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灣》第十集 紛爭的終結

第74章 來一次夜訪

第十集 紛爭的終結

第74章 來一次夜訪

帶著這種想法,余玠帶著手下幾個得力的護衛,打扮成普通商人的模樣。身後跟隨了一輛大車,車上裝著一些糧食之類的東西。這是余玠想的接近那個假欽差的辦法,一是他正在為那些告狀的百姓們提供飲食,而且還想看看,這位假欽差的來意。
「大人,卑職奉命查探,發現了幾件怪事情。此刻江邊有著大船數艘,而且其船用帆古怪,並不像我們大宋的船。另外船上此刻正在卸貨,俱是些板條箱子。不過卑職看到了回回炮,雖然不像蒙古人所用的,因為長臂被卸下放在一旁。船上大約有軍漢300餘,盔甲古怪,兵器短小而且卑職也從未見過。」
余玠如何不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只可惜此刻官府的要苛捐雜稅中的一部分,卻是要用來抗擊蒙古人的入侵的。至於另外一部分,自然是官僚集團的利益,就算是亡了國,作為大地主他們也不會撒手的。
「辛苦了,請您偏廳侍茶,稍後我有話要你帶給知府大人!」
理所當然的,余玠手下把前面擋道的人趕到了道旁。這是官差們習慣性的作法,不過隨即余玠就制止了手下的作法。
當打發走了所有人之後,余玠獨自一人開始思索起眼睛的事情。雖然他心中已經斷定,那個欽差是假的,但這個假欽差辦的事情可是相當合余玠的胃口呢。尤其是那個假欽差,此刻正在給那些告狀的平民們分發食物。要說這件事辦的,可比大宋的官員們有板眼多了。
「這麼有意思的人,我真該要去見見,就算是明白要打將起來,怕也不妨今天夜裡我悄悄的去私訪一下吧!」
「這個假欽差可是有錢的很吶,就這一碗湯的價格就不低了!」
這消息更讓余玠感覺到有些意外,不過此刻他的心中已經確定,這個欽差必假無疑。因為據他所知,朝中沒有聲名雀起的年輕蒲姓大臣,受到此刻的大宋皇帝——宋理宋趙昀的重用。他也叫趙與莒,即是當年史彌遠廢除了趙伏波的爺爺趙竑之後,立的皇太子。
作為一個將領,余玠是相當謹慎的。之所以打算會會那位假欽差,原因在於他得弄明白,這是朝中某位大佬的手下,還是圖謀不軌的義軍,又或者根本就是來自蒙古人的陰謀。這些事情摻雜在一起,就更讓抵抗蒙古這件大事變得複雜而又雪上加霜了。
余玠先打發了來送信的,那位吳知府的幕僚。畢竟在事情沒有弄明白之前,自己派人打探欽差行蹤的事情讓別人知道,那一定會有麻煩的。等那位幕僚被帶下去之後,余玠自己派出去的人,才來到他的面前。
余玠這時距離給告狀的平民發放食物的攤子就不遠了,那裡的高處掛著一盞明燈,隨著微冷的秋風,居然那股食物的香味讓人實在是有些饞涎欲滴。
那麼事實上,要說明的是,無論如何扼腕空嘆,不明白為何中國會失去了科技、以及文明發展的機會,那絕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敬天地」、「以禮服人」等等所謂的「傳統文化」,耽擱了真正的科技發展。至於科技有什麼用,「華夏帝國」的興盛就是結果。因為步槍、大炮不會理會被打的人高不高興,面對愚昧的不知科技為何物的人,工業文明知道的唯一兩個字就是——征服!
余玠可以聞到肉味、菜味,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極鮮的味道。其實他不知道,那玩意不過是廉價的「味精」而已。那飽不過是米湯、麵粉、炒過的蔬菜與肉,然後與一些辣椒、花椒、胡椒等等混合在一起的玩意。一人一碗外加兩個饅頭,在這樣的夜裡,就算對余玠而言,也算是一碗不錯的食物呢。
當年趙竑失去了繼承權,事實上敗在他自己的出言不慎以及對於權臣能量的低估,而且這似乎是一種政治謀略較量之後的輸羸之結果。但倘若把目光放長遠一些,就會發現,史彌遠的勝利,則預示著「禮」造就的腐敗而又愚蠢的官僚體系的勝利,結果,結果就是讓中華的經濟發展以及科技展又遲了數百年。今人所謂的「宋粉」「明粉」,不過是面對著當時宋、明兩代領先於世界的經濟、科技,卻最後落得個淪于外國、蠻族滅亡結果而扼腕空嘆。
隨後,余玠就看到了下面的這一幕。
「諸位,我們可是微服私訪呢,如此做何不來兩面鑼開道,又或者說直接帶著全副的儀仗來呢?」
「是的大人!」
前面說過,余玠的府衙處於城外,因此當他來到夔州城內的時候,第一眼便看到了那所明亮的大宅。所謂明亮的大宅,事實上並不是宅子有多大,而是晚上明亮的燈火,以及大宅外面人來人往的人流,給人造成了這樣的感覺。大宅外面的大街上,四處都是來來往往的人,即有糧店裡送貨的人,也有一些衙門裡的差役。他們手按腰刀,完全是一付維持秩序的模樣。
就好比面對滿清的入侵時,當時闖王與張獻忠的起義軍該如何評價?他們的起義,自然是因為官逼民反的原因,但在國家抵抗侵略的時候,這樣的國內戰爭,自然會消耗掉中華民族的許多力量。而起義與滿清的入侵,可以說起到了相輔相成的效果。但歸根結底,不過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真實體現,同時也是內亂不出,外患不生的真正體現。
「排除,排除,都他娘的別搶,每人一碗湯,兩個饅頭大家都有份,不要擠!」
「這裏還真熱鬧,大概夔州城裡這麼熱鬧的日子,還真不多呢!」
同樣內亂出天苛政,而苛政出於官僚集團的利益與貪婪,而營造出腐敗官僚集團的,恰恰就是「傳統文化」之中的「禮」而已。
「即是如此,有道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倒要看看那位假欽差是個什麼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