航空基地。與之相應,蘇俄軍隊在愛沙尼亞-白俄羅斯-烏克蘭邊境地區大規模調動,所有部署都轉入了防禦姿態,西部和西南部城市開始進行軍事動員——韜光養晦十八載,俄國人終又露出了戰鬥民族的肌肉!
恩維爾和瓦西比各自依仗德國、義大利政府的支持,繼續在伊斯坦布爾展開對峙,新蘇丹的合法性雖然還存在很大的疑問,卻在義大利外交人員的幫助下將一大堆官員委任狀發往各地,企圖讓支持者接管各地的軍政大權,此舉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造成了全國範圍內的大混亂。
1934年11月底,奧斯曼帝國海軍南方艦隊成立十周年慶典在波斯南部的阿巴斯港舉行。為了向世人展現這個橫跨歐亞大陸的伊斯蘭帝國在大工業時代的強勢復興,奧斯曼帝國從地中海調來了他們新服役的主力艦,並盛邀在波斯灣地區駐軍的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愛爾蘭派艦參加,而勢力擴張至孟加拉灣東岸的唯一東方同盟國家,日本,也受邀派來了觀禮團。
趁著奧斯曼帝國政局陷入動蕩,一直對同盟國以《新巴庫協議》強佔南高加索、分治巴庫油田耿耿於懷的蘇俄政府突然發難——聖誕節前,蘇俄邊防軍以奧斯曼巡邏隊越境襲擊蘇俄哨兵為由發起反擊,不到兩個星期就收復了沙俄時期丟失的所有高加索領土,並切斷了巴庫的同盟國軍隊與後方的陸上聯繫。德國政府緊急調停,要求蘇俄軍隊停止進攻,退回到1931年《新巴庫協議》約定的邊界一側,卻遭到了蘇俄政府的強硬拒絕。俄國人限令同盟國軍隊在三天內全部撤離巴庫,否則將以武力發動進攻。
奧斯曼蘇丹邁吉德二世雖沒有出席這場隆重的慶典,風頭正勁的皇位繼承人艾哈邁德親臨阿巴斯港,大維齊爾(相當於政府總理)恩維爾、海軍總司令阿巴斯等一眾達官顯貴紛紛亮相。當列隊于霍爾木茲海峽的觀禮艦艇紛紛鳴響禮炮之時,場面何其壯觀,誰能料到這樣一場戒備森嚴的政治秀竟然會變成一場政治災難——典禮進行中,艾哈邁德坐乘的觀禮艦「蘇萊曼一世」號突然發生爆炸,並在不到15分鐘的時間里傾覆,這位帝國繼承人在僕從的保護下倉惶離艦,但他所乘坐的救生艇在吊放過程中意外翻轉,艾哈邁德從四米多高的地方掉落水中,最終不幸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