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馬》第二卷 做出爭雄勢

第二十九章 鹽與鐵

第二卷 做出爭雄勢

第二十九章 鹽與鐵

他如今為一州刺史,還掛著都督軍事的頭銜,算個是大領導啦,不再是從前司馬越幕府里品高職虛的小角色,日常指畫安排,揮斥方遒,總感覺手裡有點兒空……這年月高品士人都習慣在手裡玩兒點東西——比方說王衍就偏愛一支玉如意,後來被裴該給毀了。
進入縣城后,即召集富戶會商。裴該知道自己的手暫且還伸不到那麼遠,也就不跟他們提什麼稅額、稅率了,採取後世元朝的包稅制度,設定一個錢、糧和鐵的基本數值,在此基礎上,各家競標。
他特意給衛循淮海從事的頭銜,還帶他過來,就是要他把鹽業給抓起來。鹽鐵國家專營之制,是從漢武帝時候開始的,東漢一度取消,到了魏、晉重又恢復。不過此前一郡官吏大多跑散,鹽業自然也放任自流了,裴該要衛循先把相關情況打探清楚,然後再決定是不是請祖逖帶兵過來,威逼甚至於剿滅那些在國退民進中把持了鹽業的沿海富戶。
衛循拱手應諾,但是表情多少有點兒不大自在,實在忍不住,就問裴該:「止祖守西行么?我等不會要跟著他前往兗、豫吧?」裴該笑笑:「卿不願沙場建功,封妻蔭子么?」衛循連連搖頭:「使君休看末吏體壯,為南人中之異相,實不識兵戈,平生連雞都未曾殺過……只要跟隨使君,自有晉身之階,何必要自蹈死……若是誤了祖守之事,恐于使君面上也不好看。」
……
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特產,就只有淮陰縣內的淮山了——山藥很多地方都有,但只有這裏的才最具備藥用價值,故名「淮山」。裴該目前只能想到淮山,希望能夠靠這種資源,從江東多少換點兒糧食過來才好。當然這遠遠不夠,杯水車薪,那也只能再花一兩年時間仔細搜索,嘗試勘探和開發更多特產出來了。
後來想到,南朝名將韋睿曾執三尺竹杖(一說為竹如意)指揮作戰,這玩意兒貌似挺順手啊。好在江南淮北也不是無竹,於是他就命人挑了一段好材料,削之為杖,同樣三尺長短(晉尺,大概相當於後世的70公分多點兒),既可以當指揮棒,騎在馬上還能做「策」用。
甄隨搖搖頭,嘆口氣:「王司馬使我衛護都督,若都督西行時,老爺自然跟去,否則……都督在哪裡,我便在哪裡。」隨即一摸身上背的大弓:「我再去為都督獵些鳥兒、兔兒來吃吧。」轉過身去就跑遠了。
裴該轉過頭去瞥他一眼:「既如此,我便將汝撥在祖士稚麾下,如何?」
裴該笑道:「此兩事耳。」我剛才跟你說鹽業,現在跟你說海運,並不是讓你收了鹽之後通過海路賣到江東去——那兒也挨著海啊,也產鹽哪,漢武帝最早設置的三十六處鹽官,可就包括了會稽郡的海鹽縣。如今海鹽隸屬於吳郡,在它西南面還有一縣叫做鹽官……聽名字就知道人不缺鹽吃啊。
離開鹽瀆,便又西向射陽,照章辦理,署了一個縣主簿——不過射陽是個窮縣,沒啥特產,農業也不發達,所以只收絹、糧。第三站是高郵,也署了個縣主簿,同樣徵收絹、糧。
真可惜,自己前世沒學過地質、礦物,也不懂得藥學啥的……
裴該說對啊,之所以我一定要到海邊兒來瞧瞧,就是因為這裡有鹽——至於漁業,倒還未見得有多麼繁榮,能榨出來多少利益。
衛循拱手道:「使君深慮,循拍馬不及,只可惜……」略略頓了一下:「江東卻不缺鹽……」
其實徐州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銅和鐵都不缺乏,即便在廣陵郡內,鹽瀆縣和堂邑縣就都產鐵,範圍若再擴大到全州,下邳、彭城有鐵,彭城國治徐州縣東北方有銅山……問題是恢復開採得花不少時間、精力和金錢,再加上建鄴本身產銅、產鐵,人足夠用了,基本上不必要再從江北輸入。
當下即以三尺竹杖指點海面,詢問衛循,衛因之畢恭畢敬地回答道:「為有魚鹽之利。」
此外——「卿當巡查海岸,尋找可築良港處,建造船隻,以為輸運之用。」這年月中國的航海水平已經居於世界前列了,東吳時代就能建造大海船,一口氣從長江口北航到遼東去,或者向東去發現了台灣島。在裴該想來,即便因為戰亂的緣故,技術有所退步,但想造出可以沿著岸開,而不必要深入遠海的船隻,問題應該不大吧。
那麼,除了裴氏可能的資助外,靠什麼貨物才有可能從江東換來糧食呢?
「溝通淮陰、京口,若以海運,較之陸上車載人扛,必然省力,日程也會縮短。」
然而裴該終究不是癮君子,不會想著去拿柄如意,或者麈尾,前者曾經給他留下過不好的回憶,後者么……若說象道士還則罷了,可自己總會聯想起戲劇里的宦官……至於曾經在開會時候捏過的蒲扇,倘若冬季野外還拿那玩意兒,會不會被人當是發神經啊?
這一大圈子繞回來,就已經八月份了,秋賦已經開始徵收——那是卞壼的職責,裴該不必親歷親為。可是才剛在縣署——如今該叫州署了——坐定,卞壼正待稟報第一階段的徵稅情況,突然間祖逖帶著焦急的容色撞上門來,一見面就說:「適有消息傳來,晉陽……已失陷矣!」
所以在可預見的數年內,糧食都是一個大問題,光靠淮陰一縣,甚至廣陵一郡都難以徹底解決,必須得從南方調運。
裴該了解到,晉武帝太康年間做過戶口普查,廣陵一郡大概有戶不足三萬,口十一二萬——大概是東漢強盛時的三分之一——其中淮陰最多,近乎其半。等真到到了淮陰縣,根據數日間他向縣中耆老探詢所知,流散和遭難的百姓也大概接近半數,也就是說,如今縣內應該有戶七千、口三萬左右——這麼算起來,基本上都在那十一家塢堡掌控範圍內!小老百姓的稅好收——只要他拿得出來——富戶的稅就難辦啦,別看他們在會上拍胸脯表態,支持政府,說得好好的,真等秋收之後,能繳上來半數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再加上裴該手裡也沒有那麼多吏員下鄉去徵收……
自己還必須仰仗著江東的支援,即便王導他們不肯再吐出一粒米來,終究裴氏答應過自己,等到今年秋收,東海王封地上運來糧食,會盡量分給自己一些用啊。再者說了,王導是不肯白給自己糧食,但若是用其它商品來換呢?我直接派人去建鄴,或者往吳郡、會稽等處貿易,你總不能橫加干涉吧?
最終一戶姓石的人家以超出底價一成半的稅數成功拿下了這個項目,裴該給了他們一張郡鹽鐵從事的告身——本無此職,反正鄉下土佬也不清楚——要他們秋後即將本年賦稅一次繳清,錢和糧也可按市價以鹽、鐵代替。這意思就是:你只要給足我需要的就成,至於你收多少,貪多少,隨便啦,老子不管。
但是,將來祖逖是要領著兵往西打的——這事兒倒不必瞞著幕僚們,過江后不久就跟他們打過招呼了——兗、豫兩州缺鹽的地方很多,他帶著鹽去找糧食,比直接扛糧食要便捷得多。「且鹽可制豉,可腌魚,其利倍之。」
從屯墾地繼續向東,兩日後終於抵達東海之濱。裴該登高而望,只見莽莽蒼蒼,水天一色,煙波無垠,不禁使人的心境也變得開闊起來。他端坐在馬鞍上,擺手招呼衛循過來,用手中竹杖一指海面,問道:「因之,卿可知道,我為何要到這海邊來么?」
旁邊兒甄隨聽了直撇嘴:「無膽匪類,倘若使……都督有命,我便願意跟著往兗、豫去。這些年也就屠狗殺雞,老爺刀上許久不沾人血,怕是要銹!」
廣陵的鹽業資源非常豐富,海岸線漫長,很多地方都可以曬鹽——故有縣名「鹽瀆」——還則罷了,並且淮陰縣內還有岩鹽。淮陰縣就是後世的淮安市,根據勘探,岩鹽儲量達到一千多億噸,居世界首位,而且品位高、埋藏淺、品質優,但在這年月還沒有大規模開發利用,裴該前世也不是在江蘇當的公務員,對此毫無認識,因此主要關注的還是海鹽。
裴該「哧」了一聲,心說你,或者你的屬下,還要留下來監視我哪,我知道你們必然不肯走的。重新轉向衛循,對他說:「廣陵不比江東,尤其是淮陰附近,田不甚肥,沼澤密布,加之戶口流散甚多,止靠屯墾之糧,以及各塢堡捐輸,恐怕難以卒歲,必須自江南購買……」
琅琊王司馬睿也曾經鎮守過徐州,所以雖然撇下土地和百姓跑江南去了,相關文件都還帶著,裴該既欲北上,坐鎮淮陰,當然會去找王導索要。王茂弘倒也沒必要從中作梗,由得裴該搜檢來閱讀,使他對徐方地理、物產,都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未必就比祖逖差嘍,而且二人還可互補不足。
裴該留下兩名部曲,保護著衛循在海岸邊勘測,他自己沿岸南下,前往鹽瀆縣。鹽瀆的鹽、鐵業都很發達,而且因為距離胡亂比較遠,社會生產力的破壞程度相當有限。但這兩種重要產業自然都掌握在富戶們手中,在裴該的設想里,遲早是要把這票傢伙連根拔起的,所以先不便讓衛循跟他們照面。