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宋》第三卷 朝堂之爭

第六十九章 支援(下)

第三卷 朝堂之爭

第六十九章 支援(下)

至此他總算是平息了內部的不同聲音,但是趙竑一派卻始終揪住這件事不放,連連當朝彈劾史彌遠等人失職。
但是史彌遠這次又出了一個昏招,居然再一次向李全低頭,這一下別說是高懷遠不幹了,朝中不少大臣聞聽之後,和高懷遠的反應都差不多,覺得史彌遠這次實在是太丟朝廷的臉了,好歹李全現在當的也是大宋的官,名義上歸朝廷節制,如此一來,簡直讓人無法接受,而且這件事一旦按照史彌遠的吩咐執行的話,以後朝廷再想控制李全,就更加困難了許多,李全得了這些錢糧的支持,定會繼續壯大下去,此消彼長之下,另外幾股北軍,將會因為缺乏糧餉,最終被李全給一口口吃掉。
徐晞稷很是為難,他由於沒有朝廷的支持,雖說也握有兵權,但是卻不敢拿李全如何,於是向朝廷請示這件事該如何處置。
而自從楚州兵變之後,李全便把持了京東南部大局,徐晞稷接替許國上任之後,一方面對徐晞稷十分禮遇,另一方面卻不斷對徐晞稷進行施壓,要朝廷繼續將所有北軍的錢糧等物資調撥給他節制。
於是這次許多人都不幹了,鄭清之暗中聯絡了不少大臣,在早朝的時候,同時向史彌遠發難,要求更改這次的決定。
這件事的起因可以說有高懷遠在其中攛掇的結果,當兵部傳出消息,要按照以前的辦法,將原本打算分配給幾路北軍的糧餉,繼續全部交給李全分派的時候,朝野忽然間傳出一片反對之聲,這次反對這個決定的呼聲非常之高,高的有些出乎史彌遠的預料。
可以說高懷遠所擔心的事情就此得以比較圓滿的解決,本來他心中十分高興,但是這件事遠不算完結,史彌遠隨即便開始打擊這次曾參与反對他的人。
直到這個時候,史彌遠冷靜下來才發現他在這件事上做錯了,嚴重的缺乏遠見,以至於將他置於一個非常被動的局面,這次已經不是他和太子之間的爭鬥了,而是連他自己內部也出了不少反對的聲音,這一下史彌遠有些慌神了。
史彌遠倒不是真的擔心趙擴的身體,而是因為到這個時候,他想盡了辦法,想要促使趙擴廢掉太子趙竑,另立新太子,但是趙擴一直念及趙竑也無大錯,雖然有些不太懂事,但是好歹還是他兄長趙柄的兒子,怎麼說都和他血緣更親一些,所以此事便拖了下來,遲遲未決,如此一來史彌遠十分緊張,怕一旦趙擴撐不住哪天駕崩之後,趙竑繼位變成了事實,所以為此事十分緊張。
鄭清之很快便被揪了出來,雖未貶黜他出京,但是卻被史彌遠招致相府大大的斥責了一番,而一些參与反對他意見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處分,這使鄭清之非常不快,多日悶悶不樂,連教貴誠讀書,都有些意興闌珊了起來。
因為楚州兵變,本來就已經引起朝中不少大臣的震怒,不少人本來是主張發兵剿滅李全,除去李全這個禍害,使朝廷掌控住京東一帶的局勢,但是因為史彌遠姑息遷就,不想把事情鬧大,最終選擇了息事寧人的處理方法,使這件事不了了之,一些大臣已經十分不滿了。
所以他基本沒用大腦,便指示薛極等人,按照李全的要求辦理便是,省的李全在楚州那邊再鬧出什麼事情,影響到他最關心的要事。
史彌遠不得已之下,只好採取反擊,利用他所掌控的言路,連番將趙竑身邊的幾個大臣給彈劾,貶黜出了臨安城。
雖然高懷遠很想趁著這個機會休息一下,但是往往事非所願,他偏偏不能休息,因為隨即而來的事情,讓他不得不打起精神進行應對。
所以為了這件事,史彌遠一黨開始四下活動,企圖壓制住這股反對的浪潮,同時不得不改變了他當初的決定,令淮東制置使徐晞稷將糧餉等物重新劃分,分撥給其他幾支北軍,不滿足李全的這個無理要求。
這段時間以來,史彌遠將心思基本上都放在了皇位上面,因為寧宗趙擴因為體質虛弱,入秋之後,便偶感風寒,雖然還沒有到一病不起的程度,但是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這令史彌遠十分擔心。
就連一直不怎麼插手政事的楊氏兄弟,這一次也出面表態,這麼做不行,甚至將此事捅到了楊皇后那裡。
而另外即便是支持史彌遠的人,在對於調撥錢糧給北軍一事上,意見也傾向於分而治之,將糧餉分別派送給北軍的幾個軍閥頭子,使彭義斌、付大全、張林等軍有能力牽制住李全,使之不能繼續坐大下去。
像這種事情,到了臨安城之後,趙擴不聞政事,終歸還是要樞密院和史彌遠說了算,而史彌遠明裡沒擔任樞密使,但是卻控制著整個朝政,這件事最終還是需要史彌遠拍板定案,而史彌遠現在哪兒有心思去管這個事情呀!
這件事要說放在平時可能也沒什麼問題,大家習慣了聽史彌遠的吩咐了,但是放在了這個時候,卻等於捅了馬蜂窩了!
高懷遠對這件事深以為戒,這次好歹沒有查到他的頭上,要不然的話,史彌遠對他可不會客氣,貶他出京都是便宜的事情,搞不好就會將他扣個罪名,發配千里之外也說不定,所以他不得不更加了幾分小心。
雖然楊皇后只是一介女流之輩,但是她也並不糊塗,聽罷了楊谷兄弟對北方局勢的詳細陳述之後,冷靜分析一下,也覺得此事不妥,於是便對趙擴也勸阻此事。
最不能讓史彌遠接受的是,這次的事情居然被趙竑抓住了把柄,趙竑一派的大臣抓住這個機會,當朝彈劾史彌遠以及薛極等樞密院對於此事的處置是誤國誤民,一時間朝野之中反對此事的人聲鼎沸,搞得史彌遠有些措手不及,十分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