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天下》第七卷 用六之卷——宰制天下

第82章 塵囂(13)

第七卷 用六之卷——宰制天下

第82章 塵囂(13)

「都監!」另一個更大的聲音叫道:「現在出不去了!」
耶律懷慶只覺得自己坐上了小舟,在狂風巨浪中上下顛簸,強烈的震蕩,讓他的胃都開始翻湧。頭頂上不住落下的土塊,沒有冰雹那麼疼,卻更讓他心驚膽顫。
文嘉他知道天門寨下面肯定有暗道,一般只有主將副將才會知道,不到關鍵時刻絕不會暴露出來。現在的確是關鍵時刻,只是暗道一般不會太寬,不可能走馬。
耶律懷慶不安的望著自己的頭頂上,那裡只有幾支並不結實的木架。就像是煤礦、鐵礦的礦洞,挖出來的通道中搭起架子,用木樁撐住。
兩人對視一眼,點了點頭。事不宜遲,之前已經下令射擊,現在就派人出城,正好把被困住的大魚抓回來。
只要城中的炮火能夠阻止敵人的援軍,就足以讓騎兵指揮凱旋而歸。
秦琬理所當然的點頭,「當然是從西門走。」
秦琬手底下只有一個騎兵指揮,三百多騎,但隨時隨地都有一半人馬在校場上待命,等待他的命令。
來自一個窮困潦倒的家庭,一路走過來,在暮年成為半個天下的主人,耶律乙辛又如何會不信天命?
但讓他代替秦琬指揮城中兵馬,沒有任何任命,下面的兵將也不會承認交情。
秦琬和文嘉,你一句,我一句,對話如飛一般,不像是兩位將校,倒像是京師瓦子里說諢戲謔的先兒。儘管多數都是猜測,可兩人都覺得,遼人的異動真的更像是為了某位貴人,而不是為了開闢火炮陣地。
冒著彈雨出去探查的親衛回來了,低聲道:「陛下,那些炮彈都打到了戰壕里,苦力死了不少,都開始逃了。」
「木頭。」秦琬叫過親兵,將腰中長劍抽出,精鋼的劍身打磨得極是細膩,在燈火下盈盈閃亮,「拿著這把劍,一會兒如果有人敢不尊文走馬號令,不論是誰,都給我斬了。」
太子、皇孫或許不可能,但當真有很大機會抓住遼國的某個大官。
地動山搖,一枚枚炮彈從天邊飛來,重重的砸在坑洞的頂上。
就在下一刻,更加劇烈的聲浪席捲炮壘上下,滾滾的雷鳴使得堅固的石砌工事都為之顫抖。
是掩護!
耶律懷慶都懷疑,如果火炮只要再持續長一點,這裏就會塌下去。
從先後順序上看,宋軍的射擊,是對遼軍炮火的回應,只不過反應太快了一點。
文嘉又猶豫起來,萬一判斷錯誤怎麼辦?
親兵用力紮好了最後一個繩扣,秦琬整了下領口,回頭正要說話。
漸漸深沉的暮色中,恍惚的,宛如一閃一閃的星火。
文嘉一直都在渴盼得到一個指揮大軍的機會,但事到臨頭,他又畏首畏尾起來。這座城中,還有名正言順的副將。
遼軍的炮彈射到了城門上,只證明了他們早有預謀,在安置火炮是就設定好了射擊諸元,對準了城門,卻決然打不開緊閉的門關,只是——騎兵這下子很難出擊了。
儘管那個可能藏著「大魚」的位置,與天門寨的城牆之間只有一里的直線距離,但與城門的距離就不止了,最近的西門也要小兩里。而西門還有個問題,就是遼軍主營位於西面,從西門出去,遭到炮擊的幾率要遠遠高於南門。
秦琬說著,在親兵的幫助下,將身上的甲胄結束整齊,正是打算親自帶兵出擊。
雖然遼人的火炮除了一門之外,其他都不敢隨意開火了。但文嘉相信,遼人肯定還是已經將足夠多的火炮運到了隱蔽的陣地中,瞄準了幾座城門。即使不會就在一里之外,卻也不會太遠。
不過此刻,秦琬原本松垮垮的甲胄已經完全貼服在身上,越發顯得他寬膊厚背,身形健壯。
耶律懷慶心一驚,扭頭看看自己的祖父。卻見這位皇帝閉著雙眼,安然說道:「天命若在吾,必不致有失,如果不在,即是安坐帳中,依然逃不過。」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這幾樁喜事,都比不上金榜題名時。而若今天當真能擊斃甚至擒獲遼國的太子、皇孫,就是金榜題名都比不上。
轟。轟。轟。
但耶律懷慶心中卻被觸動了,兩句詩句從記憶的深處浮起,那是他曾經看過的一部小說中詩句:
秦琬神色一肅,厲聲道:「傳令,著鍾博及所部至西門待命!」
「是遼狗的火炮。」
秦琬和文嘉異口同聲。
掛著鐵板的木門厚達一尺有半,沉重得必須在門下安了輪子才能開啟閉合。
對秦琬來說,只要有炮兵在後方支援,不論是遇到了哪種情況,他都有足夠的實力去應對。
轟!轟!轟!
親兵蹲下來,用最快的速度,將秦琬腿上為了舒服一點而鬆開的絆扣、系索一一用力結好,手法熟練得讓人確信,肯定是每天都在練習才能這般熟手。
炮聲中,多了點沉沉的悶響,彷彿被緩緩敲擊的鼙鼓,彷彿夏日天邊的郁雷,那是炮彈撞擊上城門的聲音。
這可比什麼進築火炮陣地讓人驚喜太多。
文嘉心臟猛地一跳,他這段時間跟在秦琬身邊,目的是監軍的任務,做的是參軍的工作,前一個是朝廷的任命,后一個只是他與秦琬的交情。
「不對!」
「都監!」文嘉顫聲道。
秦琬又開始脫卸甲胄,一邊還抬腳踩了踩地面,「你可知道……」他神神秘秘的說,「這下面有暗道。」
文嘉嘴下意識的張著,點頭,「視察敵情。」
出城突擊,事關天門寨的安危,不可能決定於一名小卒的判斷。
東華門外唱名?如何比得上潑天的軍功?
炮火的間隙,秦琬聲音清晰無比。
「走了沒有,不去看看怎麼知道?!」秦琬喝道。關鍵時刻,他一貫少有猶豫。
剛剛才說起怒射蕭達凜,逼和承天後的舊事,不期然的就有人過來說有一尾大魚游到了岸邊,而自己手裡還有把魚叉。
「都監?!」文嘉顫聲。
「不對!」
但他難以理解宋軍炮兵的反擊為何來得如此之快。
「放心。」秦琬拍了拍文嘉的肩膀,他同樣確信遼人的確在近處隱藏了的火炮陣地,但他不相信遼人能有比他麾下炮兵具備更強的射擊能力,「一兩百騎,兩分鐘就衝出去了,我就不信,遼人還能在兩分鐘內把炮彈都射過來。」
守城最忌悶守,秦琬這幾天一直都有安排騎兵出擊,看準時機就下令出城,即使僅僅騎著馬繞城一周,也比躲在城中更能維持軍中士氣。
轟!轟!轟!
不論秦琬,還是文嘉,臉上都泛起了同樣夢幻一般的神情。
怎麼辦?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
秦琬給他一個燦爛的笑容,「用自己的腳走,輕一點才走得快!」
但文嘉立刻就感覺不對,火炮的射擊聲來自遠方,而不是近處。那由遠及近的呼嘯,也證明炮彈飛來的方向。
「真的是大魚。」文嘉的喃喃自語的聲音並不低,可即使是他自己,也沒有聽見。
但親自下令的,既然天門寨這邊開炮的原因來自於「大魚」的影響,那遼人的火炮呢?暴露出原本隱蔽得很好的炮位,會是進攻的序曲嗎?
出入都穿著沉重的衣甲,但紮緊的甲胄,會幹擾血脈流通,讓人很不舒服。秦琬在城中時,都是把鬆開了。曾有人勸諫說他這種不拘小節的作派不宜為將士之表率,可秦琬還是依然故我。
不。
「大魚?」
他知道後方炮兵的射擊來自於他祖父的命令,可以分散宋軍注意力,防止他們出城,最好能避免宋人注意到這裏,最壞也能防止被宋人突襲。
秦琬的動作也在說明這一點。
兩人又是同時叫道。
秦琬扭頭對文嘉道:「會不會是看見坑道已經看挖到了城牆下才來的?」
「所以遼主就派了親信……不,說不定不止是親信!」
「都監,要走西門?」文嘉問道。
已經到了秦琬嘴邊的話語,變成了一個自信的笑容,「開始了。」
「是遼人開火了。」
秦琬和文嘉用最高的音量互相吼著,「不對,絕不是進攻。」
疑惑、驚喜、期待。
文嘉忽的想到一件事,臉色一變,「大魚到底走沒走?!」
「對,對,是喜事,是喜事。」
劇烈的轟鳴聲傳四野,彷彿天地崩塌的序幕。
文嘉本還想規勸,想想,還是放棄了。現在是有可能抓到遼國皇儲,換作是他,也不會將機會讓給下屬。
這一回,才是真正來自於城中的炮火。宋軍的炮群準確的執行了秦琬最早下達的命令,對預定的目標開始最猛烈的射擊。
如果按照秦琬的計劃,騎兵出城,再趕到目的地,不會超過五分鐘,而這麼短的時間,遼軍也不可能會有太多兵力能趕過來支援。即便之前「大魚」就召喚了援軍,為了防備城上的炮兵發現,不可能走得太快,來得太多,甚至有可能為避免打草驚蛇,乾脆就等到夜裡再來接人離開。
秦琬的號令聲,出奇的有穿透力,「本將出城期間,城中軍事由本路走馬文嘉代為指揮。」
「開始了。」文嘉也幽幽說道。
不過他們只看到了對方的嘴一張一合,卻沒什麼都聽到。
遼軍的火炮幾乎都對準了城門,所有的隱蔽炮位都暴露了出來,比通過飛船在天上偵察到的炮位多了一倍。
一種恐懼抓住了他的心靈,難道……就是現在?
所有人都在看著秦琬。
整備自身的同時,秦琬還沒忘繼續下達命令。「令,各炮位急速射,並等待號令,隨時準備延伸射擊。」
「都監!」第三人在門口拿又高了一倍的嗓門解說,「遼狗的炮在轟城門!」
「真是天大的喜事。」
來報信的少年搖頭,他當然不知道。
「大遼太子?皇孫?」就像是看見了天上掉了錢,秦琬的喉嚨一陣發乾,已經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了。被遼國皇帝親帥大軍圍了數日,在他心中,最高的目標也不過是守住這座城池。莫說能抓住遼國的太子、皇孫,就是能順便將遼國的大將幹掉幾個,也沒有去考慮過,「那可真是,真是……」
「都監,你該不會……」文嘉搖頭,難以認同。
但他聽見了秦琬的聲音。
秦琬乾乾的咽了口唾沫,「都挖到了鼻子底下,肯要準備攻城了。」
文嘉眉頭就皺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