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斷大明》第七卷 繼往開來

第1480章 科技發展

第七卷 繼往開來

第1480章 科技發展

透過玻璃,朱栩看到很多幼苗,翠綠蔥蔥,裏面的人來來回回走動,忙碌異常。
這些是利國利民,傳承千秋的大事,如果沒有朝廷的支持,他們不說做不出來,就算做出來,也是相當艱辛,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可以完全的醉心於喜歡的事業!
朱栩認真的看著,不動聲色的點頭,道:「是你們自己研究的,還是結合西夷的資料?」
在工業上,宋應星主持的實驗室已經提煉了出了鋅,也掌握了黃銅的冶鍊方法,正在大規模的運用在各個方面。
宋應星這才放心,道:「是,臣一定會盡心儘力完成皇上交代的任務。」
這個時候,宋應星道:「皇上,這裡是關於農械的設計實驗室,主要是有關灌溉,比如抽水,蓄水,有風型,人畜型,機械型,還有各種各樣的耕犁,收割工具,脫糧工具等等……」
宋應星看了眼,道:「皇上,這裡是化肥的研究室,專門實驗化肥的,已經有了多個品種,不管是上田還是下田,效果都非常好,農作物的漲勢,抗病,抗旱等都表現很好,也能大大提高收成……」
宋應星順著朱栩的目光看去,立即道:「這是秦博士根據西夷那邊的資料,結合我大明的古籍,製作出來的一種抽水機,是用蒸汽做動力,能抽五米深的水,但並不適用,因此被放到了一邊。」
宋應星沒有避諱,道:「回皇上,結合了西夷的資料。臣與政院很多博士,教授仔細研究過。西夷的某些方面,比我們細緻,一些理比我們看的清,走得遠,研的透……」
一群人這次走的有些遠,來到一個大房子里,裏面是一陣刺耳嘈雜的聲音。
不止有大明的「科學家」埋頭專研,還有一些傳教士,歐洲人在這裏,在政院的支持下,研究著一些相當前沿的東西。
農業方面,宋應星主要是在總結、歸納,將中原王朝從古至今的技術經驗進行條理化,系統化。
朱栩安安靜靜的走了一圈,出了政院,朱栩又見了政院的一干管理人員,講了些話,勉勵一番便準備離開。
宋應星繼續介紹道:「這裡是關於農藥的,對防治一些蟲害,尤其是蝗蟲很有效果,去年山西出現大規模蝗蟲,我們試驗了一下,效果十分顯著,並且對農作物沒有傷害,人畜吃了也不會中毒……」
在朱栩給宋應星奏本的批示上,已經劃定了重點,要求政院大力發展的。
大明的文化就是務虛,治學撰述,名傳後世是讀書人最高的訴求,哪怕現實熱衷求官,依舊改變不了這一點。
因此,在自然科學上,尤其是一些細節是相當的粗糙,傳承有限,斷層是常事。
朱栩進入皇家政院,宋應星,李一藻等一大群人陪同著,在各個地方轉悠。
李一藻作為主管「諸技系」的主任,他頗為感慨道:「幸虧是皇上,若是換了其他人,我們這一輩子的心血怕是要付之流水了。」
宋應星送走朱栩,站在帥府門口,慢臉抑制不住的笑容。
宋應星帶著朱栩走遍了皇家政院的所有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包羅萬象,幾乎包含了每一種學科。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已經寫了好些年,至今還沒有完本。
李一藻應了一聲,宋應星在政院多年,已經有足夠的威望,做人做事都無可挑剔。
依照此先例,宋應星入閣參政,似乎是理所當然?
隨著歐洲大量書籍的進入,對《天工開物》來說是極其強大的補充,尤其是農業,工業方面。
最後結果的是汪喬年沒走,宋應星也沒動。但這不代表那些謠言就是虛無縹緲的,畢竟汪喬年當初就是皇家政院副院長調任的大理寺卿。
有些東西,不是朱栩著急就能做到的,技術必須一點一點的積累,尤其是一些複雜的,生搬硬造根本造不出來。
朱栩瞥了他一眼,笑著道:「沒什麼可說的,你們做的很好,你上呈的那個朕看過了,很全面,對各類科學科技的重視,朕都很滿意。」
朱栩頓時點頭,難怪他覺得眼熟。他曾經在地下考古的時候,用過這種改進型的抽水機,不過自然比這個有用,也只是部分抽水,想要灌溉農田是不可能的。
在汪喬年傳言要致仕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猜測宋應星會接替汪喬年,出任內閣排名第四的閣臣,兼任大理寺卿。
宋應星心裏一樣的澎湃如潮,面色卻如常,道:「走吧,我們也開個會,在大議之前,定下明年的計劃。」
隔著玻璃朱栩都能聞到一股刺鼻味道,微笑著點頭,盯著看了一會兒,走入下一個。
朱栩沒有說什麼,繼續向前走。
朱栩觀察了好一會兒,沒有說話,走入下一個。
李一藻不知道宋應星心裏作何想,默默的跟著,沒有出言。
宋應星博古通今,對大明古往今來的科技都有所涉獵,何況這又是他下屬的機構,自然了如指掌,看了眼便道:「皇上,這個是抽風機,主要是煤礦開採的時候,用來抽取裏面的濁氣的,必要的時候還能抽些水。」
朱栩透過玻璃窗,看到一個個奇奇怪怪,高大的有木有鐵有混合的大傢伙,佇立滿整個大房間。
至於一些其他的東西,如蒸汽機,朱栩按耐著心思,沒有著急。
宋應星在一個個介紹,朱栩卻盯著角落裡一個奇怪的東西打量了好一陣子,道:「宋卿,那是什麼?」
皇家政院已經從最初的「書院」角色在轉變,尤其是各地學院改名為初高中大學之後,儼然變成了大明最高的學府。
李一藻跟在宋應星背後,忽然目光微動。
朱栩看了一會兒,沒有打擾,走入下一個。
來來往往的學生很是匆忙,每一個都在爭分奪秒。
在一個巨大的玻璃房外,宋應星介紹道:「皇上,這是糧種實驗室,專門培育糧種的。我們已經培育出了多種產出優異的種子,若是推廣開來了,起碼了能提高一成以上的收成。」
李一藻正在編寫大明與歐洲的相關科技比較,這是一個相當系統的著作,對他個人,對政院,甚至對整個大明來說都極其重要。
朱栩沒有多言,目光轉過,落在他旁邊一個大風車,道:「這個是灌溉用的風水車?」
宋應星全程陪著,見朱栩罕見的沒有提其他意見,心裏忐忑,終於忍不住道:「皇上,是否有其他交代?」
在這個時候,還是一個嬰兒,剛出生的嬰兒是沒什麼用的。
朱栩又去藏書樓走了走,這裏比他去年來的時候更加豐富了,不止有大明古今往來的各種各類書籍,還有了各國的,不止於西夷的大量書籍以及翻譯品。
這是皇帝在支持他們,曠古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