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明月》第四卷 西域篇

第004章 西北雄城 人心險惡

第四卷 西域篇

第004章 西北雄城 人心險惡

天邊剛剛透出一點魚肚白,雲威店的後院里便漸漸熱鬧了起來,先是走動說話之聲,漸漸變成車滾馬嘶。
蘇參軍冷笑一聲,「規矩?若是規矩就不該此時出關!誰知你們運送的東西,會不會落在突厥人手中?」
安家叔侄剛剛升起的希望頓時被澆滅了一半,安十郎想了想道,「總歸還是試一試再說,既然禁運絲帛,六叔,侄兒這次帶的四車絲帛就煩勞六叔先收了,按涼州市價發賣,叔父抽兩成,小侄回涼州時再行理賬。府衙那邊,也要勞煩六叔帶小侄過去。」說著看向了裴行儉,「守約你……」
安十郎多少有些尷尬,這位裴守約與大娘之間的情形,他自然猜得出一二,雖說夫妻賭氣不是大事,但自己身為娘家人自然只有幫著妹子的道理,大娘如今不認這位妹夫,自己可以與他同行,卻不能先鬆了口,忙轉了話題,「守約,你與此人可熟?」
安十郎忙轉身笑道,「正是在下,煩勞您了。」不動聲色的將一枚薩珊銀幣塞到了門吏手中,門吏臉色頓時舒展了些許,低聲道,「進去回話時當心些,切莫頂撞。」
安六叔帶著車隊從西邊的一處側門進去,走過長長的夾道,才來到一處極寬闊的院落之前,院前早已有另外一隊牽了七八匹駱駝商隊等在那裡,安六叔忙上前打聽,才知今日已被駁回一撥,這一隊的幾位胡商正在裡頭公驗。
米大郎漫不經心的點了點頭,邁步便往廳堂而去,從後門挑簾進去,目光隨意一掃,突然亮了起來,滿面堆笑的向其中一張食案走去,「裴長史來得好早!」一眼瞟見同坐一案的安十郎以及那位相貌俊美的穆三郎,笑容里頓時多了幾分會心。
一時早膳用畢,眾人來到門口,各自上了馬,米大郎頗有些不舍向裴行儉行了個叉手禮,想了想還是撥馬上前一步低聲道,「長史放心,待米某回了西州,長史喜歡何等絕色少年,米某定都幫你弄來,以報長史引薦之恩!」眼見裴行儉看著自己有些說不出話來,這才大笑著拍馬而去。
安十郎心裏一突,忙道,「啟稟參軍,那是舍妹。」
這涼州城與別處不同,當年的大涼王宮、如今的姑臧府衙,是設在城的頂南頭。車隊走了足足有三四里地才到。裴行儉勒馬四處打量了一番,向安氏叔侄拱了拱手,帶著阿成轉頭離開。
蘇參軍哼了一聲,對身邊的差吏道,「去清點人口貨物,給我查仔細些!」說著目光冷冷的掃視了一圈,突然看見琉璃,微微一怔,上下打量了好幾眼,略一思量便手指一指,「那位胡女是誰人的家眷?」
安六叔有些意外的看了裴行儉一眼,又看向安十郎,安十郎忙笑道,「這位是安西都護府的裴長史,正是從長安去西州赴任。」
果然不是一個善茬!米大郎心裏嘀咕了一句,看了看有些失神的裴行儉一眼,同情的嘆了口氣——別人沒留意,他可是注意到了的,昨夜喝酒時,這裴長史對那位穆三郎明顯比對待別人用心,有意無意套了許多話,從家住何處,與安家關係如何,成沒成親,到去西州的打算都問了一遍,心思可想而知!怪道他看見自家夫人和這穆三郎時竟是那樣一副又是歡喜又是難過的模樣,他這性子,與鞠公子大約能說到一處去……
穆三郎眉頭微皺,低頭幾口吃完了手中的胡餅便站了起來,「裴長史,表兄,我去後面看看車馬。」
安十郎打馬上前,對裴行儉笑道,「我等還須到涼州府衙交驗『過所』,聽聞涼州的司倉參軍近日極不好說話,只怕會耽擱得久一些。守約不如先到西門附近的酒肆相候?」他雖非官家人,卻也知道貶黜之官通常不願與沿路的官府相交,以免橫生事端,被人抓了把柄。
米大郎忙回頭去看,卻見是三個年輕女子從後門走了進來,當中一個褐發褐眸,容色極為清艷,難得的是相貌雖是一看便是胡女,身上卻有一種最為唐人所賞的秀雅之氣,看去便有說不出的韻味——這種容色,若是口齒清晰性子伶俐的,只怕賣個兩三百金也不在話下!忍不住讚歎的點了點頭,「十郎哪裡找的絕品?」
蘇參軍臉上玩味之色頓時更濃,挑眉笑道,「你妹子?我怎麼看著不大像,倒像是哪個大戶人家的逃婢!」
米大郎哈哈大笑,「小郎君客氣了,米大郎是粗人,要說謝,還是應該謝過裴長史才對!」說著便轉頭對裴行儉笑道,「說來長史真是米某的貴人,若是有酒,米某還要多敬長史兩杯才是。」
米大郎一手拎著皮囊,一手揉著還有些發木的臉走出了房門,耶侖正等在門口,忙伸手接過了皮囊,「大郎,奴婢們均已上車,吳六他們也已備好馬,在前面廳堂里等著大郎。」
安六叔聽著話頭不好,只能笑道,「參軍說笑了,便是借小的這膽子,小的們也不敢。」
安十郎笑著點頭,「自然,家父定是求之不得,日後少不得煩勞大郎!」此事昨夜喝酒時便已談攏,這米大郎雖然脾氣暴躁,人品粗魯,本事還是有的,與突厥各部尤為熟稔,只是路途上卻無人幫他打點,在長安根基又淺,安家的情形卻恰好是相反,兩下若能聯手,自然事半功倍。
說話間,安家商隊已進了城門,先是往西走了一里多地,在一家商肆前卸了四車絲帛下來,連護衛的彎刀也先交給夥計保管,雙方又在清單上按了手印。
安十郎不由吃了一驚,他早知如今負責公驗的那位涼州司倉參軍有些貪苛,昨日聽米大郎和邸店的老秦說起此人近日又變本加厲,但以安家的人脈,辦妥這樣的事情最多打點些金銀而已,怎麼連六叔都是這樣一副神情?他忙道,「六叔,你也知曉,咱們商隊與他們不同,一則要去西州收購奴婢香料藥材,開春再回長安,二則咱們這些貨里還有都護府貴人們訂的,若不能按時送到,日後安家如何在西州立足?」
話音未落,米大郎便覺得后脖子一寒,回頭才見裴行儉淡漠的看著自己,雖然臉上並無表情,卻讓他心裏不知為何一抖,安十郎臉色也有些不大好看起來,「這是舍表妹。」
裴行儉此時已帶馬走上前來,聞言先是向安六叔抱了抱手,「見過六叔,敢問那位蘇參軍的名諱可是上南下瑜?」
裴行儉和阿成一時都有些聽住了,一支涼州曲唱罷,不知是誰領頭,又唱起了陽關曲,歌聲多少變得有些蒼涼,唱到第二句時,「錚」的一聲,從前面的大車裡傳出了激越的琵琶之聲,應和的歌聲頓時愈發響亮起來。
看見這張意味深長的笑臉,裴行儉默了一下臉上才露出笑容,「大郎也早得很。」
裴行儉望著這位米大郎長笑而去的背影,半晌才嘆出一口氣來,撥馬走了幾步,停在了一輛熟悉的大車後面。
裴行儉點頭一笑,「我已與安家十郎說好,這一路便跟著車隊了。」
此次查驗過所的時間竟是出奇的長,足足過了一刻來鍾,堂屋的氈簾才挑開,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臉色陰沉的走了出來,出門便沉聲道,「過所上註明的家眷奴僕均已在此?」
阿成不由一呆,車裡是誰在彈琵琶,難不成……是娘子?如此彈奏於路途,是不是有些不大妥當?他忍不住偷眼看了看裴行儉,卻見自家阿郎有些驚訝的看著前面的車子,臉上慢慢露出了柔和的微笑。
一旁的兵丁不少人眼睛便在琉璃臉上身上溜來轉去,琉璃心裏頗不耐煩,只是知道公驗時多半要查驗男女人口,沒有戴帷帽的道理,只能裝作不見。
裴行儉抬頭微笑道,「大郎不必客氣,日後裴某說不定亦有仰仗大郎之處。」
阿古頓時鬆了口氣,想了想又躊躇道,「那隻怕今日還要在涼州城裡耽誤半日。」
安六叔眼睛一亮,隨即便笑得眯成了一條縫,還禮不迭,「不敢當,不敢當!長史太過客氣。」說著便眼含欣賞的看了安十郎一眼,這侄子當真青出於藍,竟與一位長史兄弟相交!想了想又道,「那位蘇參軍似乎是這個名諱。」
安家商隊跟著東城門前排起的長隊慢慢向前移動,眼見離城門還有幾十步,有人打馬迎了上來。
這位安六叔大概四十齣頭年紀,一把卷卷的濃密鬍鬚遮住了大半張臉,同樣濃密的眉毛此刻則緊緊的鎖在一起,「你們來得倒比往年還早幾日,只是如今情勢著實不大好,前頭來往西去的幾撥人還不曾有人拿到過公驗,這兩日都已陸續就地發賣貨物了。」
裴行儉苦笑著看了十郎一眼,點頭不語。
他正想著,只見這位女子向十郎點頭一笑,「表兄,我先上車了。」沒多看裴長史一眼便走出門去。
從雲威驛一直往西,地平路闊,每隔五里,路邊便是一個足有四五尺高的方形土柱子,車隊穿過一處小鎮,又路過兩處這樣堠子,眼前遠遠的便出現了一座大城,方頭兩翼,遠看便如平野上一隻巨大的鷹隼,形制奇異雄偉,正是大唐西北第一雄城涼州。
一位門吏皺眉走了出來,「安家十郎可在?上面喚你們去公驗!」
安十郎忙催馬趕上幾步,在馬上彎腰行禮,「六叔,怎地今日勞煩您來迎?」
裴行儉淡淡的一笑,「咱們唐人自然不會明面上算賬,最多也不過是私下裡算計而已。」說完忍不住看著不遠處那輛車子,深深的嘆了口氣——他自己,何嘗不是如此?
米大郎跟安十郎點頭一笑,大咧咧的在裴行儉身邊空著的條凳上坐了下來,也不管坐在另一張食案旁的阿成回頭瞪他,目光只是不時往穆三郎臉上瞟。
阿成不由一呆,直到那邊交割妥當,車馬重新前行時,才嘆道,「阿郎這樣一說,倒也在理。」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自打三十多年前大涼王李軌重建這座河西都會後,涼州城便愈發繁華起來。饒是這等霜冷風寒之時,日上三竿后城門下依然是一副車水馬龍的景象。
安六叔嘆了口氣,「這些我自然知曉,聽說是如今突厥叛亂,朝廷已下令正月出征,嚴控鐵器銅器良馬等物過關,那蘇參軍也不知怎麼地,拿著這由頭反覆嚴查,連絲帛都不讓帶了,還將兩個多帶了幾把佩刀的康國人送入了大牢,竟是送禮也不收,咱們薩寶因此特地去拜見過長史,長史只道這蘇參軍是甚麼將軍之子,他亦無法。」
琉璃下車時,已是兩盞茶功夫之後,前頭那隊胡商的貨物都已亂七八糟的散在地上,一些藥材被放了到一邊,帶頭的商人竟是被直接帶走,安六叔被剩下的幾個胡商圍在當中,好容易才脫身出來。琉璃已在安十郎那邊得知他的身份,忙上前見禮,安六叔心頭略覺奇怪,一時卻也不及細想。
米大郎笑嘻嘻的看了一眼他的背影,回頭又看裴行儉,卻見他頭也不抬的專心用膳,忍不住嘿嘿一笑,轉頭對安十郎道,「此次到了長安,米某先將裴長史的信送到,便去找令尊,若是日後你們安家肯在西州接手,我能弄到的賤口,且不止這一些。」
阿成便忍不住對裴行儉悄聲道,「我原聽說這些胡商是父子兄弟也明算賬的,今日一看果真如此。」
裴行儉笑道,「我自是隨表兄去府衙,此事似有些古怪,我先要設法到打聽一二才好。」
裴行儉微微皺起了眉頭,「見過一兩面,此人的確是兵部一位中郎將的幼子,性子……有些執拗,未必肯給我這面子。」
米大郎頓時眉飛色舞,拍著胸脯叫道,「裴長史若有差遣,米某便是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
安十郎笑著道了謝,領著一行人進了院門,商隊里的幾位胡商拿了各自的過所到堂上回話,余者都等在庭院里。此事這一路上業已辦了若干回,琉璃只覺得氣氛頗有些不對,忙問那幾個胡婢到底出了何事,那幾人卻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領路的快馬甩了一個響鞭,阿古忙回到前座,安家的車隊緩緩移動起來。當先是快馬探路,中間是十幾輛坐人或運貨的雙輪馬車,混雜著二十多匹健馬,馬上坐著頭戴各色胡帽的商人和腰佩彎刀的護衛。三四個胡婢坐在馬車前面,不時與人大聲說笑。沒走多久,有人便高聲唱起了涼州曲,車隊首尾立時都有人應和起來,悠揚的歌聲在曠野上遠遠的傳了出去。
阿古早便等在車后,見裴行儉過來,忙抱手叫了句「阿郎!」
米大郎恍然大悟,摸著後頸笑了起來,「米某唐突了,長史恕罪,十郎恕罪。」原來這便是裴長史的夫人,自己還當是怎樣的一個夜叉,以至於夫君赴任也不肯帶她去,見她追上來又會嚇成那樣,當眾被嗆了一句也只能給舅兄陪笑,沒料到竟是這樣的美人兒,倒是看不出半分戾氣來——只是女人,原是不可貌相的!
裴行儉沉吟片刻,抬頭笑道,「無妨,我與你同去便是,昨日聽米大郎說起那位蘇參軍,或許是我的相識。」
正說著話,就見院里出來了一隊兵丁,上來便從駱駝拽下貨囊翻檢,器皿破裂之聲、呵斥聲、懇求聲頓時亂紛紛的響成了一片。
安六叔夾雜在胡商差吏中跟著此人走了出來,忙上前一步賠笑道:「啟稟蘇參軍,除了看馬的車夫,余者都在。我們安家商隊已走了幾十年,最是規矩不過的。」
裴行儉看了看前面的車子,微笑不語。阿古也搖頭笑了起來,莫說耽擱半日,只怕耽擱兩三日,阿郎大約也不會在乎,說來阿郎和自己當真都小瞧了娘子,這一路上好幾次風餐露宿,娘子一個從未出過長安的嬌弱女子竟然比小檀、阿燕還處之泰然,車隊里常年行走的幾個胡婢也不過如此。這等心性著實令人佩服,便是氣性大些,也怪不得她。
裴行儉微微一笑,正想開口,突然看向了米大郎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