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灣》第十集 紛爭的終結

第32章 加里曼丹島

第十集 紛爭的終結

第32章 加里曼丹島

「新加坡」,此刻已經是一座有相當規模的新式城市,人口也有了多達5萬左右。作為一個港口城市,它主要的業務是為來往船隊提供補給品,這些船隊按照一月一次,從華夏島發往濟州島。與世界上其他所有的航線一樣,從他們那裡向華夏島去各項資源,運回大量的各項商品。
或許大家已經明白將來華夏帝國的戰略而已,步兵的力量守衛重要的據點以及經濟區域,海軍則可以在海洋上進行暢通無阻的機動作戰。此刻華夏海軍雖然數量稀少,但已經是絕對的海洋霸主。尤其將來在掌握了紅海、地中海、蘇伊士運河之後,那麼歐亞兩洲已經沒有什麼勢力可以與他們挑戰了。
港口處高大的水泥防波堤已經建立起來,海浪在這兒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從港口處停泊的船隻就看得出來,「新加坡」是附近方圓200公里半徑之內,唯一的商品批發點。附近所有的勢力,想要得到華夏島的工業品,都不得不拉來大量資源、糧食等等商品從這裏進行以貨易貨的交易。
那麼擁有了加里曼丹島,除過發展鋼鐵工業之外,更加重要的一點是,那兒將來也是進一步控制伊里安島(巴布亞紐幾內亞)以及澳大利亞的基礎。那些當然屬於長期戰略之後的目標,而且相信那兩處地方的,依然不過是石器時代的人,並不會表示不同意,就算表示也沒用。這倒是實在的一件事情,直到這時,那兒的人連弓箭都不會用,自然也這不足為慮了。
章青,大家大概還記得他吧。他是蒙古益州都督的義弟,不過此刻早已經是華夏帝國海軍的艦隊司令。此刻他從華夏島出發,率領一支多達15艘的艦隊,保護著200艘商路前往濟州島。出航沒有久,就到達了新加坡。
章青在這裏並沒有更多停留,他只是留下了一支5艘戰艦的分艦隊,對於他們新建立的城市加以保護。此刻的戰艦卻已經不再是「秦皇AMP」級戰艦,而是加裝了大口徑火炮的「漢武」級戰艦。它擁有10門綽號為「閻羅追魂炮」的210毫米火炮。
章青帶人在這裏大概活動了一周時間,得到趙伏波命令的「新加坡」,就組織起將近15000人的施工隊伍來到這兒。除此之外,留在這兒將來駐紮加里曼島海軍基地的船隊,也將會派出海軍陸戰隊清理岸上那些部族。老年人在所不問,但青壯年將會接受雇傭,兒童則進入到學校里學習。
這是華夏帝國的絕對福利,即從零歲開始的免費教育,一直到大學畢業。當然前提是只要考得上,國家就一直全包。
這是「華夏帝國」在對外交易時的重要手段,即以黃金來衡量商品的價格,但實際進行的不過是以貨易貨的方式。正是因為這樣的交易手段,附近各處的各項資源,都在如同潮水一般湧向華夏島所屬的各個城市。尤其是華夏島,幾乎全世界的各種各樣的物資,都在一刻不停的湧向那裡。
這些火炮使用了優質鋼質內管,青銅加厚外管的多層複合炮管。青銅易於散熱的同時,其質地也要比這時的鋼材質地更好一些。雖然華夏島已經開始使用焦炭進行,坩堝式鋼鐵冶鍊手段,但這依然不能解決鋼鐵需求量極大的缺口。製造武器需要鋼鐵,冷兵器需要鋼鐵、鐵軌需要鋼鐵。因為民用的巨大需求量,軍用就只好使用數量相對充足的青銅材料。
此刻的「新加坡」正是這樣的情況,諸如火柴廠之類的小廠子,都已經被開到了這些地方。華夏島上此刻除過「華夏皇家科學院」之外,就是一些大型的重工業。說白了就是生產機器的工業,除此之外就是重要的,技術秘密非常多的軍火工業。
在此刻華夏島的以水力、風力資源為基礎的工業生產體系,正好沿著這些山脈上流淌下來的大河建設。不過戰爭,章青倒沒有多想,與當初新加坡差不多。找個合適建港口的有大河入海的地區加以佔領就好。而這裏最大的好處在於,能夠讓整個工業體系迅速運轉起來。
那麼這一次章青來到加里曼丹島的原因,就是這兒,將來會成為華夏帝國的鋼鐵生產基地。原因在於這裏距離澳大利亞這個未來的資源大洲更近,而且這裏的力量也更加容易控制南洋的局勢。
只除過大宋方面單獨跑的巨型船隊之外,還有其他地方的船隊里,除過一些匠人、學者之外,並沒有多少人口。當然華夏島並不十分排斥外來人口。因為倘若僅從血緣上來區分是不是漢人或者說華夏人,那豈不是愚蠢的和納粹一樣嗎?而且未來的華夏帝國,有的是擁有了新的,以科技為基礎的華夏文化的華夏人。
因此「新加坡」的確是一個新興的城市,人口的構成包括了漢人、阿拉伯人、歐洲人以及附近的馬來人。唯一的前提與其他華夏帝國治下城市一樣,遵守《華夏律》,放棄宗教的極端性,接受華夏的新文化。甚至新加坡作為這一片海域之中,附近地區里最為興盛的新興城市。
畢竟大航海時代開端之後,沒有航海力量的國家,往往都在後來成了受到掠奪、壓迫與屠殺的結果。比方說印加帝國、印度、阿拉伯國家、還是一個就是未來大明朝(失去台灣)、大清朝不必說了吧,八國聯軍都進了北京,還有什麼好說的。
不過這一次,章青是來打前站的。他的目標不是別處,是世界第三大島——加里曼丹島(也被稱為婆羅洲)。之所以選擇這裏作為除過華夏島、濟州島之外的工業區,原因在於這兒獨有的地理特徵。加里曼丹島的山脈從內地向四外伸展,東北部較高,有東南亞最高峰基納巴盧山,海拔4,102米。地形起伏和緩,雨量豐沛,多分頭入海的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