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灣》第四集 埃及的崛起

第139章 弩炮的傳奇

第四集 埃及的崛起

第139章 弩炮的傳奇

「一下組!」
聽到馬丁吩咐的索菲婭臉上一喜,這一向趙伏波只顧著讀書,其餘的時間就只顧著練槍與練大槍。雖然後者在熱兵器的戰爭里,未免有些多餘,但趙伏波可以把它當成了一種愛好與體育鍛煉在堅持。
先不去說趙伏波在師雪容的堅督下,開始學習高中的課程。
尤其最主要的改變在於彈丸方面,即不是過去的「宮紫火雨」與「穆克飛彈」的模樣,也不是拋石機上那些小的圓球形彈丸的模樣。彈丸的形狀完全與馬丁那個時代的炮彈一樣,只不過為了節約鋼鐵,這玩意依然是混合了小鐵豆的瓷器外殼。
馬丁說著話的時候,眼睛望向趙伏波所在的帳篷里。知道自己的學生要是看到這樣的武器,那會是欣喜若狂的。
「謝謝您馬丁老師,我們終於進行火器時代了!」
操縱弩炮的人賣力的蹬踏著,四個人的驅動使整個弩炮慢慢張開。大齒輪帶動小齒輪,雖然速度比較慢,但強大的力量卻使這種變化在不斷的進行著。
看著索菲婭與諸人臉上流露出的喜色,馬丁知道趙伏波這一個月不露面他們都有些想了。不但是女人們,也包括趙伏波手下的士兵們。畢竟這拿著半薪老訓練的日子,是兵就不會喜歡。
「轟……轟……轟……轟……」
弩炮具有強大的威力,性能良好的弩炮能夠將26公斤重的石彈拋出大約270-300米開外。
耳中聽著炮彈爆炸的聲音,眼睛里看著前面的炸點,趙伏波向馬丁由衷的道了一聲謝。
在隨後的一小段時間里,趁著趙伏波讀書的時候,馬丁開始研究古希臘人用的弩炮,他發現了一些有趣的問題。
沒有讀到規定的數量,掌握一定的知識,他連帳篷門都不敢出。因為馬丁老師說了,倘若趙伏波不定心讀書,他就帶著所有的模型、書籍回索科特拉島去,至於連發弩炮什麼時候可以造出來,那就只有天曉得了。
隨著穆克的命令,另外一組掂著一箱炮彈的人奔過來。前面一組人立即離開,並拿去空彈藥箱。而這一組則接替他們的工作繼續發射。
馬丁掉過頭,去看自己眼前的飛燕II型弩炮。通過詳細研究古羅馬時代的連發弩炮,把齒輪與鏈條結合,同時與馬丁熟悉的自行車的腳蹬結合。飛燕II弩炮,就在馬丁在這兒的短短的半個月時間里徹底完成了。
「預備,放!」
如果說士兵們喜歡什麼,那就是跟著趙伏波打仗。不但雙薪,還可以雙腳腦袋換回來大把的金幣。所以相對於和平,這些傢伙更喜歡戰爭里的生活。
作為一個學者型的模型愛好者,關於連發弩炮這種在中世紀早已經失傳的武器,此刻展現在馬丁的眼前,他如何能夠不帶著些激動來觀察、試驗呢。
當滑塊達到了預定的位置時觸動扳機,扭力彈射的力量立即被釋放出來,放在半圓形彈道上的炮彈,就被無聲無息的射了出去。600米的射程,已經是當世無愧的最大射程了。
事著欣喜,趙伏波跟隨在索菲婭後面,向著馬丁所在的地方狂奔而來。雖然他不大能夠欣賞美,但對於武器的威力以及用途,他可是很能欣賞的。在他身後,師雪容慢慢的跟了過來,依然保持著她知性淑女的外形。
穆克如同戰時那樣,充當起了炮兵指揮官。在發出口令的同時,對於眼前的飛燕II型弩炮的表現,則充滿了期待。在這一個月里,他們已經做廢了好台,而這台連續改進的,在前面用普通石彈試射時的表現非常好。
弩炮的彈道上,每當一發炮彈被射出后,另外一發炮彈就會從下方,自動出現在彈道上。一盒炮彈20發,兩分來鍾就可以全部射完。
裏面的裝葯依然是兩種,一種是被命名為「火雨」的,灌裝了石油的燃燒彈,另外一種自然就是「殺傷彈」,也就是「穆克飛彈」的後續改型。
「把彈藥盒放上,我們準備實驗了!還有,你們誰去把那個讀書的傢伙叫來,告訴他要是沒有完成預定進攻,那今天他就不必來了!」
發明弩炮的是希臘人,而真正把弩炮推向顛峰的卻是羅馬人。他們的巨型弩炮可以把45公斤的石彈,射出305米左右。這並不是最誇張的,最誇張的是,羅馬人在公元2世紀左右,研製出連發的弩炮。
雖然宋朝的八牛床弩,可以射到1500米(傳說)之外,但那需要專門的飛箭(輕箭),而且最遠距離也根本不具備什麼殺傷力。要說比殺傷力,那麼還是看眼前的炮彈吧。
亞歷山大城的狄俄伊索斯設計了這種里程碑式的武器,備用的箭矢存放在V型的「彈夾」中,通過一組五邊形齒輪和鏈條機構的往複運動,弩炮的待發、裝填、擊發實現了自動化,其構造的精密令人稱絕。
600米外,每隔4秒就有一枚炮彈爆炸。因為火綿不足,火藥用得較多,所有炮彈的威力就要小一些。不過即使只有4公斤重的彈頭,其爆炸威力依然是不可小視的。
「怎麼,馬丁老師造好了嗎?厲害嗎?這玩意看起來比拋石機小多了……」
與羅馬人弩炮不同之處在於,這是扭力彈簧是粗壯的青銅與弩臂的結合。同時原本使用人力轉動的手輪,也變成了腳蹬。可以說,飛燕II型弩炮,是馬丁把飛燕I型弩炮的結合、改裝而產生的更新換代的產品。
它的射速減少為10發/分鐘,但射程卻因為使用更新型的彈丸而變得速度更快,射擊的距離也已經達到了600米之遙。同時因為這種改變,以及碰炸式引信的應用,而變成了冷發射方式的真正火炮。
為此,趙伏波要人到開羅以及埃及的其他城市裡,弄來所有手藝精巧的鐵工與木匠。為了老師能夠好好研究弩炮,趙伏波算是一直在乖乖的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