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斷大明》第六卷 乾綱獨斷

第1022章 軍權在手

第六卷 乾綱獨斷

第1022章 軍權在手

「第五,各地駐軍的軍餉,糧草,器械,用具,軍裝等等,由兵部統一配發,不得私自徵集,任何進出都需嚴格向兵部奏報。」
乾清宮裡的那位故意留著這些「破綻」,日後肯定會藉此機會達成某些他們現在勢必會反對的目的!
「第四,駐軍需嚴格准守相關朝廷綱紀,不得與地方產生衝突,但凡出現重大事件,一律嚴懲不貸!」
放在以前,這樣的「軍改」計劃,畢自嚴是絕對不會答應的,非得與朱栩爭一爭不可。但現在的畢自嚴已經不會了,他的心思全數放在「新政」上,他是來旁聽,知曉即可,不會多言一字。
孫承宗跟在朱栩身側,看著朱栩的側臉,沉吟一聲,道:「皇上,對『大元帥府』的架構,權職,以及運作,臣以及朝廷,地方總兵都不甚明白,尤其是官吏的配置,不知皇上心裏有何打算?」
這個時候,朱栩正準備出宮,在乾清門恰好遇到了。
再到畢自嚴手上,畢自嚴慢慢翻著,看的眉頭擰的成川字,神色凝重。
剩下的沿海諸省,吳襄,楊肇基都不是有野心的人,自然很是服從。
鄭友元發著內閣中書印刷的一道道「軍改」最新的大略,每一個人都打開,油墨未乾,認真的看著。
畢自嚴已經摸透朱栩的脾性,心裏瞭然透徹,這是故意的!
這種埋「伏筆」的手段,過往出現了不知道多少次,這次自然也不例外。
集中軍權!
孫承宗見震懾住了,便開始逐字逐句的開始「商討」起來。
孫承宗跟在朱栩身側,來不及多想,道:「袁老大人那邊,臣明天也走一趟,海軍臣沒有規劃。『軍改』已經定稿,臣想請皇上過目。」
這對孫承宗來說,已經是相當大的讓步!
孫承宗向來喜怒不形於色,看似威嚴,卻從來不說狠話,當他說狠話的時候,沒有誰敢不在意。
皇帝做事,要瞞著他們這些輔臣,是不信任,也是他們認知不夠,能力不夠!
但他發現了,這些地方的總兵,幾乎都是乾清宮的人,在削弱兵權的同時,其實也在集中,向上集中!
這不是簡單的事情,涉及到國體的方方面面!
南方戰區,情勢複雜,單左良玉所屬的十萬大軍無聲易手,就足夠震懾所有人了。
北方戰區,熊廷弼在主導,他是朱栩的潛邸老人,朱栩一句話,他不敢回半句。
「第二,各地的兵額將由兵部嚴格分配,核查,杜絕一切吃空餉,貪污糧餉等不法之事,兵部以及大元帥府每年都將進行多輪次交叉的核查。」
孫承宗聽著朱栩的話,一邊跟著走,一邊細細思量,漸漸有些明悟。
西方戰區,秦良玉手握近十萬大軍,對皇帝忠心耿耿,她不說話,下面的六省誰敢多言一句?
「這是皇上的目的之一?」畢自嚴自語,他心裏有某種預感,這隻是目的之一,很可能是淺顯的,乾清宮必然還在醞釀更大的事情。
孫承宗的「軍改」會議還算順利,基本上沒有什麼波折。這些總兵都希望朝廷放權,這次是史無前例,自是不敢要求太多。
「第八,大元帥府設一大元帥,二元帥,八大將軍,九處十二局,伊始初建,諸多事項不全,需慢慢完善,這期間任何不可造次!」
只是,他猜不透,也不敢猜。
他是內閣「首輔」,儘管這道文書很多問題用了「模糊」的方式處置,他還是一眼看穿。
「第九,大元帥府當前有兩大要務,一個是國內必須穩定,任何叛亂,匪寇都要堅決鎮壓,消滅。另一個就是征討察哈爾。察哈爾已成我大明咽喉之患,不得不除,皇上已經明確告訴本官,這一戰,將由大元帥府來指揮,具體規劃,本官會與皇上再做商討。」
「第六,『大元帥府』是我大明最高的軍事管理部門,任何的軍隊調派,戰爭征討,人事更替等都需要由大元帥府決定,內閣以及兵部,不得旨意,無權調用。」
朱栩直接就道:「架構,就是朕之前說的,權職,不受內閣轄制,你依舊是內閣右次輔,再掛一個元帥,中將銜,主持大元帥府一切事務,秦良玉,熊廷弼,盧象升加少將銜,曹文詔……也加少將銜,他的快反營改叫皇家第一軍團,朕親自賜名,旗幟。另外,特旨,英國公張維賢,兵部尚書申用懋,允准進大元帥府,掛『軍機參事』名……」
朱栩放慢腳步,道:「朕去一趟袁老大人家裡,他夫人過世了。袁老大人病逝的時候朕不在京,現在必須去走一趟。一邊走一邊說吧,對了,海軍的事情朕讓你放著,沒有與熊文燦,唐王多說吧?」
實際上,他們也確實做不了什麼。
一干人全都低頭看著,沒多久,不少總兵面露驚訝,旋即是喜色,之後又是怔怔,悄悄抬頭對視,繼而又低頭看審視起來。
在地方上,這些總兵有了「臨機決斷」之權,也就是說,在某些情況下,沒有旨意或者朝廷的命令,他們就能單獨行動,對轄區內任何目標用兵。其他方面,除了糧餉,幾乎都大大的放開,地方這些總兵像是即將去除了鎖鏈的猛虎!
到了這個時候,除了一些小細節,其他基本上無可更改,一群人也就是配合著,將過程走完。
「不用看,朕心裡有數,說說這道奏本上沒有的,你的想法。」朱栩道。
「到底是什麼目的?」畢自嚴心裏暗道,他的眉頭漸漸鬆開,沒有過往那麼憂慮,只是心裏終歸有些不舒服。
這道「軍改」大略,上面除了大明常規部隊的改制外,還列出了一個「皇家軍團」,包括赤金衛,泰寧衛的兩支騎兵,多爾袞的建奴騎兵,還有他的快反營,總共四支軍隊,人數有十二萬人!
「第七,大元帥府最高職權隸屬大元帥,大元帥由皇帝兼任,定製。」
第十條一出,鴉雀無聲!
在朝廷上,「大元帥府」的位置並沒有明說,到底是掛在內閣之下還是如何,大元帥府的「大元帥」雖然由皇帝兼任,可處理事務的是誰?具體如何運轉,官員的任命,征討命令從何而出等等,都有些含糊。
這說出去,外人肯定不信,可歷次事實證明,他們看的沒有皇帝遠,雖然不甘心,無奈,難受,可不得不承認!
他說到做得到,他有這個能力!
畢自嚴在邊上看著,聽著,一直沒有開口。
曹文詔坐在孫承宗不遠處,面色如常,一句話都沒有出。
「第十,本官再次重申,這一次的『軍改』,事關我大明江山社稷,千秋萬代,萬不能大意分毫!本官醜話說在前頭,若是有人在這件事上與朝廷,與皇上相左……誅九族!」
「第三,各地駐軍、總兵,原則上駐紮一地不得超過五年,每二年輪調其中三分之一。」
其他人,自然也沒什麼話說,胳膊拗不過大腿,削減兵權勢在必行,他們無能無力。
這些是不會裁減,不隸屬兵部或者大元帥府,直接歸屬皇帝指揮,基本上算是皇帝的親軍!
這場臨時的小會議,一直開了兩個多時辰,孫承宗匯總了各方面的意見,對「軍改」大略再一次進行修改,揣著奏本進宮。
七七八八的算下來,哪怕有人不甘心放棄兵權,在大勢滾滾之下,阻擋不了絲毫。
一干總兵心神凜然,面色凝重。孫閣老顯然是在警告他們,或者說,直接威脅!
孫承宗坐在最前面,等了一陣,環顧眾人一圈,沉聲道:「你們都看過了,我說十點。第一,現在我大明各處民亂不斷,匪寇四起,朝廷將視各地情況,放權不一,諸位總兵需要恪盡職守,不得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