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血》第九卷 天下一統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不屈定海

第九卷 天下一統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不屈定海

想起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攻佔廈門的戰例,何伯還是決定試一試運氣,因為太平軍的炮台無法移動,而自己的艦隊可以移動,因此何伯決定用數艘艦隻固定轟擊一座炮台,然後逐一清除所有炮台的戰法。
但狡猾的太平軍海軍艦船一晃就跑了,何伯帶領艦隊搜尋了一圈也一無所獲,當他們回到廈門外海的時候,發現原來重傷停錨在這裏的兩艘戰艦已經被太平軍戰艦擊沉了,漂浮在海面上的船員被救起後向何伯描述了太平軍海軍來襲的場面。
定海的軍民們一下子就炸開了鍋,很快軍人們被他們的軍官組織起來,民夫百姓們開始撤往安全的城內和縱深陣地,官兵們緊張的掀開炮衣,準備彈藥,各支部隊開始進入各自的預設陣地。一切都有條不紊,一切都組織得很好,以至於一切到位之後,時間只過去了半個時辰,一些官兵甚至還有時間在戰壕或是炮位上吸一口煙,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
這一切都交給香港總督去煩惱吧,何伯第二天換乘另一艘戰艦信念號作為旗艦帶領艦隊出航。而香港總督額爾金爵士則開始了他的煩惱,香港這個地方根據後來調查得知,至少潛入了上百名的太平軍間諜或密探,甚至有更多人活躍在香港,額爾金爵士至此開始了香港的情報諜戰,他的任務就是抓獲這些討厭的情報人員,可惜直到後來戰爭結束,他也沒能徹底清理乾淨香港這個地方,太平軍的間諜和密探一直活躍在民間。
二十多年前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定海雖然兩次陷落,但卻沒有如同英國人想象的那樣,定海變成第二個新加坡。第一次被佔領之後,定海軍民百姓進行了強烈的反抗,英軍在這裏得不到物資供應的保障,單獨外出的洋人下場往往就是被人活活打死,實在待不下去了,就在第二年年初,從中國方面要回了得忌刺士、拿布夫人和安突德等二十多個俘虜,從定海撤退到了廣東。
舟山外海,英軍艦隊司令何伯有些氣惱,自從十天前離開香港,北上尋找太平軍艦隊主力之後,他指揮的這支三十六艘艦船組成的艦隊就一路上不順利。
暴跳如雷的何伯反覆搜尋了廈門海域,但卻一無所獲,面對廈門要塞般的海防,何伯只得命令繼續北上尋找戰機,他不相信太平軍能將南方所有海港城市都修建得如同廈門一般銅牆鐵壁,於是他帶領艦隊朝著舟山群島而來……
還有六天便是國人傳統的中秋節,西王主政之後,修改了天國此前的曆法,採取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作為年曆,同時又以傳統的農曆作為參照補充,中秋這個節氣和重要的節日得以應時而來,而不會出現歷史上因為天國曆一年366天而導致中秋節的時候,天上的月亮卻是個半圓。
與寧波郡隔海相望的定海縣卻沒有絲毫的節日氣氛,定海縣城內外絡繹不絕進進出出的都是軍民百姓,他們中有到前沿炮台進行加固工程的民工,有奉命前往駐防的軍人,還有負責巡視的鄉兵,整個定海在三個月前太平軍與英法宣戰之後,就開始了積極的備戰。
臨出發前的晚上,他乘坐的王子號戰艦遭到太平軍水鬼的水下爆破,船底開了個大口子,幸好搶救及時,船隻擱淺在岸邊沒有沉沒。對此何伯非常惱怒,太平軍的水鬼怎麼會出現在香港?還神不知鬼不覺的突破岸邊碼頭和水上小艇的巡邏,潛在水中接近他的旗艦?
廈門是他第一個目標,他覺得與其在茫茫大海中尋找,還不如來個圍點打援,只要威脅到太平軍的港口城市,太平軍海軍一定會出現的。
1843年倫敦費塞爾公司出版了英國著名水彩畫家托馬斯·阿羅姆的《中國:那個古代帝國的風景、建築和社會風俗》一書,在這本英文畫冊中阿羅姆明確地指出舟山群島的地理位置是「東海第一門戶」:「舟山,形如巨舟,是中國的第四大島,橫在杭州灣上。有言道:寧波之防在舟山,舟山之險在定海。寧波是浙東巨鎮,建在甬江上,有舟山本島和舟山群島作天然屏障。甬江口的鎮海、舟山島上的定海,成倚角之勢,控扼著經舟山群島到寧波和杭州灣的海上通道。定海有這樣重要的位置,自然是東海第一門戶。」
但何伯來到廈門后,被太平軍在廈門的防禦給嚇了一跳,時任廈門軍政司司長的陸朝安花下了200萬兩銀子在廈門整軍備戰,共部署了50處大小炮台,400位以上的岸炮,5680名守軍,另外還鄉兵9274名。廈門島南岸的炮兵工事全用堅固的花崗岩築成,稱石壁,與鼓浪嶼和龍海嶼仔尾兩個炮台形成三點交叉火力網,由279門新式火炮嚴密封鎖航道。可以說,廈門已經成為當時太平天國南方最強大的海防要塞之一。
英軍第二次佔領定海后的第六天,在定海設立政府,次年1月,又宣布定海與香港為國際自由貿易港。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條約》簽訂,英國除了得到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將香港割讓給英國以及賠款等條款外,第十二條還特別規定:「惟有定海縣之舟山海島、廈門廳之古浪嶼小島,仍歸英兵暫為駐守;迨及所議洋銀全數交清,而前議各海口均已開闢俾英人通商后,即將駐守二處軍士退出,不復佔據。」1846年3月12日,中英訂立《退還舟山條款》,主要內容是:「英軍退還舟山後,舟山等島永不給與他國;舟山等島若受他國侵略,英軍應為保護無虞,仍為中國據守。」等。5月17日,英軍從定海城內撤到海邊,被英國軍隊侵佔四年另九個月的定海終於再次回到祖國懷抱。
於是何伯發難了,按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要徹底清除所有的岸上炮台,可能他的這支艦隊就會全部折在這裏。正騎虎難下之時,擔任外圍警戒的戰艦傳來消息,遠處發現幾艘太平軍的戰艦窺伺。大喜之下的何伯馬上命令撤出戰鬥,轉為開出外海尋找太平軍艦隊。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第三次定海之戰極有可能再次爆發,而入侵的主力軍還是那支曾宣稱「舟山等島若受他國侵略,英軍應為保護無虞」的英軍。不過此時據守定海的卻不再是清軍,而是那支新興的太平軍。
半山翠竹半山松,七分留岸陸,三分插海中,竹山門雄赳赳聳峙在舟山的定海城南。二十多年前,清軍就是在這裏和來犯的英軍艦隊誓死拼殺,二十多年後,這裏的炮台和縱深防禦陣地已經修葺一新,新式建材水泥的廣泛運用讓這裏的炮台看起來更加的堅固。
竹山門外海一片靜悄悄的,太平軍的海軍東海艦隊沒有艦船在這裏,太平軍的海軍制定的策略就是避免以弱敵強的游擊策略,所以並沒有哪怕是一艘戰船在定海外海巡弋,而僅僅有幾艘小型的快速帆船作為警戒和聯絡的船隻在此處巡弋。
小艇上的水手數人奮力划著木漿,很快登上岸來,岸邊一眾軍民百姓馬上將他們圍住了。
雖然兩個月前英法聯軍的艦隊在上海吃到了一場敗戰,鎩羽而遁返回了南邊的香港,但定海全體軍民並沒有鬆懈下來,相反他們的備戰更加積極了,他們知道洋人一定會來報復的,定海就是他們的首要目標!
結果是可悲的,雖然敵人的炮台不能移動,但岸上的火炮不再是二十多年前滿清使用的那種落後火炮,數艘戰艦圍攻鼓浪嶼炮台一個小時之後,換來的代價是英法艦隊兩艘重傷,一艘沉沒,鼓浪嶼炮台大半被毀的戰果。
阿羅姆還指出,1840年鴉片戰爭中英國對舟山的侵佔,是與舟山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條件有關:「英國人早就調查好了航海路線,摸清了舟山的地形。他們知道,舟山島是中國的第四大島,形狀酷似新加坡,而比新加坡更大。海島的最近處里大陸十多公里,既可獨立,又方便聯繫。他們的野心是武力佔領,強行開埠,把舟山的定海變成第二個新加坡。」在英國人的眼中,舟山是一個群島,島嶼眾多,海岸線綿長,水域寬廣,水深浪平,具有得天獨厚的港口條件,為他們進行中外航運和貿易提供極大的便利。
離開香港錨地之後,何伯這次傷勢初愈,意氣風發的帶領強大的艦隊北上,他很快就忘記了王子號事件的不快,他氣勢洶洶的準備尋找到太平軍海軍艦隊的位置,然後大幹一場。
十天前,太平軍東海艦隊的聯絡船前來通報敵情,一支三十多艘戰艦組成的英法聯軍艦隊從香港起錨,往北而來,根據可靠情報,目標就是舟山定海!於是乎,定海的軍民們更加抓緊時間做起最後的努力,竭盡所能加固岸上的陣地和炮台。他們不想第三次被洋人佔領此處,國人都說事不過三,要是定海第三次還被佔了,定海的軍民們都將一輩子抬不起頭來,不屈的定海將再一次抵抗外來的強敵!
時值正午,一艘定海太平軍岸防快速帆船扯滿了風帆快速往定海趕來,帆船桅杆最高處升起了代表敵情的旗幟,那是一面刺眼鮮紅的旗幟,臨近竹山門時,船上的水兵們鳴響了船上的號炮,跟著帆船在不遠處停住,放下一艘小艇后,帆船迅速朝著寧波而去。
「外海大批洋人艦隊出現,距離這裏還有不足一個時辰的海程!」剛踏上岸邊,傳訊的水兵就大聲叫嚷起來:「老少爺們,備戰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