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斷大明》第五卷 景正之武

第877章 召見

第五卷 景正之武

第877章 召見

孫傳庭微微傾身,道:「臣在錦州,山海關盤桓了一陣,其他地方都還順利。」或許是曹化淳的叮囑,孫傳庭的話語很是謹慎。
鄭友元快步的轉身進來,道:「大人。」
曹化淳上前兩步,目光在兩邊的房子看了眼,道:「大人,可準備好了?」
朱栩抬頭看了他一眼,笑著道:「免禮吧,坐。」
孫傳庭也不是第一次見駕,聞言就謝恩,有些小心翼翼的在朱栩對面的椅子上坐下。
鄭友元看著畢自嚴鬢角發白的髮絲,神色微沉,道:「大人,那就請!皇上那邊即便有些想法,想必也不會為此就與您為難,畢竟您也是帝師,內閣老臣了。」
孫傳庭一見,連忙上前,抬手道:「有勞公公挂念,下官還不累。」
「臣剛才與周尚書詳談一個時辰。」
朱栩已經在小客廳里煮茶了,熱氣騰騰,茶香四溢。
「大人?」駕馬車的一個侍衛看著孫傳庭出來,面露詢問之色。周應秋這些年低調的很,但沒誰敢小視他,每逢關鍵時刻,這個人的手段都相當凌厲,恰到好處,決不可小覷!
畢自嚴頓時明白,沉吟一聲,道:「待孫白谷從皇上那出來,讓他來見我。」
「軍事方面分有多個中心,最北是海參崴,人口三十萬,軍隊一萬,海軍一萬,瀋陽軍隊三萬,山海關三萬,外加祖大壽的泰寧衛三萬,平壤的秦翼明三萬,再加上其他一些,總數約有十五萬……」
朱栩一直都安靜的聽著,不時點頭。孫傳庭雖然也是科舉出身,可更能變通,做事情有條有理,阻礙相對很少。
曹化淳輕輕點頭,似囑咐的道:「皇上對遼東非常記掛,對內閣也抱了極大的期待,大人言辭要再三斟酌,切莫耽誤了自身的前程。」
孫傳庭邁過門檻,快步走過來,抬手拜道:「臣孫傳庭參見皇上,吾皇萬歲!」
這個也是理所當然,遼東畢竟還是很複雜的,朱栩看著孫傳庭,喝了口茶,不動聲色的道:「周應秋怎麼說?」
孫傳庭入閣是傳了很久的事情,這一路南下,肯定有不少人攔路。
畢自嚴道:「孫白谷是不是到了?」
朱栩眉頭挑了挑,孫傳庭這話有些大胆,要是早個七八年,就是清流文臣那要皇帝袖手,做聖德皇帝的那一套了。不過孫傳庭顯然不是這個意思。
「大的苑庄在遼東很是盛行,家畜蓄養者眾,下海捕魚者是日益眾多,並且所獲豐富……」
曹化淳從他的班房裡出來,看著風塵僕僕的孫傳庭,微笑著道:「孫大人,可要休息一二?」
朱栩看重的人,曹化淳自然不會怠慢,笑了笑,正常聲音的道:「孫大人請,皇上已經等很久了。」
如此一來,孫傳庭對遼東暫時就可以放心一大半!
畢自嚴看著他的表情,沉吟著一會兒,點頭道:「好,派人等著。」
孫傳庭早有腹稿,說的是一流似水,毫無磕絆。
對於這些,孫傳庭是熟爛於心,張口就道:「是,遼東的總人口近七百萬,其中大凌河以南,山海關以北有三百萬,瀋陽附近有兩百萬,其他分散在各地,都是以大府小縣的樣式,現在基本上覆蓋整個遼東。錢糧支出每年在一千萬左右,明年移民會暫停,需要朝廷支持的將大幅減少,三年之後就能自給自足,五年就能有稅糧上交朝廷……」
孫傳庭自然不知道,在朱栩心裏他是下任的左次輔人選,只當是曹化淳的特別照顧,異常感激的道:「多謝公公指點,下官知曉。」
朱栩心裏笑了笑,孫傳庭這是在變相的給周應秋套緊箍咒,想了想,道:「嗯,那就好。說說你對內閣的看法。」
孫傳庭進京對朝廷來說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內閣,其中關乎著畢自嚴能否掌控內閣,順利的推動「新政」。
輕輕點頭,朱栩道:「嗯,這個想法不錯。你對我大明局勢如何看?」
孫傳庭的馬車很快進了宮,人也快步進了內閣,在內監的引導下,直奔朱栩的班房。
「遼東商人比較活躍,遼東巡撫衙門也收到了可觀的稅賦,臣認為應當進一步擴大,以增加朝廷賦稅……」
孫傳庭看著朱栩,神色微肅的道:「臣還認為,內閣需事無巨細,不假他日之手,口徑一致,政出一處……」
孫傳庭還是有些想法的,能在內閣起一些波瀾,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周尚書都應了微臣。」孫孫傳庭道。
孫傳庭對內閣的來歷自然深知,默然一會兒,道:「臣認為,內閣應當總覽政務,在官吏任免,財政,決策上要有決定權,方能令朝廷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為『新政』,中興大明……」
鄭友元看了眼畢自嚴,道:「是,一個時辰前就到了,不過被周應秋攔截,去了他的宅子,現在才剛剛出來,正在入宮的路上。」
雖然說這幾年朝局翻天覆地,可黨爭離去的時間並不長。朝廷有黨,地方上也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一直擔心久居高位的周應秋到了遼東會再行過去的手段,推倒他的人與政務,從頭再來,那對遼東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鄭友元有些遲疑,道:「大人,這樣是否顯得有些著急?」
一路上不知道多少人在看著他,哪怕內閣一些房門是半關,可還是有無數的目光直直的看著外面,注視著孫傳庭一閃而過的身影。
但是這一個時辰讓他徹底放下了心,周應秋態度放的很低,對他在遼東的政務也進行了「不大改」的承諾,並且這個承諾也是在皇帝那挂號的。
孫傳庭也湊近了一點,壓低聲音道:「公公放心,該準備的下官都已經準備好。」
「是。」侍衛應聲,上馬指揮著馬車向前走去。
朱栩喝了口茶,一邊感覺著滋味,一邊思忖的道:「你說的不錯,我大明積弊已久,厄需革新。『新政』現在基本上站住腳,可要有所成,還得花大力氣不可。你進入內閣之後,要配合諸位輔臣,統籌天下,一盤棋來看,不能偏,更不能漏,一定要大而全,細且精……」
孫傳庭與曹化淳的關係有些特別,九年前孫傳庭含恨離京,就是曹化淳去送了「聖旨」與寶鈔。
孫傳庭微躬著身,又沉默了一陣子,道:「臣以為,我大明看似安穩,實則危機重重,需要認真面對,有太多的事情急需轉變,久之必為禍!」
朱栩笑了笑,道:「跟朕說說遼東的情況。」
這個看法基本上是朝廷的主流了,朱栩端著茶杯,道:「說說你的看法。」
孫傳庭連忙整理整理衣服,示意了一下,抬步向朱栩的班房走去。
孫傳庭看了眼朱栩,斟酌著措辭道:「周尚書有作為之心,但略顯急切,臣認為,周尚書此去應當先逐步了解,緩慢施政,不宜過急,否則容易生亂,壞了大局。」
畢自嚴的班房內,處理了一陣政務,抬頭向外面看去,不知道是坐久了還是天色真黑了,他向外面喊道:「來人。」
「是。」鄭友元道。
孫傳庭面上疲憊,精神卻亢奮不少,一邊上馬車一邊道:「沒事,周尚書比我預計的好說話,走吧,進宮。」
朱栩給他倒了杯茶,自己也端起一杯,笑著道:「這一路上不太平吧?」
沒有了建奴的威脅,錦州的重要性已經大大降低,也就山海關還有些價值,是熊廷弼在鎮守。
孫傳庭一個時辰后從周應秋府邸出來,面上帶笑,心裏卻狠狠的出了口氣。
畢自嚴抬頭看了看他,良久輕輕吐了口氣,搖頭道:「我確實急了。現在也算是明白皇上之前為什麼會那般急切了,時不我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