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斷大明》第四卷 崇禎新曆

第377章 主考官

第四卷 崇禎新曆

第377章 主考官

周建宇上前了一步,對著朱栩三人微微躬身,道:「皇上,傅大人,大公子,船行還在飛速發展,漕運盈利超過兩百萬,海運也有五十萬兩,另外就是南洋那邊,獲利頗豐,大約有三百萬兩,目前還沒有結算。」
幾個船夫頓時就震驚了,其中一個結舌道:「那豈不是,一個月下來要六七兩銀子?」
又商議了許久,孫承宗這才出了御書房。
「哦?」
朱栩坐在椅子上,道:「你是說,琉球遭遇了一百多艘船,上千海盜的侵襲,請求我大明派兵清剿?」
即便是有雨,街道還是充滿了人,熱鬧非凡,處處都是人流,商販行人來往不絕,喧鬧聲不絕於耳。
朱栩買了幾盒糕點,想著回去送給小永寧,對著邊上的曹化淳笑道:「趙晗能力還是不錯的,回去提醒朕,給他升陞官。」
第一個是魏良卿,他手裡拿著一個厚厚的賬簿,看了眼朱栩,輕咳一聲,道:「皇上,傅大人,大公子,今年惠通商行的存銀有九千萬兩,大部分都來自咱們的合作商會,這個是常數,有幾次甚至到了兩萬萬兩。咱們的盈餘是八百萬兩,另外就是貸出去的款項,還有五百萬兩沒有收回。」
三人一聽都是大喜,眼前的皇帝要麼不出手,要麼都是大手筆,慌忙都下跪道:「草民謝過皇上。」
這中年人倒也不生分,笑著指了指那些卸貨的幫工,道:「你們猜猜這些人一天能賺多少文?」
雨勢無止境,可該忙碌的絲毫未停。
難得的有不那麼燥熱的天氣,曹變蛟在身邊打著傘,朱栩也放鬆心情,在街上慢慢的逛著,感受著京城的氣氛。
這場大雨下了五天五夜,才改為淅淅瀝瀝的小雨,依舊沒完沒了,彷彿要將一年的雨水都在這幾天下完。
幾個船夫連忙答應,一個陪著笑道:「是是,不過二爺,咱們運這麼多好布過來,真的能賣完嗎?」
幾個船夫一怔,打量著光膀子卸貨的幫工,想了想,道:「能賺三十文吧?」
朱栩也讚許的笑了笑,這個他通過海關可以大致知曉,隨著海關漸漸成型,出海的商戶也開始習慣,單單海關半年就有一百多萬的稅收,可見海外貿易的利潤。
朱栩背著手,眼神有些深邃,道:「有了,范景文!」
中年人看了眼,望向遠處朦朧可見的北京城,臉上帶笑的感慨輕聲道:「崇禎新朝,真的不一樣了……」
一個管事模樣的中年人從裏面出來,望了望天色,道:「別閑聊了,一起下去搬,後面還有上百條船等著了。」
有人開口,連忙就有人接著,道:「是啊二爺,咱們這批貨,可足夠做五六萬件衣服,要是在應天府多好,人多,有錢人也多,賣的肯定快,為什麼辛苦運到京城來啊?」
傅昌宗深知朱栩的心思,不時的點頭答應著。
曹化淳聽的一驚,文昭閣的那位中書?
不是溫體仁,不是錢謙益,更不是文昭閣的人,而是蔣德璟。
「可不是,我聽說德州那沒有修築新路,不少船公都欲哭無淚,全都被大雨給淋透了。」
碼頭上,一堆堆貨物從船上卸下,然後被一輛輛大車拉走,密密麻麻,熱火朝天。
眼光敏銳的人都發現了「商機」,紛紛加入到了修路的隊伍中,遍布大明的大小縣府,到處都是長長的築路隊。
然後就是傅濤站起來,對著朱栩道:「皇上,父親,另外就是其他大大小小的合作商會,包括之前的惠晉商行,南方的幾個大商會,鹽務,絲綢,藥材等,盈利也超過三百萬兩,具體的數字,還要年底才能核算清楚。」
趙晗是朱栩的老人了,一直都是順天府府尹,有些「委屈」了。
朱栩聽的點頭,惠通商行能夠簡單的反應大明整體的運營狀況,還是向好的。
「這碼頭,怕是也只有應天可以比擬了。」
「還好之前朝廷花大力氣疏浚了運河,不然也要倒霉。」
他手指敲著桌面,心裏思忖,幾大商會的收入穩中有升,這讓他很放心。加上夏糧在即,還有就是番薯等也要成熟可挖,對於他這個皇帝來說,著實可以鬆一口氣。
「准了。」朱栩笑了笑,在奏本上寫了大大的「准」字,遞給劉時敏。
傅昌宗看著朱栩的表情,能猜到他的想法,笑著道:「皇上,今年番薯的播種數量遠超去年,一定會對抗旱有大作用的,據臣的估算,最起碼也會有三千萬石,可比稅糧翻了一倍。加上今年支出的會減少很多,會有很大盈餘。」
曹化淳應了聲,又道:「皇上,那接替的人選,皇上有可有想好?」
聽完才鬆了口氣,倒不是黃太吉,而是海上出事了。
朱栩一怔,想到某種可能,他大步向景陽宮趕去。
朱栩思忖一陣,道:「傳旨給熊文燦,再傳旨尚豐王,讓琉球劃出一塊地,給南方水師做基地。再讓南方水師挑選選最精銳的大船去琉球,鼓舞一番士氣。再傳旨給袁可立,讓朝鮮在倭國之間也劃出一塊地來,給北方水師做基地。再命工部鑄造新船,要大,堅固,可以遠航的那種。至於海盜,交給熊文燦去處理吧。」
說了好一會兒,朱栩才意識到場合不太對,結束話頭,站起來對著魏良卿幾人笑道:「嗯,都做的不錯,等著賞賜。」
劉時敏道:「是翰林院的侍講學士,信王精挑細選來的,以前不是文昭閣的人。」
朱栩剛剛進宮,馮祝就急匆匆跑過來,道:「孫閣老等人已經在御書房等著了,好像很急。」
那幾個船夫連忙賠笑一聲,也沒有當真,擼著袖子就去卸貨。
孫承宗也有些古怪,道:「是,根據琉球,朝鮮那邊的消息來看,倭國上次在朝鮮大敗,已經閉國,不應該再侵擾琉球才對。」
船夫們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站在船上,監視著勞力們卸貨,一邊慶幸的交談著。
朱栩一擺手,笑著出了惠通商行,與傅昌宗邊走邊說了一陣,許久才分頭而走。
朱栩心底暗笑,這倒怕不是倭國,而是也深受其害的,真正的海盜。
那中年人看了看天色,道:「少見多怪,都給我去卸貨,要是在下大雨前沒卸好,我全扣了你們這趟的銀子。」
那中年人看了幾人一眼,道:「跟你們說實話,是一個時辰五十文,這還是低的,一旦船多,還應聲漲價!」
朱栩好奇,拿過來一翻,頓時更驚訝了。
「皇上。」
這要趕得上一個普通大戶人家的管事了。
朱栩笑著頜首,這是他最關心的了,是賑災的一個重要渠道。
朱栩看了看,轉頭道:「這個蔣德璟是什麼人?」
整個大明都彷彿進入了某種熱潮中,修路挖河,開墾荒地,方興未艾。
朱栩與傅濤,傅昌宗等人都在座,在聽著魏良卿幾人的半年彙報。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鄭家那一支?
他心裏著實有些震驚,再看著朱栩的側臉,曹化淳沒有再說話,只是應了下來。
賀雲杉頗有些緊張,說完便退到一邊。
同時,隨著京城大雨,其他各地越加緊疏浚河道,甚至重新挖掘,開通河道,一來是預防大澇,二來也是為了抗旱。
惠通商行內。
朱栩點頭,道:「舅舅,番薯,玉米這些,還得增加種植畝數,宗室那些地,全都種上,再命各地巡撫加緊推廣,開墾的荒地,荒山,也都只能種番薯,關於海邊養殖,在各地大倉儲備糧食,都要加緊……」
朱栩聽出了傅濤話里的意思,實際上,這些都是賬本上的收入,真正的都核算清楚,怕是還要多出很多。
「哎,幸好有這新路,否則這些貨物非得泡湯不可!」
朱栩若有所思的點頭,應該是朱由檢不再相信他身邊的人了,這才從圈外選擇。
朱栩擺手,道:「不用,這件事全權交給文昭閣。」
孫承宗聽著朱栩的布置,神色有些異色,總覺得裏面藏了些什麼,卻又猜不透具體用意,不過這確實對清繳海盜有益,便答應著。
不知道過了多久,劉時敏進來,遞過一道奏本,道:「皇上,文昭閣那邊決定好主考官了。」
他說完,是惠民商會的賀雲杉,他接著道:「皇上,傅大人,大公子,惠民商會現在已經鋪展到了大部分縣府,預計今年會覆蓋到全國,大大小小的分行,分社,超過五千家,還有合作的商戶也有近萬戶。半年的盈餘是二百萬兩,只要今年番薯豐收,全年預計會超過六百萬兩。」
朱栩休息一會兒便又看起奏本,他的生活,無聊到彷彿除了看奏本,也沒有其他事可做了。
不止是運河,各地官道,只要是修築了水泥路的,做好防雨,來來回回的商販也都沒有耽擱,打著馬,運著車,南來北往,熱鬧並沒有減多少。
劉時敏接過來,道:「皇上,要不要見見蔣學士?」
劉時敏看了朱栩一眼,躬身出去,將奏本送去文昭閣。
所謂的減少,就是省去了宗室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