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灣》第十二集

第26章 大概的戰略

第十二集

第26章 大概的戰略

「你怎麼膽小了呢!」
土匪攻縣城?拿不出來火器,看看就算了!就算有火器,沒大炮也是一樣。
「我膽小了嗎?」
這是朱莉安娜要問自己的事情,畢竟在舍伍德森林的時候,她帶著幾個「小賊」就敢和那位諾丁漢郡長菲利普馬克的大量手下對抗。而在這裏,30000名華夏軍明明有著相當不錯的攻擊能力,但因為擔心趙伏波的安全,朱莉安娜總感覺此戰讓她有些擔心。
「朱莉安娜,瞧見了嗎?我們的人都分配在這12個點上,如果我們不給對方些顏色看看的話,恐怕隨後他們的大軍動起來,我們的防禦就會出現問題。所以我們得要在他們打算動手之前,就給他們一些顏色看看。另外,我希望後面海軍陸戰隊對那些守城軍隊的訓練加快,最好他們有足夠的防禦能力,好讓我們的海軍陸戰他騰出手了才好。」
趙伏波在朱莉安娜耳邊悄悄說了一聲,換來的自然是朱莉安娜要扭他的胳膊以撒撒嬌。
「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要集中兵力攻中路之敵,並一直攻到果州附近以獲敵糧草。但事實上搞不好你孤軍深入就深陷敵陣。到那時你讓我們這一大家子人怎麼辦?」
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沒有什麼脈脈柔情好說。而且為帥之人目光不放長遠些的話,只怕會應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目前整個局勢雖然看似不利,其實倒也算是一個機會。從戰略上講,趙伏波在隨後得到補充之後,會在蒙古人的進攻之下節節抵抗而退。
這也是「華夏軍」不得不與蒙古軍在這相對較平坦的地域上對峙的原因。此刻是蒙古兵因為親王忽必烈三心二意不願意攻,當然攻擊「華夏軍」防線的代價太大也是考慮之一。
沙盤是附近戰線的形勢,華夏軍成分成12支軍隊成半月形對抗著30萬的蒙古軍隊。雖然這樣的阻攔,倘若對方不計傷亡來攻的話,恐怕並不易擋得住。只不過在之前,蒙古人的進軍是試探性的,而且親王忽必烈作戰也有些三心二意。那麼現在呢,情況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五支分別為50000人的大軍,將會「出川」、「出陝」「出豫」「出魯」「出口」。前面四個方向想必非常容易理解,但最後一個就是自營口上岸向北,最後就是沉重的右擺拳。
朱莉安娜的基地則在其南部,背倚合川控制兩江交匯之地。華夏軍以合州(今武勝縣)為一端,另外一端則連接渠江,一字排開12支2000餘人的部隊。雖然不敢說能夠抵抗蒙古人的集團衝鋒,但肯定會給對方造成極大傷亡。
固然趙伏波認為,戰場上最直接的戰術就是最有效的戰術。但有的時候了因時、因地略有不同。雖然附近的地勢了不算太過於難行,在整個蜀地,這裏屬於盆地之中有微小丘陵的平原。北部的山地原本是不錯的防禦體系,然而北部的山地防線被余晦手下丟了個精光。
此刻大家都不願意動的時候,原本趙伏波也可以以合川為背堅守下去。因為他的身後,朱莉安娜難民營里的人,已經使用灌石竹筒建造了節節抵抗的陣地,相要一攻而破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在「華夏軍」的節節抵抗之下,造成巨大傷亡,這也是親王忽必烈不願意進攻的原因。
而且有著全世界糧食支撐的「華夏軍」,加上良好的運輸力量,季節的影響並不會造成進軍的停滯。這與當世所有的軍隊都不同,但前提是「華夏帝國」的新的錫蘭明珠行省的建設初步達成,有足夠的裝備發動機的戰艦可借使用。也只有如此,屯積在後方的軍火以及補給才能到達前線補給。
與此同時,倘若魏臻率領「華夏虎賁軍」兩師之眾到達,到時自然是出襄陽占長安(今西安)。倘若包了這30萬蒙古大軍的餃子,剩下的大約就只有哈勒合林趙旭的手下算是威力之兵。完成這一戰略部署,將會在隨後新軍完成訓練,集合「羽林軍」「虎賁軍」「驍騎軍」「震虜軍」「平寇軍」,共5軍10師25萬人橫掃整個大漠。
「可是朱莉安娜,我們不妨把目光放長遠些。就算我們不攻,我只怕蒙古人也等不了多久了。要知道隨後春汛將至,我們的補給運輸可能會受到相當影響。而且到時他們一攻,我們糧草不足,必受鉗制,所以說我也是不得不行動啊!」
朱莉安娜沒有說話,先看著沙盤上趙伏波已經標識出來的作戰計劃。
到時重慶,就會作為選定的入駐接收組,並開始建設的,暫時以軍火生產以及江船製造基地,同時也是出川的補給基地。
以「趕盡殺絕」為目的的進攻,自然不存在更多防禦的問題。各地的守衛,事實上就是接收小組訓練的投降宋軍中的青壯所組成的地方保安部隊。相信那時候,除過土匪之外,蒙古兵是不會有的。
這裏只有26公里的寬度,倘若蒙古軍隊進攻,山地行動不便再加上江水的因素。搞不好被華夏軍出現在身後,那就是天大的災難。也是華夏軍數量太少,倘若趙伏波手下此刻「華夏震虜軍」兩師到底,有了5萬人的力量,早就從兩個方向把親王忽必烈此刻擺下的鐵核桃砸個粉碎了。
趙伏波明白,朱莉安娜沒有說出口的意思是,這件事或者不一定要做。主要的兵力、彈藥,可以應用到此刻的防線上。如果再節約一些的話,也許這可以湊合到來自錫蘭明珠行省的援軍到達,也許趙伏波不需要去冒這個險。
此刻蒙古軍在果州(今岳池縣)附近,也就是今天重慶北偏西方向,直線距離約為98公里。兩側分別為嘉陵江、渠江全軍聚於此不寬闊的地方上,給人的感覺就好似一隻四面對敵的刺蝟。尤其北靠山嶽,側倚兩江,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