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第七卷 和平萬歲

第172章 皮亞韋河之戰(下)

第七卷 和平萬歲

第172章 皮亞韋河之戰(下)

在照明彈的光芒照耀下,意軍P-43戰車稜角分明的輪廓畢現無疑。
在這個時空,新聯合王國軍隊的輔助裝備配置標準等同甚至超過了德國軍隊,手提式無線對講機和背負式調頻步話機早已成為大批量裝備的制式裝備。正常情況下,步兵單位的無線對講機下發至排一級,調頻步話機下發至連一級,而空降部隊的戰鬥負荷低於輕步兵單位,除非是以班為單位實施小規模分散作戰,否則也是講對講機和步話機配備到連排級單位。
這次有戰車扛線,意軍迅速越過了之前受阻的河灘。涉水渡河的過程中,戰車發動機發出陣陣沉悶轟鳴聲,長身管的75毫米戰車炮不斷轟擊著對岸的陣地,車載機槍也在反覆掃射,這使得意軍攻勢空前旺盛。
就代價和後果而言,第一條路顯然要較第二天更具可行性,畢竟聯軍先期投入空降作戰的傘兵部隊只有13000多人,平均下來,用於攻擊和佔領一個城鎮的部隊不超過600人,進攻並佔領村莊的往往只有一個排甚至是一兩個班,而意軍在皮亞韋河以東30公里範圍內駐紮了至少十萬人馬,他們不但可以火速抽調數以萬計的部隊向後反擊,還能夠調動部署在的正規軍以及後備部隊進行策應,給聯軍空降部隊來個「夾餡餅」。
初次進攻遭到重挫,意軍此後一個多小時再無任何動靜,接著是時斷時續、前後持續近兩個小時的炮火攻擊。面對威力較迫擊炮高出許多的野戰炮火力,霍瓦特的班再度出現人員傷亡,而且在精神上承受著空前的衝擊——若是意志不夠堅強,信念不夠堅定,即便經過充分的訓練,也會在炮火的轟擊下暫時失去鬥志甚至陷入崩潰。
「MG-43?」班裡資歷最老的一等兵對這聲音很是驚奇。
儘管擺脫了以往義大利戰車遍布鉚釘的落後形象,各項性能均已達到或超過列強國家現役主力戰車的平均水準,但P-43還遠沒有強大到主宰戰場的程度。在不足百米的距離上,愛制1944式單兵火箭筒只要命中,基本可以確保擊穿,兩到三發命中足以達到摧毀效果。於是,義大利人的攻勢很快在皮亞韋河之中受到遏制,意軍步兵死傷不堪,倖存者紛紛後撤,而投入戰鬥的P-43隻有幾輛得以退回到西岸……
沒過多久,聯軍空降部隊向對岸派遣的偵察尖兵涉水渡河,返回西岸。時值枯水季節,皮亞韋河中上游的大部分河段都可以徒步通過,自然也就擋不住常規履帶車輛,據河防守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可言。事實上,聯軍的空降作戰之所以能夠迅速得手,義大利人並沒有料到聯軍會在邊境防線後方的皮亞韋河流域實施大規模空降作戰,要知道兩者之間遍布崇山峻岭,愛爾蘭人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似乎根本使不上力氣,按照以往的作戰經驗,若是地面部隊不能夠及時撕開正面防線,光靠空降部隊是無法贏得戰役勝利的。再者,現階段抵達奧匈帝國的新聯合王國軍隊僅有十數萬人,在屯兵百萬的意奧邊境戰場只佔很小的比例,似乎不足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那麼這場戰爭的陸上部分,理應以義大利和奧匈帝國陸軍部隊最熟悉的方式進行……
霍瓦特豎起耳朵仔細辨認,而後解釋說:「不是原版MG-43,而是義大利人仿製的伯萊塔-46型機槍,除了口徑不同,跟MG-43沒什麼差別。聽說能裝備這種武器的,必定是義大利的精銳部隊,因為產量不大,在專利權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國際糾紛。說白了,這是義大利人是偷師學來的技術!」
連番折騰之後,時間臨近午夜,對岸傳來了刺耳的金屬履帶聲。霍瓦特清點了一下人員和彈藥,順帶叮囑機槍手和火箭筒手相機行事,其餘戰鬥人員各自做好準備。不出所料,意軍隨後以數十輛戰車為先導發動第二波攻勢。
連串子彈不斷從這段四五十米寬的河面飛過,霍瓦特和他的士兵們各自隱蔽在散兵坑裡,靜靜關注著對岸的情形。不多會兒,義大利人的迫擊炮也加入到火力壓制的行列中來,只不過在夜幕下,這種射擊顯得較為盲目。約莫二十分鐘的掃射壓制,霍瓦特的班沒有出現任何人員傷亡,也沒有武器彈藥的損失,人人都像彈簧一樣,時刻準備著對付敵人的攻擊。
經過這一個白晝的鏖戰,皮亞韋河沿線11座城鎮和46座村莊,96%都落入了聯軍之手,在皮亞韋上游的貝盧諾城,聯軍地面部隊已與空降部隊會合,從而建立起了一座堅固的橋頭堡。這意味著意軍邊境防線上的60萬軍隊陷入了聯軍的前後夾擊。要想擺脫遭受圍困乃至慘被殲滅的厄運,義大利人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重新奪回貫通皮亞韋河兩岸的通道,要麼利用威尼克南部港口經海路撤離。
視線中,那些頭戴意式鋼盔、身穿迷彩作戰服的義大利士兵彷彿呆萌的火雞般被一一射中,然後仰頭往後倒去,即便如此,後面的人還是前赴後繼地走出灌木叢,不少人幾乎是一踏上河灘就被射殺。這種單調而又觸目驚心的場面持續了十來分鐘,直到發現己方機槍和迫擊炮火力根本無法壓制對面的敵人,麾下的士兵們還未渡河便已死傷慘重,意軍指揮官才叫停了攻擊。
當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消失在西面天際,河面突然傳來轟然一聲巨響。眾人循聲望去,只見科勒納諾城通往對岸的橋樑籠罩在一大團硝煙當中。很顯然,這是聯軍空降部隊為防範意軍反撲而實施的主動爆破。
「據營部派出的偵察兵所說,是義大利陸軍第19步兵師,一線部隊!」通訊兵丟下這句話,便匆匆朝下一個班跑去。
片刻過後,幾發照明彈冉冉升空,河西岸這邊的陣地開發迸發密集槍聲,霍瓦特一面低吼「開火」,一面藉助照明彈的光亮用手中的突擊步槍對敵人「點名」。
炸橋之後沒過多久,對岸便隱隱傳來了槍聲。霍瓦特爬上磨坊稍作觀察,遂令士兵們做好戰鬥準備。他們現有武器包括1挺7.92毫米口徑的MG-43通用機槍、7支5.6毫米口徑的Stg-45突擊步槍、1支胡伯特III型半自動狙擊步槍、1具1944式50毫米火箭筒,火力強度足以碾壓意軍半個排,而且經過戰地補充,他們配備三個基數的彈藥,鑒於義大利軍隊在運動戰中的一貫表現,用這些武器和彈藥用來防守陣地應該是綽綽有餘了。
槍聲漸漸平息下來,霍瓦特無暇多想,他側身倚在散兵坑裡,一邊從子彈包里抓齣子彈,熟練地往打光了的空彈匣裏面壓,一邊小心翼翼地探頭觀察對岸的情況。當河面和兩邊河岸再度被照明彈照亮時,密密麻麻的意軍屍體讓他心驚肉跳:一支精銳到裝備伯萊塔-46型通用機槍的義大利步兵部隊,居然像飛蛾撲火一樣打仗,究竟是準備不足以致慌不擇路呢,還是戰術素養多年來毫無改觀?要知道自二戰結束以來,義大利的軍費投入始終穩居世界前六,軍隊規模僅次於德美蘇日奧,且現代化武器裝備的數量和質量均超過了老邁的奧匈帝國,因而號稱「同盟陣營第三軍事強國」。
在科勒納諾城外的一座小磨坊旁,迪諾·霍瓦特和他的士兵們在下午挖掘好的掩體里吃著簡易的戰地晚餐。這個愛爾蘭傘兵戰鬥班編有14名士兵,經過一個白晝的戰鬥,付出了2人陣亡、1人重傷以及1人失蹤的代價,好在彈藥消耗得到了及時的補充——從午後開始,聯軍運輸機在貝盧諾城郊野戰機場坑坑窪窪的跑道上降落、起飛,為傘兵部隊帶來了增援部隊和作戰物資。
瞥見有不少身影出現在東岸的河灘上,霍瓦特以沉穩有力的嗓音提醒自己士兵們:「注意了……射擊準備……」
「各班注意!敵人已經抵近河岸,隨時可能發動攻擊,我們的任務是嚴守陣地,絕不讓敵人在河西岸站穩腳跟!」排里的專職通訊兵從相鄰的陣地帶來了實時戰鬥指令。
「先生們,大家都聽到了,我們要面對的是意軍一線部隊,沒準還是什麼歷史悠久的王牌師,我們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覺得義大利人好對付……」霍瓦特話沒說完,忽地從對岸射來一串子彈,等它們從頭頂上方嗖嗖飛過,清脆的機槍聲才赫然傳來。
「對面是哪支部隊?」霍瓦特問道。
得益於聯軍強大的空中壓制和空中運輸能力,準確地說是受益於新聯合王國發達的航空工業和雄厚的軍事儲備,聯軍為空降部隊提供了充足的火力支持,而且在戰線穩定之後,能夠以每小時2000-3000人的速度向空降地域輸送支援部隊。至下午6時許,皮亞韋河沿線的聯軍戰鬥人員已經超過28000人,其構成主要是愛爾蘭皇家第1空降師和奧匈帝國「閃電」突擊師,前者是歐洲首屈一指的王牌空降部隊,後者則是一支以運輸機為載具實施快速機動的輕裝戰鬥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