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盜》第六卷 決戰天下

第八章 募兵制

第六卷 決戰天下

第八章 募兵制

謝慕華看到曹彬的神色,就把他的想法猜了七八分,接著說道:「其實為了防止將領專權。現在大宋的募兵制要改。」
「這些事,我一個人一個腦袋,也不知道要想多久才能有完美的結果。自然是要大傢伙兒群策群力。一起出主意想辦法的。」
假如謝慕華真的能夠對契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那麼從幽燕以北,直到上京,大片大片的黑土地就可以控制在漢人的手中。那些土地,哪怕養活幾百萬人都行。契丹人不種田,難道咱們漢人還能不會種田嗎?
而以前像趙匡胤這樣的叛亂,直接就是三軍總司令級別的背叛。如此一來,自謝慕華之後,也很難有人把個人威信遍布全軍了。
千人左右?
其實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唯一一個實行募兵制的朝代,從制度的先進性來說,宋代的確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一個巔峰時期。
「兵貴精而不貴多。」
人都是現實的,不能永遠活在理想之中,當最初的激情漸漸淡去的時候,大家思考的依然是生存的問題。
而契丹人沒有入侵,那漢人們想的就是,今天能不能吃飽肚子,明天要拿什麼去賺錢,後天是不是敢娶個老婆生個孩子。
所以,一個國家的兩大支柱,軍隊和財政。謝慕華只需要去煩惱,如何解決軍隊的問題就行了。而且,有錢好辦事,只要能抓住大權,把自己的政策轟轟烈烈的推廣下去,就足以解決許多問題。
「最好的辦法,是保持軍隊的基本編製,但是控制規模在千人左右。但凡需要大軍出動者,皆臨時整編。」曹彬說道:「這個辦法,相公以為如何?」
曹彬有些犯愁,宋軍現在的體制問題在於宋朝繼承的是唐末五代的傳統,採用募兵製作為國家兵役制度的主體。
軍費開支巨大,訓練費用就開始匱乏,使得宋朝在軍隊的訓練和紀律管理方面非常疏忽。軍隊在招募之後,沒有嚴格的訓練和紀律,導致產生嚴重的腐敗。
而且,五大轄區之內,一旦出現異常情況。中央也有足夠的時間來反應內地的叛亂。若不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那種龐大造反趨勢,一點點小人利欲熏心,想要做出什麼勾當來,那要消滅他們,實在是太簡單了。
募兵制本身對軍隊的戰鬥力並沒有不利影響。在募兵的戰鬥力方面,唐後期以募兵為主的軍隊,仍然具有較強的戰鬥力,甚至由於其高度職業化而更勝府兵一籌,河北地區的藩鎮正是依靠這些軍隊而將契丹等民族擋在塞外;至五代時期,周世宗大敗遼軍靠的也是全面募兵制招來的雇傭兵;宋朝太祖太宗時期,全國更是清一色的募兵,但戰鬥力同樣很強,兩次北伐的失敗是宋朝指揮方式、臨敵決策和後勤保障上出了岔子,而不是軍隊戰鬥力的問題。
謝慕華看曹彬接受自己的意見,接著說道:「除了種地之外,我們也要鼓勵年輕人蔘軍。當兵,可以給予他們足夠的好處。比如,他們退伍之後要做生意,可以減免賦稅。他們的後代若是想讀書考科舉,地方要給予教育上的支持。總之,是要把加入禁軍,當成一個光榮而又有實際利益的事情來辦。」
謝慕華感興趣的說道:「願聞其詳。」
「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謝慕華自信滿滿的說道:「軍制要改,兵員素質要提高,陣痛只是一時的。從長遠來看,那是絕對有百利而無一害。地方的官員要積極配合軍隊建設。別的不說,現在大宋的人口並不算多。我們可以鼓勵不適合留在軍中服役的官兵去開墾荒山。他們開墾出來的土地,即為私有,只需要朝國家繳納一些象徵性的錢財,以後按年朝地方交上基本的賦稅,便可以永遠的持有下去。我相信,這樣可以激勵許多人去開墾荒田。」
就好像當契丹人虎視眈眈想要入侵中原,漢人們可以放下一切團結起來,跟契丹人戰鬥到底。
主要的軍隊維持在三十萬之間就行了。
曹彬解釋道:「從中唐以來,就有著『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的惡習。朝代國家的更迭,讓人目不暇接。所以太祖皇帝杯酒釋兵權,我們都明白的。非如此無法長治久安。」
一千多人,就算是一個團吧,按團為單位,比方一個軍下屬九個團。直接領兵的是九個團長們,而不是上面的師長軍長。九個團長不可能一起造反吧?零星可能出現的問題,就簡單的多了。
這種做法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民起義暴動的危險,但從長遠上講,這也給軍隊帶來巨大的戰鬥力下降問題。同時,由於宋朝朝廷不考慮已有的軍隊數量,無限制地募兵,「吏以所募多寡為賞罰格,諸軍子弟悉聽隸籍,禁軍額員多選本城補填,故慶曆中內外禁、廂軍總一百二十五萬」,導致軍隊數量激增,造成軍費支出上的巨大黑洞。
「好。」謝慕華想也不想,馬上應允下來。
曹彬想了想,說道:「相公,自從商周以來,軍隊的建設一直是以十五為基礎。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軍隊編製都不相同,但是共同點是軍隊的編製越來越大,發展到後期,秦國已經有了『二五百主』,也就是一千人以上的整體編製。」
曹彬一看就知道謝慕華還有很多點子沒說出來,笑呵呵的說道:「謝相公,不如就在我這寒舍,備些菜肴,咱們長談一番可好?」
自宋朝以後,無論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還是吹噓的天花亂墜的什麼「康乾盛世」都遠遠達不到宋朝的水準。
「其實按照謝相公的想法,也不是不可行。只是突然進行這樣的整改,整個禁軍就要面臨大裁軍。提取精兵是一方面。可是讓他們放馬歸山之後,如何安置這些已經退伍的官兵,就是個問題了。」曹彬愁眉苦臉的說道。
宋代並沒有鼓吹任何一個時期是XX盛世。但是宋人可以很驕傲的說,放在五千年的歷史中,整個宋代都是經濟上的盛世。
謝慕華一想,頓時清清楚楚。其實曹彬的意思,暗合後世的軍制,也符合中國古代軍隊的發展,大軍建制是要越來越小。
曹彬點了點頭,謝慕華這個想法是十分現實的,經過了五代十國的混戰之後,如今大宋的人口還真的不算多。相對來說,土地還是夠用的。
「好辦法。」謝慕華心中還有一些主意,想要跟曹彬再研究一下後來曾國藩是怎麼建立湘軍體系的,還有就是清朝綠營的優劣等等。
造反這種事,謝慕華是十分明白的。按照中國人的性格,不是逼得一點活路都沒有,誰也不會去做殺官造反的事情。朝政只要清明,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造反的人,就幾乎不會出現。
謝慕華認真的說道:「曹相公等,在軍中有著赫赫威名,有著豐富的經驗,你們的意見對於我來說,太寶貴了。希望曹相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都多多說出來。」
每個軍區都要負責自己轄區的安全。其實內陸怎麼可能有外敵入侵呢?最多是有人造反罷了。
許多官兵嚮往的都是「幾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農民只要有了地,就什麼都不怕。他們離開了軍隊,生活依然有保障。大宋並不缺錢,現在還有日本的金銀源源不斷的送過來。給予退伍官兵適當的安家費,是絕對做得到的。
經歷過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曹彬,早已看透了帝王權術,謝慕華這麼一說,又隱約喚起了曹彬當初的一絲激情。
謝慕華侃侃而談:「保持軍隊的素質,重在練兵和實戰。而保持軍隊的數量和質量,就要不斷有新人湧現,不斷有老人離開。咱們大宋的軍制,按照現在的規模發展下去,很容易就形成了冗兵,對於軍隊素質的提高一點兒好處都沒有。所以,我想把軍隊的年齡控制在十八歲到三十五歲之間。」
宋軍只要能保持完整強悍的戰鬥力,能夠維持著趙匡胤建國之初那支鐵血雄師的本色。這樣的軍隊,有三十萬人,足夠挑戰契丹了。
哪個不聽話的,就殺。謝慕華已經具備了作為獨裁者的基本要求。
這句話,曹彬是十分認同的,苻堅八十萬大軍被數萬東晉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曹操以少勝多打出官渡之戰。隨後又在赤壁之戰作為反面教材證明了兵多不是取勝的關鍵。
宋朝的募兵制在招募方向上有著嚴重問題。其招募的對象經常是一些市井流氓、強盜;同時自北宋開始,每逢災荒年,朝廷就要從災民、流民裏面大量募兵,以消除民間暴動的隱患。
中原地方很大,如果說每地均要駐防的話,需要的軍隊數目的確不少。但是謝慕華提出的軍區制度,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這個問題。
「謝相公這些話,的確發人深省。」曹彬沉重的點了點頭。
在軍隊編製上,宋代實行禁軍和廂軍兩級體制。其中禁軍是正規軍,主要的作戰任務由他們承擔。而廂軍名義上是軍隊,實際通常只從事工程、運輸等等後勤任務,甚至經常擔任各種雜役。
「其實還有個別的辦法。」曹彬笑道。
這些話,假如是面對著趙匡胤,曹彬是絕對不敢說的,但是對這謝慕華,就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了。況且,謝慕華種種做法,已經表明了他是一個改革派的身份,曹彬有些藏了很多年的想法,自然也就敢吐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