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第七卷 和平萬歲

第118章 大衛的鐵騎(中)

第七卷 和平萬歲

第118章 大衛的鐵騎(中)

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區名義上歸屬於阿拉伯王國,阿拉伯王國官方代表不在國聯控訴敘利亞軍隊侵略本國,國聯對敘利亞軍隊的行動根本無能為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猶太人要麼任由敘利亞軍隊開進特拉維夫為所欲為,要麼就只能以自己的力量去抗擊為數眾多的敘利亞正規軍。
1948年初夏,隨著從新聯合王國購入的戰車運抵此地,這座名為黑桃K的拖拉機工廠儼然成為了猶太戰車部隊的搖籃。在堆滿各種貨箱的倉庫里,120名有過各種駕駛經驗的猶太人——拖拉機駕駛員、卡車司機還有摩托車手,在愛爾蘭教官的指導下開始學習戰車駕駛,400名經過精挑細選的志願者則以同樣的方式接受戰車操作維護的培訓,以便選配車長、炮手、無線電員。
一場鐫刻著勇氣和不屈的戰鬥,在特拉維夫以北的海濱小鎮哈代拉率先拉開序幕。1200多名猶太民兵,在愛爾蘭外籍兵團「尼古拉」營400多名戰士的協同下,據守臨時構築的防禦工事,迎擊約1500人規模的敘利亞先遣部隊。乍看之下,守衛者既有人數優勢,又據地利人和,但綜合雙方戰力,局勢可不容守衛者有分毫的樂觀。敘利亞共和國誕生於奧斯曼帝國日薄西山之時,他們先是以武力驅逐了奧斯曼軍隊,然後又在土耳其內戰中出兵支持土耳其共和國一方,擁有一大批實戰經驗豐富的官兵。近年來,敘利亞軍隊的建設和發展一直得到了土耳其人的大力協助,同時又跟積極向東擴張影響力的義大利保持著密切聯繫,軍備狀況較為理想。從圍繞巴勒斯坦主權的幾次武裝衝突來看,敘利亞軍隊的兩個王牌師素質頗高、戰力甚強,對抗阿拉伯王國一線部隊基本上能夠以一當二。讓猶太人感到些許慶幸的是,此次進入巴勒斯坦的敘軍部隊並沒有出現那兩個王牌師的番號。不過,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位於該國西南邊陲,與巴勒斯坦地區僅僅是一箭之隔,而敘利亞北方接壤土耳其、東邊挨著伊拉克、西面是浩瀚地中海,陸軍主力通常部署在大馬士革周邊,也就是說,一旦前線戰事有變,敘利亞人能夠非常迅速地將他們縱橫沙場多年的兩個王牌師派遣上陣。
天亮之後,對面的敘利亞人沒有急匆匆地發動進攻,而是一邊不急不忙地生火造飯,一邊以重迫擊炮和步兵炮對哈代拉展開炮擊。八時許,敘利亞官兵吃完了早餐,而從敘利亞方向飛來的戰機編隊也恰好抵達。飛機加火炮的一通狂轟濫炸,幾乎把哈代拉變成了瓦礫堆。在愛爾蘭外籍兵團官兵的教導和幫助下,大多數猶太民兵都在陣地後方的掩體里躲過了炮火和炸彈的殺傷,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被這樣的陣仗嚇得不知所措了,等他們回到陣地,眼見數千敘利亞士兵以浩大的散兵陣列推壓過來,沒幾個人不是哆哆嗦嗦。縱然如此,這些自小接受猶太教義熏陶,厭倦了顛沛流離也受夠了外族欺凌的猶太戰士們沒有一個擅自逃跑的,所有人都一動不動、一聲不吭地握著武器,等待著射擊的指令。
縱觀歷史,不少國家的戰車工業都是從拖拉機工廠脫胎而來。抱著這樣的想法,猶太人在40年代早期于特拉維夫建立了他們的第一座拖拉機工廠,以合作的方式組裝美國卡特彼勒農用拖拉機和履帶式推土機。到了40年代中期,該工廠每個月能夠組裝出20台拖拉機或推土機,可以對返廠的拖拉機、推土機進行全面維護,並具備了自行生產部分零部件的能力。
一千米、八百米、五百米……敵人越來越近,裝甲車輛的轟鳴聲清晰入耳,沙沙的腳步聲彙集成片,猶如秋風吹拂枝葉。為了盡量掌控局面,「尼古拉」營的俄籍戰士們除保留一個連集中使用外,其餘人員全部分散到了各猶太民兵分隊,在他們的帶領下,猶太民兵們紛紛子彈上膛,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前方的敵人……
守衛者超乎想像的強悍火力給了敘利亞先遣部隊悶頭一棍,損兵折將的敘利亞人展現出了正規部隊訓練有素的一面,他們先是示敵以弱,故意讓撤兵顯得散亂不堪,同時在側翼埋伏了未投入進攻的預備隊。見守衛者沒有前來追擊,他們井然有序地收攏部隊,在炮火射程之外就地挖設工事,當天沒有再向哈代拉發動哪怕是試探性的攻擊。
不久,敘利亞共和國以邊境城鎮遭到武裝暴徒襲擊為由,再度出兵進入巴勒斯坦,但敘利亞軍隊入境之後,並沒有把矛頭指向那些在巴勒斯坦地區橫行肆虐的武裝分子,而是殺奔這個地區最為富庶的特拉維夫和雅法。對於敘利亞軍隊的侵略行動,阿拉伯王國這一次的表現十分反常,戍守西北邊境的邊防軍幾乎是不戰而退,駐紮在巴勒斯坦沿海地區的正規軍隊無所作為地任由敘利亞軍隊鍥入防區,而阿拉伯王國裝備最精良的幾個師都集結在數百公里之外的首都區,按照他們以往的行軍效率,沒有十天半個月是不可能前來增援的。
臨近黃昏的時候,猶太民兵組織的偵察機在哈代拉以北發現了大約一個旅的敘利亞軍隊正向南行進,按照正常推算,這支敘利亞軍隊在跟先遣部隊會合后,最遲會在次日清晨對哈代拉發動攻勢,進攻一方不但握有3-4倍的兵力優勢,還有一定數量的迫擊炮和步兵炮投入戰鬥。眼看一場惡戰在所難免,猶太民兵組織決定將留在哈代拉的居民連夜撤往特拉維夫。數十輛公交車和貨車及時從特拉維夫趕到哈代拉,帶來了500多名民兵和300多名「尼古拉」營戰士,把哈代拉所有的老弱婦孺全數撤走。接下來整整一夜,猶太民兵和效力于愛爾蘭外籍兵團的俄籍官兵們都在挖掘和鞏固工事,及至天明,一座原本整齊潔凈的海濱城鎮已然變成了壕溝縱橫、障礙遍地的要塞區。
猶太復國主義者別無選擇,只得拿起武器對抗敘利亞軍隊。
正當猶太學員們以全脫產的方式在黑桃K工廠夜以繼日地進行訓練時,一如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擔心的那樣,有阿拉伯王國或敘利亞在背後撐腰的阿拉伯武裝分子不甘於阿莫納鎮的慘痛失利,在巴勒斯坦地區掀起了針對猶太人和猶太人聚居區的襲擊浪潮。一時間,處在特拉維夫民兵警戒圈之外的猶太人惶恐不可終日,許多人都想方設法撤往特拉維夫,阿拉伯武裝分子則趁機埋伏在通往特拉維夫的道路旁,洗劫乃至殘害過往於此的猶太人,無數的猶太人家庭因此遭難。不僅如此,那些位於特拉維夫周邊的猶太人村鎮也頻頻遭到阿拉伯武裝的侵擾,他們往往化整為零,襲擊、綁架在村鎮周邊農田裡勞作的猶太人,勒索他們的家人,而且即便交納了贖金也有可能遭到撕票。
戰鬥伊始,此番在巴勒斯坦地區如入無人之境的敘利亞軍隊並沒有把猶太人武裝看在眼裡,他們以十數輛裝甲戰車為先鋒,大股步兵緊隨其後,未實施炮火壓制便呼啦啦地涌了過來。缺乏經驗的猶太民兵們依舊沒能沉住氣,不等對方步兵全數進入槍彈射程就開了火。這一次,「尼古拉」營的俄籍官兵沒有任何的含蓄,直接以機槍和迫擊炮火力招呼暴露在開闊地帶的敘利亞人,並以80毫米口徑的車載無後坐力炮發射破甲彈,當場摧毀了近半數的敘利亞裝甲戰車。
面對這般險惡的局面,猶太復國主義者決定加快建立猶太人國家的步伐,他們的資金源源不斷轉往新聯合王國,換來數量龐大的武器裝備、彈藥輜重。至1948年7月,除先期抵達的「穆罕默德」營以外,愛爾蘭外籍兵團又有「尼古拉」營、「拿破崙」營這兩支勁旅抵達,最為彪悍的「維京」營也調來一個戰車連以及營屬輜重維修部隊,至此集結于特拉維夫的愛爾蘭外籍兵團已有近3000人,猶太民兵的數量亦擴充了兩倍有餘,每天清晨和黃昏,特拉維夫各處廣場、空地幾乎都是積極訓練中的民兵,繁忙的港口城市簡直成了一座大兵營。
趕在天亮之前,特拉維夫猶太民兵的第一裝甲中隊也趕到了哈代拉支援戰鬥。這個中隊裝備了2輛「巡邏兵」和8輛「重步兵」,各戰車組乘員都是第一批戰車學員中訓練水平最好的。在聯合作戰參謀部的指揮下,這些戰車沒有直接開入城鎮,而是在右翼的農莊里以庫房和灌木林埋伏下來。
其實按照新聯合王國軍方的建議,這些猶太學員最好能夠前往愛爾蘭接受為期6-8個月的專業培訓,可猶太復國主義者急切地希望他們高價購入的戰車能夠形成戰鬥力,而巴勒斯坦的局勢變化也不容他們一來一回的折騰,雙方最終決定以現場教學、以戰代練的方式培訓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第一批戰車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